首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弹指十五年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二百四十九章 弹指十五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元熙二十四年,大有年,晚稻大熟,斗米三分。九月九日申酉两时,祥云见,大兴之兆。”——《燕州地方志》。
    燕州永宁城的内城中,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一座气派宏大的府邸前。
    马车停稳,走下来一名身穿绛红官服的三旬男子,眯起月牙眼,望着府邸匾额上的“赵府”两个字,眼中露出凝重之色。
    “这位大人打哪儿来?”门子出来询问道。
    “我姓刘,打应州来。”官服男子递上一封拜帖。
    “大人稍等。”
    门子接了拜帖,转身进府。
    不一会儿,府门再次打开,走出来一位四十几岁,戴着幞头,身穿圆领袍衫的紫脸汉子。
    此人虽然做管家打扮,但身形壮阔,相貌粗豪,脸上堆着横肉,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官服男子上前道:“田兄,镇国公今日可在府上?”
    “刘大人客气了!”
    紫脸汉子闻言大手一摆,很有江湖气地道:“咱老田只是个平头百姓,在镇国公府做事而已。就好比……阎王殿前的一只小鬼儿,当不得如此称呼。”
    接着笑道:“刘大人来得巧,镇国公只在每月十日,二十日回府,今天正好在家。”
    刘姓官员心中一宽,“烦请田兄引路。”
    “请!”
    紫脸汉子伸手一引,当先在前面带路。
    两人穿堂过院,一路经过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刘姓官员心中不禁生出感慨。
    十几年前初见时,如今的镇国公还只是一个拳馆学徒,在自己手底下当捕快,没想到转眼成了大越镇国公,当今武道第一人。
    凡是从前跟其共事,有些许恩惠之人,也都鸡犬升天,飞黄腾达。
    就比如眼前这个田大榜,原本只是个在码头讨饭吃的河帮小头目,竟也成了锦衣玉食,人人尊敬的赵府管家。
    当真是世事难料。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能快速升迁,也是沾了镇国公的光。
    这位刘姓官员就是当年清河县的刘县令,因为政绩出色,已经升任为知府。
    田大榜带刘知府来到书房,唤人上了茶,笑道:“国公正在见客,稍后过来。”
    刘知府道了声谢,“田兄尽管去忙,我自处便可。”
    “好,刘大人有事吩咐一声。”
    田大榜告辞离开。
    刘知府心不在焉地饮着茶,随意打量书房,心想:“镇国公在书房见我,这是没把我当外人。”
    屋内干净利落,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宽大的书案和一架书柜,墙上挂着一幅九宫图。
    九宫图的图案有些特别。
    九个格子里画着熊、狸子、貂、蝙蝠、白蚕、鲶鱼、鼠、红蚕八只动物,还有一个格子是空的。
    刘知府暗暗称奇,心想这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摆在一起,不知有何用意……
    就在这时,脚步声传来,一个身材高大,留着短髭的年轻人走进书房。
    来者正是赵林。
    刘知府赶紧起身,“下官拜见镇国公。”说着就要行礼。
    赵林伸手将他扶住,微笑道:“刘大人客气了,快请坐。”
    刘知府谦让几句,才小心地坐下。
    “刘大人几时来的?”
    “今年是丰年,应州的粮食收成不错吧……”
    落座之后,赵林随口问了几句应州的近况。
    刘知府都一一作答。
    赵林在十一年前一战封侯,又在接下来的两次比武朝中夺魁,为大越建不世之功,二十六岁便被封为镇国公。
    二十九岁时更是以元境武人的身份夺魁,成就空前绝后的“大四元”。
    刘县令升任知府以后,得知了这些秘闻,不由暗自庆幸当年对赵林还算厚道。
    此时他暗中观察,赵林面容跟当初变化不大,更成熟稳重了一些,不过毕竟身份不同,举手投足,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刘大人,你是应州知府,来燕州合规矩吗?”
    赵林转动桌上的茶杯,有意无意地问道。
    “无妨,下官来燕州尚有别事,顺道来拜访国公。”
    刘知府欠身答道。
    赵林点点头,略一沉吟道:“我那兄弟梁松……有消息了吗?”
    功成名就之后,赵林提携故旧,报答于自己有恩之人。
    愿意来燕州的,就接过来安排差事,不愿意来的,也在清河县当地打点照顾。
    他还推荐了几名六合门弟子,进入行云宗外院习武,资质实在普通的,也帮忙谋了出路。
    唯一遗憾的是,跟自己关系最好,有过命的交情梁松,突然从人间消失,杳无音信。
    因为相隔两地,加上身份原因,赵林不方便亲自去查,便写信给刘知府帮忙,过了两个月,刘知府就亲自上门来了。
    “下官正是为此而来。”
    刘知府神色一整,说道:“我派人问遍梁松的同门和左邻右舍,将他离开前三个月接触的所有人都记录下来,终于找出一点线索。”
    “哦。”
    赵林眼神闪了闪,“刘大人请讲!”
    刘知府接着道:“元熙十九年的一月,清河县来了一名道士,专程到顺城街找过一次梁松,住在顺城街的人很多都见过这名道士。”
    “半个月之后,梁松从衙门请辞,离开武馆,有人看见他跟道士一并离开的……”
    赵林抬手示意他先别说下去,喃喃自语道:“元熙十九年一月……”
    细思一阵,想起来元熙十九年的二月,自己写信想让梁松到燕州来,但信还没发出去,先收到梁松的一封信。
    梁松在信里聊了一些过往,并在最后说感念兄弟一场,以后有缘再见。
    赵林当时就觉得奇怪,什么叫有缘再见?听起来像是道别。
    不过当时他正在准备第三次比武朝会,想等过后再联系,哪知自那便没了梁松的消息。
    如果不是那封信,赵林甚至怀疑梁松被人害了或者掳走。但梁松走之前不但写信给自己,还辞了捕快的差事,说明是主动离开。
    “时间对得上!”
    赵林点点头,微微皱眉,“怎么跟道士扯上关系了?”
    刘知府不敢打扰,在一旁静静等着。
    过了一阵,赵林收回思绪,“刘大人,你继续说。”
    刘知府继续道:“我从守城官兵那里打听到,梁松他们是从东门出去的。下官猜想他们可能是去了东边的邻县,就派遣人手追查。”
    “结果一路打听下去,原来他们不是去邻县,而是一直往东南走,穿过三个州,十几个郡县,到了齐州。”
    “然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们了。”
    赵林神色一动,“齐州……靠海吧?”
    刘知府道:“正是。”
    赵林摇头失笑,“我那兄弟难道跟着道士出家了?”
    说完拱手道:“多谢刘大人了,”
    刘知府忙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
    送走刘知府,赵林再次回到书房。
    走到九宫图前,负手而立,脑海里忽然想起那个刚刚穿越过来,在白头山中挥锄刨地的少年。
    “十五年了……”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