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3章 滴血验骨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3章 滴血验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王太医理所应当地被请进了两仪殿。
    刚刚跨过门槛,殿内肃静的氛围,排成两列规规矩矩的三品以上大员、世袭罔替勋贵,都让王太医头皮发麻。
    王太医低着头,感受着那十二双如狼似虎盯着他的眼睛,来到第一排最中间,直面皇帝的位置。
    他左边是一品尚书,右边是一品国公,他一个小小五品御医,实在是压力山大啊!
    王太医偷偷擦擦脸上滴下的汗,稳了稳气息,才让自己的嗓子不如脚那样抖。
    他说:“回陛下,臣所说的乃是滴骨之法。《南史.孝义传》中曾记录:孙法宗,吴兴人也。父遇乱北海,尸骸不收,母兄并饿死,法宗年小流并,至年十六,方得还。单身勤苦,俭而有礼。以父丧不测,于部境之内,寻求枯骨,刺血依灌之,如此者十余年不获,乃缞绖。终身不娶,馈遗无所受。世祖初,扬州辟为文学从事,不就。”
    “陛下,孙法宗用自己的血,滴到骨头上,若是血液能渗透进去,即为亲。今宁安侯身死,臣以为可以此法效之。”
    李惑思考了一会,没有立刻采用王太医的办法,而是对刘宁海说:“把齐居正叫进来。”
    等到齐居正与王寻并列而立后,皇帝开口:
    “齐居正,这滴骨之法,你可听说过?”
    不用多解释,齐居正立即联想到,这一定就是王寻在外面喊得“有办法”。
    齐居正是真心喜爱钻研医术,毕生梦想是学扁鹊、李时珍,以发扬医学为己任。而王寻这人,说是齐居正看好的医术接班人也不为过。
    知道了他说的竟然是这个办法,齐居正侧头瞪他一眼。白面书生样的男子,把头埋得更低了。
    齐居正拱手回禀:“陛下,此法虽有记载,但是实践之人实在太少,臣以为并无证据可证明,滴骨渗之,必是亲生。也可能是偶然。”
    此话一出,孙威和沛国公门对视一眼。
    别人不知道,但是和贤妃有联系的孙威却知道,这齐居正是贵妃的狗腿子之一。
    贵妃刚入宫,位份不高时就把太医院右院判给搞调了,这位齐大人从一个普通太医成功补位。
    而等贵妃水涨船高,成为除皇后以外,后宫里权利最大的人后,齐居正也挤掉了原来的太医院掌院,从此执掌太医院。
    可以说,齐居正是贵妃一手提拔起来的,是贵妃的左膀右臂。
    脑筋急转,孙威判断:齐居正是贵妃的手下,不能听。王寻效忠于贤妃,可信!
    于是和沛国公他们对完眼神的孙威,雄厚的声音,义正言辞地说:
    “陛下,虽然滴骨法用的人少,但是既然有史籍记载,臣认为便可一试!”
    他说完,沛国公也开口:
    “陛下,这是唯一能证明孩子身份的办法了。臣想,楚家姑娘为了宁安侯,也是同意的。”
    沛国公说着看向楚清怡。
    楚清怡看着他那张老谋深算的脸,心知,这老货是记着之前,她提起他和齐阳侯的关系,在这故意反将她一军。
    但是,楚清怡绝不可以说不同意。
    她还必须得顺着沛国公的话,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支持滴骨。才能显出,她的问心无愧。
    但是……若滴骨法是真的,孩子的身份根本经不起测啊!
    楚清怡内心焦灼。她微微蹙着眉头,眉宇之间印下几丝纹路。
    可是给她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面对着所有人等待的眼神,楚清怡呼出一口气。
    “就如国公所说,既然现在唯此一法,能为我楚家证明,民女当然同意。民女愿意前往祖坟,刨出宁安侯棺木,与孩子相验。”
    死者为大。
    楚清怡特意强调了,是要从土里把宁安侯挖出来,这种打扰死者的做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不适。
    李惑深不见底的眼睛看着楚清怡,不知他心里在琢磨什么。
    半晌后,只听到他说:
    “好!若能证明孩子真的是宁安侯子嗣。朕即刻下旨,让其继承宁安侯之爵。”
    话说到这份上,就算沛国公他们心里对袭爵的事不愿意,也不得不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
    如此,两仪殿内的官司终于告一段落。
    皇帝派王寻、齐居正,和在场的十二位王公大臣,一起由楚清怡带领去往楚家祖坟,开棺验骨。
    梅瑾萱为了避嫌,只是派秋水把孩子送到两仪殿前,还给楚清怡。
    楚清怡在玉阶上站定,遥望承乾宫的方向。心里默念:
    一定可以的!
    她必须相信贵妃,她也只能相信贵妃。
    两仪殿内回归安静。
    李惑没有着急处理公务,而是静静回忆着刚刚众人谈话时的每一个细节。
    而促成两仪殿里这场热闹的人,此时正坐在缠绕相依的榕树下,悠哉悠哉地荡着秋千。
    这秋千是三年前做的,后来入冬收了起来,就被遗忘了。
    今天不知怎么翻出来,梅瑾萱看着它结实完好,就又让人绑在了榕树粗壮的树枝上。
    眉如弯月,一双杏眼如江南袅袅烟霞笼罩寒水,波光粼粼,神秘旖丽。
    她换下了之前隆重的妆服。
    简单穿着杏仁黄的月华锦大袖,乌丝未着一饰,尽数披散在背后。
    当人随着秋千摇摆,袖子与头发飞起,就像一只丝带凤蝶,翩跹于风中。
    秋水回到承乾宫里,一入眼便是这样的画面。
    院子里人很少,其他洒扫的太监宫女都不见踪影。看来是梅瑾萱特意让他们回避了。
    秋水安静走到素晴身边站好。
    还在用力,不用别人帮忙,把秋千荡得更高的梅瑾萱,眼睛望着湛蓝无云的晴空,开口:
    “他们都去了?”
    秋水回道:“是。就如娘娘所料,陛下让王太医带着大臣们,去楚家祖坟验骨去了。”
    梅瑾萱勾出艳若桃李的笑容。
    心里对这个意料之中的结果,非常满意。
    素凝站在梅瑾萱身后,她就是最开始帮梅瑾萱推秋千的人,听到“验骨”两个字,疑惑问:
    “可是娘娘,那孩子不是并非宁安侯的血脉吗?您特意让人去验骨,不就漏了馅?”
    梅瑾萱双脚落地,非常灵活的来了个急停,让自己身体刹住。
    她回头去看素凝,但发现其实不止素凝,素雪、素晴、秋水同样的不解。
    于是,不好意思再去敲素凝圆圆的脑袋,默默收回伸出一半的手,解释道:
    “当然是因为,验骨根本就不准啊!”
    “什么!?”素凝惊叹。
    “别说男的女的老的幼的,就是找根猪骨狗骨,你滴上血都能融进去。怎么你还真是小猪生的?”梅瑾萱捏捏她肉嘟嘟地小脸。
    素凝被拐着弯骂了句笨,生气地把脸往后仰,不让梅瑾萱捏,抗议:“人家才不是猪!”
    “哈哈哈……”梅瑾萱被她可爱的模样逗笑,拍拍她的屁股:“去吧,找根猪骨头,试着玩。”
    “哼!”
    被当成三岁小孩哄,气得素凝一跺脚,跑走了。
    素晴这时也好奇起来:“娘娘,这滴骨融血的事连太医了解的都不多,您是怎么知道的?”
    梅瑾萱笑容一僵,眼睛无意识向左漂移。随后,很快回神,继续笑着说:
    “就是在杂书上偶然看到的。”
    说完,把素晴三人打发走。独自一人回到雨泽殿里。
    坐在沉香木雕琢,铺着明霞锦为罩的厚厚褥子的大床上。梅瑾萱恍惚中又回忆起,刚刚因为素晴的话,在脑中翻涌而起的片段。
    一股恶心的感觉再次袭上胸膛,她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强忍下涌到喉咙口的酸水。
    这种连太医都不知道的事情,当然不会是从杂书上随便看到的。
    梅瑾萱会知道,血滴在哪个骨头上都能渗透,是因为——她亲眼看到过。
    就在她卖身为奴之前,在她抛弃养母尸体独自踏上流亡道路之后。
    梅瑾萱永远都会记得,那一天阴沉得仿佛再不会升起太阳的天空,以及暴雨之后潮湿,粘得人身体似乎都在下坠的空气。
    当时梅瑾萱正拖着饿到失去力气的腿,往她住了两天,遮不了风但能避雨的亭子走去。
    刚刚有官府的人在城外施粥。
    别看是发了霉的米煮得,连桶底的沙子都能看清的水一样的稀粥,但就这,也是梅瑾萱这样的人不配吃到的。
    因为她根本抢不到。
    用那些官老爷口中的形容——蝗虫一样贱民,遮天蔽日地包围了施粥的摊子。
    梅瑾萱这种矮小的小女孩,别说跟他们抢了,差点没被踩死在人群中。
    她运气好,没走多远,就被人群挤了出来。她昨天可是看见,一个跟她差不多大的男孩,被绊倒,之后活生生地被人群踩成肉泥。
    男孩本就缺失力气的呼救,传不进饥饿人群的耳朵里,就算听见了,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停一停。
    后来施粥的官爷们走了,灾民散了,梅瑾萱大着胆子回来一看,那男孩的血肉已经和地上的污泥融为一滩,不分彼此,看不出个人样了。
    当天晚上,和梅瑾萱同样躲在亭子里,男孩断了双腿的父亲,在等不到儿子回来之后,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哭声。
    半夜,梅瑾萱闭着眼睛,只听到很响的,“咚”的一声。
    第二天,梅瑾萱被人吵醒才知道,那个父亲撞柱自尽了。
    无声无息的,就像这灾难中每一个普通的人,死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
    梅瑾萱回想起昨天那对父子的惨状,安慰自己,起码她还活着。
    可这安慰也不多,因为梅瑾萱觉得,自己很快也要步入他们的后尘。
    饿,太饿了。
    上一次吞咽到食物,还是让养母丧命的半个馒头,那是四天前,还是五天前?
    她真的,快要饿死了。
    路过一处积水。
    梅瑾萱盯着那积水很久没有移动脚步,随后在内心的挣扎中,她跪到地上,双手掬了口坑里的脏水,喝进嘴里。
    这混着泥浆的水此时也仿佛琼浆玉液,流进胃里,缓解了她灼烧抽搐的胃。
    就在她思考者,再喝一口,会不会得病,病死的时候。
    危险,正悄然朝她靠近。
    要十几年后的梅瑾萱来说,其实对于这段记忆她是模糊的,混乱的。她印象最深的唯有那双眼睛——饥饿,野兽一样的眼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