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79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79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雕版印刷一经问世,便引来世家门阀的恐慌。
    寒门与庶民一旦涌入朝堂,那么他们的势力必定会被瓜分。
    他们试图阻止雕版印刷的问世,但这除了有寒门和各位大儒的推广,更有吴姓世家的暗中鼎力支持。
    在侨姓世家南迁之后,吴姓士族和寒门彻底看清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
    为了争夺在南方的权利和势力,这些人从八王之乱后就开始内讧——不管因为天灾颠沛流离的百姓,不管因为战乱躲避到南方的难民。
    他们只想着他们自己——这帮子自私自利的人,凭什么让他们去垄断各行各业,凭什么让他们去支配权利。
    出于这种看不惯,再加上侨姓世族来到南方后,对本土吴姓世家的强势打压,直接是让他们恼火不已。
    如今有了谢远做出头鸟,用雕版印刷让书籍现世,开办书院打破这种士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他们自然是高兴的。
    也自然愿意在暗中推波助澜了。
    再者,因为联合承包江南一带的粮食产业,吴姓士族本便和谢远同仇敌忾。
    遂在知道谢远开办书院,推广雕版印刷后,吴姓士族第一个斥巨资帮着谢远开办书院,帮他推广雕版印刷。
    不只是吴姓士族,崔氏,霍氏和洛氏更是鼎力支持。
    这一下,雕版印刷的普及就成了大众所向,再也不是士族能够阻止得了的啦。
    提起开办书院,便又要提到另一件事情了。
    十二月末,谢远下诏,让扬州境内各郡太守举荐人才。
    有的太守是本土吴姓士族子弟,听明白谢远的意思,多从吴姓士族和寒门中选取子弟举荐上来。
    而有的太守,则是世家门阀出身的,自然是推举士族子弟了。
    而还有的到了年龄的士族子弟,更是因为不想和谢远搭边,直接动用了家族的力量,被内部举荐到建康去当官儿了。
    至于书院,因为才开办便没有举行季度考试。
    反倒是龙岗书院在祁晏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季度考试。
    考试结果出来后祁晏张榜,将今年榜上第一的四人修书举荐给了会稽郡太守,会稽郡太守又举荐给了谢远。
    看到一大批的举荐名册,谢远直接忽略了那些士族子弟的举荐信,挑选了诸多寒门和吴姓士族出身的子弟出来。
    当然也有霍氏和洛氏的子弟。
    那些士族子弟一看到自己没被选上,顿时就不乐意了。
    凭什么你只选寒门,只选霍氏和洛氏,也太不公平了吧。
    谢远这样答——
    “王太宰说过,扬州境内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违背大晋律令。那么我选谁便是我的自由,你若是不服,大可通过士族内部举荐入仕做官,再状告到朝廷,弹劾我的不公平。”
    这话一出,就是将他偏袒寒门和吴姓士族给挑到明面儿了。
    士族子弟们想起雕版印刷的事情,在听到谢远的话后,彻底蚌埠住了。
    他们纷纷写信弹劾谢远,要求朝廷罢黜谢远的官。
    王太宰在收到这铺天盖地的弹劾奏折时,又收到了吴姓士族,和崔氏与霍氏送来的奏折。
    意思是谢远除非是犯了律法,或者自己辞官,否则你要是敢罢他的官,以后江南一带的粮食别想他们卖给朝廷。
    是的,这些粮食不止有谢远名下的,崔氏和霍氏也听了谢远的话入股。
    所以他们也有权操管江南粮食行业。
    王太宰犯难了。
    两边都得罪不起,让谢远自己嚯嚯去吧。
    他遂装死一个都不搭理。
    而这无疑是默许了谢远的一切举措。
    意识到这一点,不只是扬州境内,就连其他地方的士族子弟们都彻底想明白了一件事。
    现在的谢远,不是他们想动就能动的。
    想要让他下台,要么是他自己辞官,要么就是让他的政绩出现污点。
    考虑到后面一点,心怀不轨的某些人决定暗中作妖。
    此时的他们知道若是针对谢远,便是针对整个寒门与吴姓士族。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寒门,吴姓士族,和侨姓世族之间终有一战,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因谢远挑起三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不过是提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已。
    ……
    今年的新年,大家都在一片忙碌中度过。
    谢远和崔珩忙着处理百姓和士族之间的纠葛;霍去病忙着训练新招募来的将士;祁晏忙着准备新一季的招生考试题目,还有新一年的播种,而远在波斯的洛尘,更是忙着贸易——
    大家便没有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身的意气风发。
    因为一切的事情都在朝着他们的预期发展,所以纵然不能相聚,他们也不会感到不开心。
    反倒是建康城中,因为近来寒门和吴姓士族慢慢崛起的趋势,而一片沉寂。
    ……
    永康三年,正月三日。
    今年的冬没有闹雪灾,但天气仍旧十分寒凉。
    建康皇宫门口,一辆马车停下,走出一个身着官服,头戴乌帽的年轻郎君。
    “中书令,洒家已候您多时了。”等候在此的内侍一扫拂尘,对着这位十分年轻俊美的官员微微俯首。
    “有劳公公引路。”卢仲从腰间摸出一锭银子,塞进内侍的手中。
    内侍眼角噙笑,笑得谄媚:“皇后和太子在等着您嘞。”
    遂引路。
    卢仲跟着内侍穿过长廊,看着两面高高的城墙,目光晦暗不明。
    等到内侍将他引进一出富丽堂皇的高楼,银丝炭燃烧时的暖意扑面而来,才带回了这年轻人的思绪。
    “中书令,皇后在里头,洒家便不进去了。”内侍低声开口,“皇后近来心情不好,中书令仔细伺候。”
    卢仲颔首,脱去鞋履垂眸入内,跪在大厅上,朝着面前被屏风遮掩的高位叩首拜道:“微臣叩见皇后,皇后金安。”
    屏风后,一双精明的凤眼慢慢睁开,慵懒地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去年入仕,短短一年便做到了中书令的位置,还娶了王氏女,颇得她阿父青睐,倒是有些能耐。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