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06章军校!徐达与李文忠的鼎力支持!(第1/2页)
太子标也听得认真,他擅长民政,却也知道行军打仗中“知方位”的重要性。
他看向朱高炽:“按你这么说,这算法寻常将士能学会吗?”
“能!太能了!”朱高炽拍着胸脯保证,“仪器我已经琢磨得差不多了,做些简单的测角仪、计时漏就行,成本不高,工匠能批量做。至于学嘛,不用识多少字,记住几个公式,多练几次就会。到时候编本小册子,配上图画,百户以上的军官都得学,学会了有奖,学不会的……”他眼珠一转,“就让他去喂马!
这话逗得徐达、李文忠都笑了起来。
徐达捋着胡须道:“若是真能如此,那可真是我军之幸。只是……这算法会不会太复杂,泄露出去反而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放心!”朱高炽早有准备,“核心算法咱自己人掌握,给下面将士的是简化版,只能用,不能改。再说了,草原人连字都认不全,就算抢了仪器,也学不会怎么算!”
他得意地晃了晃脑袋,“这就叫‘降维打击’,咱用脑子打仗,他们还在用眼睛瞎找,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老朱被他这新词说得一愣:“啥叫降维打击?”
“就是……就是咱站在房顶上扔石头,他们在院子里抬头看,只能挨砸!”朱高炽解释得通俗易懂,逗得满屋子人都笑了。
老朱笑着指着他:“你这胖小子,就你心眼多。行,这事儿朕准了!”
他看向徐达、李文忠,“你们俩牵头,让工部配合高炽,赶紧把仪器做出来,把教材编好。先在羽林卫试点,教会了再往边军推广。需要多少银子、多少工匠,直接报给户部,朕给你们批!”
“谢陛下!”徐达、李文忠齐声应道,看向朱高炽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佩服。
这胖小子不仅打仗有胆识,脑子还这么活,竟能琢磨出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朱高炽心里乐开了花。
他哪是单纯想推广经纬度?这分明是借着普及算法的由头,推动军队标准化、科学化!
将来将士们习惯了按数据打仗,就会更依赖精准的情报、统一的指挥,这对打破老旧的军制陋习,建立新的军事体系,可是再好不过的契机。
他偷偷给朱雄英使了个眼色,后者回了个“懂了”的眼神。
“皇爷爷,既然要推广算法,那咱们不如直接成立一所皇家军校!”
此话一出,老朱顿时眼睛一亮,徐达与李文忠则是激动得身体紧绷。
“皇家军校?”老朱呢喃道,“这是怎么个章程?”
朱高炽立刻接过话茬解释道:“皇爷爷,这皇家军校,就是以皇室名义建一所专门培养军中将领的学校。不分出身,不讲世袭,只要是有胆识、肯吃苦的好苗子,都能送来学本事。”
“咱们请最好的将军来讲兵法,请算学先生来讲经纬度、行军布阵的算法,还要教他们怎么看地图、怎么管粮草、怎么带队伍,从头到尾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军官!”
他掰着手指头,一项项数着好处:“其一,您看现在的武将勋贵,大多是开国老将的后人,可真正能像大将军、大都督这样领兵打仗的有几个?再过个二三十年,这些勋贵子弟坐享其成,怕是连马都骑不稳了。到时候武勋没落,朝堂上只剩文官说了算,那可就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6章军校!徐达与李文忠的鼎力支持!(第2/2页)
“有了军校,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懂兵法、会打仗的专业人才,武勋有了新鲜血液,才能跟文官制衡,朝堂才稳得住。”
大明虽然也有武举,但武举与文官科举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武举考的多是弓马骑射、膂力武艺,顶多再考些粗浅的兵法条文,录取名额少得可怜,中举后也多是从基层军官做起,很难进入权力核心;而文官科举则是朝廷选官的正途,进士出身者往往能直接进入中枢,升迁速度远非武将可比。
更重要的是,武举选出的人才,大多分散在各地军中,缺乏统一的培养和归属感,很难形成足以制衡文官的力量。
朝堂之上,文官们动辄引经据典,议论军政大事,武将们往往插不上话,久而久之,军务也渐渐被文官插手,武将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老朱深知这种失衡的危害,当年设武举,本是想弥补武将人才的不足,却没料到还是没能改变文官独大的趋势。
现在朱高炽提议办皇家军校,培养专业的军事人才,恰恰击中了这一症结——军校出来的军官,既有系统的军事素养,又有“天子门生”的身份认同,将来遍布军中,自然能形成一股稳定的力量,与文官体系相互制衡,这正是老朱一直想做却没找到头绪的事。
徐达与李文忠等老将则是兴奋不已,开办军校这意味着武将勋贵将会有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不必再像现在这样,只能靠世袭勉强维持地位,却眼看着后辈们一代不如一代。
有了军校,他们这些老将毕生的用兵经验、治军心得就能系统化地传下去,不必担心随着自己老去而失传;勋贵子弟也能凭真本事入学,在军校里学到真东西,毕业后凭实绩晋升,而非只靠父辈的荫庇混日子,如此才能真正保住武勋的体面与地位。
更重要的是,这路是独立的,不必依附于文官体系,武将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阵地,有自己的晋升通道,朝堂上说话才能更有底气,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处处要看文官脸色。
将来军校里走出来的将领,既有学问又能打仗,自然能撑起武勋的门面,让武将群体在大明的朝堂上真正站稳脚跟。
朱高炽又道:“其二,现在想当军官,要么靠世袭,要么靠军功。可那些寒门子弟,没背景没门路,就算在战场上拼出命来,斩将夺旗立下大功,也可能因为上头没人说话,功劳被克扣,顶多混个小旗、总旗,想往上爬难如登天。多少有勇有谋的汉子,就因为出身不好,一辈子窝在底层,最后默默无闻地老死在军营里。”
“军校就给他们开一条路——不管家里是种地的还是做买卖的,只要年纪合适、身体硬朗、脑子灵光,通过咱们的筛选,就能进军校。在里面学兵法、学算学、学带兵,只要肯下苦功,成绩合格,毕业就能直接授职,百户、试百户起步,全凭本事说话。”
“这样一来,朝廷能从民间招揽到那些最有冲劲、最渴望出人头地的好苗子,他们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定会拼命练本事、立战功;军中那些靠着世袭混日子的纨绔,见有真本事的人能凭能力压过自己,也得逼着自己上进,不敢再懈怠。上下都有奔头,军队才有活力,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
话音一落,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