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15章 暴利!老朱态度大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15章 暴利!老朱态度大转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15章暴利!老朱态度大转变!(第1/2页)
    面对朱高炽的揶揄,老朱在心里把这念头骂了个狗血淋头。
    现在别说禁海,谁要是敢动海贸的一根手指头,他第一个抄了对方的家!
    这海上流的不是海水,是白花花的银子,是大明的气运,别说倭寇来扰,就是天塌下来,也得先把这海贸的路子护好了!
    朱高炽见他这副模样,知道目的达到,偷偷冲太子标挤了挤眼。
    太子标忍着笑,连忙打圆场:“父皇说的是,海贸利国利民,该好好经营才是。回头儿臣就让礼部拟旨,晓谕沿海诸省,全力配合市舶司,谁要是怠慢了,按通敌论处。”
    “就该这样!”老朱余怒未消,又道,“再让工部加把劲,上海的港口、船坞都给朕赶工期,明年这个时候,朕要看到更大的宝船下水,要让咱们的船,把这聚宝盆里的宝贝,源源不断地往回拉!”
    说着,他脸上的臊红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眼角的皱纹都因这股劲头舒展开来。
    先前对海贸的那点疑虑,什么“倭寇袭扰”“海疆难防”“耗费钱粮”,早被这四千多万两银子冲得烟消云散,连点影子都没剩下。
    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这生意做得更大——是不是该再派几支船队去探新航线?南洋的香料、西洋的宝石,能不能也用宝钞结算?
    天津的港口是不是该再扩建两倍,让更多的商船进来?水师的战船是不是该造得再大些,把那些敢跟大明抢生意的番邦船队都镇住?
    老朱甚至开始盘算,这四千多万两只是开始,明年是不是能冲到五千万?后年能不能破六千万?
    这些银子该怎么花——陆军的火器得更新,水师的船坞得扩建,北方的粮仓得填满,还得给百姓减免些赋税,让他们也念叨念叨朝廷的好。
    越想越觉得浑身是劲,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带兵打仗的日子,眼里闪着要把天下财宝都揽入怀中的光。
    什么海禁,什么顾虑,在白花花的银子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面前,全成了不值一提的废话。
    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这海贸的轮子转得再快些,让更多的银子像潮水一样涌进国库,把大明的根基垫得再厚些、再稳些。
    朱高炽看着老朱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心里乐开了花。
    这可都是他一手缔造的金融体系啊!
    从最初提出东海贸易圈,到远征倭国,再到用宝钞结算,到逼着朝鲜、倭国商人就范,再到让宝钞在东亚海域成了硬通货,每一步都按着他的盘算走。
    他要的从来不止是眼前的关税和贸易利润,而是要借着这张薄薄的纸片,把大明的经济影响力扎进周边诸国的骨头里。
    让他们赚大明的钱,就得用大明的钞;要用大明的钞,就得看大明的脸色。
    久而久之,不用动刀兵,这些国家的朝堂决策、民生经济,自然会向大明倾斜。
    现在看来,这体系已经稳稳立住了——宝钞局里堆积的白银是明证,番邦商人对宝钞的敬畏是明证,连户部都不再为饷银发愁也是明证。
    这可比单纯打赢几场仗实在多了,一场胜仗能占几座城,可这套金融体系,能让整个东亚的财富顺着贸易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明。
    朱高炽甚至已经在盘算下一步了,等南洋、西洋的商路通了,就把宝钞结算的规矩也推过去,让香料、象牙、宝石的交易也用宝钞来算,到时候,大明的纸钞,就能在更广阔的海域里,替朝廷圈来更多的疆土和财富。
    想到这儿,朱高炽的笑意更深了,这才是真正能让大明长治久安的根基啊。
    此刻他看着老朱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心里也乐开了花。
    他太清楚老朱的性子了,一辈子吃过太多苦,对“安稳”二字看得极重,海疆在他眼里从来都是风险多于机遇,想让他松口开海,比让陆军将领转去水师还难。
    先前多少次在朝堂上,一提及海贸,一提及开海,老朱总忘不了念叨倭寇的隐患、造船的靡费,能让他转变态度,这四千多万两银子的分量,比任何奏折都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5章暴利!老朱态度大转变!(第2/2页)
    要改变老朱固有的想法不容易,他那套“重农抑商”、“守土安疆”的念头,是打濠州起兵时就刻在骨子里的,可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再顽固的观念也得让路。
    毕竟,银子不会说谎,国库充盈了,军饷、赈灾、基建才有底气,这比空泛的“祖制”“规矩”要实在得多。
    这禁海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商船会越来越多,航线会越伸越远,从东亚到南洋,再到更远的西洋,大明的丝绸、瓷器会换回来更多的白银、香料、象牙,更会让“大明宝钞”的名号响彻海域。
    到那时候,大明就不止是陆地上的强国——陆军能镇住草原,水师能掌控海洋,贸易能笼络诸国,经济、军事、影响力环环相扣,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朝上国”。
    朱高炽甚至能预见到,用不了几年,水师的宝船会遍布远海,沿海的百姓会靠着海贸过上好日子,而那些曾经对大明心存觊觎的番邦,在贸易的纽带和舰队的威慑下,只能乖乖俯首。
    这才是他想要的大明,一个能在陆地上扎根、更能在海洋上翱翔的帝国。
    老朱忽然看向朱高炽,眼神复杂得很:“你这胖小子,当初说要搞什么贸易圈,朕还怕你赔了本钱,没少在御书房里骂你异想天开。那时候总琢磨,造船要银子,养舰队要银子,万一海路上出点岔子,岂不是肉包子打狗?现在看来……”
    他顿了顿,脸上的严肃渐渐化开,突然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朕的眼光,是真不如你啊!”
    “皇爷爷说笑了。”朱高炽赶紧摆手,额头上的肉都跟着晃了晃,“这都是靠着宝船舰队镇场子,水师将士带着船队往港口一站,那些番邦哪敢炸刺?还有朝鲜、倭国本就仰仗咱们的物资,不敢不听话,不然哪能这么顺?说到底还是皇爷爷威加四海,他们才不敢耍花样。”
    朱雄英在旁边拍着小手,脆生生地喊:“高炽厉害!有了这些银子,是不是就能多造些像宝船那样的大战船,多招些水兵了?将来我也要跟着船队去看看大海!”
    “那是自然。”太子标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指腹蹭过他额前的碎发,“有了这三千万两关税,水师学院的校舍、器械不用愁了,奴儿干都司的港口挖深、筑堤、建船坞,银子都够了;皇室牵头赚的这一千二百万,正好补进内库,给北疆的边军换厚实的冬衣、买精壮的战马,往后户部再想哭穷,朕第一个不答应。”
    老朱站起身,在廊下踱了几步,皂色的龙纹朝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忽然停在一株石榴树前,回头道:“不行,这事儿还得再盯紧点!关税三千万两,不是小数目,得派最可靠的人去管——让都察院挑几个干净利索的御史,去市舶司盯着,账本要一笔一笔核,银库要一日一清点,别让底下人敢伸手贪墨,谁要是坏了规矩,朕扒了他的皮!”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了些:“还有那些勋贵的商号,赚了钱是好事,可也得立规矩。让兵部和户部联合拟个章程,他们的船什么时候出海、带什么货、换什么东西,都得在官府挂号;买卖赚了钱,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不许仗着是皇亲国戚就偷税漏税,更不许强买强卖欺负番邦商人,坏了咱们大明的名声和贸易的规矩。真要是出了岔子,不管是谁,朕都一视同仁!”
    太子标点头应道:“父皇说的是,回头儿臣就让两部去办。规矩立在前头,才能走得长远。”
    朱高炽也附和:“皇爷爷考虑得周全,贸易圈刚起来,根基还不稳,是得防着蛀虫。另外,市舶司的官儿也得轮换着来,三年一调,免得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跟商人勾连起来做手脚。”
    老朱瞥了他一眼,嘴角带着点笑意:“还是你想得细。就这么办——银子要赚,规矩更要守,不然这聚宝盆,迟早得让人给砸了。”
    说罢,他又望向东南方,像是能穿透城墙看到远方的大海,眼里满是势在必得的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