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君臣行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君臣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堂下谋士皆是察言观色之辈, 哪里看不出袁绍的忧虑。
    “主公何所忧?”
    袁绍沉吟片刻,“诸公认为, 这长公主, 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另有所图?”
    他与刘意皆在冀州, 对长安一知半解,董卓虽亡,凉洲兵马尚在, 凶险未知。
    刘意要是迎回天子,他与公孙瓒怕是要退兵自保。
    这天下虽然乱了,天子的名义还在。他若是攻打天子, 莫说刘意动手, 他州刺史也会群起而攻之。
    反应最快的是荀谌,他本欲开口阔论, 对上袁绍的目光时又闭口不言, 坐那跟个木头人一样。
    既然袁绍不信任他,他又何苦留在袁绍身边。倒不如寻个机会, 抽身离去。
    天下英雄尽出, 袁绍不一定是射鹿之辈。
    荀谌不言, 自有人争相献计, 许攸喜道,“主公, 天赐良机啊。长公主离开冀州, 冀州群龙无首, 只待主公入座。回头邺城官员还不是扫榻以待,求主公为主。”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大伙也是这么觉得。刘意如果离开冀州,必定要带走一部分兵马。届时本来就不多的冀州兵,对上袁绍更是无力反抗。
    倒是有胆小者战战兢兢,“属下听闻长公主如有神助,可使地龙翻身。莫非长公主真的天命之子,这……”
    这个传闻也是没头没尾,是邺城的探子连同徐庶劝说黑山军一起捎过来的。
    刘意派人游说流寇正常,冀州兵马不多,拉拢第三方大家觉得没毛病。至于这个神助……
    自先秦起,便有谶纬一说,董仲舒后,神学泛滥,尤其是天人感应一说,几乎每个大人物出世都染了异象。其后帝王施政,若天文地理有异象,那就是罪已诏。
    后来写多了皇帝觉得不行,不能我骂我自己。但是不骂下面的人又不好交代。于是怎么办?
    把丞相开了,把御史大夫贬了,把太尉杀了。
    袁绍又不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这类异象在袁绍看来就是花架子,政治手段的一种,还是最下等的,花里胡哨,骗鬼可以,骗人不行。
    刘意的地龙翻身袁绍不觉得有多可怕,他更觉得好笑。
    白手起家,步步为营,好不容易拿下冀州,端着长公主的架子不肯放,拒了他之后搞起什么神学。
    “不过蛊民之说,自我蒙蔽罢了。区区流言就想打倒我军,岂不是笑话。”
    天意要是有用,这天下也不会分崩离析了。
    聊了半天也不见荀谌开口,袁绍心有不悦,故意发问,“文若也是大才,不知对邺城有什么看法?”
    荀谌回道,“兵家有云,虚则实之 实则虚之。长公主非目光短浅之辈,若她知与将军交战必输,那么先前将军示好,长公主就会答应下来。今日她拒将军在先,又约战在后,想必有致胜之策,还请将军小心。”
    袁绍听后不以为然,“依文若所言,长公主的致胜之策,就是这地龙翻身了?”
    堂下一干武将笑起来,无人把此话当真。
    逢纪趁机道,“既然长公主已露败相,何不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冀州,再派人劝说长公主,如此一来赢得美名,一举两得。”
    这个劝说是让刘意回内宅当吉祥物,做个政治棋子,不听话找个人嫁了。
    此话正中袁绍下怀。不过这里有个麻烦,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料到刘意出了昏招。这种程度的刘意,莫说公孙瓒,他也能应付。如此一来幽州的公孙瓒反而是个麻烦。
    “我若提前拿下长公主,公孙瓒那……”
    袁绍抛了个开头,底下自有人接话。大家明白袁绍是怕公孙瓒过来抢地盘。搞到最后人财两空,自己还得从冀州滚蛋。
    不过战没打就说分家,惹恼了公孙瓒也没好处。
    逢纪劝道,“主公不妨按原计划行,劝说公孙卿立刘虞为帝。如今刘虞沦为阶下囚,新帝一事轻而易举,趁公孙瓒忙于立帝之时拿下冀州。待公孙瓒问起,便说是为前驱,替公孙瓒扫清障碍。”
    逢纪再道,“公孙瓒立身根本在幽州,冀州不过锦上添花。主公何不借道公孙瓒,让其兵马讨伐兖州北海。如此一来公孙瓒不曾白来一趟,主公也能保下冀州。”
    这话前半段听起来像某位高祖骗傻大个的故事,后半段是假道伐虢。二者共同点是都没好下场。袁绍不想做第三个。
    “昔日项王自刎乌江,虢国被晋国所吞。今日我若是故技重施,岂不是重蹈覆辙。”
    逢纪不这样认为,“项羽和高祖争天下,二者只能留一人。虞虢唇齿相依,因而虞国一亡,虢国不能存。主公和公孙瓒是盟友,公孙瓒还需借主公之手控制冀州。退一万步讲,即便发兵,公孙瓒远道而来,人乏马困,无论是否拿下兖州北海,也是强弩之末。主公手握大军,又得冀州重资,对上公孙瓒绰绰有余。”
    袁绍思量半晌,命人取来笔研,书信一份,寄去幽州。
    大事定下,众人三三两两散去,逢纪又被袁绍拉去谈心。旁人猜测逢纪又不知道要和袁绍说什么。荀谌独自离去,他人不敢上前攀谈。明眼人都能看出,袁绍不喜欢荀谌。
    有官员私下里嘀咕,说袁绍干嘛不干脆杀了荀谌,来个一了百了。
    杀倒是不会杀,袁绍惜名,荀谌又是荀氏大族,杀了袁绍名声受损。平时还好,今日袁绍和刘意决裂,荀谌心下不安。他与刘意有交情,倘若袁绍兵败,岂不会记恨于他。
    刘意年轻,胆子又大,不像时日无多的老者,会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学上。若他是刘意,不接受袁绍结盟,执意兵戎相见。那么底气来自哪里?
    卢植已死,冀州兵马也不多。刘意还能和袁绍打,不外乎两点。她在袁绍这边有人,或者已经寻到帮手,隐忍不发。
    帮手还好,要是袁绍这边出了内奸。荀谌脸色凝重,他便是首当其冲。
    外人都说袁绍礼贤下士,没有架子。荀谌在袁绍麾下待了有一段时间,早已摸清袁绍性情。此战袁绍胜,他依然不受重用。要是败了……
    荀谌咬牙,回屋提笔写信,写完后找来家仆,推心置腹道,“袁绍和长公主相争,我荀家夹在其中,他人只觉我等首尾两端。今日我在堂上赞誉长公主,若是袁绍败了他定会记恨于我。他日还会有性命之忧,你带上这封书信速去邺城,去求见长公主,或许能保我一命。”
    家仆听后不敢怠慢,更换衣容连夜奔走,一路风尘仆仆赶往邺城。数日后抵达邺城,眼下正值春日,城外绿柳抽丝,虽有战事逼近,行人不见慌张,更无举家搬迁之状。
    家仆一身落拓,被当成难民,刚到城门口就被人拦下,领着往另一处地去。家仆急了,挣扎着往外去,“我非流民,我有要事求见长公主。”
    他不闹还好,一闹人就来了。一个追,一个跑。一波人在城里你追我躲,人仰马翻,眼看要被追上,家仆往长街跑去,尽头马车忽现,迎面撞了个正着,跌倒在地。
    车夫惊慌失措,马匹受惊,好一会才安抚下来,官吏将家仆拿下,上前赔礼道歉,“惊扰别驾,多有不是。”
    车马上正是荀彧,眼下他正欲前往城外寻刘意。因是在城中,故而让其慢行,饶是如此,双方还是遭了罪,荀彧无视马儿,下车询问官吏,“人可否无碍?”
    官吏还未答话,身后家仆喊起来,“五郎,求五郎救救四兄。”
    ……
    荀彧有四个兄长,大兄二兄早夭,不做多说。三兄荀衍,尚不在冀州,四兄荀谌,先他一步到冀州,投奔袁绍。若无意外,荀彧到冀州后也会在袁绍手下做事。
    “四郎说他于邺城时,长公主有招揽之意,今日命奴婢来,想问此话可还算数。”
    荀彧自然听说了这事,还是刘惠连比带划当笑话讲给荀彧的。
    说荀谌被抓,抵死不从。后来被长公主折服,嘴上不肯,身体上却很诚实。还帮刘意出使幽州,使公孙瓒远赴冀州,终从韩馥手中骗来州牧之位。
    当时荀谌不忘袁绍,事成之后离去。算上一件美谈,不曾今日落得冷遇。
    荀彧接过家仆的求救信,劝慰道,“还请安心歇息,稍后我寻医工来,替你查伤。之后交于我便是。”
    因为要和袁绍交战,刘意这几天都在营寨,入夜后才归。趁着睡前这段时间练她的狗爬字,胡昭非常体贴,生怕刘意临摹一个帖子腻,隔三差五就送来新货。今天刘意练的是七经纬。
    原先的五经加上《乐》后,再添个《孝经》,《论语》给我踢出去,这七样合成七经。而七经纬,又或者说,七纬,说白了是对七经的神化。
    高祖怎么打下天下的?
    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对。
    高祖得到上天神人的授意,下来拯救苍生的。
    前头说了,这年头的人很崇尚谶纬神学。七经纬就是具体表现,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邪门歪道,实际上七经纬的教科书还是官方颁布的,曾经和经学平起平坐,盛极一时。
    所以七经纬又称教你如何成为这个时代的神棍。
    这里头夹杂了点天文地理,自然法则外,剩下就是满嘴跑火车。
    看了也白看。
    刘意对这类东西不感冒,有时候练到一半顺手批改什么常识错误。一次胡昭溜达过来看见后,乱七八糟的字帖送过来更多了。
    刘意觉得,要不是现在大战当前,她又是州牧,事务繁忙。胡昭估计要天天求见。
    她着实不喜欢所谓的天人合一说,作古的前辈说的好,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自然他妈管你这么多。
    尤其是这类还跟君权沾一块,越活越回去。里头神话连篇,什么孔子是龙生的,你骂谁是畜生呢!
    等她有时间了,这东西直接掐死。搞什么跳大神,给我当科学家去。
    练了半张字帖,上头的《白虎通》让刘意弃了笔,骂了句脏话。
    “什么狗屁玩意。”
    就这还官方典籍,大师亲自编写。她找个玩傀儡戏的,唱的都动听。
    仅有的娱乐活动在骂脏话中度过,刘意转头问荀彧,“今日如何?”
    她准备去长安,冀州的事在转手给刘备,新旧交替,刘意这个半桶水和刘备这个没水的,两者搭在一起,倒霉的就是荀彧。
    他白天要和刘备共事,晚上还得到刘意这边汇报情况。
    荀彧半句不说刘备坏话,只是把今日城中发生的事告知刘意,“邺城并无大事,渤海有桩小事。”
    荀谌求上门来了。
    刘意接过荀彧递来的书信,荀谌的笔迹她认得,有段时间她还馋荀谌这手好书法,指望荀谌做她的工具人。
    不过那时她前景不明,荀谌弃她而去,也不奇怪。
    “大战当前,投奔敌人。”刘意看完后说,“他可清楚后果?”
    刘意自然欢迎,不过荀谌这样玩以后再见袁绍,袁绍不杀他难泄心头之恨。
    她把求救信转交给荀彧,荀谌这个倒戈派也很实在,先是讲了袁绍的计划安排,然后夸刘意,说他觉得刘意是个明主,和袁绍一战定能胜出。接着再哭,说他在袁绍麾下遭受种种冷遇,到今日性命不保。
    这哪是奉为上宾的贤才,跟阶下囚还差不多。
    荀谌他表示自己万分后悔,当初不应该反抗刘意。就该和沮授他们一样,傻傻往坑里跳。
    荀彧看完带了个期望的小眼神望向刘意,把刘意逗得不行,她非常善解人意,“友若有才,又是文若兄长,于公于私哪有不救之理。只是文若啊,今日家兄投怀送抱,文若不表示些?”
    荀彧反问刘意,“长公主打算重用家兄?”
    不可能。刘意避开荀彧的视线。虽然说举贤不避亲,可邺城和渤海就家门口的距离,荀谌跑过来着实尴尬。况且刘意也不觉得荀谌会待下去。
    她现在其实和过去差不多,前途未卜。虽然麹义对此战信心十足,但他人不知。她还要去长安以卵击石,荀家有个荀彧被拉上贼船就算了,再拉一个荀谌就不行了。
    一赔赔两不划算。
    即便刘意不说,荀谌也会主动提出离去。与其让荀谌到处乱跑,不如指条明路。
    “我想带他去见一位故友。”
    ……
    荀谌这事没几个人知道,除了他们那么荀别驾看起来更忙以外,刘意看起来没变化。
    就是赵云跑了勤些。
    他被刘意任命了偷人这项任务,前头麹义要领兵大杀四方,赵云鬼鬼祟祟的。尤其这一战对赵云他们说意义重大,赵云接下任务后有点跳脚。
    “火器的第一次实战,还有马镫。”
    赵云瞪着刘意,非要刘意拿出一个理由。刘意得知后很是好笑,“火器还有第二场第三场,有什么可惜的。你当日单枪从韩馥手中救下我,今日剑走偏锋,深入敌后救人,我觉得非你莫属。”
    这话夸的赵云舒服了,他嘴上不饶人,说刘意不懂男人的浪漫,“这不一样。”
    虽然惋惜无缘亲眼目睹火器制敌,荀谌这事他还是接下了。
    不同于在麹义手下听命,荀谌的事刘意给了赵云很大自由度,怎么救,如何救,救到了要怎么撤退。这些以往赵云只需听麹义安排的事,如今全要赵云一人规划。
    头一次单独行动,赵云心底还是有些激动的。他不敢怠慢,亲自跑去找那位家仆,问了渤海不少事。拿着地图和钟林讨论方案。
    比起刚出茅庐的赵云,钟林这种野路子出身的游侠法子不少。教了不少偷鸡摸狗之术,最后到刘意面前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完成。
    刘意笑道,“不是和我保证,是向荀别驾保证,别驾思念兄长,你们可要将人平安送来。”
    赵云自然一口应下,拍着胸脯向荀彧保证。待几人离了营寨,刘意翻身上马,看着荀彧上了马车,忽然发问,“文若这几日忧心忡忡,可别说文若在思念兄长。”
    荀彧站在马车上向刘意回礼,闭口不谈,“非也,只是长公主即将赶赴长安,彧担忧长公主。”
    荀彧说完动了动食指,轻声问,“彧能否与长公主同行?”
    荀彧说出这话后就后悔了,有个荀谌了,他本就不用同行。今日失言……荀彧还未多想,刘意便说,“刘公虽有声望,但论办事待人,还是文若处理妥当。”
    “况且。”刘意失笑,“只有文若留在后方,我才能安心。”
    言多必失,荀彧垂眸不再多言,不再多问,和刘意一道回城。进城后刘意带上阿史要暂回住处,荀彧独自驱车赶往府邸。
    他脑中是刘意那句安心,只有文若留在后方,我才能安心。
    “别驾。”
    荀彧回过神来,刘备立于他身边,关切道,“我观别驾心事重重,可是有心事?”
    刘备意有所指,荀彧回望案牍上的公文,他已经摊开许久了。
    荀彧神色赧然,“我……”
    刘备好心道,“并无他意,只是别驾。思忧过重,对身体不好,做事也不妥。”
    两人交情不深,刘备不指望荀彧会向他吐露心声,只是和荀彧讲起自己的经历。
    “不瞒别驾,我与云长翼德为兄弟,即便亲密无间,然人无完人,平日相处还是有摩擦,口角之争更是常有。”
    刘备说完笑起来,“别驾是否好奇,我三人为何还能兄弟同心?”
    荀彧点头,“确实好奇。”
    刘备语重心长道,“无他,唯交心而。要是有什么看不过去的,别闷在心里,讲出来一起解决。都是兄弟,哪来的隔夜仇。”
    荀彧终归是听进去了,他向刘备行礼,“今日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请受彧一拜。”
    刘备连忙扶住,“使不得使不得。实不相瞒,我即将任州牧之位,虽有长公主命名,但心中不安。别驾若是出了意外,那我怎么办?”
    说完两人笑出声,刘备再拜,“日后还需别驾指教。”
    ……
    和袁绍的战役定在河间国的交河附近,实际上这个时候开战对两方都不利。说白了什么精兵,老弱残兵,本质都是农民,农民伯伯春天很忙的。
    你让他们去打仗,今年的收成怎么办?
    除去要赶着种田,骑兵也有麻烦。
    一般动物,秋季养膘,冬天就靠着这一身肥肉过日子,到了春季这肥肉差不多就没了。
    马在这个季节饿的皮包骨头,骑兵本身靠马作战,马匹质量的下滑,直接削减了大半战斗力。
    此外还有雨水问题,春季多雨水。没有水泥路的下场就是泥巴地里打滚,别说辎重车,人都不一定能过去。
    回头战场冲锋,对面人还没冲过来,你先摔个狗吃屎。
    干嘛呀!
    所以刘意和袁绍吵崩后,袁绍不是立刻召集兵马,喊兄弟们跟我冲。而是和部下商量。
    今天下雨了哎,咱们就不打了。
    今天又下雨,这不行啊。
    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袁绍原先那点不满磨成不耐烦,开始骂贼老天不长眼。
    这段时间公孙瓒也赶不来,人还在路上,到了还得修整。至少这会刘意喊打架,公孙瓒没法应战。
    袁绍也清楚季节的特殊性,没想着和刘意打持久战。邺城粮草充足,袁绍眼馋很久了。相比之下袁绍虽然兵多,但没粮。开春后没粮,袁绍很多士兵饿的到处找扒树叶吃,不然领着一队人马,跑到郡县里,挨家挨户喊,老乡开门啊,我们不拿一针一线。
    孙子兵法对此做过解释,因粮于敌。说是用敌人的粮食养活自己的兵。除去半道劫粮,剩下就是抢当地百姓的。
    不要觉得袁绍无耻,实际上这个时代大部分军队都是如此。不然怎么会有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说法。公孙瓒骁勇善战,手下也经常去劫掠百姓。因而和爱民的刘虞有了隔阂。
    没吃的士兵是要造反的,出发之前袁绍告知士兵,渤海去年收成不好,咱们吃的没多少,但是邺城有很多粮,拿下邺城咱们吃喝不愁。
    这种实质上的物质奖励非常对士兵的胃口。军队士气高涨,雄赳赳开往交河。由于物资问题,袁绍打算速战速决,他不比刘意,拖久了根本拖不起。
    他几乎把大半兵力都投了进来,当探子回报了袁绍的兵马,刘意喜不自胜,对麹义是一通马屁,“将军果然料事如神。”
    麹义绷着张脸,他性情孤傲,不是什么大大咧咧的人,加之身负功名,不怎么和旁人打交道。饶是这样,每每刘意夸他时,麹义还是忍不住笑出声。
    没有什么比上司的马屁来的更舒服。
    他比划墙上的地图,荀谌的家仆回去后又给刘意报了数次信。不出所料,这次袁绍没有带荀谌玩,大约是怕荀谌报信。直接把人留在了后方。如此一来渤海后方守卫薄弱,赵云完全可以救走荀谌。不仅如此,薄弱的后方还给了麹义新的灵感。
    “赵云何在?”
    “属下在!”
    “你带上几桶火油,救出荀谌后,再见机行事。”
    赵云眼神发亮,“属下明白。”
    至于什么两军阵前大将交手,拼个你死我活,有,但是很少。
    叫骂两句鼓舞士气是有可能。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打赢了固然好,还能趁机会砍下敌方大将的头,那敢情好。这战都不用打了,没了大将的军队跟无头苍蝇一样,任由揉搓。
    要是来玩阴的,你跑来喊单挑,对方放冷箭怎么办。
    什么骂我无耻,我还骂你脑残呢。
    但也有的情况是出来喊单挑,对方拒绝了。
    当年项羽喊刘邦出来单挑,刘邦就拒了。
    这怎么单挑,根本单挑不过!
    刘意趁这个机会狠抓军事功课,听荀彧老师讲故事。
    “春秋时期,军队以战车为主,战车稀少,只有武将能登车,因而武将单挑对决,输赢决定成败。”
    发展到现在战车已经不行了。战车巨大而笨重,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活靶子,弓箭,弩|箭,那是一射一个准。
    刘意偷偷瞄了关羽一眼,问荀彧,“那单挑便是匹夫之勇?”
    她记得关羽赵云单挑都很厉害,现在荀彧一说,全瞎扯?
    边上全是武将,刘意和荀彧,一个女人,一个文人,讨论武将种种愚行,跟太岁头上动土差不多。
    荀彧干咳几声,身后是关羽等人炽热的视线。大有你再瞎说老子揍死你的气势。
    “倒也不全是。”荀彧据实以报,“战局不利时,武将单挑能鼓舞士气,战场局势千变万化,士气高涨是一大助力。况且武将敢于单挑,也是美名。”
    实际上,像麹义这类稳抓稳打的大将,基本都是坐镇中军,周围士兵包围保护,由骑兵冲锋打头阵,后面的步兵接上来扫荡。而麹义本人,负责指挥整个战场。
    在通讯落后的古代,战场上的联络更为棘手。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联络方式,鼓和旗。
    前者其实不太好用,战场上杀声震天,很容易听不清。后者就是大将的本领了。
    一套旗帜动作是什么意思,备用方案有几套,什么时候变化阵型,改变方阵,进攻还是后退,是由诱敌深入,退兵。几乎都由旗语表达。
    这套旗语不会系统规划,一个颜色一个意思,从而保证了指令的保密性。同时也导致另外两个问题,一旦更换大将部下需要花时间去记新大将的旗语。
    和平时期沙场演练出错也就算了,要是阵前换主将。上一位的红旗是进攻,新来的红旗是退,效果极其惨烈。
    同时旗语的保密性,决定了传承的苛刻。要不就是师承名将,不行就世代将门。
    说句难听的,麹义他再忠心,也不会把这东西交给刘意。
    除此之外,每一个擅长打仗的大将,还是个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不是他本人会夜观天象,就是他身边的人擅长夜观天象。
    打仗了解天气是必点的技能点,雨天路滑不但影响战斗力,辎重也会受影响。
    观测了数日的天气,麹义终于决定发兵。
    大晴天,火|药好使。
    袁绍那边也喜欢大晴天,方便打架。
    双方拍案答应下来。袁绍这边派出的是颜良,据传骁勇善战,是袁绍麾下一名猛将。
    他对麹义早有一会之心,此番更是在袁绍面前夸下海口,道活捉麹义,献给袁绍。
    袁绍闻后哈哈大笑,暗想凭借颜良本事和他手下的三万大军,拿下麹义还不是轻而易举。
    两军正式开战那天,刘意于高坡上观战,她离得太远,听不到下方麹义和颜良的呼喊,只有两波大军如流水移动。
    先是麹义的骑兵和颜良对战,片刻后旗语更改,骑兵撤离,好似临阵脱逃。因是平原,颜良不曾多虑,他边追边赶,只想着活捉麹义。
    待颜良的军队进入范围,旗帜一变。藏在暗处的士兵点燃引信,与此同时数千支绑了□□包的箭矢飞向袁军。
    一时间地下作响,头顶火箭簌簌,马儿受惊四处狂奔,不少骑兵被甩下马。步兵身上沾火,顾不得在哪里,就地打滚起来。
    麹义抓住良机,让配上马镫的骑兵上阵,这些配上马镫的骑兵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打架时还要顾及重心不稳。由于解放了抓缰绳的手,在对上颜良的骑兵时,战局几乎是一边倒。
    麹义不慌不忙,再命躲在后方的黑山军夹击,两支军队一前一后直接来了个包抄。
    失去阵型后,颜良的军队是节节败退。麹义反而一路高歌猛进。
    刘意在高坡上冷静观战,最后调转马头,“胜负已定,无须再看。”
    ……
    此战袁军大败,颜良狼狈逃回营寨,给还在摆宴的袁绍泼了盆冷水。
    “三万大军对他不足一万的兵马,你还败了,败的一干二净!”
    袁绍气的脸都扭曲了,他打刘意本就理亏,现在还打输了。传出去他袁绍头都抬不起来。
    颜良跪在地上哭诉,“回主公,那麹义确实有神助,打到一半地动,天上飞来的箭矢带烈火,伤了不少兵。”
    袁绍才不听颜良的解释,还神助,“这么说来,是我忤逆上天,还是我之错?”
    说罢直接将人拉下去,还未来得及军法处置,渤海匆匆来人,“主公,渤海,渤海的粮仓被烧了。”
    袁绍听后被气晕过去,众人连忙上前搀扶,好一会儿袁绍才缓过劲。再看下跪的颜良,袁绍连骂的力气都没了,他看着颜良等人收集上来的箭矢,勉强信了几分。饶是如此,袁绍还是不信神助这套话,“给我查,这里头定有文章。”
    他说完想起一人,推开左右,环顾四周,茫然道,“友若,友若在何处?”
    ……
    马车奔走在林间,荀谌探出半个身子和赵云搭话,“多日不见,子龙身手长进不少。”
    荀谌出使幽州时,赵云护送过荀谌一次,两人没那么生疏,赵云说话也随意,“有空与我比比?”
    赵云这话没别的意思,徐庶也是个文人,不过他有侠气,身手也好。偶尔还会和赵云他们来上几手。赵云觉得,荀谌他们就应该向徐庶发展,能文能武。
    荀谌只是笑而不语,转而想起另一件。这几日他与荀彧有书信。荀彧道刘意要带他一起去长安,希望荀谌保重身体。
    荀谌倒琢磨出点意思,他在冀州身份太尴尬,刘意可能不会留他在身边。
    想来刘意身边有个荀彧了,荀谌再待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借这个机会到处看看,另投新主。
    至于袁绍,荀谌已经不做他想。
    重归邺城,荀谌第一个见到的不是刘意,而是荀彧。
    兄弟俩许久未见,赵云知趣找了理由先离。侍女点起油灯,堂内映出两道清瘦的身影,荀彧低声道,“阿兄。”
    荀谌虽衣染风尘,但神采奕奕。反观荀彧,即便身处高位,眉有郁色。荀谌打量片刻,知晓这个弟弟又钻进牛角尖。至于为什么事……
    “你又要像从前那般,把事闷在肚里。”
    荀彧欲言又止,虽是兄弟,自小经学名士濡染,两人性情各不相同。荀谌沉稳中带了几分狂傲,你不来他不玩的洒脱。荀彧循规蹈矩,认准一件事后十头牛拉不回来。
    他终是记住了刘备的话,对荀谌敞开心怀。“我来长公主身边后,钦佩长公主胸怀,相处后更觉她是我的明主,只是……”
    荀谌换了个坐姿,单手放在膝盖上,侧看荀彧,“长公主非君也。他日天子入冀州,长公主必将居二线。文若是怕自己不得重用,还是操心长公主夺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跪坐着没回答,荀谌一眼看透荀彧心思,“文若,你认主了。”
    荀彧半口不提卢植之事,只是垂眸道,“阿兄未与长公主共处,长公主所思所想非常人所及也。大儒常言汉承秦制,今日乱世,必有英雄平定天下。但日后,是王莽篡汉,还是霍光辅帝。皆不得而知。”
    荀谌伸出一只手,饮了半口茶,“霍光者,旧制不变,选贤举能,以家族之便入朝,你我皆是得利者。而王莽,天下人共伐。文若,此路不通,莫要再行。”
    “但长公主不一样。”荀彧语气强烈,他站起来向荀谌叙述冀州种种变化,“新赋税摊丁入亩,减去大半苛捐杂税,于民有利。农,商,兵,法,她几乎每一点都做到了,非一人躬行,而是以法,以度衡量。”
    荀彧越说荀谌眼神便越冷,最后荀彧坐下,像从前一样,沉默等待责罚。
    荀谌没有骂他,他把剩下的茶水喝尽,放下漆杯道,“我会与长公主同行,离开冀州。荀别驾,请。”
    他荀家是在乱世中谋利,做新帝的股肱之臣。而非逆行倒施,求什么所谓的大同。
    入幕之前,荀谌最后对荀彧说了一句,“昔日何公言汝王佐之器,今日看来,何公还是看走眼了。”
    夜残更漏,堂内长灯未明,孤影长坐不曾离去。
    ……
    入春后数日绵雨,这日好不容易放晴。刘意抽空跑去看她的一亩三分地。
    地里麦苗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刘意在田里绕了一圈,用手扒拉着泥土,和老农笑谈,“是加了绿肥吗?”
    早些时间的苕子被压在地里,打烂后混合到一起,看是看不见了。但这亩地的出芽率格外喜人,可见还是有用的。
    刘意含笑点头,和老农讨论精细耕种的可能性。聊了半天见树下有个荀彧,也不知来了多久。他和老农道别,擦净手里的泥巴,用手背抬高斗笠,“有事?”
    荀彧瞧上去气色不太好,也没平日里的公事公办,只是道,“彧想四处逛逛。”
    刘意笑出声,让阿史她们原地待命,调头顺着阡陌走去。荀彧跟在后面,一前一后走了数十步。刘意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前几日我见到唐氏了,她好像有身孕了。文若,要不我再给你安排个人手,你也好早些回家陪陪唐氏。我和你说,女人怀孕是非常辛苦的……”
    刘意停下话,回望身后一言不发的荀彧,“你有心事?”
    “自从我决意去长安,你便成日魂不守舍。文若,你是担忧我一去不回,还是怕我空手而归?”刘意观察荀彧的神色,一点点念出可能性。
    “你怕我挟持天子,一家独大?”
    荀彧终于开口,“长公主会吗?”
    刘意反问荀彧,“文若为什么要问,我若有心,巧言善辩,哄你等就是。无心,我说了,文若会信吗?”
    “信。”
    这可真有意思,刘意收了笑,指着田地忙活的老农,“他们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们什么。”
    “权力相争,必有伤亡,你等皆是大才。不报效国家,为民谋利,卷入斗争好吗?”
    人才又不是市场的大白菜,随便她挑,没了荀彧她找谁接任自己的位子。
    “无论怎样,我身为长公主,该有的待遇一切不差。你们奉天子为君,他能稳固人心,引贤才,何乐而不为呢?名正言顺,有天子在,政策能实施下去。利民之策方能畅通无阻,倘若陷入斗争,则无人听民生民意,这不是我愿看到的。”
    刘意收手站定,她没什么大志向,无非是吃好喝好。刘协是她弟弟,仅有的亲人。对她来说,刘协在才是好事。
    “我唯一所求的,就是希望天子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她在冀州给刘协铺好了路,就等刘协踩上去,然后前路无悔。这条路崎岖绵长,她怕刘协知难而退,找来文若搀扶刘协走下去。
    即便手脚磨破,血肉模糊。
    “天子年幼,我年少又是女身,早晚有非议,难当大任。我希望能文若替我辅助天子,他日我重归深宫,赋税新法,乃至诸多变革,文若需一人独行。”
    刘意背后是新生的麦苗,她看着荀彧,“文若可愿?”
    荀彧后退两步,向刘意行礼,她看不见荀彧的脸庞,只听到一个哽咽之声,“定不负长公主所托。”
    ※※※※※※※※※※※※※※※※※※※※
    改好了,荀攸那段删掉了,曹操的放在下文
    感谢在2020-03-04 23:44:31~2020-03-11 14:27: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薄荷朗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7033098 3个;英达丽水、桃哔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a26瓶;azurite 20瓶;糜诺诺 10瓶;陆臧、每天飞向月球的泡泡、春芜、甜蜜饯、我的残雪 5瓶;梦枕惊鸿、英达丽水、习习、鱼头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