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挖个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挖个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常林忙回礼,“小孩无知,望公主见谅。”
    一个姓常,一个叫司马,怎么看都不像一家人,既然不是一家人,自然要听两个声音,何况这位司马懿也是有位主见的。
    刘意有一瞬的模糊,她隐约听过这位名字,可在哪是想不起来,再看肉嘟嘟的小脸,刘意抛开多余的想法,笑问,“常林是求他叔父而来,你呢?”
    司马懿声音稚嫩,话说的很清楚,“我想见见颁布这道命令的人。”
    很有意思,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看成热闹的人,刘意问他,“你要见太守,是觉得太守的命令不合理吗?”
    周遭一干人不敢出声,唯独司马懿点头,“纵使常林叔父有错,但祸不及家人,常家是无辜的。而且……”司马懿颇为天真讲,“常家都是好人。”
    刘意来了恶趣味,忍住蠢蠢欲动的手,继续骗小孩说话,“哪里好啊,我刚来河内郡,不曾听过常家善举,你同我讲讲如何?”
    司马懿苦恼起来,“大家都说是好人啊,对了,前段时间闹旱灾,常家分了好多粮食给别人。”
    刘意再问,“就你一个人讲我怎么知道真假,有人可以作证吗?”
    这司马懿就不高兴了,抬起小脑袋,“温县好多人都可以作证。”
    后面常家人跟着附和,常林渐渐反应过来,刘意没有看向常林,和司马懿有问有答,“你看过多少书?”
    提起这个司马懿一脸骄傲,“我读完七经了。”
    七经指的是《尚书》,《春秋》,《论语》等七部经本,是著名儒家著作,太学生必读书目,能把七经研究透的,可以称得上一句大儒,卢植便是一个例子。司马懿小小年纪就读完了七经,也不怪常林和他混在一块。
    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界。
    刘意自然不知道什么是七经,她连《论语》都没背完,但不妨碍她诱骗小朋友。“那你能从书上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官?”
    这可不是七经上的内容,但司马懿还是说了,“本朝以察举入职,先由他人推荐,后经考试,唔,考试内容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还有孝弟力田,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另外明阴阳灾异也算。”
    司马懿讲完郑浑那是一脸欣赏,对这孩子刮目相看,刘意着着实实震惊了一把,原来这年头当官也要考试……不对,你才多大就懂这些了。
    她明白自己是遇上行家,再问下去自己就该露馅了,僵硬转移话题,“你说的很对,那为何要做官?”
    司马懿是看出刘意有心考验自己,也不胆怯,和刘意一问一答起来,“上则报效天子,下为百姓分忧,使社稷安稳,方不愧于心。”
    这一通话讲出,几人均是赞叹,郑浑直接夸上,“少年有志,不愧是司马之子。”
    刘意点头,也不再拿司马懿当小孩看,“既然做官是为民分忧,现在民有难,为官者自然要帮忙,太守居官舍,不清楚温县情况,亦或者听了他人谗言,下达了错误命令。假如他了解温县情况,就会改正过来。你说对不对?”
    说到最后刘意抬头看向常林,这话虽是对司马懿讲的,实际上是告知常林,让他带上那些受惠的人家去请命。
    常林面有犹豫,这事如果闹大了,逼着王匡放了他叔父,人虽然回来了,却实打实得罪了王匡,得罪一郡太守,往后他常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可让长公主出面,结果也差不多了多少,常林最后向刘意告辞,临走前刘意对常林说,“他们若是不愿,你来找我便是。”
    说罢揉了一把司马懿的脑袋,满足自己心底那点小愿望。
    司马懿捂着自己的包包头,小步跑到常林身边,冲刘意喊,“士可杀不可辱。”
    刘意愣了片刻,直接伏在阿史怀里大笑。
    后半段路韩浩就没来时精神了,大约是常林叔父的事给他造成打击,小毕甩他脸色都没反应,把刘意送回官舍后,耷拉着脑袋去找王匡了。
    等王匡的人离去后,小毕火急火燎的,“公主,咱们还在河内郡,数次得罪太守,奴婢怕王匡对公主不利。”
    郑浑虽然没讲,但脸上和小毕一个意思。
    刘意很冷静,“你说得对,咱们还是早点走吧。”
    小毕反而没反应过来,才看完河内郡民生,打听了王匡的兵马,怎么转头就要走了。
    刘意分析情况,“河内郡有旱情,加上今天的事,没有必要留下。”
    闹旱灾也就罢了,老天爷不给饭吃怪不得王匡,可常家的事就过分了,听听,甩一巴掌就要杀全家,哪国律法有这么狠的。再看王匡的表现,不见得他有多尊重自己。
    横竖人已经得罪了,刘意不介意再削王匡一次面子,然后跑路。
    就是有一点刘意深感惋惜,“没能给钟林弄支兵。”
    钟林不太清楚王匡和刘意的弯弯绕绕,只是听出自家公主和太守不合,公主还替自己着想,当下感动的一塌糊涂,“没事没事,俺只是嘴上说说,当不得真。”
    刘意却在认真考虑这事,她问小毕,“你觉得韩浩此人如何?”
    小毕撇了撇嘴,“武夫一个,狗眼看人。”末了勉强加上一句,“还算有良心。”
    就是这个,刘意转头对钟林说,“你多找韩浩聊聊,人家是带兵的,兴许能学上点东西。”
    钟林摸不着头脑,都要走了还和人搭什么讪,可毕竟刘意发话了,钟林也只能应下。
    会快开完的时候,刘意叫住郑浑,“文公文采如何?”
    郑浑回礼,“识得几个字。”
    刘意牙都要酸了,文人讲话就是这么客气,你郑浑只是认识几个文字,那她刘意岂不是睁眼瞎,她再一想简体字和繁体字,算了,文盲就文盲,回头她自学就是。
    “劳烦文公替我撰写文章。”刘意吩咐阿史去取锦囊来,继续给郑浑布置作业,“就说王匡仁厚,愿意照料我这个落魄公主,我愿以微薄之名替王匡召集天下英雄。”
    刘意生怕郑浑这个木头人听不懂,粗鄙讲道,“就往死里夸那种,拍他马屁。”
    郑浑听懂了,虽然他不明白刘意玩这一出干嘛,搁荥阳那会,刘意也没说他郑家几句好。
    以刘意这个长公主身份,夸人,是很容易把人送到风口上的。“浑明白了。”
    锦囊阿史已经取来了,刘意随手往桌上一倒,“要用哪枚?”
    “请长公主收回此物!”
    刘意抬头,郑浑一向不苟言笑,这会更加严肃,刘意被喝住,下意识收手,看着郑浑将玉玺收入锦囊,然后双手捧到刘意面前。
    “六玺乃天子象征,若是被他人得知,怀璧其罪,长公主千万不可暴露此物。”
    郑浑脸上是对汉室的尊重,眼中有关怀,刘意心中动容,收回锦囊,“公文指正我的过失,意感激不尽。”
    这会郑浑又急着避开刘意的大礼,刚才的严谨成了慌张,“长公主,使不得使不得。”
    啼笑皆非过后,刘意揣着锦囊,试探问,“那用我的私印,可有效?”
    郑浑擦了把冷汗,“有用的。”
    他是真怕刘意拿着天子六玺在帛上挨个盖上,接下刘意的托付匆匆走了,刘意摸着锦囊里的玉石,脸上没了笑意,“阿史,你说他把我这个阿姐当成什么了?”
    阿史是答不出来的,她只是陪在刘意身边,和刘意一同回想汉宫岁月。
    ……
    待族人重归于家,常林回想今日刘意言语,心里还是踌躇几分,司马懿还跟在身边,时不时抬手摸自己的包包头,脸上有几分委屈。
    司马懿这副孩子气让常林跟着手犯痒,动手捏了另一个包,引得司马懿大叫,“伯槐。”
    常林堪堪维持自己长者的身份,嘴上逗司马懿,“长公主都摸了,我怎么摸不得。”
    司马懿拿眼瞪他,可惜没半分威严,尽现婴儿肥。
    “你不想族中之事,逗我做什么?”
    提起正事常林也不顽了,收手问司马懿,“我倒要问你,你随我跟来做什么?”
    司马懿不摸自己的包包头了,跑过来跪坐在常林面前,“我觉得太守不公,想替伯槐正名。”
    “是替贤叔父正名。”
    常林说完有些头疼,他了解司马家情况,司马懿的父亲还在雒阳,兄长亦在宫内任职,就剩一个司马懿在本家,司马懿又是个机灵鬼,早慧的下场就是族中长辈没一个拿司马懿当孩子,以致他到处跑。
    他虽拿司马懿当同辈,可有些事不是司马懿该管的,“今日过后,你莫要再来了”
    司马懿不服气,“为什么?你前些日子还说把我当挚友的。”
    常林起身,他的妻子在帷幕后等他,“我要搬家了。”
    “可温县的人不是会帮忙吗?再说长公主也答应了,伯槐你躲什么?”司马懿说完攥住常林的衣袍,孩子就是孩子,再聪明也掩盖不住喜怒哀乐。
    常林不太想给司马懿灌输成人间的黑暗,只是安抚司马懿,“有些事你长大后就会懂了,现在,早些回家吧。”
    这是下逐客令了,司马懿面露失落,回家以后还未来得及谈及常林之事,迎面来的男子一把搂住司马懿,“仲达。”
    司马懿从他怀里挣脱,定睛一看是许久未见的司马朗,高兴起来,“阿兄。”
    司马朗奔波一路,身心疲惫,如今见幼弟活泼,倒也宽慰几分,抬手摸司马懿的包包头,“谁欺负我们家仲达了?”
    一个两个都摸他头,司马懿不知怎么地委屈哭出声,吓得司马朗连声安慰,在司马懿的哭声中,司马朗听清了来龙去脉,替幼弟擦去眼泪,“这事怪不得你。”
    “可是长公主都答应了。”司马懿搂着司马朗的脖子,吸了吸鼻子,比常家人还委屈。
    司马朗拿和常林一样的话打发司马懿,“长大后就懂了,现在,回去收拾东西。”
    司马懿没反应过来,“阿兄?”
    司马朗放下司马懿,望向外头的晚霞,“阿父的意思,我们要搬家了。”
    河内郡离雒阳太近,早晚会被殃及,他此番回来就是带族人逃命,至于长公主。司马朗念头一闪而过,大祸临头,哪顾得上旁人。
    ※※※※※※※※※※※※※※※※※※※※
    边哭边赶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