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126 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126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次秋闱是由当今的陛下钦命的主考官掌管的,而且还是朝廷从翰林院中选派出翰林学士,以及内阁学士,让他们下到各州道府城中担任主副考官。
    不过应试的学子必须都是出自书院,所以今年宛平府城这个考场里除了宛平书院的学子外,还有很多来自别的府城书院里的学子。
    尤其是那些离得远的各地学子,基本上都在半个月之前就到宛平府城了。
    一旦到的晚了,很可能连客栈这种住的地方都被抢占完了。
    今年宛平书院里基本上很多学子都来下场了,不过这些人中大多都是应试过一次的,像宋声这种在书院里只学了两三年就下场考试的很少,他们一个班上大概只有十个人报名参加了。
    盛博文本来还想再等等,想着再学个两三年,知识更扎实些,再下场的。但看宋声,李元,还有楚越他们都报名了,干脆也报名试一试。
    若是这次不成,权当是积攒一个考试经验,下次再接着考。
    不仅是他们,就连整天迟到的陶丰原来参加考试了。
    说是他们都去了,他不去不太合适。索性陪他们一块来体验一下秋闱的感觉,大不了下次再考一次就是了。
    除此之外,书院里还有一小部分人是暂时没法报名考试的。比如家里有丧事,未满三年的,就不准报考,只能等服丧的期限过了,才能考试。
    宋声没有这些烦恼,他家世清白且简单,在进考场的时候查验了一下身份证明,又搜身看看有无带小抄,就顺利的进去了。
    虽然是在同一个府城考试,但考场很大,每个人的考点也不尽相同。
    进去之后先去主考官处领取自己的考场号以及座位号,按照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相结合的数字排位置,宋声的座位是乙二十三。
    找到乙二十三的字样的座位号字,把东西往下一放,先坐下了。
    很快等人陆陆续续的到齐,每个座位号都对应着做好了人之后,大家就静待着考试时辰开始。
    随着铜锣鼓一敲响,主考官从密封的蜡盒中取出今年的秋闱试题,在无数双眼睛之下打开,证明是没有泄题的。
    然后由副考官一张一张将试题分发下去,由此开始正视垃圾。
    在这几天中,宋声要经历好几场考试。
    而是第一场考试,就是在四书之中任意一本任意选出一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写出五言八韵诗一首,小文章一篇,以及四篇经义。
    不仅如此,还要求这第一场出的三道四书题每一道答题的字数都必须在二百字以上,至于这四篇经义,答题的字数都必须要在三百字以上。
    这一场考试就要考三天,在这三天之中,就只考这几道题。
    每一道题目的不定性都非常大,主要还是看如何切题,保证文章写的让人眼前一亮,才能拿到好成绩。
    这几日的太阳有些毒辣,虽然每个号子上面都有一块布遮挡着太阳光,但为了监考不
    挡住视线,这块布很小,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宋声的座位是面朝着西面的,上午的时候太阳是背对着他的,倒还好一些。
    等到下午的时候太阳光直射,晒的人直冒汗。为防中暑,几乎没过一小会儿,就有考场专门的人过来给他们添水。
    写完了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不能出去,只能在自己的号子里坐着。
    所以这考试不仅考验人的文采,还考验人的耐力以及身体的强健。
    这第一场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宋声写的很慢,每次的文章都会先在草稿纸上打个草稿,然后再誊写到试题卷上,保证字体的工整以及题卷上的整洁。
    第三天的下午,开始统一收试题。有一些提前答完的人并没有提前交卷,对他们来说考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可以细细琢磨,仔细检查。万一有答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查漏补缺,再行增补。
    宋声也随大流,等到第三天下午收卷的时候才交卷。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的题目是以一道五经中的内容,并且会给一道诏、判、表、诰,然后以此为中心,提炼内,写一篇文章,字数也是要求三百字以上。
    除此之外还会有两道算学以及律学的题目进行作答,占比虽然不高,但很容易拉开差距。
    这算学还有律学对于宋声来说都是最简单的,只是答题不能跳着答。
    他得先把前面的题目答完了,才能接着答律学和算学。因为答案到时候要写在同一张答卷上,没有固定位置,如果留的地方不够写就完了。
    就这样过了六日,宋声感觉自己在这考个试,已经被晒黑了一圈了。
    好在这两日都是阴天,阳光没那么毒辣,但是周围都弥漫着蒸腾的空气,热腾腾的,依旧很热。
    他的汗直往下流,一壶水压根不够喝,没过一会儿就要举手问监考官要水。
    监考官也很热,虽然他们有专门的棚子负责监考,但也要时不时的下来转几圈,防止有人作弊。
    而且在他们监考的同时,几个考点处还有巡考官四处监察情况,如果被他们看到监考官惫懒或者帮忙作弊,轻则乌纱帽不保,重则可是要流放的。所以这监考官的活也不好干。
    他们进考场的时候是不允许带干净的衣服进来的,就是避免有人在衣服上写字作弊。
    所以在这儿待了五六天,每天都热出了一身汗,但也只能忍着,没办法洗澡也没办法换干净衣服。等考完试,估计出来的人身上都臭了。
    终于熬到了第三场,宋声拿到试题打开一看,这是五道策论题。
    拿到题目的时候,宋声是有些惊讶的。因为以往第三场考试,一般是三道策论,还有两篇文章。
    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文章没有一道,反而是要求写五道策论,并且还是实务策。
    而且内容很广泛,每一道都给了几句话,然后让结合经学理论,对于如今的时事政务,发表一下议论或者
    是见解。
    这全都是时政题,宋声把这五道题给的材料全都看了一遍,不仅有关于军队打仗的,甚至都直接说了这次跟梁国交战的一些战役,然后让考生写出自己的见解。
    除了这个,第二道题便是宋声浅浅看到过的南方水灾,这个考的是如何治水,写出一篇关于治水方面的策论。
    还有之前盛博文提到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在景朝一直都是存在的,那就是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应该如何从当政者的角度改变这种现状。
    剩下两道策论是有关于朝廷提出的新政,前面几道宋声都猜到过,跟大家准备的差不多,只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看在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所以即便是大家都复习到了这个考点,但想法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还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灵活运用。
    宋声每一道人都认真思考了一下,才提笔开始答题。
    即使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这最后两道策论题目,是有关于今年刚推行的新政的。
    新政大部分都还是有利于民的,只是更加进一步的将士族的权利进行了削弱。
    此举一出,引起了士族们诸多不满,所以新政推行的很是艰难。
    这次的题目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但不难看出,儒家经学依旧是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而且这次出题的几个考官全都是务实派。
    每一题几乎都在关系着百姓民生。
    景朝建国才三十几年,从前打仗让整个国家都很瘠弱,当政者想要快速让整个国家都富裕起来,国盛民强,这便是科举的目的,从天下选拔人才,以备建设国家。
    宋声关于新政的想法倒是有很多,前世他读书的时候,看到过的史书也有不少,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推行过新政,但毫无例外,几乎每一个开始推进的时候,都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却成功了。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宋声回想了这些,以现在景朝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始落笔答题。
    下来转着监考的主考官在考场上溜达了一圈,额头上的汗也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流,但他们也不敢偷懒,用袖子沾了沾,依旧挨个看过去。
    等走到宋声所在的这个号子前时挺住了脚步,这个考生有点意思。
    人家都在审题的时候答题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等人家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还有不动笔了。
    他转了一圈看过来,几乎每个人都已经开始答第三道题了,这个学生第四道都快写完了。
    而且他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了,发现这个学生写的相当专注,压根都没注意他过来。
    他看了看,这个学生的考卷上面字体整洁又好看,瞧这内容也不像是为了凑字数才写了这么多。
    尤其是这第四道题,关于新政的,还是很有难度的。没想到这个学生剖析问题的角度十分清奇,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宋声写字的速度并不快,但他思路顺畅,原先背的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此时像印在了脑子里似的,运用的十分流畅。
    他专注的答题,把这一道策论写完,才发现右前方站了一个人。
    今天的天气依旧是阴天,没有太阳毒辣的照着,一个人站在他旁边,完全没有落下来的阴影提醒他还有别的人在。
    他把笔放下之后,抬头一看是其中一个主考官,正低头看着他的试题卷。
    宋声忽然有些紧张。
    虽然他前世加上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但却依旧像是有条件反应一般,看到老师过来,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
    正站在这看他的答题卷的主考官姓陈,来自京中的翰林院,瞧着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是翰林学士之一,名叫陈孝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