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240 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240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前朝皇子被抓着了, 搁如今的京城里可是大大的新闻。且不说这个人是真是假, 只看江宁织造、通政司曹寅亲自押送, 就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关键人物。否则人在山东被抓, 曹寅跑去干什么!
    在王家全家被押送入京之前,胤禔召开了御前会议,与会者包括议政王、大臣、先帝年长诸子,南书房学士等等, 主要议题就是, 对于这个“疑似崇祯皇子”, 要怎么处置。
    听一听大众的意见嘛。
    虽然主要是旗人和北人的意见, 江南、东南出身的大臣, 哪怕是李光地这种, 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些讳莫如深。胤禔看着两边堪称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心说这个会还真是开对了, 让自己发现了不少新问题。
    之前翰林院和武英殿都来人禀告修书进度, 包括不限于前头三位皇帝的实录、先帝的起居注整合编辑、预备为先帝修实录等等。胤禔就发现, 满文档案和几位皇帝的实录, 有些细微的差别。
    譬如文皇帝皇太极, 起居注和实录里都记载了他打猎途中, 突然决定亡故的祭祀宸妃海兰珠。虽然也能想出其中的情谊, 但用词造句都平铺直叙,完全没有文皇帝的感情记载。
    但是看原本的档案记载, 就会发现文皇帝当时是何等的悲痛欲绝, 念念不忘。
    总来的说就是, 修史这件事,史官在根据原始档案编撰的时候,多少会本着职业敏感度而对皇帝的一些“不合体统”的行为进行淡化。
    所以,当胤禔翻看熙朝实录,发现康熙有些言论和自己印象中相比非常平板,没有那么激动的情绪,也就不奇怪了。从这件事到现在的御前会议,胤禔就发现,历史记载的构建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
    现在熙朝实录编撰的时候,对于前三位皇帝庙号,就统一变成了:高祖、太/祖、世祖。而之前的文皇帝实录也从太宗实录改成了“太/祖实录”。
    相信之后所有的记述都会陆续改过来,而后人提到这些庙号的时候,自然会依从自己现在确定的这些庙号尊谥来称呼。这就是一个皇帝能做的事情,原本档案自然不能擅动,那是恶例,但通行的记载,常用的记载,必然会有一些修整。
    修史、修史,万斯同、尤侗他们当年修明史修了几十年,才初初完成草稿,修的是什么呢?谁有功、谁有过,有多大功、有多大过,里头学问大了。
    入关至今过了五十年,依照汉唐元明的前例,定鼎天下五十年的时候,正该是弥合矛盾的时候。有些问题要深入研究,有些问题要一笔带过,譬如正统问题、譬如本朝和前朝的问题,史书上要怎么写、如何写,尺度在哪,这就是熙朝末期,康熙除了储位之外,他最关心的问题。
    到了胤禔做皇帝,他要做的就是对所有人表示,战时状态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朝廷不再是草台班子,你们需要从战时思维转变过来: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和谁才是利益共同体,要让上上下下搞清楚。
    借着“朱三案”,胤禔就问道:“你们各抒己见,都说说。朕并非听不进劝谏之君,尔也不要做那随波逐流之臣,有话直说。老七、七弟?你说呢。”
    七贝勒胤祐是一众兄弟里的小透明,就连当初先帝给众人晋爵,贝勒们除了老八都晋封亲王,连老十都封了亲王,却只有他原地不动。因为在废太子这件事里,他无功无过,康熙干脆就把他给忘了。
    亲爹已经死了,如今上位的哥哥虽然一向对弟弟们颇为宽厚,可自己这样的……胤祐有些丧气,今天被叫来也只当自己是敬陪末座,安静听着罢了。
    所以当皇上点名叫他说话的时候,胤祐当即就是一愣,起初还结巴一下,旁边就有人憋笑,搞得胤祐更紧张了。
    “七弟慢些说,”胤禔在上头看着这帮人,笑道:“朕不急,你也不要急。”
    “是。回禀皇上,”胤祐就道:“臣以为,如今天下太平安稳,想来那人也是垂垂老矣,不妨放他一条生路,也是皇上好生之德。”
    “此言不妥!”话音刚落,简亲王雅尔江阿就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对意见,“万一那人是假的呢?何况多年来假冒朱三之名造反的比比皆是,谁敢担保他不知情?若是放过,岂不是放虎归山!”
    “简亲王所言甚是。”包括裕亲王保泰、胤祺在内,很多人都在点头。
    纯王富尔祜伦似乎完全不在乎,他只管跟着皇上,看皇上怎么说。而胤禛却道:“皇上,臣以为七弟所言不错,如今天下承平,痛打落水狗又有甚么意思。难道有些人的英雄气,只会这么使吗?”
    老四就这样,和人辩论的时候,忍不住得挤兑对方两句。看吧,现在简王就在瞪他,而胤禛也毫不客气的瞪回去,直到上头的胤禔清嗓子。
    “咳咳,曹寅和山东巡抚衙门、河道总督衙门联合起来抓人,在当地也不好审问,所以才将人送往京城。具体他对那些造反之事,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又或此人究竟是不是崇祯之子,还要详细询问。”
    “谨遵皇上旨意。”
    胤禔颔首,又道:“当初皇考为诸弟晋爵,只加了郡王衔,并没有赐嘉号。朕想也该为诸弟赐嘉号了,还有起居注官记档,七贝勒胤祐曾在西征时为国效力,后来又送公主出嫁,皇考在日也曾夸他敦厚稳重,朕也当为其晋爵,封为郡王。”
    恩典就像龙卷风,来的如此突然,对于胤祐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胤祐赶紧跪下:“臣谢皇上恩典!臣必定尽心竭力,为皇上办差、为朝廷效力!”
    胤祐受封,也是变相告诉大家,虽然皇上没有直接表态,但他不觉得老七的话有什么不对,反对派也该注意一下。
    康熙朝有太子作为皇帝某种心意的释放出口,本朝暂时并无太子,只好辛苦皇上的弟弟们,暂且充当某个角色。
    其实关注元起皇帝后院的人不少,尤其许多失意者,譬如那些在熙朝能混进乾清门,到了本朝连宫城都进不去的,譬如暂且没被发落的阿灵阿、佟家,亦或是老八。
    既然在本朝没戏,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日后了,兄终弟及属于做梦,父死子继方为王道。很自然的,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紫禁城阿哥所的那位皇长子身上。
    既嫡且长,亲妈还在养心殿里住着,是正经的皇帝元配嫡妻。按说这么一个人,如果依照常理,皇上即位之初就该给他个名分。
    但他什么也没有……这样一个在熙朝末期被先帝另眼相看,召入宫中读书的孩子,现在却还是个空头大阿哥。底下弟弟们陆续长大,都是一母同胞,都是嫡出。将来这宫中的情况,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先帝当年何等爱重废太子,结果如何?谁说嫡长子就一定能安生坐上皇位的。
    感谢康熙皇帝对子侄辈的教育问题抓的很严格,导致这一辈龙子凤孙、近枝宗室、名门显贵的文化水平都挺高的。他们都知道历史上的一段话:
    隋文帝杨坚曾经自得的说过,“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妾,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
    结果,他五子兄弟阋墙、国破家亡,最后齐齐死于非命。
    八阿哥府中,胤禩在听说胤祐得封之后,就开始想这件事了。皇上至今连贝勒的爵位都没还给他,自己怕是在本朝也没有出头之日,恐怕要另想法子了。
    大阿哥弘晗十六岁,二阿哥弘昱十四,就这哥俩,将来怕是也消停不了。要忍,忍耐下去,机会就能浮现在眼前。胤禩苦笑,他还有别的办法吗?先帝大丧那会,他使劲讨好,也没被皇上看在眼里,还得靠自己。
    何况,皇上怕是也不会放过阿灵阿和佟家,这帮自视甚高的墙头草,心里也会恨。破船还有三千钉,若是能将水搅浑,未必事不可为。
    端午节后,王士元一家被押解入京,按照胤禔的批红,一路上倒也无人为难他们:都是坐着马车,白日赶路,晚上休息。也没有短缺一应日用之物,算是体体面面的把人送到了。
    胤禔并没有急切的发表意见,而是按照朝廷体制,将人关押在了刑部。而后令大学士、南书房学士,以及他的侍卫组成了一个观审小组,旁听刑部会审。
    就这样,结合曹寅整理的资料,王士元的人生经历就很清晰了。他自流落在外以后,从不敢说自己的身份,经过一些颠沛流离,也获得了不少帮助,也娶妻生子。早年他在江南,有人知道了他的来历,后来因为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为别人所用,他就带着家人跑去了山东。
    就算这样小心,可还是因为他的一点小心思而暴露了身份,他为了稍加怀念先人,按照洪武皇帝给成祖一系的字辈为儿孙取名:长子名叫和岐、长孙叫怡钊。
    加上他每年都在固定的日子,带着家人给先人祭祀,从江南查起的时候,就这么一路查到了他的身上。
    ※※※※※※※※※※※※※※※※※※※※
    朱元璋给儿子们都排好了十几代的字辈,这个随便查一下就知道了,然后按照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循环着这些偏旁来取名。
    明末被杀的藩王都是确有王位的,距离王位很远的宗室子弟已经和平民无疑,没人追究。所以一个人从外地来,有心人一查,名字真是特别明显的特征。
    感谢在2020-02-11 20:30:20~2020-02-12 19:42: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广宇惊雷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您与服务器已断开连接、大人请留步、花影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频 15瓶;林嘉言 4瓶;28916089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