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09章虫咬苗!泉水艾草驱害虫(第1/2页)
    天刚亮,苏瑶就拎着竹篮往水稻田走。
    可刚走到田埂边,她的脚步突然顿住。
    原本绿油油的秧苗叶子上,多了好些窟窿眼,有的叶子甚至被啃得只剩叶脉,风一吹,残缺的叶子晃悠悠的,像破了洞的绿布。
    更让她心揪的是,田边的水洼里漂着几只青黑色的虫子,身子有手指长,还在扭动着啃咬掉落的秧苗叶。
    “是二化螟!”苏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跳进田里,蹲在秧苗旁仔细看。叶鞘上有细小的虫孔,用手指一抠,还能掏出乳白色的虫蛀,黏糊糊的,带着股腥气。
    她扒开几棵长势弱的秧苗,根部也有虫咬的痕迹,新根被咬断了好几根,难怪有的秧苗看着还是蔫蔫的。
    “苏瑶!咋了?”老周扛着锄头跑过来,看见秧苗上的窟窿眼,烟袋锅子“当啷”掉在泥里,“这是咋回事?叶子咋被啃成这样了?”
    二柱子也来了,手里还拿着给秧苗松土的小铲子,看见水洼里的虫子,吓得往后退了一步:“这是啥虫?咋这么能吃?再啃几天,秧苗不就被啃光了?”
    村民们听到动静,全围了过来。张婶蹲在田埂上,看着残缺的秧苗叶,眼圈一下子红了:“这可咋整啊?刚把返盐的事解决,又来虫子,咱村的水稻咋就这么难种?”
    “要不买农药吧?”有人小声说,“上次在县城看见过治螟虫的药,一瓶要六块钱,虽然贵点,但能杀虫。”
    “六块钱一瓶?”
    苏瑶抬头问,心里飞快算账。
    “那咋办?总不能看着虫子啃吧?”
    二柱子急得直跺脚,伸手想抓水洼里的虫子,却被苏瑶拦住了。
    “别抓!二化螟会飞,抓了也没用,还会引来更多虫。”
    苏瑶站起来,擦了擦手上的泥,脑子里飞速转着办法。去后山挖苦楝树根?去年治玉米蚜虫用过,能杀虫,可现在苦楝树还没发芽,树根药效不够;用煤油浇?虽然能淹死虫子,但会污染田水,秧苗也会受影响。
    “对了!艾草!”
    苏瑶突然想起奶奶说过,艾草能驱虫,小时候家里储存粮食,都会放几把干艾草,虫子就不敢靠近。
    她转身对村民们喊:“老周,你带几个人去后山割艾草,越多越好,要晒过的干艾草,鲜艾草也行,就是得多割点!二柱子,你去挑泉水,挑两桶刚从泉眼接的,别掺田里的水!张婶,你帮着把被咬得厉害的秧苗标出来,等会儿重点处理!”
    “艾草能杀虫?”二柱子挠着后脑勺,有点不相信,“我只知道艾草能熏蚊子,没听说能治螟虫啊。”
    “现在只能试!”苏瑶抓起一把艾草——是她昨天在泉眼边割的,本来想晒干了给家里熏蚊子,现在刚好派上用场,“艾草煮水有股劲,虫子怕这味,再掺上泉水浇在秧苗上,说不定能把虫子赶跑。”
    老周没多问,扛着镰刀就往后山跑,后面跟着几个年轻村民,每人都背着个大竹筐。二柱子挑着水桶往泉眼跑,桶绳勒得肩膀发红,他却把扁担换了个肩,跑得更快了。
    张婶蹲在田里,用红绳在被咬得厉害的秧苗上系了个小疙瘩,动作轻得怕碰坏了秧苗。
    苏瑶蹲在田埂边,把带来的干艾草塞进大铁锅里——这口锅是去年煮玉米糊糊用的,现在刚好用来煮艾草水。
    村民们很快就割了两筐艾草回来,有干有鲜,苏瑶把鲜艾草切碎,和干艾草混在一起,倒进锅里,再把二柱子挑来的泉水倒进去,刚好没过艾草。
    “老周,你帮着烧火!”苏瑶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火别太大,慢慢煮,煮到水变绿,有艾草味飘出来就行,煮太浓会烧苗。”
    老周赶紧蹲在灶膛边,往里面添柴,火苗“噼啪”响着,映得他满脸通红。
    锅里的艾草慢慢煮出绿色的水,一股浓郁的艾草味飘出来,混着泥土的腥气,在清晨的田埂上散开。
    刚煮了一半,村口就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又是农资站的技术员。他手里拿着个文件夹,看见田埂边的大铁锅,赶紧跑过来:“苏瑶,你们这是干啥?煮艾草水?是田里闹虫子了?”
    “是二化螟!”苏瑶点点头,掀开锅盖,让技术员看锅里的艾草水,“没买农药,想用艾草水试试,能不能驱虫。”
    技术员蹲下来,往田里看了看,又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夹,抽出一张纸递给苏瑶:“这是上次土壤检测的报告,盐分已经降到0.1%了,秧苗长势能恢复这么快,比我预期的好。
    不过二化螟这时候出来,确实麻烦,你们这艾草水……效果可能不够。”
    “那咋办?没买农药的钱,总不能看着虫子啃吧?”苏瑶接过报告,心里又急又慌。
    “我车里有瓶生物驱虫剂,是上次县农业局发的样品,没花钱,给你们用。”技术员转身往拖拉机跑,很快抱来个小瓶子,“这药是用植物做的,不烧苗,一瓶能兑二十斤水,刚好能喷半亩田,你们再配合艾草水用,效果能好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9章虫咬苗!泉水艾草驱害虫(第2/2页)
    苏瑶愣了一下,没想到技术员会特意带驱虫剂来。
    她看了看手里的艾草锅,又看了看技术员手里的小瓶子,赶紧说:“谢谢你!这药要不要钱?我们以后还你。”
    “啥钱不钱的!”技术员摆摆手,拧开瓶盖,把药倒进苏瑶递来的泉水桶里,“赶紧兑水上喷,二化螟早上活动少,现在喷正好,等中午太阳一晒,虫子躲进叶鞘里,就不好喷了。”
    村民们都很高兴,赶紧找来喷壶——是去年喷玉米蚜虫用的,壶嘴有点堵,二柱子用铁丝通了通,刚好能用。
    苏瑶把煮好的艾草水过滤到桶里,再掺上兑了驱虫剂的泉水,搅拌均匀,一股艾草混着药的味道飘出来,闻着有点冲鼻。
    “大家都来帮忙!”苏瑶给村民们分配任务,“老周,你负责喷被咬得厉害的秧苗,重点喷叶鞘和根部;二柱子,你喷田边的水洼,别让虫子往田里爬;其他人跟着我喷中间的秧苗,要喷均匀,别漏喷!”
    村民们赶紧行动起来,手里的喷壶“滋滋”喷着水,绿色的艾草药水落在秧苗叶上,顺着叶子往下流,渗进叶鞘和根部。
    苏瑶一边喷,一边留意水里的虫子,药水刚喷到水洼里,原本扭动的虫子就开始挣扎,没一会儿就不动了,浮在水面上。
    “管用!”二柱子高兴得喊起来,手里的喷壶喷得更欢了,“这药水一喷,虫子就死了!”
    苏瑶心里松了口气,可刚喷到一半,她突然发现田埂边的草丛里,还有不少飞虫在打转——是二化螟的成虫,正准备往秧苗上产卵。“老周,把剩下的干艾草点着!”苏瑶喊,“用烟把飞虫熏走,别让它们在秧苗上产卵!”
    老周赶紧把干艾草堆在田埂边,用火柴点着,艾草很快冒出浓烟,黑色的烟柱往上飘,带着浓郁的艾草味。飞虫被烟一熏,纷纷往远处飞,没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一直忙到中午,才把田里的秧苗都喷完药,艾草烟也熏得差不多了。
    苏瑶坐在田埂上,擦了擦脸上的汗,看着田里的秧苗——虽然叶子还有窟窿眼,但至少没再看见活虫子,心里踏实了不少。
    技术员蹲在旁边,往田里看了看,笑着说:“不错,这样处理能管三天,三天后你们再煮点艾草水喷一次,基本就能把虫子赶跑了。对了,晚上最好有人在田里守着,二化螟晚上也会出来活动,别让它们再产卵。”
    “晚上守田?”苏瑶抬头问,“得守到啥时候?”
    “守到后半夜就行,那时候虫子活动少了。”技术员说,“我以前在别的村帮着治虫,都是这么干的,效果挺好。”
    张婶从家里拿来了玉米糊糊和咸菜,分给大家吃。苏瑶接过碗,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虽然又遇到了虫子的麻烦,但有这么多村民帮忙,还有技术员送驱虫剂,总算把危机暂时压下去了。
    下午的时候,苏瑶和老周、二柱子商量好,晚上轮流守田。老周守前半夜,二柱子守后半夜,苏瑶则回家煮明天要喷的艾草水,还得准备点驱蚊子的艾草绳,免得守田的时候被蚊子咬。
    天黑下来的时候,老周扛着锄头去了田里,手里还拿着苏瑶准备的艾草绳,点着后放在田埂边,浓烟慢慢散开,既能驱蚊子,又能防虫子。苏瑶站在村口,看着田里的火光,心里琢磨着——等过几天虫子彻底没了,就得给秧苗施次肥,用泉水兑点尿素,让秧苗长得更壮,这样才能扛住后续的病虫害。
    第二天早上,苏瑶刚走到田里,就看见老周和二柱子坐在田埂上,眼睛红红的,显然是没睡好。“咋样?晚上有虫子吗?”苏瑶赶紧问。
    “没看见活虫子!”老周笑着说,“艾草烟熏得好,虫子没敢过来,就是蚊子多,咬了不少包。”
    二柱子也点头:“后半夜我还往田里喷了点剩下的艾草水,确保没漏的地方,现在看,秧苗没再被啃。”
    苏瑶蹲在田里,仔细看了看秧苗叶——没有新的窟窿眼,叶鞘上的虫孔也没再扩大,心里彻底松了口气。她站起来,对老周和二柱子说:“今天再煮点艾草水喷一次,晚上再守最后一夜,应该就能彻底解决虫子的问题了。”
    村民们很快就准备好了艾草水,又在田里喷了一遍。傍晚的时候,技术员又来了,手里拿着个小本子,给苏瑶他们讲后续的管理注意事项:“等虫子没了,要及时给秧苗施次分蘖肥,用尿素就行,一亩地施十斤,再用泉水浇,能促进秧苗分杈,提高产量。”
    “知道了,谢谢你!”苏瑶接过技术员递来的本子,上面记着详细的施肥时间和用量,心里满是感激。
    技术员笑着说:“谢啥!等你们水稻收获了,别忘了请我吃白米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