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走访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四百一十三章 走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召回?“评选团里一个年轻干部问,“召回不是很亏吗?“
    “短期看是亏,长期看是赚。“郑昊说,“口碑比眼前的利润重要。我们去年召回过一批小货车,虽然损失了八十万,但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现在我们的订单反而更多了。“
    这番话,让评选团的人陷入沉思。
    参观完三个主要车间,已经是中午了。
    “孙主任,去食堂吃饭吧。“刘书记提议。
    “也好,正好看看工人们吃什么。“孙主任说。
    一行人来到食堂,正好赶上开饭时间。
    工人们排着队打饭,秩序井然。今天的菜色是:红烧肉、炒白菜、炖土豆、鸡蛋汤,还有馒头管够。
    “这伙食不错啊。“评选团里有人惊讶。
    “这是平常的标准。“郑昊解释,“我们食堂一天三顿,早上稀饭馒头咸菜,中午晚上都是两菜一汤。每周至少三次肉菜。“
    “免费的?“
    “不免费,但很便宜。“郑昊说,“一顿饭收五分钱,象征性的。其实大部分成本都是厂里补贴。“
    孙主任走到一个工人旁边坐下,看着他的饭盒。
    满满一大碗饭,一块巴掌大的红烧肉,还有炒白菜和土豆。工人吃得很香,完全没有拘束。
    “师傅,饭菜还行吗?“孙主任问。
    “行!可好了!“工人抬起头,认出是领导,连忙放下筷子,“比家里吃得强多了。“
    “天天都是这个标准?“
    “差不多。“工人说,“有时候还有鱼,有时候是鸡。反正顿顿能吃饱,还有肉。“
    孙主任又问了几个工人,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
    吃饭的时候,评选团的人小声讨论着。
    “这个厂确实不一般。“
    “工资高、伙食好、管理规范,哪里像个乡镇企业。“
    “但是会不会太超前了?这么高的成本,能长久吗?“
    孙主任没有参与讨论,只是默默观察着。
    他看到工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看到车间里的设备保养得很好,看到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
    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下午,评选团要去村里走访。
    孙主任特意强调:“我们要随机抽查,不要安排好的人员。“
    “没问题。“郑昊爽快地答应,“您随便敲门,乡亲们都在家。“
    评选团兵分几路,挨家挨户走访。
    孙主任带着几个人,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看到这么多人,有点紧张。
    “大姐,我们是省里来的,想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孙主任和蔼地说,“方便聊几句吗?“
    “方便方便,快进来坐。“妇女赶紧让开,“家里简陋,别嫌弃。“
    其实屋里一点都不简陋。崭新的家具、明亮的玻璃窗、墙上贴着年画,桌上还摆着一台收音机。
    “大姐,您家里有人在西尧重工上班吗?“孙主任问。
    “有啊,俺男人和大儿子都在厂里。“妇女倒了几杯茶,“男人是三级钳工,一个月五十五块钱。大儿子刚进厂,一个月四十五。“
    “那一个月就是一百块钱了。“
    “可不是嘛。“妇女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在生产队,一年到头分不了几个钱。现在可好了,一个月就顶以前一年。“
    “工作累吗?“
    “累是累点,但值啊。“妇女说,“而且厂里管饭,中午晚上都能吃上肉。省下来的粮食,家里都够吃的。“
    “郑厂长对工人怎么样?“
    “好!特别好!“妇女激动起来,“去年俺婆婆病了,郑厂长让厂医务室给看,药都不要钱。还有,过年的时候,厂里给每个工人发了五百块钱的年终奖!五百块啊!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孙主任又问了几个问题,妇女都热情地回答。
    从这家出来,孙主任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西尧重工给的工资高、待遇好、管理人性化。
    最关键的是,郑昊不仅让工人们富了,还带动了全村发展。修路、建学校、办卫生所,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傍晚时分,评选团在村委会集合,交流走访情况。
    “我走访了五户人家,都说西尧重工好。“一个女干部说,“而且我故意问了些敏感问题,比如有没有强制加班、有没有克扣工资,他们都说没有。“
    “我也问了。“另一个人说,“甚至有个老大娘说,她儿子有一次生病请假,郑厂长还亲自去家里探望,送了营养品。“
    “村里的变化确实大。“一个年长的干部说,“我特意去看了学校和卫生所,都是按正规标准建的。这在乡镇里很少见。“
    孙主任听着大家的汇报,心里有了判断。
    但他还是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厂有没有什么问题?“
    会议室安静了一下。
    那个财务干部犹豫了一下,说:“我觉得工资水平偏高。虽然现在企业效益好,但如果将来市场不好,这么高的人力成本会成为负担。“
    “还有技术依赖。“另一个人说,“他们引进了很多外来人才,如果这些人离开,企业会不会受影响?“
    “这些都是风险。“孙主任点点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企业有前瞻性的表现。高工资留住人才,才能保证技术领先。“
    “我倒是觉得,“那个年轻干部说,“这个厂最大的特点是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是单纯追求利润,而是想带动整个村子、甚至周边的村子一起发展。这种理念,值得肯定。“
    孙主任沉吟片刻,说:“明天我们再看看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发展规划,然后做出综合评价。“
    散会后,刘书记悄悄问孙主任:“孙主任,您觉得怎么样?“
    孙主任笑了笑:“挺好的。不过具体结论,还得看明天的情况。“
    刘书记松了口气。
    以他对孙主任的了解,能说出“挺好“两个字,基本就是认可了。
    晚上,评选团住在县招待所。
    孙主任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翻看着白天记录的笔记。
    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今天看到的景象:
    整洁的车间、熟练的工人、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
    还有那些村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孙主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行字:
    “西尧重工,乡镇企业的标杆。
    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员工满意,社会效益显著。
    唯一的担忧是发展速度过快,需要关注风险控制。
    但瑕不掩瑜,值得大力支持。“
    写完,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次来之前,他对乡镇企业其实是有偏见的。
    在他看来,乡镇企业大多是小打小闹,管理混乱,质量低劣。
    但西尧重工,完全颠覆了他的印象。
    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生产线,还有人性化的管理,更有一种难得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郑昊,能把企业做到这个规模,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润冲昏。
    这样的年轻人,值得国家重点培养。
    孙主任决定了。
    明天看完财务数据,如果没有大问题,他会力荐西尧重工获得“省优秀乡镇企业“的称号。
    不仅如此,他还要建议省里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这样的企业,就应该大力扶持,让它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学习的榜样。
    想到这里,孙主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