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十一月初二,就当陆游在四川风生水起之时,汴梁周边,汉军与金军骑兵的斥候战也已经拉开序幕。
说句实话,这场仗打得实在是腻腻歪歪,与刘淮以往侵袭如火的打法确实判若两人,就连汉军军将也有些不太适应。
距离刘淮下定决心争夺汴梁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汉军莫说发动大规模侵攻,就连正经兵马也只聚集了万人,到此时还没有跨过黄河故道。
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有两点。
一个是虞允文所指挥的宋军重兵集团虽然口号喊得山响,却一直待在南阳没有挪窝。
汉军好歹还要探查情报,打一打前哨战呢,但宋军就像是吃了乌龟王八蛋一般,坐下就不动了。
而另一个则是仆散忠义同样只是派遣精锐骑兵四面防备,以快打快,主力步卒则是缩回到汴梁城中,而且根本没有将大量财货、粮食、人口迁移的架势。
三方就这么围绕着汴梁,展开了激烈的静坐战争。
“大郎,我觉得仆散忠义也是想要打一场大战的。”
汉军濮阳大营。
辛弃疾看着沙盘上纵横交错的小旗,用手中木棍指了指汴梁至洛阳:“这段路程对于迁民来说,绝对不是短途。就算没有阻拦,百姓也很容易离散。”
“我若是仆散忠义,肯定要想要击溃一路兵马,威慑一番之后,方才从容撤离。”
辛弃疾用手中小棍指了指汴梁周边:“现在我军有三路兵马,一路由大郎君统帅,在大名府左近,有四千飞虎军,四千天雄军。”
“还有一路在归德府,是由张白鱼张总管所率的三千东平军,从东面压迫。”
“除此之外,也就是陈州军了。”
说到这里,辛弃疾顿了顿,随后看向了肃立在帐中的张术等将领。
“陈州军刚刚整编成卫所,此时战力不齐,正该有一员大将回去指挥。”
张术等人齐齐一振,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些陈州军将领来到河北之后,原本还以为要走一套标准的封建主义流程。
也就是被施恩一番后,然后经历一场君臣和睦相处的戏码,再打上几场小仗,并肩作战几次后,也就能彻底融入了。
不得不说张术等人想的很准确,也很有道理,却不够全面。
除了正常的君臣戏码之外,这些外将在这一年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学的头昏脑胀,只恨爷娘没给自己生个聪明脑子。
从文书格式到情报交接,从军队行军到扎营列阵,从参谋制度到军官体系,从兵法韬略到新式武器,他们都得学个七七八八才成。
一开始,这些河南出身的将领们还觉得学这些东西没用,但从今年六月开始,他们进入各军之中充当副将,跟着常备军进行实习演练之后,方才发现,汉王是真的将他们当作自己人了,也是真的想要培养他们充当军中骨干
的。
与此同时,这些河南将领还通过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得知河南也在整训汰撤兵马,有的部下不习惯那些严苛的队列训练,写信来向原本的将主抱怨。
乡里乡亲抹不开面子,因此谢扶摇就硬着头皮去找石据来求个通融。
石琚也没有呵斥,只是说原本的谢扶摇是要回到军中得用的,可若陈州军没有被纳入汉军正军体系之中,那他们就只能充当辅兵了。
如果谢扶摇真的愿意,石琚倒也不介意亲自去向刘淮求情,让陈州军某部成为二线部队,并由谢扶摇统辖。
谢扶摇屁都不敢放,就灰溜溜的离开了。
不过这件事传开之后,却让河南将领们更加兴奋。
这不就说明还能有朝一日回到河南家乡统军吗?
然而即便有这般念想,他们也没有想到时机会来得这么快。
刘淮听懂了辛弃疾的意思,却只是回头看了一眼几名河南将领,就笑着说道:“五郎的意思是,仆散忠义很有可能先进攻淮北?”
辛弃疾想了想,重重点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己度人,易地而处,我也会这般做的。’
辛弃疾说话还是比较给河南诸将,尤其是石据、李通面子的。
如果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宿州以西,汴梁以南,襄樊以东,淮河以北的这数州河南之地,那些新归附的兵马战力是不足的。
而且因为汴梁如鲠在喉,拦截了南北交通,因此必须得有人在河南数州主事。
如今的李通虽然政略过人,但是军事上没有建树,也并不是帅才,难以控制局面。
为今之计,只有迅速往南方派遣大将,进行统筹调派。
刘淮点了点头,再次回头在众将身上扫过一圈,随后又对辛弃疾说道:“五郎所思,即我所想。”
“谢扶摇!杜无忌!侯琪!”
“末将在!”
“今日予你们将令,各自拔擢为统制官,回去之后各领本部兵马。”
“喏!”
“张术,擢你为河南路诸军副都统制,率本部兵马进许州,给我卡住宋军与金军之间位置,相机而动。”
“喏!”
几名河南将领中的头面人物得了差遣,同时喜不自胜。
然而他们迅速意识到,既然有了河南路诸军副都统,那么为何没有都统呢?
下一刻,众人就见到刘淮解下随身佩剑,双手捧着伸到辛弃疾面前:“五郎,这把剑虽然不如你那柄锋锐,却也是我能拿出手的最好宝剑了。”
辛弃疾虽然事先有所预料,然而真的事到临头,也是有些手忙脚乱,在惊愕片刻之后,方才苦笑摇头:“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刀山火海一起走过,大郎难道还疑我任事的决心吗?”
刘淮依旧捧着佩剑,诚恳说道:“我从来没有怀疑五郎是否能肩负重任,不过五郎以国士报我,我却难以用国士待你,实在是惭愧。”
辛弃疾闻言,反而不再犹豫,上前一步双手接过佩剑,随后平平举起,躬身说道:“为天下计,我自当不计生死荣辱,还请大郎君下令!”
刘淮点头:“罢辛弃疾天平军节度使,山东西路诸军副都统之职。
擢,李铁枪为天平军节度使。
擢,辛弃疾为河南路诸军都统制,即刻南下,整顿河南诸军,准备应战!”
辛弃疾没有一刻犹豫,大声回答:“末将得令!”
有资格参加军议的文武官员皆是目瞪口呆。
原本没有听懂两人刚刚对话的,此时也纷纷醒悟,继而纷纷感叹起来。
河南几个州郡的确是需要一名军事长官,而这名军事长官需要有充足的威望,也得有足够的资历,而且有足够的权利与能耐解决有关宋金之间的复杂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这名被派往河南驻守的大将,是注定要与两年后开始的河北大战无缘的。
甚至说收复幽燕这等要名垂青史的大事,也是要与这名大将失之交臂。
这名大将注定要磨磋数载光阴,直到正式与宋国开战的时候,方才能有大用。
他是注定要默默付出,哪怕以弱势的兵力维持住对宋国的军事压迫,也注定不会有显赫的声名。
这也是河南诸军统帅空置一年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刘淮终于下定了决心,人选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从公心来说,辛弃疾算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他本身就是元老重臣,更是汉军中一个巨大山头的实际首领,同时也是汉军中少有的帅才,河南诸军无论如何都不敢跟他炸刺。
可是从私心来说,辛弃疾从十二岁开始,就充作上计吏,跟着爷爷辛去幽燕上缴赋税,一路上绘制地形,探查风物,从小就开始计划着北伐幽燕,收复故土。
如今却因为大势所趋,不得不远离北伐战场,来到河南,亲提三尺剑收复汉家故土的梦想就此破灭,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也因此,刘淮方才惭愧的说无法国士相报。
更因此,辛弃疾方才说不计生死荣辱。
大丈夫行事当不负天下,如何还能顾得了私心抱负?
刘淮将辛弃疾扶起之后沉默良久,方才说道:“陈文本!”
飞虎军副统制陈文本立即大声应诺:“末将在!”
“率你本部一千飞虎军南下,护卫辛五郎!”
“喏!”
飞虎军乃是按照曹魏虎豹骑,唐朝玄甲军、金国合扎猛安样式建立的一支精锐骑兵,其中每个骑士都是优中选优,身备三仗。
最重要的是飞虎军将士都已经经历过基础扫盲,能看懂地图,识得兵法,外放出去就可以充当队将、正将等基层军官。
也因此,飞虎军骑士都有最高的俸禄,最好的授田,最畅通的升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飞虎军都可以算得上军官团。
如今刘淮即便已经占据了半个北地,也只聚集了四千飞虎军罢了,他现在将四分之一派往辛弃疾身侧,既是保护,也算是某种信号。
辛弃疾依旧是我的心腹爱将,他此番外任乃是时局所迫,并不是起了龃龉,我们还是一条心的!
辛弃疾自然也没有推辞的意思,他将刘淮给他的佩剑系在腰间,再次团团一揖,接过任命文书与印信之后,大声说道:“大郎,军情如火,不能耽搁,我现在立即出发。
其余参谋军事与属吏,就麻烦大郎君替我凑齐送过来了。”
刘淮展颜说道:“必然不会让五郎你单打独斗的!”
辛弃疾重重点头,随后再次对刘淮躬身一礼,竟是一刻不停,转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