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狄楼的开业引爆了汴京之中久违的热情,狄楼斗法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汴京城的一百万人几乎在一天的时间就知道了文武双全的王梓出题难倒了王相公家的小圣人,是以前往狄楼瞻仰难题者不计其数。
王雱晕倒的消息在傍晚的时候也传到了赵顼的耳中,赵顼深有感慨的道:“朕闻王元泽在编纂《三经新义》的时候耗尽了心力,当《三经新义》成书的时候,王元泽当场晕厥了过去,因此朕方授王元泽官四品待制。
记得当时御医嘱托王元泽且不可过度劳累,否则就会心力交瘁伤及身体。
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元泽竟再次昏迷,石得一,那位王郎究竟出了什么题?”
作为赵顼最宠信的大太监,石得一的记性非常好。从十个灯谜到三个绝对,再到一诗一词全部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
听完一遍后,赵顼道:“有趣,真是有趣。吕爱卿对出了画上荷花和尚画,王元泽对出了寂寞寒窗空守寡,那么有人对出让两人知难而退的烟锁池塘柳吗?”
石得一摇头道:“恐怕至今无人对出!”
赵顼思索了一阵,苦笑道:“想要对金木水火土本就不易,还要符合语境,更是难上加难。”
石得一笑道:“大宋英才如过江之鲫,想必早晚有人能够对出来。”
赵顼点了点头道:“若有人对出来,当速速通报朕。”
石得一应下后,赵顼道:“一首钗头凤怕是能赢尽天下女子之心吧?这个王郎,还真让人嫉妒。
只希望不要如柳三变般消磨了心志,白白伤了一回仲永才好!”
石得一道:“如王郎那般从战场上归来的人大多心志坚定,想必不会被外物迷惑。大宋在陛下治下人才辈出,这表明盛世将要再临呐!”
太监们的奉承话大多能说到赵顼的心眼去,赵顼道:“仁宗皇帝的盛世就在不远处,想要再造盛世何其难也!”
石得一回道:“王相公上《百年无事扎子》已经言明仁宗皇帝时期因为不愿变法而产生的种种隐患,所谓百年无事,不过是自欺欺人。
陛下英明神武,以大魄力为大宋革新,方是真正的中兴之主,岂仁宗皇帝可比?”
宋仁宗在史上的名声不是一般的好,在位期间,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被誉为守成贤主。
仁宗皇帝是所有士大夫期待的圣天子,但最终还是因为宽仁没有魄力对大宋动刀子。
不过让仁宗皇帝失去雄心壮志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儿子,三个儿子早夭的仁宗被朝臣逼着过继了宗室子赵宗实,是为英宗赵曙。
赵曙在位四年就驾崩了,将江山甩给了赵顼。赵顼以为赵曙之死实有些窝囊,毕竟过继之子继承大统总有些抬不起头,是以赵顼便充满了雄心壮志,想要为父亲赵曙和自己的皇位证明。
赵顼叹道:“想要实现大宋中兴何其难也!朕虽得王相相助,但仁宗朝的老臣皆远朕,连太后也向朕哭诉。
朕的压力半点不比王元泽小,说不定哪天朕也是说倒就倒了呢?”
石得一连忙道:“陛下乃是天子,自有神灵护佑,当可长寿万万年!”
此刻王安石府上已经忙成了一片,人称拗相公的王安石在执行新法的时候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王安石可以不顾自己的三十年人望,可以不顾亲兄弟的反对,但唯独不能负了自己的儿子王雱。
在王雱眼中,自己的父亲王安石是天,注定是要成为名垂千古的圣人,而自己要全心全意的辅佐自己的父亲成就圣人。
而在王安石的眼中,王雱就是自己的心头肉。从小培养到大,王安石从没对王雱放手。
这份爱护成就了王雱,但也限制了王雱。否则以王雱的资质,就是有以后王阳明的成就或许也不一定。
王雱再次病倒的消息让近期颇受打击的王安石无心新法,静静的守在王雱床前,等着王雱醒来。
不知过了多久,王雱悠悠醒转,第一眼就看到了王安石,眼泪突然流了下来。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已经是四品的天章阁待制,与一个白身置什么气?”
想起王梓,王雱仍然耿耿于怀的道:“我本以为王子纯入京,新法必然能够再次掀起一段高潮。
没有想到的是新法非但没有掀起高潮,反而遭遇了寒冬,这一切都是因为王梓。
若不是王梓,王子纯不会提出变革青苗法和市易法。若不是王梓,曾子宣不会临阵反水。
王梓没有入朝便已经在朝堂有了影响力,若是王梓进入朝堂,必是新法一大害。
孩儿之所以想与王梓赌上一回,就是要绝了王梓进入朝堂的途经。
只是孩儿没有想到王梓竟然会真有三个千古绝对,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王安石忧道:“你如今当众对赌,以后该怎么立足朝堂呢?”
王雱摇头道:“孩儿本就志不在朝堂,《三经新义》还有诸多漏洞,司马光程颐程灏等人皆在围攻新学。
孩儿辞了官职,正好全心全意研究经典,将《三经新义》进一步完善,使《三经新义》成为万世之典!”
看着王雱眼中重新焕发的神采,王安石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有些心酸的道:“我儿不必如此,如今你已不适过度劳累。《三经新义》自有为父把关,你且好好休息!”
王雱坚持道:“不用,父亲生我养我,我自当全心全意回报父亲。王梓妄图另辟途径来影响新法,那么我们就堂堂正正的回击他!”
王安石的变法全都是托古而成,变法从来不是一拍脑袋就成的事。
儒家治世,讲究的是有理有据,而不是无中生有。是以从古至今,儒家的经典被解读成了无数版本。
王雱对新法的自信来源于《三经新义》,这代表了正统,而王梓显然不具备可以讲经的正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