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一百万贯钱相当于后世的近十亿人民币,十亿人民币带给环庆路的改变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环庆路所属的官吏带着百姓和羌人如同上了发条一般不停歇的转了起来,原本上官均是想离开环庆的。
但见到环庆如此生机勃勃,上官均一颗为民的心也觉醒了,带头响应王梓的号召,打造一个不一样的环庆。
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环庆路的主干道就完成了水泥硬化。
随着水泥硬化的完成,熙宁十年的冬天也来了。经过王梓的大力宣传推广,蜂窝煤已经广为人知。
天气一转冷,整个环庆非但没有了以往的猫冬,反而更加热火朝天了起来。
一车车的煤炭拉出来走进各大作坊,走进千家万户。环庆路饱满之后,迅速向着泾原路鄜延路永兴军路蔓延。
随着环庆路作坊的增多,对劳力的需求也开始旺盛起来,是以环庆路请朝廷迁移流民。
大宋这些年的天灾不断,朝中大臣们都借着天灾来提醒赵顼不要胡作非为。
赵顼对天灾之下的流民很是头疼,特别是郑侠的一副《流民图》还让赵顼对新法产生了动摇,以至于王安石因此罢相。
有人替朝廷安置流民,赵顼自然喜不自胜。在大朝会的时候,经历了连年干旱的赵顼道:“诸位爱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王梓在环庆以士农工商为体。
在农事上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培育良种。按照熙河经验,明年环庆粮食必然丰收。
在教化上,推广官学。在官学之中设置三级生员,提高学习热情。
在工商之上,开采煤矿用于各种冶炼作坊,更生产了蜂窝煤代替木柴。
这蜂窝煤想必诸位家中都有吧?如今宫中也开始使用蜂窝煤,效果非常好。
环庆路本来在陕西诸路可谓最为穷困,如今竟然问朝廷要流民!
这说明什么?环庆路不仅可以有养活自己,还可以额外养活他人。
若人人皆如王卿这般有点石成金之法来为朝廷分忧,朝廷何惧民生多艰!”
赵顼如此为王梓张目,说明了王梓是真的为赵顼解决了老大难的问题。
平章事王珪最喜揣摩赵顼的心意,是以道:“王梓的士农工商之策确实对大宋有所裨益,臣建议将士农工商四策推而广之,让州县们皆知士农工商四策的益处,进而学习士农工商四策!”
赵顼的变法方兴未艾,虽然旧党陆续回朝,但变法的脚步其实只是缓了缓。
而士农工商四策经过王梓在熙河环庆两地的检测后,证明四策是十分有价值的,是完全可以推行的新法补充。
其实王珪对推广士农工商四策也是可有可无,但作为赵顼选定的三旨相公,王珪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坚决附和赵顼。
自己是没有什么政治主张的,赵顼的主张就是自己的主张。
而王梓的政治主张一旦放之于全国,那么等到时机成熟,王梓肯定就会回来主持变法。
变法有多危险?君不见变法派的王安石韩绛吕惠卿章惇皆出外,前期的韩琦富弼张方平司马光皆在野。
来来回回走的相公非常多,唯有自己如同官场不倒翁,这容易吗?
旧党不想看到新法再次掀起高潮,是以御史刘挚出列道:“不可,士农工商,当以农为本。王经略本末倒置,大力发展工商。
若人人逐利,那谁来种地?没人种地,那谁来缴纳田税,谁来出劳役,是以此举于我大宋不利!”
看到了希望的李之仪直接反驳道:“士农工商,无士不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王经略在士农工商四策已经明确说明,除了重视百年大计的教化外,最重要的还是发展农业。
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工经商,做工经商只是对农事的补充。
大宋想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必须轻徭役薄赋税,而当赋税减少时,便以工商税为补充。
诸位当知熙河田地不多,纵然各军屯田,亦不足一路所需。
这时怎么办?全部靠朝廷,朝廷的压力也很大。
是以此时就当以工商为补充,若是诸位同僚记性不差,当知熙河路今年工商所得税款高达三十万贯!”
三十万贯如同重磅炸弹一般,足以镇住朝堂的很多人。
想起三十万贯,赵顼也是喜上眉梢的道:“熙河初立之时,朝廷每年往熙河输入百万贯。
而王卿到任后,除却几十万石粮草,没问朝廷伸手,此乃大宋幸事也!
在很多人眼里,熙河都是填不满的饕餮。但在朕眼中,熙河就是一个金鸡。
若没有商税,我大宋早已经入不敷出的垮台了。今年汴京,汉中和成都三地的商税都达到了四十万贯。
若说各地比不上汴京我是信的,但比不上熙州河州的不多的。
熙州河州平均下来可以收得商税近十五万贯,大宋有二百多个府州。这样算下来,足可得三千万贯的商税。
诸位爱卿,三千万贯的商税呀!如今大宋的商税不过一千万贯,是以商税大有可为!”
赵顼自继位以来面临的第一危机就是财政危机,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这让赵顼的腰杆很不硬气。
是以赵顼对财政的看重有目共睹,只要能收上钱,赵顼就喜欢。
后世说宋朝的经济繁荣,商税占赋税的比重将近一半,其实不然。
北宋到熙宁年间银钱实物岁收七千万贯,商税占一千多万贯。而宋朝的专卖制度,盐酒茶三样,加起来足有两千万贯。
不过此时北宋的财税还没有达到巅峰,巅峰时刻是出现在徽宗的一亿六千万贯上,是以商税还有相当的发现空间。
就因为王梓所上的士农工商四策符合赵顼的心意,赵顼也必须有所表态。
“诸位,熙宁以来,天下多次大旱。这熙字有火,而且是热象,是以朕想更改年号。
今年以来,我大宋也算是喜事不断。为了继往开来,诸卿以为什么年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