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66章(第1/2页)
夏侯渊这一枪犹如雷霆万钧,不仅让蒋奇命丧黄泉,也让他的大军瞬间乱作一团。夏侯渊趁势率领大军如潮水般冲杀过来,首尾呼应,形成夹击之势。蒋奇的大军原本就毫无防备,此时更是军心大乱,见将军已死,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跪地投降。
就在这时,曹操的大军也如神兵天降般赶到。曹操眼见蒋奇的大军已经投降,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他略一思索,当即下令道:“立刻派人伪装成蒋奇的部卒,火速前往袁绍大营禀报。”
曹操顿了顿,接着说道:“就说,蒋奇已然杀散了曹军,成功收复了乌巢。”
夏侯渊得令后,毫不犹豫地应道:“是!”随即策马扬鞭,疾驰而去,执行曹操的命令。
曹操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调转马头,高声喊道:“速回官渡!”
与此同时,在袁绍的大营中,被刺面文身的淳于琼,像一条死狗一样被丢到了袁绍的营前。
士兵们像拖死狗一样把淳于琼拽进了袁绍的大营,袁绍定睛一看,只见淳于琼满脸是血,耳朵和鼻子都不见了,手脚也都被砍断,脸上还被刺了几个大字,气得他浑身发抖。
“你给我抬起头来!”袁绍怒不可遏地吼道,“你脸上刻的什么字,快说!”
淳于琼满脸血污,身上伤痕累累,痛苦不堪地抬起头,有气无力地回答道:“回主公,是‘乌巢酒徒’。”
袁绍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他狠狠地拍着桌子,咆哮道:“你喝……你喝……我让你喝个够!”
说完,袁绍立刻下令:“来人呀,把他给我拖下去,扔到酒缸里淹死,让他喝个够!”
淳于琼听到这个命令,吓得魂飞魄散,他痛哭流涕地哀求着,但还是被如狼似虎的甲士们拖了下去。
袁绍在大营里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他咬牙切齿地骂道:“曹操啊曹操,你竟然如此羞辱我!”
正在这时,传令兵匆匆跑进营帐,向袁绍禀报:“主公,蒋奇将军派人回来报告,说他已经成功地杀散了乌巢的曹军。”
袁绍一听,顿时喜出望外,他兴奋地问道:“那……那官渡那边情况如何?”
传令兵急匆匆地跑进营帐,单膝跪地,向袁绍禀报:“启禀主公,张郃将军和高览将军正在奋力攻打官渡,目前尚未分出胜负。”
袁绍听闻此言,眉头微皱,略作思考后,果断下令:“再……再往官渡增派援兵,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官渡夺下!”
传令兵领命后,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去传达命令。郭图见状,连忙起身,紧跟着传令兵一同出了营帐。
待走出一段距离后,郭图赶上传令兵,轻声问道:“官渡的战事详情究竟如何?”
传令兵看了一眼郭图,如实回答道:“正如张郃将军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张郃将军和高览将军久攻官渡不下。”
郭图心中一紧,追问道:“那曹操呢?他可有什么动作?”
传令兵面露忧色,答道:“曹操趁我军主力攻打官渡之际,竟然从背后杀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郭图脸色一变,继续追问:“那张郃和高览二位将军现在身在何处?”
传令兵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听那些败退下来的士兵讲,张郃将军和高览将军率领着百余骑兵冲杀出去,至今下落不明。”
郭图听完,手抚着胡须,陷入了沉思。他与传令兵关系不错,自然也知道郭图之前曾献策让袁绍趁曹兵偷袭乌巢时,派大军直取官渡。
传令兵面露忧色地提醒道:“若是二将大败而回,主公岂不是要怪罪先生啊?”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在寂静的营帐中显得格外突兀。
郭图闻言,心中一紧,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自言自语道:“他二人没死……”这句话似乎是说给自己听的,又像是在安慰传令兵。
接着,郭图一招手,示意传令兵附耳过来。传令兵见状,连忙快步上前,将耳朵贴近郭图。只见郭图压低声音,向传令兵耳语了几句,显然是在定下一个计谋。
传令兵听后,连连点头,表示明白,然后领命而去。郭图看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待传令兵走后,郭图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再次迈步走进袁绍的营帐。
袁绍此时正端坐在营帐中央,见郭图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关切地问道:“先生以为,官渡战事如何?”
郭图一脸凝重地摇了摇头,叹息道:“情况不妙啊。”
袁绍闻言,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追问道:“情况不妙?如此说来,曹操果然在官渡留有重兵。”
郭图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却并未直接回答袁绍的问题,只是呵呵呵呵地笑了几声。
袁绍见状,心中愈发焦急,连忙追问道:“怎么回事?先生为何发笑?”
郭图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主公至今还蒙在鼓里呢。”
袁绍一听,更是如坠云雾,满脸狐疑地看着郭图,追问道:“先生这话是何意?”
郭图见状,故意卖了个关子,稍稍靠近袁绍,压低声音说道:“官渡并无重兵把守。”
“只是张郃、高览二将此时却完全没有心思去进攻作战。
袁绍见状,满脸狐疑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郭图赶忙解释道:“哎呀,主公啊,这其中的缘由您还不明白于是,他开口问道:“此话怎讲?”
郭图见状,连忙上前解释道:“诶呀,主公,您有所不知啊!他二人素有降曹之意,所以故意不肯用力呀!”
袁绍听闻此言,顿时怒火中烧,他快步走到桌前,狠狠地将桌上的东西一把甩掉,怒吼道:“气煞我也!”
此时,官渡战场上,袁绍的传令兵如疾风般飞驰而来,口中高呼:“不好,不好!”
张郃听到这声呼喊,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何事惊慌?”
传令兵满脸惊恐,哭着说道:“郭图先生遣小人前来报知二位将军,主公大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6章(第2/2页)
“主公说二位将军作战不力,要杀二位,以儆三军。”
“什么?”高览闻言,怒不可遏,他猛地坐起身来,一把抓住传令兵的衣领,将其像拎小鸡一样拎了起来,怒喝道:“谁说我二人作战不力?”
高览满脸怒容,他猛地用力将传令兵推开,由于动作过猛,他手腕上原本就未痊愈的战伤又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一旁的张郃见状,同样气得将手中的长枪狠狠地插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同时还伴随着他的一声冷哼:“哼!”
然而,那传令兵似乎对两人的愤怒视若无睹,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事情紧急,小人不敢在此久留,就此告辞啦。”说罢,他转身便要离去。
“且慢!”高览高声喊道,“你给我把话讲清楚,主公到底有何事要传达?”
那传令兵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说道:“二位将军留心便是。”
待传令兵走后,高览忍不住抱怨道:“我二人在战场上奋力拼杀,浴血奋战,到头来却得到这样的待遇!”
他的话音未落,只见又有一名袁绍的信使疾驰而来。
那信使翻身下马,快步走到高览和张郃面前,拱手施礼道:“二位将军,主公有令,请二位将军速速回营。”
高览闻言,眉头一皱,直截了当地问道:“主公唤我等回营所为何事?”
信使犹豫了一下,答道:“小人不知。”
“嗯?”高览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满脸怒色地盯着信使,似乎要将他看穿一般。
信使被高览的气势吓得连连后退两步,结结巴巴地说道:“小人……小人确实不知。”
高览见状,更是怒不可遏,他大步走上前,手按佩剑,厉声道:“汝不知?”
张郃见势不妙,连忙招手示意高览住手,但已经来不及了。
高览手持长剑,寒光一闪,如闪电般迅猛地刺向信使。只见剑光闪过,信使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倒地身亡。
高览面沉似水,眼神冷冽地看着地上的尸体,然后转身对士兵们说道:“袁绍此人,向来喜欢听信谗言,如此昏庸,迟早会被曹操击败。”
他的话语在士兵们中间引起一阵骚动,有人低声附和,有人则面露犹疑之色。
高览见状,提高声音继续说道:“我等岂能坐以待毙?不如去投奔曹操,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传来一声惊叹:“啊?”原来是张郃,他本欲出言劝阻,但当他看到死在地上的信使,以及杀红了眼的高览时,心中的犹豫瞬间被打消,只得无奈地点头同意了高览的提议。
曹操得知张郃和高览前来投降的消息后,心中大喜过望。他深知这二人都是难得的猛将,尤其是张郃,曾在官渡之战中与张辽大战五十回合而未见胜负,其实力之强,令人侧目。
“来降者,乃是在官渡,与张辽大战五十回合,未见胜负的张郃啊!”曹操兴奋地对身边的谋士们说道。
“我,应当亲自出寨迎接他们!”曹操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然而,他的这一决定却引起了夏侯惇的担忧。夏侯惇谏言道:“丞相,张郃和高览二人突然来降,其中虚实尚难分辨。丞相岂可轻易出寨亲迎?”
曹操微微一笑,解释道:“我以厚恩相待,他们二人若真有二心,也可在日后慢慢感化。”说罢,他不顾夏侯惇的劝阻,执意亲自出寨迎接张郃和高览。
曹操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身姿挺拔,步伐稳健地走出了寨门。他的身后紧跟着张辽等一众将领,他们神色严肃,紧紧地护卫在曹操身旁,以防有任何意外发生。
然而,曹操却突然摆了摆手,示意张辽等人停下脚步,留在原地等待。众人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遵从了曹操的命令。
曹操独自一人继续向前走去,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寨门处。就在他快要走到寨门时,突然间,他的脚下似乎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曹操一个踉跄,身体失去平衡,猛地向前扑倒在地。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张辽等人,他们失声惊呼:“丞相!”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和惊慌。
然而,曹操却迅速从地上爬了起来,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若无其事地摆了摆手,示意张辽等人不必过来。然后,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继续朝着寨门走去。
曹操走到了张郃和高览二将面前,他面带微笑,拱手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说道:“二位将军远来投我,实乃曹操之荣幸,请受曹操一拜。”他的话语诚恳而谦逊,透露出对张郃和高览的敬重之情。
张郃和高览见到曹操如此厚待且信任他们,心中十分感动,他们立刻翻身下马,迅速脱下头盔,然后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向曹操叩头行礼,口中高呼:“丞相!”
曹操见状,赶忙快步上前,伸手扶起张郃和高览,关切地说道:“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
曹操面带微笑,继续说道:“今日二位将军肯来投奔于我,实乃我之幸事啊!这就如同当年微子离开殷商、韩信归附汉王一般,都是明智之举啊!”
张郃和高览听了曹操的话,心中更加敬佩曹操的气度和见识,他们连忙再次叩头谢恩。
曹操见状,连忙再次扶起二人,笑着说道:“来来来,快快请起,不必再行此大礼了。”
此时,袁绍的大营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乌巢有失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各个角落,大军之中顿时人心惶惶,士兵们都忧心忡忡,担心哪一天会突然断粮。
不少军士见袁绍连日来的败仗,纷纷谏言撤军。然而,袁绍对于这些谏言却感到异常烦躁。
无论前来劝谏的人身份如何,无论是说得有理还是无理,袁绍一概不听,甚至直接下令将他们拖下去狠狠地鞭笞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