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99章 大寒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99章 大寒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宋平听到这话,气的胡子都冒火星了:“胡侍郎,你怎能如此狂妄?”
    “未经科举而入仕,滑天下之大稽!”
    “更何况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农民!”
    “让农民当官,成何体统?”
    一些礼部的官员见状,也纷纷站出来力挺宋平。
    “胡侍郎,此话于礼不合啊!大明这么多年都是以科举入仕,怎么能够改变祖宗的制度,让农民当官呢?”
    “胡侍郎,下次你千万不要有类似的想法了,这可是违背祖制的大错误啊!”
    然而面对众人的指责,胡长安却岿然不动:“诸位,我说的话好像也没错啊!”
    “农民难道不是比士子更懂得如何种田么?”
    “为什么我朝选拔农官,不直接从农民中选拔,而要去舍近求远,选那些一亩地都没种过的文人?”
    “只有农民,才知道如何选种育种,如何中好田!”
    “而且在元朝,不也有匠户做官的先例么?”
    “只要手艺好,也能像读书人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殿上,顿时吵了开来。
    一部分懂得变通的官员们,正细细思索着胡长安这话的可行性。
    而另一部分迂腐的官员们,则誓死要维系仕人的尊严。
    他们宁死也不愿意农民和他们平起平坐。
    在众人的围攻下,胡长安舌战群儒,丝毫不落下风。
    就在众人吵的渐入佳境之时,一声大喝却是打断了众人的争吵。
    这声大喝,出自朱标身旁的太监。
    众人闻声,顿时乖乖闭上了嘴。
    吵着吵着,所有人都快忘了,这里可是堂堂东宫,不是什么菜市场!
    眼见众人都乖乖走回了原位,朱标也是轻咳一声,给这场争论划下了句号:“众爱卿既然争辩的这么热烈,何不直接上手试试呢?”
    “反正建立农业部也是一件大事,并不急于一时。”
    “眼下我们手头的土豆还不多,完全不够分发到地方上进行种植。”
    “这土豆少说也要再种个三五茬,才能下放到地方,给农户们种植。”
    “这农业部,少说也要再过个一两年,才能发挥出功效。”
    “孤提议,要不胡爱卿和宋爱卿,就各自先按自己的想法,组建一支班底如何?”
    “到时候就看谁能获得更多的高产植株,再进行决断如何?”
    朱标这招,也是借鉴了胡长安之前的试点一法。
    既然口头上分不出高下,那大家实践一下不就一目了然了么?
    朱标虽然内心更偏向于老臣宋平的主张,不过在内心深处,他也对胡长安的想法有着些许赞同。
    虽然于祖制不合,但是或许直接聘用农人为官,真的可以让官场换上新面貌也说不定?
    反正时间还长,并不急于一时。
    众人听罢,也是没有异议。
    当然,场上的大多数人都不太看好胡长安。
    一个毛头小子,竟然敢挑战千年以来的选官传统?
    简直可笑!
    此事于是暂告一段落。
    朱标顿了顿,又拿出了之前的一项议题道:“众爱卿,早朝时钦天监预测,今年冬天将有大寒,不知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在古代,钦天监可不是一个神棍遍布,只会占卜凶吉的地方。
    钦天监的职能范围很广,不仅能装神弄鬼,还能预报天气,编制节气,推算历法等,颇有些后世气象站的意思。
    西汉时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唐代著名的数学家李淳风,北宋编纂《梦溪笔谈》的沈括,都是出自钦天监。
    在明朝,自然也有钦天监。
    钦天监对天气的预测虽然没有后世那般准确,但是总还是有点道理的,起码大方向能把握准。
    顿时,众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臣以为,可以组织五城兵马司定期巡逻,对路边的流民进行及时救治。”
    “臣以为,可以提前调集防寒物资,一旦发生大寒,就能立即将物资送给城中受灾的百姓。”
    胡长安听着众人的议论,也是皱紧了眉头。
    看样子明朝的小冰河期,正在逐渐形成了。
    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时期,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凶名赫赫。
    传说在最冷的时候,就连地处南方的广州,冬天都是积雪三尺,更不用说在北边的山东河南等地了。
    据说积雪一两米,那就是常态。
    突如其来的降温,导致市面上御寒物资奇缺,很多百姓甚至因为买不到过冬的衣服,直接就拿草席裹在身上。
    看来,是时候拿出蜂窝煤和棉花了!
    这两件东西,可是古代冬天御寒的神器啊!
    棉花那自然不必多说,蜂窝煤的燃烧效率,可是比现在市面上用的木炭高多了。
    胡长安决定,这个冬天,大力推行蜂窝煤!
    当然,胡长安也想推行棉花,不过眼下已经错过了棉花的播种季。
    系统里兑换的棉花,最多只能弄出一两件衣服。
    送给朱元璋尝尝鲜可以,要说大规模推广,那只能等到明年了。
    定下了冬天的小目标,胡长安充满斗志的跟其他人一起散了会。
    当然,眼下更重要的是收拾工部那帮吊儿郎当的混蛋。
    既然拿到了太子殿下的手书,胡长安后面就能痛痛快快的放开手脚了。
    没有丝毫犹豫,胡长安策马朝工部飞奔而去。
    在工部,胡长安和工部尚书薛祥一起指定了一套极为详细的奖惩措施。
    当然,胡长安一开始只向工匠们公布了奖励措施。
    胡长安觉得,眼下工部的匠人们风气实在是太差了,必须要杀鸡儆猴一下。
    反正太子的手书上已经写明了,必要时,胡长安甚至可以把这些工匠们打回原籍!
    这对那些工匠们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丢脸。
    试想一下,本以为入选工部可以世世代代拿俸禄,没想到几年不到就灰溜溜的被遣返回了家乡。
    这种事情,说出来都丢人。
    当然,胡长安并不可怜这些工匠们。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胡长安决定,先礼后兵,如果奖励措施能激励这些工匠们,那自然是最好。
    但如果激励不动,后面自然有大刑等着。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