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长春街多了家食摊。
这本没什么稀奇,长春街上最有名气的就是吃食。
盖因齐州人深谙美食之道,更能接纳各处美味。城中最受欢迎的永远都是食肆,赚钱的也都是跟食物相关的产业。
但这家食摊却有些不同,不仅买的食物种类稀奇,令人摸不着头脑不说。要是去的晚了,连个位置都没有,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嗦粉喝汤。
无名食摊只有一块写了猪杂的布幡,除了用的小吃车有趣,倒也未见什么稀奇。何况猪杂可都是下等人吃的,谁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不知怎的,每次路过这家店,嗅着诱人的香气,脚步就不由停下。
天寒地冻,一碗热汤绝对是最好的慰藉。
且看摊主麻利的将土豆粉煮熟,又舀了猪杂在一个白瓷碗里,再浇上一勺热汤,加了芫荽与辣油同吃,那叫一个爽快。若觉得吃不饱,大可往隔壁几家做糕饼的买些馒头烧饼的,配着也好。
小摊没有名称,常来这里的食客们干脆给小摊起了个无名小店。
有人纳闷,明明是个食摊,怎么还起个店名。就有人煞有介事的说,如今是没有店面。等店家赚了钱,肯定要置办一家铺面。没准那时感慨,还会要他们起的名字做招牌。
当然,此举被不少食客戏称为白日做梦。
但不得不说,无名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又因齐州书院的学子们经常要来此处吃一碗猪杂粉,那些叫嚷着什么下等人才吃的,也跟着坐下来要一碗。稀里哗啦吃下去,抹抹嘴,感叹一句:“真香。”
阮恬靠着这一碗猪杂粉,眨眼间就卖到了花朝节。
此地风俗,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士庶游玩。
这日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也是踏青的来源。
城中百姓结伴往乡间山野去,内城的热闹喧嚣散尽,城内零散的也不见几个人。
听说城外有许多花林,不过阮恬不曾去过。
花朝节这日,她依照往日的习惯早早起床。
农家向来起得早,已至春日,天亮的也早,倒不用像冬日那样擦黑造饭。
就是天还冷,打屋里出来,被刺骨的寒激了下,毛孔都要跟着缩了一缩。
不过山间早有桃杏绽放,屋里的瓷瓶里还插着一枝。
秦煜休养的不错,七八日前就可以下地了。
因拜了个武师傅,也要跟着习武。
钱氏虽心疼他,但嘴上还是要说:“习武好,人活动开了,多吃几碗饭也好。”
红杏是秦煜上山后折回来的,给她养在白瓷瓶里已经好几日了,如今开得正好。
民间把今日也当成女儿节,听说城中的年轻姑娘们这一日也要借此相聚玩耍,互相认识结交朋友。
古代的女子受到礼教限制,平日出门的机会可不多。好不容易有一个正大光明出门的机会,自然试问珍惜。而对未出阁的女子来说,赏花拜花神都是很风雅的事。不仅可以吃花糕,也可行花令,祈祷自己如花一样美丽。
城中有花市,这一日也很热闹。
不一会儿门扉吱呀一声响,钱氏醒来了,见她蹲在灶坑旁边,忙推着她去洗漱。
“你好久和长安出去一回,好好打扮打扮。”
秦煜伤愈后,外出行走的机会多了。钱氏总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似的,总旁敲侧击俩人赶快要个娃娃。
听闻今年的花市盛大,秦煜建议今日就别出摊了,陪他一同去逛花市。
钱氏自然没话说,还说每天起早贪黑的,就该出去走走。
因生意总是很好,往往不到下午就卖个精光。
人的精力有限,加上又住在下洼村,阮恬不敢备太过的汤料。客人们每次都要吃不够,天天盼着她能多准备些。
下午这块儿地方没人使,就被阮恬以一个低廉的价格转租给了个卖首饰绣品的姑娘家。
许是这块地方风水倒是真的不错,那姑娘的摊位竟也很红火。
阮恬偶尔上街,见那姑娘的首饰虽然不是什么金银,但制作精巧,也想买来戴一戴。
不过她每天都要做活,发上要有发簪也不是很方便。
钱氏手脚麻利,这会儿已经把阮恬推开,叫她赶快梳洗去。
秦煜也已醒来,正在收拾被褥。见她进门来,便打趣:“娘让你回来打扮?”
阮恬瞥了他一眼,哼哼唧唧的去扯柜子里的裙衫。
“知道还问。”
秦煜过来指指点点活像个登徒子,叫她不要穿那条鸭蛋青,穿杏黄最好。
阮恬被他搅的心烦,恶胆向边生,一把他的脑袋推开,捂着衣柜不许他看。
秦煜没防备,被她推的昏头转向,捂着脑门笑个不停。
“幸好我的脑壳够硬,否则都要撞出个脑震荡来。”倒也没再作弄她,转身出了门。
他人一走,阮恬就上去把门栓好,挑选起衣裙来。
自来到这里,她精心打扮的时候也没几回。过年时算一次,今日算一回。
虽攒了银子,但好布料价高,她可舍不得。不过是选了些素色的便宜的料子,拿回来自己绣了图案。若不仔细瞧,倒也挺唬人。
发上也插钗,只随意梳了个发髻,簪了朵绒花。
吃饭时钱氏还说她一个姑娘家家的,怎么偏往素净了打扮。
出门时,阮恬答应给秦小妹买糖吃。
“嫂嫂快些去,晚了就不好逛了。”
阮恬看着巴巴的小人儿,心里不忍,有心带她一起去。
心里想着,视线已经不自觉往秦煜那边瞟。
秦煜正低着头听她们说话,不经意就对上一双透亮的眸子,委屈兮兮的瞅着人。
天暖,阳光也好。
她只涂了嘴唇,脸上也无别的妆容,这会儿连细小的绒毛都能看的通透。
哪像个已婚的妇人,根本还是个小姑娘。
这几日被她冷脸秦煜心里有些许的不痛快,可这会儿看到小姑娘朝自己撒娇,天大的脾气也都散了个干净。
“诺儿也想去?”
年后,秦小妹有了自己的名字,秦煜给取的,叫秦诺。
叫着好听,寓意也好,家人都没有反对。
秦家的教育理念非常新潮,否则也没人对‘君子一诺’这句话没反应,反倒教育秦诺长大后也要成为一个诚恳的人。
秦诺犹犹豫豫的看着娘亲,咬着手指,有些意动。
可娘亲说了,今日是兄长和嫂嫂‘约会’的日子,叫她不要打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