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6章 找境外的大明势力告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96章 找境外的大明势力告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196章找境外的大明势力告状(第1/2页)
    虽然纠缠了很久,还多次爆发冲突,但当地的问题,迟迟没法得到解决。
    逃出矿区的蒙古人,也没能让这里改变太多。
    干掉威尼斯人的守卫,成功逃进山里之后,这些人也很快按照各自原先的部落,形成了新的群体。这些蒙古人的小部落,同样占据了几个山头,然后在山坡上放养山羊,在山间平地里种植作物,不久之后还出现了部落头人和专门转运物资的商队——和当地原本的山民,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甚至,由于这么多人突然涌入,当地资源反而更紧张了。土家的山民和客家的蒙古人,为了争夺田地和牧场,时不时就会大打出手。
    另外,为了缓解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内战,山民也只能增加劫掠的频率。反正和内战一样,打赢了就有饭吃,打输了就消耗人口,大家也有了饭吃。总之都是赢了。
    虽然是山区,但这一带其实也是连接欧洲南北的交通要道。从威尼斯等地出发的商人,就是先北上去特伦托、博尔扎诺,然后通过因斯布鲁克,跨越山脉,向北抵达慕尼黑,进入阿勒曼尼地区。
    此外,这里的山脉,也不是特别闭塞。当地有不少山间道路,可以向东北一直去往萨尔茨堡、维也纳,向西则可以去苏黎世和康斯坦茨。从瑞士到波西米亚的山民们,也经常沿着这些道路相互往来,算是经常打来打去,但也经常会往来做生意的老邻居了。
    所以,这地方有不少往来商旅,从意大利地区,贩运物资过来,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劫掠机会。
    面对这些肥羊,原本有仇的山民群体,也会团结起来。尤其是这些蒙古人,带来了草原上的先进经验,导致劫掠者的规模和组织度显著提升。往来的商人因此叫苦不迭,有些门路的,就纷纷去找当地大领主,说自己保护费都交了,怎么一点用都没有?要求他们赶紧想个办法,否则就别想再拿意大利乃至东方的商品了。
    而这个时候,矿区又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暴动。而且,他们的手段,还升级了。
    原来,伯恩哈德伯爵虽然一直坚持用严酷手段,坚决镇压所有反叛,但他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由于缺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之前,他的家族通过矿产进行了一些积累,有了这些底牌,他便积极运作,通过外交手腕和借贷购买等多种方式,在匈牙利盘下了大批地产。
    那边的土地,比山区要富饶的多,伯爵因此很有信心,觉得很快就能回本,甚至大赚一笔。然而没多久,匈牙利内战就爆发了。
    自称王国继承人的玛利亚公主、希望借助联姻取得王国的卢森堡家族、同样自称继承人的那不勒斯王国、想要趁机来吃地的波兰人、乃至强行介入的紫帐汗国,一时间全都进场。彼此时而合作,时而相互征伐,导致局势瞬息万变。
    在地方上,盘踞蒂罗尔中部的伯爵,已经称得上是“大贵族”,属于非常高贵的人物了。然而,在这帮动辄是国王、皇帝的人面前,伯恩哈德伯爵也就是个小虾米,没比其他人好哪去。
    战争进行到最后,他刚购买的土地,都被紫帐汗国给吞并了。那边自称是正统罗马政权,根本不承认他们这些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去申诉都没地方申诉。
    而更糟糕的是,虽然土地没了,但他的债务却没有消失。
    之前,他借贷的几个匈牙利大贵族,都逃到了奥地利避难。这些人整天扬言要打回去,为此到处要钱,说要整编军队,扩招兵员。和他们没什么关系的贵族,都要被缠着募捐,说看在大家都是罗马人要取缔的贵族的份上,得拉兄弟一把;伯恩哈德这种本来就欠了他们钱的,更是跑不掉。
    匈牙利人三天两头来,逼着他还债,而且一分钱不能少,最多看在他快要破产的份上,减少每次还款的数额,但利息和还款的年限,就得增加了。
    伯恩哈德一开始很生气,觉得这帮人,都成了丧家之犬,怎么还敢来找他麻烦。不过管家们劝他不要着急发作,还是得调查一下再说。
    好在,他当时比较冷静,没有直接宣布赖账,先去打听了下情况。这才发现,匈牙利流亡者手里,其实还是有点人马的。
    匈牙利王国瓦解之后,西吉斯蒙德也有意利用他们,让他们保持军力,供自己使用。其中三千多人,就驻扎在维也纳一带,由西吉斯蒙德的亲信匈雅提家族率领,随时可能西进。
    这些人虽然自称实力有限,暂时打不过紫帐汗国,但那也只是跟大贵族们谦虚一下,以便索要更多赞助。实际上,他们几乎都是失去了领地和财产的大小贵族和富裕商人,虽然人不多,但战斗力与士气都相当高——否则,早就回去投了紫帐汗国了,也不会坚持到现在。人家打不过罗马人,还能打不过他么?
    总之,这帮债主也都是些狠人,这些债务,怕也是赖不掉的。
    伯恩哈德大半辈子,都在纵容商人,用债务的方式压榨奴工。结果到最后,自己也被人用债务威逼起来了。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为了尽快还债,他只能给矿区的经营者施压,提高每年需要抽取的金额。经营矿区的商人,也就变本加厉进行压榨。
    但是引起反抗之后,哪怕镇压成功,他也难以再彻底血洗城镇和矿区,否则,就没人给他干活了,他自己也会完蛋。导致每次暴动,都有不少人能幸存下来,把经验和教训也传播下去。
    同样,因为过于贫穷,所以他不仅得从百姓身上榨钱,还得默许经理人,连着佣兵也一起坑,要不然也不能回本。时间长了,佣兵们也开始传播他的坏名声,导致他很难调动更大的力量,进行镇压了。
    而镇压效率不足,又导致工匠们发现,每次反抗虽然都不太成功,但总能发现一些规律。时间长了,大家甚至都有点经验了。新来的经理和工头,一开始也不敢太过嚣张,让大家能安稳一会儿。
    当然,另一方面,和经验一起传下来的,也有屡次失败带来的压力。而且,伯爵的压力、商会的指标,都在那里。就算经理人想要缓解矛盾,其实也没有多少选择,最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样子。久而久之,很多人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结果,不管是伯爵还是工匠,都陷入了极其纠结的境地。
    而这一切,后来突然出现了转机。
    十多年前的时候,有个意大利工匠从米兰来到这里,在盔甲工坊供职。和当地人混熟之后,有人向他抱怨,说自己的债务总是还不完——甚至债主都死了两茬了,他的债务居然还在,你说神不神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96章找境外的大明势力告状(第2/2页)
    这也是工坊的日常话题,大家一般也就是抱怨一下。不过这次,意大利工匠却似乎有别的想法。
    工匠笑话他说,想要还债,本来就是个错误的思路,因为这个规则就是人家订的,而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还不起。
    作为专门生产铠甲的高级工匠,这个意大利人比较有文化,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说,很久以前,罗马帝国就是从他们意大利那边崛起的。但帝国扩张的背后,是众多意大利人在拼死工作。
    当时,罗马的劳动力中,有不少是奴隶。然而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军队抓来的外族奴隶,其实只是少数。
    按照当时的法律,无法还清债务的人,会沦为债主的奴隶,为他无偿做工,或者被卖掉。对于贵族来说,抓外族奴隶危险又费劲,相反,本族人数量更多,还更好使唤,确实是更好的奴役对象。因此,他们经常想方设法,让平民欠债,成为债务奴。以至于罗马的奴隶中,最大比例的部分,反而是罗马人自己。
    所以,这种事情,都是以往早就发生过的。现在发生过的一切,几乎都能在《罗马史》里找到相似的案例。只不过随着推移,上头的老爷们越来越会掩饰,经常给这种方式,换个名字罢了。
    众人深有同感,对此十分信服。不过他们也告诉意大利人,虽然不懂历史,但这些事情,大家也多少能猜到一点。
    这么多年来,早就有很多人觉得不对劲了。他们觉得,所谓通过劳动还清债务、积累财产、成为体面的富人,可能只是老爷编的故事,骗大家干活的。但问题是,就算知道,也没有什么办法。到最后,忍不住爆发了这么多回,也没见有多大改观。
    意大利人说,解决的方法,历史上其实也有。
    罗马的债务奴,后来被部分废除了。新的法律规定,在意大利本土,不准因为债务把人当做奴隶。而这个变化,也是罗马平民自己争取来的。
    按古罗马史学家李维的记载,事情的导火索,是有其他城邦向罗马开战。元老院立刻召集公民,让他们去迎敌。
    公民们在广场上集合的时候,一名衣衫褴褛、满身伤疤的老人,也来到这里,开始向众人哭诉,说他是位老兵,曾经担任百夫长,还有不少战功。但在之前的战争中,他的房产和田地遭到敌人的洗劫,财产也都毁于战火了。为了生存,他只能四处借债,但失去了产业之后,他也无力偿还这些债务了。而元老院不但没有给他提供帮助,补偿他为国家服役而遭受的损失,还纵容债主欺压他,把他和家人当做奴隶。
    听到元老们如此虐待老兵,在场平民十分愤怒,于是当即向元老院示威。元老们被迫做出让步,答应改善平民的待遇,还被迫同意让债务奴和公民一样,有从军的权力。只要能打赢,就能恢复以前的身份。
    然而,战斗结束之后,元老院却背弃了承诺,不肯兑现。平民虽然生气,但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但是,这时候,意大利中部十分混乱,各种敌人往来不绝。没多久,附近的伏尔西人也来攻打罗马。元老院赶紧又派军队迎战,但军队里的士兵,都是由平民组成的,他们出城之后,就全副武装地登上一个山头,然后就再也不动了。
    元老们向他们下令,但平民宣称,元老院背信弃义,所以他们也不打算继续合作了。他们要占领这一代的几个山头,建立新的罗马城。至于原来的城市,就留给元老们,让他们自己去守卫吧。
    眼见敌人都快打过来了,元老院这下傻了眼,只能同意下来,事后也不敢明着反悔了。就这样,平民才取得了一些成果。
    意大利人告诉工匠们,他还看过不少文学作品。实际上,很多文人,反而都在称赞古罗马的元老们,认为他们具备智慧、教养,以及优秀的政治和文学水平,是一群坚定贯彻民主精神,维护国家利益的体面人物。然而,从这个故事看,哪怕这些比较优秀的领导者,实际上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现在的老爷,在各种层面,都还远不如罗马元老们呢。指望他们能发善心,把大家当人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唯有和罗马人一样,给他们施压,让他们无法躲避,才可以迫使他们让步。
    大家都很喜欢他讲的古罗马故事,表示大概听懂了。但他们表示,这个故事的前提,是罗马平民本身就是士兵,而且还挺能打的。而且当时,还有外敌不断出现,让元老们压力很大,只能让步。
    但现在,他们这些人并不是士兵,大部分人都没有多少战斗经验;而且这里也算是帝国腹地,没有那么多外敌打过来。所以,故事虽然精彩,但大家却不知道怎么参考。
    不过意大利人却说,这些都好解决——就算没有境外势力,大家也可以随便找一个过来当旗号,吓唬一下老爷。在意大利,这也是常用的手段了。
    之前,他受雇在美因茨工作,指导当地工匠改良工艺,生产更好的铁甲。在那里,他听说,有一支叫“大明”的势力,组织起了一个地下王国,现在已经在莱茵河流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
    这两个条件,对大明来说,恰好都是他们擅长的事情。因此,不如招呼这个大明过来,给老爷上点压力,帮大家实现目标。
    当然,这种事情,参与的人肯定是越多越好的。如果担心势单力薄,不如也学洛林那边的经验,把尽可能多的人拉进来,包括城镇周围定居的农民,和山谷里活动的山民——总之,被领主得罪过的人,都可以合作。
    虽然不同群体之间,矛盾同样挺大,但就像山民可以为了打劫商队,而彼此合作一样,只要好处够大,这些宿怨也可以缓一缓。如果能迫使领主让步,那么所有人都能得到很大好处,比一两个商队可要有价值多了。所以,还是可以谈谈的。
    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偷偷开始呼朋引伴。在其他人的掩护下,一些来城里做工的山民,也偷偷跑了回去,去找老家的人联系。
    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无效努力太多,大家在失望的同时,看到全新方案,也忍不住想要试试。于是很快,就有更多人参与了进来,准备去找这个境外的大领主告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