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40章:各地发展轨迹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640章:各地发展轨迹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刻,魏昶君看向身后大明留下来的勘舆万国全图。
    “毕竟那些泰西的红毛番鬼还没打够仗,没闲钱买衣裳,等咱的火车跑顺了路,把东昌的厚布、沂州出的大青石压成的重锅、高密乡下榨出的菜籽油......沿着火车道往下砸,扔给河南,砸进北直隶,一路上到西域,砸遍沿途,让那些百姓有饭有锅有衣裳,吃饱了,有力气了......”
    他话锋陡然一转,寒刀似的指向登州.“阎应元,登莱的船呢?”
    夏允彝接口。
    “禀里长,新制海鲨船六桅双炮船,上月刚下水了两艘,在胶州湾试水......”
    “不够,船太少。”
    魏昶君打断他,手指戳向地图上临海的登州。
    “现在不光是造炮舰,还要造捞食网的渔舟,那帮泰西人抢肉吃呢,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黄公辅这些年经营,自然看的清楚。
    “茶叶,瓷器,生丝,还有成匹的熟绢。”
    魏昶君点头。
    “不错,茶叶,几片叶子晒干了敢换他十条船枪炮,瓷器,摔一下都心疼的玩意儿,能换半船粮食回来。”
    “还有那软塌塌滑溜溜的丝绢,就凭他们造不出来,这些都是攫取泰西利益的金疙瘩,那都是地里薅出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都是活人干出来的!”
    他目光钉子般盯着黄公辅。
    “江南那些地方,苏松常嘉杭,眼红登州那边靠海,也想发展海运船货,那就告诉他们,想要海外红利,拿粮,拿铁,拿造船要的木龙骨去发展。”
    “五年,江南钉死两件事,一,稻田,管你湖广填过来的流民,还是本地懒汉,全给我插秧去,水田里堆出新米堆成山,粮仓里堆不下就修粮仓,修火车站的劳工肚子都填不满,还指望红毛鬼白给银子?”
    “第二!”
    他声音更沉。
    “蚕,桑,还有瓷窑,告诉景德镇那边,现在烧一只鸡缸杯换不来一只鸡,烧白胎青花,烧大罐,烧厚实的盘碗,烧到堆满整个九江码头。”
    “堆到风阳新筑的铁道支线旁堆成小土坡,等登州的海船从江南把满船瓷器运走,换回来的才是真金白银的铁矿石种子。”
    “还有压舱底的南洋稻米,是西夷造火器的精铁铳管,这些玩意才是国本,不是摆在书房里的花瓶。”
    周愈才脑子有点跟不上了,喉咙发干。
    “可,里长,若瓷器丝绸外放如此多,江南那些囤积的库藏,怕是要不值钱了啊......”
    魏昶君眯起眼睛。
    “烂在库房里也是泥巴,现在要流动,要活水,让那些船主的船动起来,动起来才生钱,让他们去外洋抢,去争,压榨自个地盘上的小民没个屁用。”
    “抢红了眼,自然会找我们买火铳火炮去砍红毛,这样我们的炉铁坊才能把银子吃回。”
    他目光在厅内梭巡,最后落在一直默默记录的笔帖式身上。
    “记,今日定议:蒙阴、莒州、沂县......五年内只产车,车轨,车架,铁,石炭。”
    “东昌府并周围三府十三县,专造厚布,重锅,粗油。”
    “山东其余各府,开滩晒盐,修路垦荒。”
    “直隶北部诸府,伐木,伐够枕木,给河道清淤,加固堤。”
    “南直隶松江,苏州等七府,粮米,生丝。”
    “湖州嘉兴杭南四府,生丝棉布,其余州府按地利,开矿,铸炮铸铳。”
    “闽粤沿海诸港,造船,修港,捕鱼晒鱼咸肉咸鱼。”
    “江西景德、湖田诸窑,烧造粗瓷大件,十年......”
    他念完一大串地名货品,喘了口气,眼里的烈火似乎被厅里的寒气稍微压下去一点,添了几分冰凿般的狠决。
    “十年,这十年别给我谈修城墙府邸,谈省亲探母的排场,钱堆在库房里生蛆,也要把钱砸到铁轨上,砸到矿洞里,砸到织机上,砸到船龙骨上。”
    他忽地顿了顿,目光越过门窗,望着院内干枯树枝上的薄雪。
    “前年除夕,陈铁唳家那小子还穿着身苏绣的新袄子,跑来给我拜年,脸蛋溜光水滑,比女娃子还嫩,指甲缝一点泥都没有。”
    他声音很轻,却冻得整个厅堂温度骤降。
    “如今,撒马尔罕的风能把猪皮吹裂,活该,就该他们滚蛋!他们享过的福,祖宗流干了血挣来的,现在轮到他们去挣,挣给这破败山河重开一世。”
    厅里死寂一片,几个大臣脸上颜色几变。
    几片雪花从门缝里钻进来,落在地上,很快被厅内的暖气融化了,留下几点湿印子,像泪痕。
    厅内重新响起了沙哑但清晰的规划声,冰冷地敲打在这个王朝新年的初春。
    “登州船坞明年起,只造两种船,一是下海捞金丝的海运大船,要快,要能装。”
    “现在红毛船能过爪哇岛,咱们得能去爪哇岛外更东的香料岛,船造出来,就给我装满了瓷器和茶叶冲出去,别怕沉,沉了一条......十条总能回来一条,船价就赚回了。”
    “第二条就是,近海捕鱼的平底渔船,船帮铆厚了,船上备足盐,晒渔网,一条船下去,半年不准回港,网住的是咸鱼?那是银子,喂饱运河两岸拉车汉的银子。”
    魏昶君还在继续开口,他太清楚如今这片山河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之所以在三百年后会遭受那般漫长的屈辱历史,正是因为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经济,军事等全方位发展机遇。
    如今西方正在争夺海上各项权力,他要的不仅仅是让这里跟上时代的发展,还要超越。
    所以除了因地制宜的全方位发展各区域经济和工业之外,经济的发展还要向海外延伸。
    这里生产出来的瓷器,茶叶,丝绸,都是向外掠夺经济的重要手段。
    而铁路和海运,除了经济之外,在军事上,更是发展最重要的一环。
    这一刻,魏昶君的声音在空旷寒冷的大厅里回荡,一字一句,带着铁轨碰撞般的铿锵,将这片古老土地上滚烫又冰寒的未来,钉死在即将铺展的钢蓝色地图上。
    那新被风雪覆盖的山河,成了宏大规划的注脚。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