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241章找上门来(第1/2页)
“呃?”王明远一怔,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话……未免太过直白,甚至有些突兀。
胡山长仿佛没看到他的错愕,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周老大人名满天下,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也不差你这一个两个记名弟子。他的面子,在这嵩阳书院,固然好用,但于我而言,并非首要。”
确实,对于胡山长这身份和年纪,对周大人恭敬即可,若说对他的弟子讨好,那的确没任何必要。
王明远心中更是疑惑,完全摸不清这位山长的意图了,只能保持沉默,静待下文。
“我更多在乎的,是你从岳麓书院而来。”胡山长目光深邃地看着他,“至于今日这场考校,虽是院长大人的要求之故,但更多的是我想亲自掂量掂量,你这岳麓书院出来的解元,究竟斤两几何。”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学术上的严格审视:“看看你是否徒有虚名,是否配得上‘岳麓’二字。不过还好,”
他微微颔首,“你倒未曾堕了岳麓书院的名头,反倒让我有些意外之喜。”
王明远心中霎时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无数念头。
原来如此!
怪不得胡山长在讲堂上直接点破他的身份,将他架起来考校,原来这背后不仅有周老太傅的安排,更有这位山长对岳麓书院的一种较劲或是审视?
虽然方式让人倍感压力,但结果目前看似乎是好的,王明远还是再次行礼:“多谢山长良苦用心,学生感激不尽。”
“只是……学生愚钝,不知山长方才所言‘在乎学生从岳麓而来’是……”王明远小心翼翼地问道,试图解开最后的谜团。
胡山长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道:
“此次叫你前来是告知于你,如今日这般策论考校,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在嵩阳书院,你将面对的,绝不只我策论一科的考校。
经义、诗赋、算学,各科山长恐怕都会对你‘格外关照’。
这既是周老大人与院长的安排,意在磨砺于你。”
他顿了顿,审视的眼神中仿佛带上了一丝追忆,“至于……在乎你是从岳麓而来,则是出于某位故人之缘由。”
故人?王明远心中的疑问更大了。
这位“故人”会是谁?岳麓书院的某位师长?还是……
胡山长显然不愿多说,他已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淡淡地说了一句:“好了,言尽于此。若无他事,便去吧。”
这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正如他的性格那般,做事说话,从不拖泥带水。
王明远只好压下满腹的疑惑,恭敬行礼:“学生告退。”缓缓退出了书房。
走在回斋舍的青石板路上,王明远思绪万千。
胡山长的话在他脑中回荡——“磨砺”、“考校”、“故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1章找上门来(第2/2页)
不过,此事不由得他多想,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如胡山长所言,王明远瞬间变得忙碌起来,甚至可说是疲于应付。
不止是策论科,经义、诗赋、乃至算学的山长,仿佛约好了一般,总会寻各种由头,或是在讲堂上突然发问,或是将他唤去私下考校。
所出题目往往刁钻深刻,远超寻常学子所需应对的范畴。
起初,王明远倍感压力,每次考校都需绞尽脑汁,全力以赴。
直到那位总是笑眯眯的经义科山长,在一次考校后,捻着胡须点醒了他:
“明远啊,不必如此紧张。诸位山长对你频频考校,其一,自是因你才学出众,堪当磨砺。这于你,是加压,亦是淬炼。
其二嘛,于我嵩阳书院众多学子而言,观摩你与山长们问答交锋,亦是难得的学习机缘,可借此印证自身所学,看清差距,戒骄戒躁。”
老山长笑得像只狐狸,压低了声音:“再者,此举于你,还有一重更深的好处,你可曾想到?”
王明远心中一动,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山长之意是……‘养望’?”
“哈哈,孺子可教也!”经义山长抚掌轻笑。
“古往今来,欲金榜题名,尤其是角逐那鼎甲之位,仅凭考场那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需得有名声在外,需得有士林清誉,需让座师、朝中诸公提前知晓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来日殿试进选,天子面前,才可对你多几分关注,此事于你日后仕途一道也大有裨益!
你这游学之路,固然是增广见闻、切磋学问,又何尝不是扬名立万、积累声望之路?
周老大人为你规划此途,用心何其深也!”
王明远顿时豁然开朗,心中所有疑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滚烫的暖流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原来恩师为他谋划至此!
这番良苦用心,他若不能有所成就,岂非辜负至极?
至此,他不再视考校为负担,而是将其视为难得的磨刀石与进阶之梯,每一次都全心投入,表现越发沉稳出众。
他在嵩阳书院的名声也越发响亮,从最初的“关系户”、“周老徒弟”,逐渐变成了真正令人敬佩的“秦陕解元”、“岳麓高才”。
就在他逐渐适应这种节奏,沉浸于学业与声望积累之时,这日他刚从藏书楼出来,准备回小院,但是却远远的望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似乎等了有一会儿,面上也带着些疲惫。
见到王明远回来,连忙上前两步,脸上堆起熟悉的客气笑容,此人正是当初为他办理入院手续的那位刘管事。
“王相公,您可算回来了,小的在此等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