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1章 推进器探讨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91章 推进器探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还没过门就不喜欢人家了。”
    秦文静装出一副委屈的模样,扁了扁嘴。
    李大国连忙奉上一记熊抱,她这才又露出甜蜜的微笑。
    “市里约我过去一趟,想聊聊文静家居的事儿。”
    秦文静又开始和李大国同步她的行程。
    文静家居如今在冀北势头强劲,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上面下来考察,冀北也将其列入重点的形象项目,不停的有人来考察。
    帝都方面,显然也瞧上了它的商机。
    于是通过各方渠道打探其背后的运营团队。
    秦文静去探望周夫人的时候,恰好聊起了这件事。
    在她老人家的牵线下,市里和秦文静有了初步的对接。
    他们有意在东三环的位置拿出一块地皮,兴建文静家居的帝都分号。
    “俊彦南下会带走至少五千万的资金,帝都这边,我不确定有没有实力开发。”
    李大国马上想到了,这是正在规划中的中央商务项目。
    如果文静家居现在能有所布局,那未来确实会是会大有可图。
    可惜现在南山村的资金储备不是很够,仓促上马,容易导致连锁反应。
    “他们说现在只是规划阶段,离正式的启动还有段时间,主要是洽谈一下双方各自能投入什么。”
    秦文静早已不是当初啥也不懂的文艺青年了。
    她现在对文静家居,甚至是整个的家居行业非常的了解。
    她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对于方便民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行,那你先谈吧,谈完了最好和吴教授商量一下,设计成一个综合的商业项目。规划阶段不妨规模大一些,能不能拖起来,再看咱的实力。”
    商业项目全都是一、二、三期,大不了就分期建设。
    李大国深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交流完行程安排,两人各自忙碌,李大国直奔航天大院。
    航天院的专题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李大国的名气也在院里打响了。
    现在,几乎所有科研人员都知道他是田老的关门弟子,也全都被他精湛的专业素质所折服。
    匆匆讲完一上午的课程,中午的时候,在曾哲明的安排下,他见到了五师兄汪勇智。
    由于下午还要到燕大讲课,几人只能是借着午休的时段,一边吃工作餐,一边交流。
    汪勇智是推进器项目的负责人,同样也是田学林的得意门生。
    简单寒暄之后,汪勇智直奔主题,介绍起当前推进器的总体设计情况。
    夏方的推进器是直接使用田学林的名字命名的,从战略武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经过田学林1代(T1)的发展过程,目前处于第二代(T2)阶段。
    T2型推进器采用的是三级推进的结构,前两级为液体发动机,第三级为固体发动机,顶部是发射仓。
    其技术中还残留了不少大鹅的影子。
    “我建议将推进器的燃料改为液态氢和氧。”
    李大国首先指出了燃料的问题,当前的推进器采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的有毒推进剂,生产、运输、储存不便,而且燃烧效率也不如氢氧高。
    但其优点就是储存比较简便,设计难度低。
    汪勇智刚想反驳一下李大国的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小师弟不了解推进器储藏空间的制造难度。
    不想李大国却直接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套低温共底的仓储室。
    这种共底储箱,结构极为巧妙,可以有效的将液态氢和氧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还能减少设备的配重,可谓一举多得。
    “大国,田教授夸你在机械领域有着惊人的天赋,我还不太相信呢,今天师兄算是开眼了。”
    身旁的曾哲明也是推进器行家里手,他一眼便看出了李大国颠覆式的低温共底储箱技术,属于全新的结构设计。
    其储存效率要比当前的普通工艺高明了许多,至少能节约出两百公斤的重量,还能容纳更多的燃料。
    曾哲明一边大口的嚼着馒头,一边对李大国赞不绝口。
    “老曾,你别急着高兴,我们之前也考虑过这种低温共底的技术,可惜咱们当前的制造和焊接工艺实现不了啊。”
    汪勇智无奈的吐槽了一句。
    小师弟的设计理念是非常先进,可惜造不出来也是白搭。
    “我们电研所正在研制的数控机床应该能制造出这样的设备,不过难点还在于设备的焊接。
    要想将这些零部件可靠的焊接在一起,需要高精度的激光焊接技术。
    之前和汪大严教授有交流过这种技术,光学所和哈市的夏工大那边有在联合研发,他们应该能搞定焊接技术。”
    李大国对激光焊接技术的印象非常深刻,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来自夏工大。
    他们焊接的金属,甚至能做到接口比原本的金属强度还要高。
    “真的可以搞定?”
    汪勇智、曾哲明几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要是真能搞出低温共底的技术,那可不仅仅是解决燃料升级的问题,还能大大提升推进器的稳定性,减轻其重量。
    没准现在需要三级推进的设计,可以减少为两级液体推进技术。
    这样做可以大大简化整体设计难度。
    至少,固体推进器的工作量全都可以省下来。
    “九成八是可以的。”
    李大国嘿嘿笑着回应道。
    解决完燃料储存的问题,李大国着手分析液体发动机的结构。
    汪勇智所介绍的这款液体发动机乃是发动机的鼻祖,换句话说,在李大国眼中,它就是个老古董。
    后世的硕士课本中,这都是当做案例去教学的,完全没有先进性可言。
    要想改进它,第一步还是解耦合。
    将动力机械和控制系统拆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动力部分只考虑燃烧和提供推力,控制部分则是采用电研所的集成芯片和数字控制技术。
    两者结合起来,不光可以大大简化发动机的结构,方便实时监控,还能大大提升其燃烧效率。
    李大国想擦掉那副低温共底储箱的草图,却被曾哲明制止了。
    他让助理,原原本本的摘抄到本子上,这才示意李大国继续。
    “我们可以将推进器的控制部分全都摘出来,改用集成电路来控制,而集成电路可以加一套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时时将推进器的所有数据传送给地面,地面也可以灵活的控制发动机的运行。”
    李大国一边做着讲解,将发动机的机构精简之后,描绘在黑板上,同时将控制模块的电路图也绘制了个大概。
    在座的几位师兄看的眼都开始冒光了。
    “大国,按照这个思路,咱的液体发动机岂不是能节约四成的零部件。”
    “是啊,而且重量也能大大的缩减。”
    “我看照这个设计,咱的推进器加大一下尺寸,都能打到月球去了,还有什么轨道发射不上去。”
    “……”
    师兄们忍不住都开始畅想未来了。
    按照李大国的理念,推进器的工作量可以大大的减少,但是其性能却又能大大的提升,实在是挑不出任何毛病。
    “我能提供的帮助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就靠师兄们发挥了。”
    李大国将粉笔头丢到盒子里,拍了拍手,回到自己的座子上继续吃饭。
    他刚想抓起一个馒头,却被麦冬细心的阻止了。
    麦冬拿出手帕,仔细帮他擦了擦手上的粉笔灰,这才示意他继续吃饭。
    旁边的几个师兄全都羡慕坏了,一个个抱怨自己没有如此贴心的安保。
    “大国,这是你的创意,你可不能不管,下午跟我回火箭院帮着指导一下吧。”
    汪勇智一听李大国要撒手,赶紧抱住不放。
    他恨不得马上就把李大国逮到自己的火箭院里去做牛马。
    “师兄,我下午还有课呢,你们先设计,有问题咱再商量不就行了。”
    李大国颇有些无奈,他手里的工作又多又杂,还都很重要,实在是分身乏术。
    “燕大的培训算什么,咱的推进器才是头等大事。”
    汪勇智不肯让步。
    在他看来,没什么比推进器的研发更重要的事儿了。
    “不急于一时,那边的培训再有几天就完事儿了,忙完了我就过去帮忙总可以了吧。
    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封闭,我每天得回家。”
    李大国不忘说出自己的原则。
    他真是对封闭开发有着极大的阴影。
    “行吧,那你尽快。
    对了,你们电研所的大型机,给我们火箭院也要上一套。”
    推进器的研究同样离不开大量的科学运算,对大型机的依赖非常严重。
    尤其是各种轨道的运算,简直全都是天文级的数据。
    “老王,你们和我们航天院共用不就好了,还要单独部署大型机啊?”
    曾哲明有些疑问。
    之前的大型机只有一套,都是两个团队共用的,谁需要,谁申请。
    “电研所的大型机性能那么好,关键还很便宜,还是单独部署一套比较方便。”
    汪勇智说出了他的想法。
    电研所的大型机连原来百分之二十的成本都没有,上两套完全不是问题。
    而且这也可以大大提升两边的工作效率。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准备上课去了。”
    一顿工作餐,吃了两个多小时。
    李大国见时候不早,起身赶紧离开,他真担心走得晚了,再惹出什么事儿来。
    燕大的课程也进入了尾声。
    这几天李大国重点讲的全都是小型计算机的应用场景:数据存取、机械控制、文档处理、图形设计等等,甚至还有游戏开发。
    人群中他也注意到了武文军的存在,一名头发花白,戴着黑框老花镜的老者,很认真的在听他的讲座。
    为了讨好这个未来电研所的数学教授,李大国专门将电研所已经开发完成的科学运算函数库介绍了一下。
    通过函数的调用,只需要传入对应的参数就可以瞬间得出运算的结果,比手工计算方便了太多太多。
    果不其然,武文军听的非常入迷,课后,他第一个找到李大国进行交流探讨。
    鱼儿自动上钩了。
    为了体现正式性,又不被人打扰,李大国特意将武文军邀请到自己的车里交流。
    武文军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豪横的科研工作者。
    出门都配豪华车队的,而且左右还有安保人员值守。
    这和讲课时候的李大国完全不是一种感觉。
    “武教授,我对你仰慕很久了。”
    李大国说着,将事先准备好的《九章算术》宋代手抄版递了过去。
    武文军结果书籍,整个人都被震惊到了:“这是宋代版的《九章算术》。”
    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夏方的数学史,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找出数学和机械化的有关规律,从而提升数学机械化的理论基础。
    这本书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件藏品,但对于他的研究却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得的是,这本书中还有当时的拥有者的批注,批注者还不是一个人。
    资料实在是太宝贵了。
    “大国老师,你怎么给我看这个?”
    武文军还以为李大国是知道自己在做数学史的研究呢。
    他哪儿知道,这货就是想送个见面礼,好能将自己忽悠到小山村里教课。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李大国表明心意。
    武文军再次震惊。
    这么贵重的书籍,居然要送给自己做见面礼,这也太奇葩了。
    震惊过后,他又有些警觉的将书放在了扶手位置。
    “大国老师,你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有事情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到的一定竭尽全力。”
    他很清楚无功不受禄的道理。
    对方既然能给出如此厚重的礼物,那要办的事情肯定不简单。
    自己只是个搞科研的老学究,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眼前的李大国如此大费周章的事儿。
    “武教授,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咱们夏科大,在电研所开了个分校。
    我本人是电研所的助理研究员,想邀请武教授前往南山村做常驻数学教授。”
    李大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到南山村授课?”
    武文军有些晕,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太突然了。
    他前段时间刚被夏科大返聘,而且他现在还身兼系统所副所长的职位。
    要将自己挖到电研所,也不知道李大国这小子是怎么想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