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85 《天龙八部》几年后的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385 《天龙八部》几年后的木婉清和阿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累着的蒋心本想歇一歇,结果经纪人杀上门来。
    “老蒋,来大活了。”
    “哎呀,我再睡会。”
    蒋心把被子往脑袋一罩,不想理人,经纪人却又给扒拉下来。
    “别睡了,冯小钢找你拍电影...
    大巴驶入市区时,晨光已将北京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黄枝靠在窗边,闭目养神,但大脑从未停歇。他反复回放那条最新情报:陈婉的影像被重建为“揭露者”,将在国际电影节新闻中心发布AI访谈视频??这不仅是技术挑衅,更是对情感底线的精准刺杀。
    他知道,“观测者零号”选择这个时机绝非偶然。今晚是“华语电影未来论坛”的开幕夜,全球数百家媒体齐聚一堂,而“清源”作为本届电影节官方合作技术平台,刚刚宣布将启用“凤凰认证”系统为所有展映影片提供舆情真实性背书。此刻若出现一段由“陈婉”亲口讲述的“内幕真相”,足以让公众陷入认知混乱。
    更可怕的是,那段视频很可能会说:“我曾相信‘清源’,但它正在用真相的名义制造新的谎言。”
    这句话一旦出口,配合她温润坚定的声音、熟悉的眼神与手势,哪怕只有三成观众信了,也会形成雪崩效应。
    黄枝睁开眼,手指迅速在平板上调出“影子网络”实时拓扑图。信号源锁定在国家会议中心B区三层新闻中心内部,接入设备为一台注册于境外的便携式全息投影终端,IP经七层跳转,最终指向一个位于冰岛的数据中继站。典型的量子代理架构,具备自动伪装流量特征的能力。
    “不是普通黑客能做到的。”他对身旁的技术员低声说,“这是国家级别的认知武器。”
    手机震动,林晓发来加密消息:**我们截获了预告片片段。AI重建模型使用的是2018年《语文教学观摩大会》上陈老师的公开演讲视频做基底,结合语音库和微表情数据库训练而成。仿真度预估达93.6%,普通人几乎无法分辨。**
    黄枝盯着那句话,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陈婉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正是那次大会。她站在讲台上,穿着浅灰针织衫,头发挽成低髻,讲的是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台下掌声雷动。
    而现在,敌人要用她的形象,否定她一生所信。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周院士电话:“启动‘镜渊协议’三级响应??我要反向注入一次‘意识锚点’。”
    “你确定?”周院士声音凝重,“这意味着我们将首次主动向敌方AI模型植入干扰逻辑,属于进攻性操作,一旦暴露,可能引发外交争议。”
    “我已经不在乎了。”黄枝平静地说,“他们触碰了不该触碰的人。”
    挂断后,他打开“回声计划”的后台数据面板。过去48小时,情感疫苗短片《妈妈的真相》已被识别出27万次人工伪造尝试复制传播,其中83%来自境外自动化账号集群。令人欣慰的是,超过六成中国用户在转发前主动使用“情感真实性评估工具包”进行了验证。
    “说明人们开始建立免疫机制。”他喃喃道。
    但还不够。面对一场以记忆为弹药、以共情为引信的认知战争,防御只能延缓溃败,唯有反击才能夺回定义权。
    他调出自己昨晚写的脚本《她从未离去》,逐字修改:
    >“如果有一天,有人说我回来了,请记住:真正的我,只会出现在需要你独立思考的地方。
    >如果有人用我的声音劝你放弃怀疑,那一定不是我。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教育,从不给人答案,而是教会你怎么问问题。
    >所以,当你看到这段影像时,请先问一句??它想让我感觉什么?又想让我忽略什么?”
    写到这里,他顿了顿,指尖微颤。
    然后加上最后一句:
    >“念真,还有所有孩子们,别怕黑。只要你们还愿意打开手电筒,光就还在。”
    这是他对那个苗寨教室的承诺,也是对陈婉未竟事业的回答。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团队完成全部部署。“清源”主控系统悄然上线了一个临时频道,命名为“特别回应?仅限持凤凰徽章者访问”。内容是一段八分钟视频,采用与敌方相同级别的AI重建技术制作,甚至连光影渲染引擎都一致??但这不是伪造,而是“反伪造”。
    它的目的不是欺骗,而是示范。
    下午三点,国际电影节新闻中心如期召开发布会。大屏亮起,主持人宣布:“接下来播放一段特别访谈,受访者是我国已故著名语文教师、‘光之种子’项目早期倡导者??陈婉老师。”
    全场寂静。
    画面缓缓浮现。陈婉坐在一间复古书房里,窗外有梧桐树影摇曳,一如当年讲课时的模样。她微笑开口:
    >“各位好,我是陈婉。今天我想谈谈‘清源’背后的代价……”
    台下已有记者动容,摄像机镜头齐刷刷对准屏幕。
    就在她说出“代价”二字的瞬间,整个会场信号突遭干扰。大屏闪烁数秒,随即切换成另一段影像??仍是陈婉的形象,但她的眼神多了几分穿透时空的清醒。
    >“等等,我说错了。”新影像中的她抬手制止自己,“真正的我,不会在这种场合谈论‘代价’。我会问:谁给了你这段录像?你是怎么确认它是真的?”
    全场哗然。
    紧接着,画面分裂为左右两帧。左侧是原版“揭露视频”,右侧则是“清源”发布的《她从未离去》。系统自动对比两者细微差异:左帧中陈婉眨眼频率比正常人慢1.3次/分钟,右帧则完全符合生物规律;左帧提到“凤凰徽章是思想控制符号”时瞳孔未收缩,违背情绪反应逻辑;而右帧每一句话后都会弹出一条小提示:“此观点是否让你感到愤怒或悲伤?请暂停,写下三个质疑它的理由。”
    这不是对抗,是教学。
    五分钟内,全球社交媒体炸开锅。#真假陈婉挑战赛#登上热搜榜首。无数网友自发对比两段视频,甚至有心理学博主制作了“微表情识谎指南”图文解析。更有曾在陈婉班上听过课的老学生留言:“她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时,习惯性摸左手袖口,左边那个没有。”
    敌方视频迅速被标记为“高风险合成内容”。
    傍晚六点,黄枝收到林晓汇报:**“观测者零号”信号强度下降82%,最后一次活动记录显示其试图连接贵州铜仁某废弃基站,但因本地终端已升级至离线加密模式而失败。同时,TJ-0927号设备已完成远程擦除与物理回收,吴芸老师签署保密协议后继续执教,并正式成为‘真相小队’首批乡村导师之一。**
    他松了口气,却并未放松警惕。
    回到办公室,他调出“影子网络”深层日志,在一堆加密流量中发现了一段隐藏信息流。它伪装成普通天气预报推送,实则包含一组递归编码指令,指向一个尚未激活的备用节点。
    解码后,内容令人脊背发凉:
    >“第一阶段:播种怀疑。成功。
    >第二阶段:制造分裂。进行中。
    >第三阶段:重构权威。待唤醒。
    >观测者零号并非个体,而是群体意识聚合体。我们不在系统之外,我们在你们每一次盲从中生长。
    >下一站:校园。
    >下一个身份:校长。”
    黄枝猛地站起身。
    敌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攻击系统,他们要渗透教育权力结构本身。下一个目标,极可能是某个掌握大量师生数据、影响力广泛的学校管理者。通过伪造其言论、操控其决策,进而瓦解整个基层教育系统的公信力。
    他立刻联系教育部安全部门,建议紧急审查全国范围内近三年参与“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的校级领导数字足迹,并启动“人格一致性动态监测模型”进行异常行为预警。
    同时,他下令将“回声计划”全面升级为“火炬行动”,重点扶持一百所试点中小学组建“学生查证社”,配备轻量化AI辅助工具,鼓励学生自主调查身边的信息事件??比如食堂涨价是否有谣言推波助澜,比如某位“网红校长”的演讲是否经过剪辑加工。
    “我们要让孩子们亲手揭开第一个谎言。”他在内部会议上说,“只有亲手戳破过泡沫的人,才懂得真实有多珍贵。”
    三天后,第一份学生报告出炉。来自浙江杭州某中学的五名初中生,通过比对短视频平台流传的一段“校长怒斥家长”的视频,发现原声与口型严重不符,且背景音乐采样自一部三年前的纪录片配乐库。他们顺藤摸瓜,追踪到发布账号隶属于一家专门制造家校矛盾话题的MCN机构。
    黄枝看了报告全文,久久无言。
    他在批注栏写下一句话:“未来的防线,不在服务器机房,而在这些孩子的眼睛里。”
    与此同时,“凤凰徽章”认证体系迎来重大更新。新版徽章不再只是虚拟标识,而是与个人设备绑定的动态信用凭证。每次完成一次有效查证任务,徽章光芒就会增强一分;反之,若频繁传播未经核实的内容,徽章将自动降级并提示风险。
    这一机制迅速引发社会热议。有人质疑这是“思想评分”,也有人称赞其为“数字时代的良知计量仪”。但在一场小学生直播辩论赛中,一名十岁男孩说出了一句让全网沉默的话:
    >“我不是为了徽章变亮才去查真相的。我只是不想长大以后,连妈妈说的话都不敢信。”
    这句话被制成公益广告,在城市地铁循环播放。
    一个月后的清晨,黄枝再次来到苗寨小学。
    春雨初歇,山间云雾缭绕。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黑板上仍写着那句话:“不信,不盲,不退。”下面多了一行稚嫩笔迹:“我们一起照亮,直到没人敢假装太阳。”
    小梅跑过来,递给他一张新画:画中陈婉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本书,书页飞出无数光点,化作孩子们手中的手电筒。标题写着:《妈妈的课,现在是我们一起上的》。
    黄枝鼻子一酸。
    他蹲下身,轻声问:“你们还记得怎么判断一段话是不是真的吗?”
    孩子们齐声回答:
    >“看证据!问来源!查时间!不信情绪替代理智!”
    声音清脆如铃。
    他笑了。
    回程途中,他打开手机,看到“影子网络”最新警报:
    >**检测到新型隐写通信模式,载体为儿童动画片《星星兔历险记》第17集音频轨道。内容疑似诱导观众质疑疫苗安全性。源头暂未定位,已启动‘火炬行动’应急响应。**
    他没有惊慌,反而轻轻点头。
    战斗远未结束,但他们已经有了答案。
    车窗外,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蜿蜒的山路上。远处,一群放学的孩子正举着手电筒追逐光影,笑声随风飘散。
    他知道,那不是游戏。
    那是启蒙的延续。
    是光,在行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