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47 章 唐宗其二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47 章 唐宗其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但我们现代人对于史料的编纂能力,比起古人,那绝对是甘拜下风。
    关于巢王妃杨氏与李世民之间门的那点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来源,是《新唐书》。
    《新唐书》上白纸黑字表示,唐太宗李世民甚宠巢王妃杨氏,还欲立其为后。】
    此言之凿凿,差点没让太宗朝人仰马翻。
    什么?
    立巢王妃杨氏为后?
    别说他们同不同意了,陛下自己本人也绝对就不可能愿意啊。
    而且……
    巢王妃杨氏不是跟李元吉的其他姬妾们住在一起,软禁宫中吗?
    若陛下有意宠爱,又怎么可能听之任之?
    实在是没有逻辑。
    李世民本人已经麻木了。
    《新唐书》?这怎么听着还像是一本很正经的史书?
    你们就这么造谣心真的不会痛吗?
    【更有人言,曹王李明的生母,便正是这位巢王妃杨氏。只是碍于朝臣的反对,太宗陛下只能将这份爱意深埋心底,分封儿子,是太宗陛下对爱人愧疚的补偿。】
    李世民:???
    虽然此刻他并没有一个被叫做李明的儿子。
    但他有逻辑能力。
    这已经不是有哪里有点奇怪了,这是哪哪都不可能啊。
    好吧,就且当他确实不知道怎么糊涂了跟巢王妃有点什么。
    但如果她真的当了自己儿子的母亲,无论如何,他也会给她一个名分,不至于让将来的孩子忍受污名。
    朝臣没事也不会反对这个啊,毕竟他又不可能真的给巢王妃封后。
    还有,分封儿子,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比较巧合的是,唐高宗将自己这位弟弟过继给了李元吉,因而便更让大家言之凿凿。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明的母亲的那个杨氏,就是巢王妃杨氏。】
    李治表示,这过继两个弟弟给玄武门之变中失败的叔伯的诏书,他是突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呢。
    要不还是先把那两位家里的后妃都捋一遍,务必要让过继的弟弟的生母与之没有半点干系!
    【不过,关于巢王妃之事,是《新唐书》的孤证,而《新唐书》成书于三百年之后,当年之事如何,仅听《新唐书》一面之词,未免过于武断。
    毕竟成书时间门更早的《旧唐书》之中并没有任何记载。
    尤其是我们看看李明在高宗朝那嚣张的纨绔子弟表现,而唐高宗对这个弟弟也甚为纵容,很难说如果真有这么个疑似要封后的母亲,恐怕很难能够如此潇洒。】
    唐高宗李治感到自己被内涵了。
    怎么,他看起来就像这么小心眼的人吗?
    父皇的偏爱众所周知,他怎么就不能有点自信了?
    虽然的确,若此事为真他肯定也会有点介怀就是了。
    【有了弟媳,为了对仗起见,
    兄嫂自然也不能放过。
    不过,这个人并不是唐太宗的亲嫂子,而是他的堂嫂子玳姬。
    玳姬呢,真是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据说庐江王李瑗因为她的美貌,杀了他原本的丈夫将其纳入后院,而命运总是相似的,唐太宗又再次效仿了他的堂兄。】
    李世民:……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他的那些后妃大多都是些之前被分配进秦王府的旧人。
    他还不至于看到美色就走不动路。
    他对有夫之妻没有兴趣!
    【不过玳姬与巢王妃毕竟没有个正式的名分,不能满足大家对宫斗剧情的渴望,于是我们便将视线投向唐太宗陛下的后宫。
    经过仔细的翻找,还是能翻出几个可以聊一聊的。
    尤其是那位隋炀帝之女杨妃。
    这是什么?
    国仇家恨,杀父夺国之仇诶!
    这不安排个真爱说不过去吧。
    于是,各位姓名各异的杨妃争相成为了唐太宗心头唯一的挚爱。】
    如果不是天幕提起,李世民都快忘了自己宫中那个沉默寡言的杨妃。
    可是,隋炀帝也不是他杀的啊。
    正经论起来,他还救过前隋皇帝的命呢。
    杨妃在隋宫之中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女子,虽为公主,却无封号,恐怕连炀帝本人都不记得自己还有这么个女儿了吧。
    他对杨妃宠爱寥寥,一年到头见不到几面,怎么就心头唯一的挚爱了?
    你们后世之人对于唯一和挚爱的定义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离谱了?
    【因为爱杨妃,所以唐太宗不惜让中宫皇后作为树敌的靶子,其实是为了保护杨妃。
    而杨妃呢,则因为家仇国恨难以弥合,一直以来都郁郁寡欢。
    可唐太宗却仍旧一腔真心,甚至还想要改立杨妃的儿子为太子呢。】
    前面的逻辑李世民已经不想吐槽了。
    听到后半句,他直接悚然起身。
    如何可能!
    在天幕出现之前,他甚至从未想过将皇位交给除却承乾之外的第二个人。
    但即便是听到天幕说承乾造反改立太子,他心里也一清二楚,他是绝不会将皇位交到其他人生的儿子手中的。
    毕竟若是如此,那待他百年,又如何保证能护住他与观音婢所生的孩儿呢。
    大不了给儿子搞个靠谱好用的太子班底就是了。
    【为了证实这一观点,大家引经据典,我们才不是在造谣。
    你看,唐太宗曾经夸奖过李恪像自己呢。
    你看,唐太宗分明还向长孙无忌咨询意见,问他能不能改立李恪为太子呢,要不是因为长孙无忌反对,新太子的人选必定是李恪无疑了。
    这是为什么,一定是因为太宗陛下对杨妃的爱深沉又浓烈。】
    此言一出,太宗朝的人沉默了。
    长孙无忌更是无言以对。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大的权力了?
    谁家废立太子只跟前国舅商量的啊,当然是要重臣都在侧仔细商讨人选。
    再者说了,他们家陛下真要立李恪,又怎么能是他长孙无忌一个人就能阻拦的?
    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脸。
    【哦,如果说自己新太子都立了半年了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妃之子其实按理来说也应在新太子考虑范围之内,提了一下也算是真爱和重视的话,那二凤陛下可能都没有不喜欢的儿子了。】
    李世民:……
    虽然天幕这听起来像是在给他辩解,只是这个语气怎么听怎么奇怪。
    他明明就是没有很讨厌的儿子啊。
    只除了对嫡子有几分格外的重视罢了。
    分明他都很关心每一位儿子的成长的,之前还写过教导儿子的书信呢。
    【毕竟仔细看看二凤陛下儿子们的待遇,杨妃生的两个儿子,稳占倒数两名的位置。
    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要知道,唐朝皇子的实封总共也就800户啊,这放眼整个唐朝也是炸裂的存在。
    对了,那个被太宗坦率直言,连禽兽铁石都不如的皇子李谙,便是杨妃次子。
    所以说,以儿子待遇来论证杨妃是真爱,的确有点勉强。】
    还没有来得及前往封地的李恪沉默了。
    而后宫内向来默默无闻的杨妃也忍不住垂泪。
    她自己的境遇如何自己当然再清楚不过,只是听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不招陛下待见,还是忍不住心有戚戚然。
    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给她造的谣啊。
    只怕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当时唐太宗让李恪早早之藩,冠冕堂皇对李恪说,父子之间门怎么不想常常相见呢,但家国事殊,为了国家大事,你就忍耐一下吧。
    转过头就舍不得让与太子一母同胞的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人直接住到武德殿居住。
    咱就是说,二凤陛下,偏心的不要太明显。】
    李世民:……
    嗯,他偏心的有这么明显吗?
    分明他有在努力地端水诶。
    可是,可是青雀就是很聪明又懂事,文采又好,他想要让人住的近一点谈谈文学也是人之常情吧。
    【但没关系,谁说一定要爱屋及乌啊,我们太宗陛下也许就是单纯只喜欢强取豪夺的剧本也说不定呢。】
    李世民表示,他真的就是个普通人,没有这样轰轰烈烈的爱好。
    他就是俗人,就喜欢爱屋及乌!
    强取豪夺的剧本是什么?他不喜欢这些!
    天幕你怎么立场这么不坚定。
    【除了两位杨妃,传闻中韦贵妃,长孙皇后替身成真爱的徐惠妃等人也都是唐太宗真爱的激烈角逐者。
    毕竟替身上位的剧本也很受人们追捧嘛,原本丧偶的唐太宗遇到了与亡妻十分相似的徐惠妃,自然格外宠幸。
    最终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慢慢爱上了徐惠妃本人,又是一段虐恋情深。
    而且徐惠妃还是唐太宗后宫中唯二拥有自己传记的后妃之一,又文采飞扬,最后还在守陵之时殉情而亡,徐家因为她飞黄腾达。怎么就不配拥有一段真爱剧本呢。】
    李世民本人还没遇见徐惠妃,自然无从评价。
    但是只听这个情节就知道这不会是他能干出来的事。
    他赶紧握住身边妻子的手,表示:“观音婢于我而言,自是与众不同,我又怎会从别人身上寻找你的身影呢。”
    长孙皇后自己也明白,这不是自家二郎的做事风格,体贴表示自己又怎会在乎如此区区流言。
    再者说了,若真能在自己离世之后遇到一个愿意为了二郎而死的女子,她又如何会不钦佩她呢。
    【当然,如果说在太宗陛下离世一年之后发现自己身患重病已基本没有治愈可能所以拒绝喝药也算殉情的话,那确实令人感动。】
    长孙皇后:……
    好的,刚刚的钦佩就当她没说过吧。
    而另一个时空的李治也沉默了。
    徐家飞黄腾达明明是他下的命令。
    怎么总感觉自己阿耶的这些谣言之中,他出力甚丰呢。
    明明徐惠妃跟他阿娘一点也不像啊。
    不行,不能如此。
    他阿耶的真爱只能有他阿娘一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