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87 章 西汉篇五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87 章 西汉篇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刘邦可能自己也知道自己把人训练出来的精兵全都抢走了还得让人去啃难啃的骨头这事不地道吧,所以虽然命令韩信东进攻齐,却不抱什么希望,另外派了一个外交家郦食其去劝降齐国。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这对君臣之间令人心梗的默契。
    这么大的事,刘邦愣是没跟韩信说。】
    韩信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瞪了坐在高座之上的刘邦一眼。
    天幕说得没错!特意绕道来跟他说一声就这么难吗?
    谁知道郦食其是不是当真是汉王之密使,汉王也没下令更改决策,蒯通当时说得并非毫无道理。
    刘邦:???
    都是密使了,再这么大张旗鼓的,万一给楚国发现了该怎么办?谁知道韩信你竟然没有意会他的意思嘛。
    再说了,谁能想到韩信自己在赵地征的新兵竟然也战斗力如此强悍,能够全歼项羽麾下如此勇猛的龙且大军?
    当时得知了齐地战况的自己,不能说十分高兴吧,只能说,至少有五分隐忧。
    原因无他,韩信之军事才能实在过于高超,若不能全盘为他所用,恐怕他的江山便定然危矣。
    然后,韩信想要假齐王的奏报便随之而来。
    五雷轰顶,莫过于是。
    【因为郦食其的功劳,齐军毫无防备,直接被韩信推进到齐都临淄脚下。因此,攻齐之战之中的较大战役的对战双方,是韩信率领的汉军和远道而来的楚国大将龙且率领的楚军。
    两支军队在潍水两岸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战争。
    韩信利用龙且贪功自大的个性,又将潍水之地利运用到极致。大败楚军,龙且被杀,楚军或俘或亡,二十万大军悉数被灭,齐国平定。
    潍水也因此被人们称作是兴汉之水。】
    虽然这个齐国跟他们自己的齐国可能关系有点但是不大,但不妨碍这是齐国啊。
    他们齐国的潍水,怎么就成了兴汉之水了呢,可恶。
    他们的齐军甚至没人在意,分明这是齐国保卫战啊。
    【攻下齐国之后,随着战报一同被送呈给汉王刘邦的,是韩信的上书,说齐国奸诈反复,如果想要彻底平定,必须要分封一个假王来代为治理。
    韩信这话说得很可能是真诚的,他也未必真的想要封齐王,毕竟你看看后来转封楚王,他不屁颠屁颠地去了封地了嘛,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满。
    再看看项羽战死之时最初封地居民对项羽的不离不弃,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事迹,很可能在当时那个古风淳朴的年代,这样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
    齐王若不换人,齐国复叛那绝对是分分钟的事情。】
    韩信:???
    什么叫他屁颠屁颠地去了封地啊。
    他那叫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谁稀罕齐王啊,他只是想做诸侯王而已,是什么诸侯王都可以啊。
    如果他真的想要,
    他当然就直言不讳了,何必说什么假齐王。
    【可惜,咱信哥真不愧是政治上的婴儿L啊,这话是你能自己说的吗?
    落在刘邦耳中,毫无疑问,便成了一句要挟。若你不封我齐王之位,那齐国必叛。
    刘邦看到书信大怒,要不是左右陈平张良一人给了刘邦一脚,恐怕历史将会改写。
    刘邦立马改口,表示,做什么假的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遂封韩信为齐王。
    所以有人说,汉初三杰虽然是三个人的故事,却拥有四个人的名字。而韩信一生悲剧的开始,似乎每一个节点之侧都站着另外一位英杰。】
    韩信十分震惊,如今也顾不得身份,脱口而出道:“陛下当日既然不愿封信为齐王,为何不坦率相告?”
    刘邦简直是满头的黑人问号。
    当时你遥领大军在外,好不容易因为齐国之战他汉军可以占据主动地位,谁知道你是不是待价而沽呢?
    “你都这么说了,不就是想要齐王之位吗,乃公敢坦言相告吗?”
    韩信从没听说过这样的逻辑。
    他韩信在你刘季心中就是这么不知恩图报的人吗?
    “臣在上书中分明说的一清二楚,是因为齐国形势如此,不得不为之。”
    刘邦:……
    今天也是刷新他对于淮阴侯认知的一天呢。
    如果不是天幕正好说到此事,他还不知道当时的韩信竟然或许有可能真的这么坦诚。
    【纵观韩信的一生,齐国假王事件,不得不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刘邦出于局势的原因暂且隐忍下来,但从此之后,韩信对于刘邦而言,再也不可能是能以心事相托的重臣,而是需要忌惮掂量用词的政治对手。
    显然,搞上政治这两个字,咱信哥只有两个字:完败。】
    韩信是越想越委屈,分明连理由都一摸一样,为什么刘季分封张耳为赵王的时候就这么痛快。
    难道他的功绩还比不上张耳吗,怎么封个他就这么不情愿。
    还什么成了他一生中的转折点,从此再也不被信任云云。
    君以国士待我,焉知我不会以国士报之?
    人和人之间还能不能有点信任了?亏你刘季还说什么自己向往先前的游侠之风,他没见过这种样子的游侠。
    【但齐国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转折点。从此,楚军腹背受敌,再加之正面战场少了一员大将,军力空虚。楚汉战争形势彻底逆转,汉军从战略拉锯阶段的保守型防守转换为进攻态势,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从来都只知道勇往直前的项羽终于选择了低头,他遣使者前往韩信军营,意图说服韩信,三分天下。
    来了来了,那段著名成语密集产出之处它来了。】
    韩信像是想到了什么。
    此刻又羞又恼,恨不能天幕直接跳过那一段。
    不会吧,不会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复述自己那段话吧。
    这也太令人尴尬了。
    若是让刘季知道自己曾经竟然有过这么天真的想法(),恐怕是要连大牙都笑掉了。
    【“汉王解衣衣我?()『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因此志向虽死不易。”啧啧啧,听听,多么动人的剖白,多么坚定的拒绝,谁听了能不动容啊。
    这话莫说是放在BE组,那就是放在HE组,也是多么肉麻炸裂的存在啊。
    毕竟卫青那最多也就是一句心照不宣的“以臣之尊宠”嘛。】
    卫青:???
    说淮阴侯就说淮阴侯,没事干带上他做什么。
    他也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再说了,天幕有没有本事把原本的事件完整放出来啊。
    他可是实打实地将属下带回长安让陛下处置了,这难道还不够吗?非要说的这么文邹邹又那什么嘛,放出来多让人不好意思啊。
    没错,淮阴侯本侯已经在未央宫寻觅可以容身的地缝了。
    可惜刘邦完全不能体谅韩信的面子问题,骤然听到这话,简直是不敢置信,还要专门再问一遍,拉出来拼命鞭尸:“什么?这话你说的?乃公怎么从来不知道你是这么想乃公的呢?再说一遍嘛。”
    韩信:……
    始皇帝也沉默了。
    他不是没见过单纯的臣子,但是这么单纯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人和人的参差啊。
    他礼贤下士,同吃同穿,反而把人尉缭给吓跑了,还说他长得很可怕。
    这韩信怎么反过来为这点小事如此记挂,死心塌地?
    他可以!
    【韩信可不止说了一遍,在之后谋士蒯通劝韩信自立的对话中,韩信又扩充说了一遍。但很可惜,虽然说了两遍,但刘邦本人对此毫不知情。
    这俩人,绝了。
    反正就是重点事项坚决不说,对谁说都不能对对方说是吧。
    韩信本来政治情商就不高,他不高你刘邦也不高吗?他不说你自己不会问吗?要不要看看你曾孙是怎么做的,好好学学吧。人家可还没遇到你们这么重大的问题呢。
    元朔五年,卫青大胜而归,汉武帝赏赐千金。宁乘对卫青建议将这千金送给汉武帝宠妃王夫人的母亲,以取悦汉武帝。
    卫青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给了五百金为其贺寿。
    其实前朝联络后宫,很是有些敏感。但人家不靠自己猜啊,汉武帝知道此事,直接坦言相问,卫青便实言相告。宁乘也得以发家,三方都很愉快。
    所以,啊,汉初的两位,你们的嘴是摆件吗?】
    刘邦简直心梗。
    这是什么背刺祖宗的曾孙,要不是看在你功业似乎很大的份上,简直不想要这个后代了。
    大将军手握军权,这么敏感的话题是能直接说的吗?不该试探试探吗?结果竟然还交流成功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就是因为情商很高,所以才不直接问呢。
    谁知道你韩信这小子背着他竟然会说这
    ()么肉麻的话啊!
    早知道他肯定会问啊。
    “你是这么想的,为何从来不跟乃公说呢?”
    韩信忍无可忍,终于直率道:“这种话还要我亲口说出来吗?难道不该是君臣共识吗?”
    刘邦无言以对。
    怎么就共识了?你什么时候背着乃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既然你是如此作想的,那你固陵之时又为何姗姗来迟,非要乃公将地许给你才肯来决战?”
    韩信更是一头雾水。
    “陛下都进军到阳夏了才想起来约期,是不是有点太迟了?”
    再者说了,他自觉自己完全受得起陛下当日许下的封地,有了这般许诺,他更斗志昂扬,加快了行军速度,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刘邦很是震撼。
    你的看法我的看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秦王稷则看热闹不嫌事大。
    太好了,被曾孙上了一课的,终于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了。
    【于是蒯通那句著名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隐隐之中,便成为了韩信结局的预言。
    有人说,韩信若当日选择自立,天下鹿死谁收尚不可知。不过也要客观地看到,韩信其实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体系,自立之事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毕竟一直到垓下之战后,为他掌管大后方的是曹参和高邑,那可妥妥的都是刘邦的心腹。
    且决战之后便被迅速夺兵权,这其中没有任何纠缠,所以显然,韩信本人大概率并没有谋反的想法。
    再说了,就韩信这点三脚猫的政斗经验,想打通完美结局,实在难度系数有点大啊,玩不过老狐狸呀。】
    刘邦震怒。
    说谁是老狐狸呢?
    虽然他年岁确实长了韩信不少,但也不至于是老狐狸吧。
    韩信困惑。
    还要建立自己的心腹体系的吗?他压根就没这么想过,根本没思考过还有这种可能来着。
    【总之,韩信错过了自己自立的最佳时机。而后楚汉决战正式开启,韩信老人家更为致命的一点来了,他决战竟然迟到了。
    这一致命的问题更进一步加深了刘邦对于韩信的猜忌,从此韩信的命运逐渐往难以挽回的方向倾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