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68 章 盗墓与考古【十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68 章 盗墓与考古【十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孙殿英第一个看上的,是康熙的陵墓。
    但是康熙的景陵也不知道到底是选址有问题还是建造偷工减料,总之,自从景陵建成之后便严重渗水。
    孙殿英打开陵墓大门,看到积水深深,苦于没有抽水机,最终放过了景陵,转而去抢更加有钱的乾隆和慈禧了。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康熙:???
    这样的幸运他一点都不想要好不好。
    他的景陵渗水了?还积水深深?
    那岂不是……他要一直被泡在水里?
    这成何体统!
    前面历代帝王也忍不住惊呼离谱。
    那什么刘贺的墓还是因为什么又地震又倒灌,方才有很深的积水,你这帝陵怎么也水漫金山了呢?
    这在他们之后的朝代怎么还比不上他们此时修建陵墓的能力啊。
    【乾隆墓被抢掠一空,他自己本人有很大的责任。
    毕竟自他爹选择入葬清西陵以来的四位清朝皇帝,只有他坚持跟他爷爷一起葬在清东陵,最后,祖孙四代,只有他的陵墓被盗掘一空。
    我们都明白的,乾隆可是“大孝孙”呢,干什么都要提他的爷爷,一定是算到了他爷爷陵墓有此一劫,赶紧前来挡灾。
    他最终如愿以偿,左拥右抱,跟四位合葬的如花美眷一起支离破碎地睡在一张棺木之中了。】
    乾隆:!!!
    先是七横八竖,接着还要跟所有的合葬皇后同装在一个棺木里?
    你们后世之人是不是有点太过大不敬了。
    怎能如此待他?
    他不是世上最完美之人吗?
    他的功绩难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你们为他令寻棺木吗?
    虽然雍正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乾隆是谁,但是他皇阿玛的年号是康熙,其帝陵叫做景陵他还是知道的。
    那这个乾隆是谁已然不言而喻。
    还好他当时去命人勘测清东陵之时,敏锐地觉得此地风水不佳,你看他皇阿玛在最佳的风水宝地,结果一进去就渗水,这能是什么好地方?
    再说了,最好的地盘已被父亲和祖父占去,干脆另寻了一处陵墓葬处。
    还是他比较敏锐呀。
    管不了这么多了,反正听天幕的意思,他的陵墓还是安然无恙的。
    那,他只能为自己的父亲和儿子声援一下,但终究还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但很可惜,他的拳拳孝心有点用,但用处不大。
    因为孙殿英开了一个好头,很快,清东陵的其他陵墓也被悄悄盗掘一空,只有顺治的陵墓得以保全。
    当然,这并非是因为顺治拥有得天独厚的运气,而是顺治已然率先采用火化的形式,墓中仅有骨灰盒,并无许多财宝。】
    历代帝王:!!!
    这个顺治是个狠人呐。
    好歹是一
    代帝王,缘何竟然会选择将自己的尸骨烧成一捧灰呢?
    朱翊钧恨恨想道,他是被迫烧成灰就算了,结果人家的骨灰好好呆在地宫之中,他的骨灰竟然还被人给扬了。
    他果然是这世上身后事最惨的皇帝吧。
    【与之相反的是清西陵,埋葬在清西陵的四位皇帝之中,只有光绪的陵墓被盗。与东陵相比,可谓是运气爆表。
    但这也并非仅仅是因为运气。
    比之偏僻的清东陵,清西陵距离北京更近,因而稍有动静,便容易受到关注。何况在漫天战火之中,北京已然算是影响最小的城市之一了。
    再加上清东陵如此浩浩荡荡的被抢掠,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某种程度上,也庇护了清西陵。
    啊,今天也是清东陵的各位慈父孝子显灵的一天呢。】
    刘彻不服气。
    他们汉朝的帝陵明明离都城也很近呐,怎么就还是直接被盗掘一空了呢?
    怎么就没有社会的普遍关注了呢?
    你们不能厚此薄彼啊。
    这不是你们以“汉”命名自居的时候了吗?
    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
    【纵观历代帝陵,只有明帝陵和元帝陵下场总体比较完美。
    明帝陵的保存,一方面,托明成祖的光,其帝陵区选址比较好,是都城之外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明末并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很快便重归一统,清朝的统治者无论是出于统治需求还是安全需求,最终还是对明帝陵进行了保护,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另一方面,让我们再次大声高呼:感谢万历,感谢定陵!
    明朝其余帝陵的完好保存背后,都有一个万历定陵在负重前行呀。】
    好一个负重前行。
    朱翊钧表示他不想负重前行。
    祖宗太沉了,他背不动啊。
    他一定要改变自己定陵的悲惨结局。
    修,他要重新修!
    而朱元璋则皱了皱眉。
    已知,那什么劳子清朝的国都大概是北京,那这个都城外必争之地,岂非大概率也在北京城郊?
    北京,那不是燕王的封地吗?
    他大明的帝陵怎么都上北京去了?所以难道是迁都了?还是迁都到了北京?
    “燕王,召燕王!”
     且让他老朱好好问问这鳖孙干了什么!
    不会就是你小子造了你哥的反吧,看他不抽你一顿皮!
    就算是没造反也该打,你哥都给人反了,人家还定都到北京去了,你怎么一点反应没有?
    【元帝陵更是不必说。别说盗墓了,就是我们现在想考古,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元朝在帝陵入葬的方式上,还是采取最为传统的方式,不施厚葬,不立碑筑坟,严格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将帝王灵柩运送到遥远的漠北草原,而后万马踏平,从此漫同平坡,了无痕迹。】
    先开始前代帝王听到什么传统方
    式,还在想,什么传统方式?
    恢复西周礼制葬式了?
    这能逃过一劫?
    而后便听到了这轰轰烈烈,别具一格的安葬方式。
    好家伙,这是哪里的传统,他们怎么好像不是很了解的样子呢?
    不行不行,他们不能这么葬!
    这后人如何祭祀?
    祭祀可是万万不能少的啊。
    至少先享受个百年祭祀再被盗,还没有那么亏呢。
    而后恍然大悟。
    漠北,那不是塞外吗?所以这个元朝,竟不是汉人统治的王朝?
    清朝皇帝则表示,虽然大家都是从塞外来的,但是他们不怎么想这么葬呢。
    要不也去清西陵吧,是不是能安全一点?
    至少平摊了被盗的风险嘛。
    【总而言之,纵观已发掘的未发掘的,已被盗的与或许侥幸还未被盗掘的历朝历代陵墓,要想全须全尾得到保全,不被打几个洞是不可能的了,且距离如今越远条件越苛刻。
    帝陵的保护更是玄学问题,除非真的都学元帝陵,否则那么显眼,就是被前赴后继的盗墓贼盯上的命运,随缘吧。
    至于其他贵族墓葬,还有那么点渺茫的希望。】
    听到天幕如此说,在京城的诸位贵族们皆翘首以待。
    什么个渺茫的希望?展开说说。
    【若是遇上像海昏侯刘贺一样的不可抗力,或者是如马王堆汉墓一样的天选陵墓,盗了却没成功,那不就能侥幸留存了么。
    但跟帝陵不一样,贵族陵墓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不得不防。
    毕竟再如何,帝陵只需要防火防盗防军阀。但贵族陵可就不好说了哦。】
    诸位贵族:???
    还要防什么?
    怎么就不好说了?
    【若是遇上家道中落的败家子,那守着金山银山哪有不用的道理。祖宗的陵墓就是自己的宝库嘛。败家子们挖祖坟致富的事迹屡见不鲜。
    相信祖宗们不会介意的吧,反正给别人也是给,给自己子孙也是给,就是自己的子孙肯定拿的更干净一点,说不定片甲不留就是了。
    但介意也没办法了,谁叫科学社会,拒绝起尸呢。】
    这什么败家子?他们没有这样的子孙后代。
    怎么能挖先人的陵呢?
    你们这样他们可不会保佑你们的!
    一边祭祀一边挖坟,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这可真是防不胜防啊,自己家的后人,那可大概率有墓葬的图纸啊,这进去不跟回家一样方便吗?
    后人哭哭唧唧,表示,天幕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不是他们想不孝啊,可总不能真的抱着金山饿死吧。
    知道自家子孙无论如何落魄,总不至于来挖帝陵充饥的皇帝总算是享受了一把作为皇帝在后事上的优待,也算是半个吃瓜群众,听天幕此言,忍不住嗤笑。
    好
    一个科学社会。
    这个时候倒想起科学了?
    诸位帝王从没有这么希望这世上最好都是玄学,没有科学。
    长不长生已经不是最要紧的事情了,最要紧的是要跟盗墓贼不死不休阴魂不散。
    【作为吃瓜看戏为主业的现代人,咱们就妥妥的可以做壁上观了。
    反正也不会有人来觊觎我们的骨灰。
    就我们的骨灰,怕是千百年后也不一定能有什么考古价值。
    总之,这一场浩浩荡荡,延续了几千年的盗墓与反盗墓战争终究是缓缓落下了帷幕。
    本期的视频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别忘了一键三连,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天幕渐渐消散,但是诸位帝王们还没有从震撼中走来。
    比起第一次的震撼,这一次的余韵显然更加悠长。
    毕竟第一次只是说丹药有毒,没有长生罢了,虽然不愿相信,但到底还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一次可是实打实的骨灰乱飞,尸体横陈呐。
    这是他们的陵墓!陵墓啊!
    简直胸口闷的想一口血喷出来。
    不行,他们要支棱起来,他们要自救!
    办法总还是要想想的嘛,不能躺平被盗啊。
    至少被盗也不能被盗的姿势这么凄惨!
    还有不死心的某汉朝皇帝想起来上一次天幕结束之后自己的新发现,赶紧试上一试。
    得问问是不是真的啊,如果是真的,那他可不省钱了。
    匈奴,他带着满满的军费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