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198 章 红颜祸水【十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198 章 红颜祸水【十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亨在位期间,将“宦官专政”发扬光大。赫赫有名的操纵军政大权,甚至成为了兵部尚书的李辅国与统帅神策军,以专横跋扈名扬史册的鱼朝恩都是肃宗李亨朝的宦官。
    而且,或许是因为亲爹信赖边将而导致安史之乱,唐肃宗显然对于这些将领失去了自己的信任,但是他是如何做的呢?
    只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竟然是选择不给几十万大军设置统帅反而设置了宦官担任监军,宦官对于军政的参与度那只能说是非常具有存在感。】
    李世民:……
    武则天:……
    他们没别的好说,只能说,真的对于李唐家的后人的水平开了眼了。
    李家皇帝还有救吗?
    看来是没有了。
    李亨则忍不住为自己辩驳。
    他那也是迫不得已好吗?
    毕竟自己的上位,李辅国本就是一大功臣,自己也已无法撼动。
    何况……
    安史之乱还不够混乱吗?要是再多整出一两个节度使来,他还要不要活了?
    【而且李亨作为一个皇帝,眼光不可谓不短浅。一味只想着尽快夺回长安和洛阳以彰显自己的能力,在安禄山被儿子杀害,叛军不稳定的情况下喜提两场惨败,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一打而空。
    最终只能向回纥借兵。
    请神容易送神难,除了放任回纥军队在攻克洛阳之后大肆掳掠三天三夜的约定之外,回纥也成为之后唐朝需要不断拉拢与妥协的对象,边境不堪其扰。】
    放任回纥大肆掳掠?
    还是掳掠的洛阳?
    洛阳在大唐人眼中是什么意义,没有人能够比唐人们更加清楚,之前他们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知道,回纥在洛阳做的那些暴行,他们的陛下,他们的朝廷竟然原本就是知晓的。
    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胆寒呢?
    李世民早已被这后世子孙的种种下饭操作给整沉默了。
    向回纥借兵?
    亏他们做得出来!
    回纥那些外族的胃口他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还贸贸然便被扯进了他大唐的内政之中来,之后的气焰岂不是更加嚣张?
    【再加之虽然李隆基事后迫不得已首肯了这位贯彻了老李家优良传统的好大儿,但是却怎么可能舍得放权?
    一时之间,一个大唐,两位话事人,怎么可能不混乱呢?
    一边打仗一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派系斗争,导致大唐手握兵权的那些人都陷入了争斗与观望之中,酿成了许多悲剧,比如几乎被打成了空城,只能“人相食”,却也没能成功等来援军的睢阳,正是大唐内斗的牺牲品。
    一座坚守了十个月的睢阳,在唐朝那些当权者的斗争与冷眼旁观之中,孤军奋战,最终城破之时,城中竟然只剩下了寥寥数百人。
    睢阳攻破十天后,洛阳终于第一次被收复。】
    ???
    第一次被收复?
    难道还有第二次?!
    武则天更是忍不住嗤之以鼻。
    这李家的后代,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个宫廷政变的水准不行啊?
    一个合格的太上皇,怎么可能让他还有机会接触到政事呢?
    太上皇,就应该让他当个合格的活死人。
    几乎只是通过天幕几句简而言之的叙述,她便已经能够拼凑出一个大致的真相了。
    只是……
    一座城池,最后只剩下几百人,饶是武则天,也忍不住感到触目惊心。
    李隆基!他必须死。
    他还是早点跟他未出世的孩子一起陪葬算了。
    【是的,毕竟洛阳很快又因相州之败被“安史之乱()”之中的另一位史思明以少胜多再次落入叛军之手,唐军与叛军再度进入了拉锯胶着时期,这一僵持,就是三年。
    终于,沉迷内斗折腾的唐玄宗和唐肃宗前后脚一起离开了人世。在唐代宗上位之后一年,唐朝才最终结束了安史之乱。虽然由于大规模抽调军队北上,导致给了宿敌吐蕃以机会,从西面打来,长安再度沦陷,唐代宗轰轰烈烈的开启了天子二逃,但是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毕竟安史之乱还是平定了嘛,确信。】
    好家伙,所以前面打了半天,竟然连一半都没打完?
    后来那些皇帝都在干什么东西?
    李亨:???
    什么?
    他竟然跟他爹前后脚一起死的?
    那岂不是这辈子都活得太憋屈了一点吧。
    而原本终于听到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其他皇帝:……
    沉默,是今天的唐朝。
    不是,他们大唐这么命运多舛的吗?
    这是什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操作啊?
    本来以为你什么唐代宗一年就平定了安史之乱是什么了不得的君王?怎么顾头不顾尾啊?
    让你平乱,不是为了让敌人偷家的啊!
    【安史之乱带给唐朝的,那绝对是不可磨灭的影响。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将昔日的辉煌清扫一空,大唐从此失去了作为大国的优容。
    战争摧毁了昔日的安宁。
    居无尺椽,人无烟爨。?()_[(()”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对于国家实力的大规模耗损,导致唐王朝虽然确实平定了这场浩劫,但是国力大大受损,也没有办法彻底地将不安定因素得以掐灭,反而是采取了妥协的手段。
    对于那些投降的叛将们,唐王朝选择了就地安抚,分设节度使的手法,成为了之后伴随唐王朝一生的巨大隐患。
    新设的四个节度使,有三个都拒绝服从中央,是为之后一百来年唐王朝的心腹大患之一的河朔三镇。
    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实控面积大范围减少,河西走廊及安西地区,从此之后数百年,再也不
    ()曾归属于中原王朝。】
    李世民沉默以对。
    他还记得,上一次天幕这么描写的时候,还是在隋末,在经历了隋炀帝的一番折腾之后,导致千里无人烟。
    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同样的说法竟然会再一次被描述于他们大唐身上。
    而且这一切分明是早便可以避免的!
    这才是最让人怒不可遏的地方。
    想到他们拼劲全力就是为了让百姓富足安乐起来的贞观朝群臣也是一阵唏嘘。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然不可能是被冠以“红颜祸水”之名的杨贵妃。杨贵妃最多就是压垮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如果不是因为唐玄宗及唐肃宗父子二人的种种离谱行为,虽则盛世难复,但是大唐王朝的命运也当不会如此令人扼腕。
    这个分锅的事情,我们还是需要整整明白的。】
    李隆基虽然也暗自知道未来的自己肯定错的有些离谱,但是却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愿意承认这些都是他的问题。
    都是李亨那小子,竟然敢趁着家国混乱取而代之。
    他不愿意将皇权旁落又有什么问题?
    竟然还当真一点大局都不顾,致使他大唐盛世衰落,当真可恨。
    现在他就要先取了他的性命!
    【不过要我说,“开元盛世”可真是个金钟罩啊。再加上后来的中唐只能说是更拉跨了,导致或许是出于比烂的心理,使得唐王朝之后的臣民对于唐玄宗有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期待,其口碑竟然反而有所上升。
    许多唐王朝的民众竟然只能在战火与饥饿之中缅怀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开元。
    因而对于唐玄宗晚年的凄凉,竟然也有了几分感同身受的悲戚来。
    受诸如《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影响,一个晚年沉痛缅怀爱人,最终忧郁寡欢。
    要我说,李隆基那是缅怀杨贵妃吗?那是缅怀自己失去了再也回不来的滔天的权势好吧。杨贵妃最多就是个添头。
    或者说,那朵明艳的大唐芙蓉花,原本就是他滔天权势最外露明艳的体现而已。】
    杨玉环:……
    天幕说的对。
    圣人不过是拿她当作取乐的玩物罢了,如何可能真情实感地为了自己感到如何忧伤。
    还夜半无人私语时?
    信了他们的鬼话。
    她敢肯定,如果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圣人已经当了太上皇,如果还能跟如今一样,拥有滔天的权势,很快便又有下一位妃子取而代之的。
    白居易人都已经麻了。
    他其实也没有想让自己的《长恨歌》这么有存在感的。
    他的矛头主要指向的,自然是玄宗,后世人非要添砖加瓦,又关他白乐天什么事呢?
    【实际上,一个女子身处后宫,对于真正的一个国家的局势所产生的影响那绝对只能是间接的。尤其是自唐玄宗之后,女性在宫廷之中的参与度是急剧下滑的。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降低,其实际意义上对于国家和政事的影响力也在逐步降低。
    之后的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对于后妃和女子的限制都在逐步加码。
    导致宫廷逐渐开始变得沉闷而单调起来。
    可以与“红颜祸水”搭上边的例子,也越发稀缺。】
    武则天对于这些人可能有的做法早已心知肚明。
    不就是自己不行,反而要把错处都怪在女子头上。
    怎么,将大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你们的王朝便万世永昌了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