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78章 热闹的新月楼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78章 热闹的新月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时值端午来临,开封家家户户都在置办过节的东西,有百索、艾花、银洋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
    其中紫苏、菖蒲、木瓜等要切成细丝,用香药互相拌和在一起,用梅红匣子盛着,从五月初一到端午节的前一天,街上有卖桃、柳枝、葵花等。
    第二天,各家都把这西东西摆在门前,和粽子、五色水团、茶酒等一起供奉神灵。
    士大夫和百姓都互相邀请亲朋好友共度端午佳节。
    但今年的开封要比往年更加热闹,因为今岁官家开恩科取士,因此来自大宋各路的举人纷纷进京赶考,参加今年六月份礼部举行的院试,若能名列前茅,那就再参加七月由官家亲自举行的殿试。
    十年寒窗苦读,能否一朝金榜题名,就看今朝。
    举人们进京赶考,都是由官府发放路费及伙食费,因此大都住在酒楼内,尤其以新月楼住的学子最多。
    沈墨染知道今岁要举行恩科,因此将新月楼连街的几家商铺都买下了,并且于后院又兴建了几座专门用来居住的厢房,前头酒楼用来卖酒水饭菜,后边的厢房则用来当作住宿之地。
    而且沈墨染还对前来进京赶考的举人实行了半价优惠,因此新月楼内住了不下上百名举人,离科考还有月余,举人们有的在酒楼后院房内埋头钻研往届考题,有的在背四书五经,有的在酒楼邀上同路举人,一同谈论着今岁礼部会出哪些考题,当然也有成竹在胸的举人跑去看汴河两岸举行的龙舟比赛。
    宋朝此前官员不得入酒楼饮酒,赵祯于今岁初,更改了这一规矩,那就是官员休沐之日,来往自由,且监察院不得以此为理由进行弹劾,也就是说,官员休息的时候,不但可以邀请同僚一同去酒楼饮酒,甚至可以去那烟花巷柳之地走上一遭。
    之所以下达这条政令,是因为宋朝的官员俸禄优厚,大臣们都身家不菲,如果没有一点消费的话,那么宋朝的经济会进入一个死循环,毕竟钱这种东西,只有流通起来才能搞活经济,放在家里发霉是并不可取的。
    新月楼一楼早就聚集满了举人,但若想上二楼,必须赋诗词一首,且留下墨宝,得到先生认可之后方才能上二楼包房,三位先生都是沈墨染请来的国子监退休的教书先生,一首诗词的好坏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东城桃李春,结客玩珍花。试过辟疆园,兼屈中郎屣。
    筠苞烟蔽亏,柳带风眠起。岸帻藉芳艿,衔杯嗅新蕊。
    留连鱼鸟适,放旷山林喜。意赏殊未阑,更作樱厨拟。”
    一名老先生拿着一首词摇头晃脑的念道。
    “好词!李举人高才,请上二楼!”
    老先生朝着一名二十四五岁的举人拱了拱手。
    “偶然所得,让诸位见笑了!”
    年轻人朝着一众举人拱了拱手,而后从容不迫的走向了二楼。
    “这人是谁?”
    二楼天字号雅阁内,沈墨染朝着赵祯问道。
    赵祯想了一下说道:“此人方才所作的诗是《春集东园诗》,想来应该宋代目录学家李淑。”
    北宋前期的科举没有固定时间,举行不举行完全看皇帝的心情,去岁就有人上书让赵祯举行贡举,但赵祯没有采纳,而是定下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乡试、府试、院试、殿士,当然并没有对考试的内容作出更改,因为改革科举,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事。
    沈墨染是商界才女,对这些宋朝的名人自然是不熟悉,但赵祯喜欢历史,研究过宋朝的名人辈士,而且对宋词也是比较熟识的,因此能从一首词中猜出是何人。
    忽然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到三位老先生面前,先是拱了拱手,而后念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处,留恋处,兰舟催发.....”
    “可是费县柳永?”
    柳永话还没说话,一名老先生就出言打断道。
    “学生柳永!见过周老先生!”
    柳永忙朝着老先生行了一礼。
    二楼看到这一幕的赵祯也是不由得站起身来,柳永虽有才华,但仕途不顺,天圣二年的科举落榜之后,柳永离开了京师,前往江南一代纵情于山水,不成想,今岁恩科,他竟然又回来参加了。
    天圣二年的科举,赵祯不能左右,但今岁的科举,他还是能够做主的。
    柳永的才华,在场的举人们都是知道的,他上二楼,自然是实至名归。
    忽然从外头走进来两人,领头的一个高的读书人对着另一人说道:“韩贤弟!我俩好像起的有点晚了,这头筹看来早就被人给拔走了!”
    “当今官家将恩科改为三年一届,今岁自然是人才济济,只希望你我二人的拙作能够入先生的法眼,若不然就要贻笑大方了!”
    年轻的读书人笑着回道。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学生安阳韩琦,一首拙作《柳絮》还请先生指点!”
    韩琦朝着三位老先生恭敬地行了一礼。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首拙作《蝶恋花》还望先生指点!”
    未待三位老先生回过味来,欧阳修便上前做出了自己的诗作。
    “好诗,好词!二位兄台好文采,楼上请!”
    赵祯忽然从楼上走了下来,朝着二人笑道。
    三位老先生认识赵祯,一见赵祯下来便要行礼,但突然想起赵祯先前的吩咐,因此,忙躬着身子,往后退了几步,将空间让了出来。
    韩琦和欧阳修愣了一下,都在猜测赵祯的身份,毕竟能让国子监教书先生退避三舍的,只怕身份大有来头。
    一位身着绿色细罗裙的侍女忙说道:“这是我们新月酒楼的少东家!”
    赵祯见此抱了抱拳,而后说道:“在下赵白玉,京城人士,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在下安阳韩琦!”
    “在下永丰欧阳修!”
    “幸会!”
    “幸会!”
    “某已在天字房备下酒席,二位兄台!相遇就是缘,不如一起喝一杯?”
    赵祯忙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韩琦和欧阳修相视一眼,而后就朝着二楼走去。
    “你即便是少东家,也不能破坏自个立下的规矩吧!”
    “王兄说得不错,起码也得赋诗词一首吧!”
    忽然一名年轻的举人大声说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