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98章意气用事(第1/2页)
华山,杨过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往灵鹫宫和光明顶,向拓跋云舒和张三枪给出了他作为盟主以来的第一个命令。
手下势力可以不用尽出,但是他们两个人必须来。
这已经是被甄志丙和冯志山劝过之后的命令。
原本杨过想的是让明教和灵鹫宫出动大部分弟子的,被冯志山联合甄志丙拦了下来。
作为华山盟主府的大总管,冯志山想得要比杨过周到。
哪怕明教和灵鹫宫都有所求,但也不会倾尽所有。
尤其是现在这个世道,明眼人都看得出南宋已是风中残烛,静待落幕。
如今的局面都是郭靖、尹志平、丐帮、全真教尽力周旋的结果。
要是朝廷可以摒弃前嫌,与郭靖全力合作,尚且还有一线生机。
可他们偏偏不这么做,而是看到有郭靖召集武林的力量帮他们对抗蒙古之后,他们尽可能保存力量。
这就是拿武林中人当炮灰。
全真教和丐帮愿意,明教和灵鹫宫不愿意。
不想撕破脸皮,各退一步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事,杨过得清楚,拓跋云舒和张三枪也心知肚明。
所以他们会来,但带来的人不会太多,充其量就是一些高手。
不仅如此,以前是郭靖召集中原武林的有志之士前来襄阳共商抗蒙大计,现在用不着了。
杨过以武林盟主的名义传遍天下,号召武林中人为反抗蒙古出一份力,全程没有提及大宋朝廷和皇帝。
杨过就是故意的。
郭靖能不在意朝廷和皇帝的所作所为,杨过不行。
用尹志平的话说就是咱们长这么大就没受过这委屈。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杨过自己是舒坦了。
而消息传到赵昀的耳朵里的时候,险些没把这位自诩正统却日渐老迈的皇帝气死过去。
“好,好得很,好一个杨过,好一个尹志平教出来的好徒弟。”赵昀缓了口气,咬牙切齿,心中满是怨气。
掌权的人就是这样,如曹操一般,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既然你想,那就依你,拟旨。”赵昀冷冰冰的言语,让下首的丁大全和贾似道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命,牛首、安阳、红岩等十一城暂时按兵不动,不得派兵增援襄阳,粮草、甲胄、武器先送往樊城,等襄阳求援,再行送去。”
果然如两人所想,赵昀直接熄了增援襄阳的心思。
好消息是粮草等物资被送去了离襄阳最近的樊城。
包括襄阳在内的十二连城,是南宋依托汉水与山地险要而构筑的军事布局,以襄阳为主要核心,就是为了抵抗蒙古,牵一发而动全身。
“皇上,三思啊,襄阳只有五万守军,万不可因小失大啊。”
贾似道和丁大全都傻了,很想掰开赵昀的脑子看看里面是不是浆糊?
他到底知不知道一旦襄阳失守代表了什么?
在皇朝和小命面前,这点面子算得了什么?是嫌日子过得太舒坦,所以想亲眼看看蒙古铁骑有多威猛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8章意气用事(第2/2页)
“朕要让他们知道,朕还是大宋皇帝,真是这个天下最尊贵的人,就凭他们也敢欺辱朕?”
赵昀正在气头上,没有歇斯底里,只有愈加冰冷的语气。
看到皇帝这样,以贾似道和丁大全多年来察言观色的本事,就已经知道他们是劝不住了。
心里埋怨皇帝的同时,也忍不住埋怨杨过这个毛头小子,你说你加一句大宋怎么了?能少块肉咋滴?
现在好了吧,襄阳城本该有的增援兵力和后援物资全没了。
现在两人只希望郭靖杨过等人强硬一点,别被蒙古大军几波就冲散了,到时候朝廷连调兵增援的时间都没有。
皇宫内,圣旨下的很快,不过要什么时候能送到地方上就不知道了。
所以暂时黄蓉也没收到皇帝停了增援的消息,一直停留在朝廷已经派兵增援的时候。
郭襄和郭破虏还小,山下可以找奶娘,山上也有穆念慈和瑛姑照顾,所以黄蓉可以放心跟着郭靖去襄阳。
心里再不舍,黄蓉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说最不舍的还是尹志平。
郭襄出生后,尤其是认亲后,尹志平那是只要到了白天就带着郭襄,晚上睡觉和喂奶的时候那是没办法。
就连尹天雪这个正牌女儿都开始吃这个不满半岁的妹妹的醋。
郭靖、黄蓉、李志常和丘处机、柯镇恶等人都已经出发了,尹志平还拉着李莫愁赖在山上不走。
众人也知道尹志平御剑飞行的本事,就不说什么了,只要把李莫愁准时送来就行了。
尹志平来不来无所谓。
高要早就知道蒙哥的打算,也清楚易小川和尹志平的交易,他手下的罗网可不是吃素的。
尹志平那里他渗透不了,易小川那里还不行吗?
高要更清楚在这个时候出兵襄阳会惹得尹志平不快,可高要还是没说什么。
高要能掌控成吉思汗的子孙,不仅仅是靠着武力的威慑和帮助,还有一般情况下不干涉掌权者做决定的态度。
而且,高要有自己的谋算。
蒙古帝国已经发展的够强了,需要削弱一下。
忽必烈这位元朝的开国皇帝也需要成立威信。
西征的成果也很斐然,那里天高皇帝远,高要暂时不想管,但中原这里,可以借由郭靖等人的手,解决一些蒙古高层力量。
其中的度,高要已经做好了计划。
蒙古这边的先天死几个,中原那里的伤几个,看上去两败俱伤就行,跟华山论剑的时候一样。
再过十几年,蒙哥一死,西征受阻,众人回归争汗位,忽必烈自立为汗,攻下襄阳城,破解十二连城,挥兵直指临安。
元朝建立后,就可以不用管他了,元室会自己把自己玩死。
短短九十三年国祚,到元顺帝逃离大都,建立北元,历经十一位帝王,就离谱。
一切的一切都会按照历史的走向进行下去。
高要决定元朝建立之后,就开始蛰伏,等待接下来的真命之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