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提及,在《E.T.》爆火之后,市面上不仅出现了面向孩子们的产品,还出现了印有E.T.印花的盗版内裤和E.T.形状的性.玩具。
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秉持着不赚白不赚的原则,奥斯蒙德和CAA在短时间内联络了大量生产儿童商品的厂商,试图进一步挤压盗版商的生存空间。
短短三个星期的时间,孩之宝推出的一系列玩具的销量额就已经追上了《E.T.》的首周票房。
可以预见,《E.T.》的周边售卖收益极有可能在未来破亿。
然而,火爆的热度带来的不仅仅是好消息。
电影上映不久以后,《洛杉矶周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声称:“《E.T.》是一部抄袭作品。”
第154章任天堂
《洛杉矶周报》声称,印度导演萨耶吉特·雷联系了报社,向他们提供了一部并未上映的电影《外星人》。
萨耶吉特·雷伊向报社提供了许多信息,《外星人》的制作时间远早于《E.T.》,他在1967年就已经创作出了剧本,故事内容与《E.T.》有多处雷同。
《外星人》的剧本讲述的是一个外星人通过梦与小男孩建立了联系,两人联手对村民进行了多次恶作剧,并且成为了关系密切的好友。
虽然电影没能上映,雷伊的剧本却在美国流传甚广。
对此,斯皮尔伯格也做出了回应,他坚称雷伊的剧本流传时,他还在读高中,没有看过雷伊的剧本。
但斯皮尔伯格的说辞又牵扯出一些辛秘,记者调查以后,找到了斯皮尔伯格留在学校的记录。
斯皮尔伯格谎报年龄在好莱坞不是秘密,去年《洛杉矶时报》就刊登过一片文章,斯皮尔伯格并非生于1947年,而是1946年生人。
现在,记者发现,1965年时,斯皮尔伯格已经从学校毕业,1969年他开始在好莱坞工作,而雷伊的剧本恰巧就是在1969年年初于好莱坞传播的。
《新闻周刊》随后也发布了一篇文章,声称,《E.T.》剽窃自1978年丽莎·李志菲尔德导演的独幕剧《玛尔德玛来的洛基》。
这名导演声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侵犯,要求斯皮尔伯格和斯莱德电影制片公司赔偿7.5亿美元。
各式各样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编剧和小说家都突然跳了出来,拿出他们各自或沾一点边或毫无联系的作品,通过报纸讨伐斯皮尔伯格。
奥斯蒙德颇感头痛,毕竟《艺术修养》和《金融修养》有时并不全面,就比如这次《E.T.》被起诉抄袭,奥斯蒙德就毫无准备。
不过,两本书上没有提起的内容大多都是小问题,被卷进“抄袭”的风波倒也不算是太大的影响。
只是《E.T.》的票房有可能因此受到些许微不足道的影响。
斯蒙德需要重新与斯皮尔伯格协商,削减他能够拿到的周边利润抽成。
稍作思考之后,奥斯蒙德就火速差遣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找来了目前于华盛顿特区威廉姆·卡特勒&皮克林律师所就职的律师艾伦·布雷弗曼。
艾伦·布雷弗曼是迪士尼法务部未来的首席律师、总法律顾问,专业素养过硬,业务能力十分强悍。
奥斯蒙德一直计划着将他挖来斯莱德就职,不过为时尚早,斯莱德目前还没有几名员工,更别说专业的法律团队。
布雷弗曼先生辩护的律师费用自然不会由奥斯蒙德和斯莱德制片提供,斯皮尔伯格和他的经纪人承担了全部的律师费用。
包括斯皮尔伯格自己的律师团队在内,一共4名律师只使用了短短两周的时间,便将《E.T.》的“抄袭事件”摆平,对方不仅没有得到赔偿,反而还需要赔偿斯皮尔伯格名誉损失的费用。
斯皮尔伯格重新恢复了笑容,受邀前往白宫,享受了同奥斯蒙德一样的待遇,与总统夫妇一同观看了电影《E.T.》。
然而,麻烦并未就此平息。
米高梅因为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鬼玩人》遭受了美国导演协会的警告。
《鬼玩人》的导演胡珀并不知名,所以米高梅在《鬼玩人》的宣传广告中缩小了“导演胡珀”的字号,而“制片斯皮尔伯格”的字号则是导演的两倍大。
这严重违反了美国导演协会的规定。
米高梅被勒令整改,下架广告。
有媒体还声称,胡珀在剧组的导演职还被斯皮尔伯格不断地压缩,明明是制片人的斯皮尔伯格却代替了他,站在摄像机前,指挥演员和工作人员。导演胡珀唯一的工作就是等待斯皮尔伯格认为一切妥当时,喊出:“ACTION!”
斯皮尔伯格不得不站出来就广告一事向胡珀诚恳道歉,然后声称媒体歪曲了他与胡珀在拍摄过程中“独特新颖”的合作关系。
...瞧瞧,这就是奥斯蒙德当初为什么不接受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的邀请,担任由他们制片的作品的导演。
奥斯蒙德本质上是与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同类型的强.权导演,恨不得每件事都亲历亲为,掌控欲非常强,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有极为强烈浓重的个人色彩,除非一方做出退让,不然根本无法分别作为制片人和导演合作。
好在,《E.T.》的票房成绩似乎没有受到来自斯皮尔伯格太多的影响,依旧稳坐票房冠军宝座,将票房榜亚军远远地甩在身后。
米高梅甚至差遣工厂加班赶制了一批电影拷贝,马不停蹄地送至偏远州。
七月上旬,《E.T.》正式于欧洲和亚洲票仓上映,七月中旬,全球票房就突破了两亿美元。
米高梅的总裁戴维看得目瞪口呆,比《E.T.》提前上映的《鬼玩人》至今为止仅仅收获了30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多格板箱2》也才4100万。
而令他最难以接受还是,无论是《鬼玩人》还是《多格板箱2》的制片成本,都高于《E.T.》。
哥伦比亚的高层也极为惊愕,迄今为止,《E.T.》收获的票房收益比整个哥伦比亚制片公司在1981年一年中的营收都要多。
而他们却在拍摄前夕放弃了这部电影,将它搁置,甚至转手售出。
环球的CEO辛伯格更是扼腕惋惜,他是斯皮尔伯格的“伯乐”,却没能第一时间接受斯皮尔伯格的提案,也没有在与奥斯蒙德竞争时再坚持一下。
毕竟谁能提前预料到,一部“迪士尼都不想拍的老套电影”,居然如此火爆?
然而现在,环球不仅要眼红斯莱德独立电影公司从《E.T.》获得的高额票房收益,还如同进入了水逆期一样倒霉。
《金色池塘》、《失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