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卷 五、大显身手 李陵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八卷 五、大显身手 李陵张威战匈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且鞮侯单于闻言大怒,下令继续攻击。
    可是,几次冲击,匈奴兵已将数千人扔在了战场上,而汉军用盾牌筑成的兵营仍岿然不动。
    匈奴大军久攻不下,且鞮侯单于傻眼了。
    原想这支小部队是汉朝皇帝给他送来的肉包子,没曾想却是一粒带刺的金豆子。
    且鞮侯单于觉得,自己的这支军队如果继续冲锋下去,伤亡会更惨,急忙命令撤退,又令左右翼部队紧急向自己靠拢,兵力猛增至八万。
    八万骑兵对阵五千步兵。
    匈奴兵士尸横遍野,李陵步兵士气大振。
    见匈奴兵撤退,李陵还来了一次小冲锋,令匈奴兵闻风丧胆。
    这时,李陵才发现,与自己交战的,恰恰是匈奴大军的主力。
    李陵一边派出信使向驻防边关遮虏障的路博德将军报捷,请求合力夹击匈奴主力,一边派兵士去取匈奴兵尸体上的箭镞。
    李陵明白,他的兵士善使弓箭,如果没有了箭镞,战斗力立即就会弱下来了。
    李陵没有忘记皇帝对他的要求,急忙派部将陈步乐亲自回长安,向皇帝报告战果。
    李陵觉得,若在此与匈奴大军决战,绝难将匈奴兵杀尽。
    自己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继续僵持下去也对己方不利,与副将韩延年商议,开始趁夜色掩护,向南撤退。
    可是,浓重的夜色并没有将他们的行迹完全掩盖起来,匈奴的骑兵很快便追了上来。
    没有了盾城做掩护,又是在撤退路上,李陵军士的战斗力大减。
    尽管匈奴骑兵不敢肆无忌惮地近距离搏击,还是不断有人被匈奴军队的箭镞射中,哀号着倒了下去。
    李陵也无计可施,只好将重伤员安置在车上,由轻伤员推车,继续与敌人搏击,且战且退。
    李陵的心里非常清楚,几千步兵的撤退,有几万大军对他们围追堵截,情况对他们非常不利。
    李陵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御敌之策。
    此时若是再集盾为城与匈奴大军对抗,匈奴大军对他们围而不战,困也会将他们困死在草原上。
    现在,惟一的办法也只有快速撤军,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想法甩脱敌人。
    继续向前,李陵的眼睛一亮:终于撤到一道山脉边了。
    来的时候,李陵就注意过这道山脉,这里林木茂密,不便骑兵行动,却是步兵用兵的好去处,可隐藏,可设伏,捡几块石头也能当进攻武器。
    李陵急令部队向山上退去。
    这道山脉的植被很好,李陵他们由北坡攀上,看到日照充足的地方是雄壮的松树,山沟里是茂密的白桦,立即大喜,与副将韩延年商量一番,每人各带一半兵力,在不同的地方设下了埋伏。
    匈奴大军追至山前,面对莽莽山林,顿时失去了优势。
    且鞮侯单于凭着自己人多势重,命令兵士下马搜山。
    匈奴兵在且鞮侯单于的亲自督战下,遁着李陵兵士的足迹,跟踪前进,翻过了一道缓坡,在翻越第二道陡峭的山坡时,山上突然滚下了石块,匈奴兵紧急躲闪,还是被石块砸中了许多,惨叫着滚下山去。
    紧接着,弓箭声响起,密集的箭镞如飞蝗
    般射向匈奴兵士。
    匈奴兵发现占不到任何便宜,急忙向山外退去。
    刚刚顺利翻过的那道缓坡,现在却突然冒出来汉军的伏兵,举着长枪大戟在树林里与匈奴兵展开了肉搏。
    匈奴兵本是马上英雄,离开马背便不是李陵兵士的对手了,顿时尸横遍野。
    李陵瞅着一位被众多匈奴人保护着的指挥官,料定此人地位一定不低,便偷偷向那人靠拢。
    这里树木稠密,很难发挥弓箭优势。
    李陵调整着角度,准备用箭射杀那位指挥官。
    李陵并不知道,那人便是且鞮侯单于。
    还没等李陵靠近到射程之内,匈奴兵已发现了他的意图,几十名士兵挡在了李陵与且鞮侯单于之间,边退边向李陵放箭,直到退出树林,骑马逃奔而去。
    这一仗再次杀敌数千,李陵再次大获全胜。
    李陵一边派人将战斗情况向皇上报告,一边向遮虏障的强弩都尉路博德求助,希望路博德将军派兵尽快接应他们。
    李陵率军继续向南,匈奴大军尾随其后紧追不舍。
    这时,秋草已经枯黄了,再向前,是一大片沼泽地。
    李陵带兵进入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荡。
    走了一阵,李陵突然感到不妙,如果匈奴人放火燎荒,他们连可以躲避的地方都没有。
    李陵急令大军停止前进,抢在匈奴人放火之前,先将近处的草木烧掉,待大火烧来,近身处形成了隔离带,他们就可以躲过一劫了。
    果然,匈奴人放的燎原大火烧起来了,兵士皆佩服李陵的先见之明,要不然,他们都得被烧成肉干。
    再向前,又是一道林木繁茂的山脉。
    李陵大喜,想故伎重演,利用山林再与匈奴大军打一仗,急令大军向山中撤退。
    李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匈奴兵早已在山里设好了埋伏,就等着他们往里钻呢。
    为匈奴指招的人,是投降了匈奴的汉朝原边关将领李绪。
    李绪本是能征善战之人,在边关屡建奇功。
    可汉武帝皆用自己那些无能的亲属,李绪的战功被这些人窃取,根本得不到晋升。
    一怒之下,李绪死心塌地投降了匈奴。
    熟悉匈奴地形的李绪,料定李陵必会故伎重演,借助山林掩护与匈奴大军对抗。
    所以,李绪给且鞮侯单于出主意,在李陵到来之前,先行布下了伏兵。
    李陵大军刚刚退入山谷,正要占领两面的山峰,突然,石块箭镞具下,李陵兵士无处躲避,顿时乱作一团,中箭中石者不计其数。
    再想退出山谷,匈奴后军早将谷口堵死,李陵大军成了瓮中之鳖。
    好在兵士训练有术,临危不惧,仰面放箭,与匈奴兵拼死对抗。
    夜幕降临了,匈奴兵的攻势终于缓了下来。
    李陵清点人数,已战死大半,余者也都遍体鳞伤,李陵傻眼了。
    此时,如果向后退却,谷外是匈奴的几万大军,根本无法突出重围。
    李陵料定,山顶上的敌兵一定不会很多,于是决定组建敢死队,撕开一道口子,趁着夜色掩护,继续向山顶突围。
    这是一个决定生死的
    夜晚。
    山林似乎也在为大战的再次开始而沉静着。
    夜鹰的叫声此起彼伏。
    李陵让兵士们吃饱了干粮,作战前休整。
    马上面临的是赤身肉搏,而一日的对射,兵士的箭镞皆所剩无几,好多兵士连应手的长矛大戟也没有了。
    李陵的心里一片悲凉。
    午夜过后,李陵亲自带领敢死队,偷偷向山顶摸去。
    副将韩延年招呼兵士们紧跟其后,自己则作殿后,走在队伍的最后。
    李绪率领的匈奴兵士,根本没有想到,李陵会选择从山顶突围,睡得正酣,突然被喊杀声惊醒,急忙向山下逃去,动作稍慢者,已作了刀下之鬼。
    李陵无心恋战,摸索向前,终于翻过了这道大山。
    李陵再次清点人数,队伍已不足千人。
    李陵悔不当初,扼腕痛惜。
    但他们不敢耽搁,相互搀扶着,继续向南行进。
    派出联系路博德将军的人回来了,给他们带来了求生的希望:
    把守边关遮虏障的路博德将军答应,只要他们能够坚持到汉匈边界,路博德将军就会派军来接应他们。
    好在他们已距边塞很近,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不停地向南向南向南,只有继续向南,才能到达边关遮虏障。
    他们日夜不停地在匈奴大军的围追堵截中,缓慢向南移动,终于到达了距边塞遮虏障不足百里的地方。
    且鞮侯单于似乎也明白了李陵的意图,若再不将汉朝的这支残军消灭,他们将逃归汉地。
    于是,且鞮侯单于再次指挥大军,将李陵兵士重重包围起来。
    更加遗憾的是,以箭术见长的李陵部队,不但连一支箭矢都没有了,而且大刀也在屡屡的拼杀中遗失殆尽,士兵们只能以短刀、车辐为武器,与匈奴的骑兵搏杀,真正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李陵仰天长叹:如果我们每人再有十支箭,也能突出重围呀。
    秋草枯黄了,秋风呼呼地刮着,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路高歌向南飞去。
    李陵仰天长叹,大雁呀,你能否传话给路博德将军,如果他的大军再不到达,我的军士就归家无望了。
    只可惜自己过分自负,孤军深入,不但毁掉了自己,也将这些与他浴血奋战的生死弟兄带上了绝路,不该呀。
    然而,路博德并没有来接应他们。
    十几天来,他们已经斩杀了匈奴兵一万余人。
    然而,对于一场大的战役来说,斩杀敌军万人的战绩也许并不明显。
    可对于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来说,虽然杀掉了多出自己一倍多的敌人,收获的却是自己的全军覆没。
    李陵不得不自问: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夜幕沉沉降临了,却并不沉静。
    北风萧索,寒风中不时传来战马的嘶鸣声和伤员无救的呻吟声,以及绝望的哀号声。
    李陵多么盼望此时能够传来路博德的救兵与匈奴兵的搏杀声呀。
    可是没有。
    李陵清楚,老奸巨滑的路博德,是不会冒着被匈奴大军吃掉的危险,来救他们的,心里不由得产生出了末路穷途的悲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