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5章 请大伙看场大戏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5章 请大伙看场大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两日匆匆而过,很快便到了文士宴当日。
    这日的宴席早早就被预定光喽,不仅永宁县的文人热烈参与,临近几个县城都有不少人赶来。
    文人最重名声,若能有传播美名的机会,自是不容错过。
    所谓文士宴,把饮宴与吟诗作赋结合起来,重在文会,而席间菜肴则是其次,其饮宴只是手段,起调节气氛的作用。
    而宋绵竹算是反其道而行,她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要把吃蟹文化推向大众。
    古代向来推崇读书人,借由文人骚客笔下,将河蟹的美味公之于众。
    此次宴席分午食,晚食两场。
    凡入席者皆要以桌上菜肴为题作诗,再从中选出最为优秀的三首。
    悦来酒楼,整个大堂二十桌八十席位,八个包间落座六十四人。
    午时将近,可谓是座无虚席。
    个个穿着长衫,自带几分风流,言谈间颇具书生意气。
    所来之人皆是通州中人,不是念过州学院,便是在县学中打过交道。
    彼此交谈都甚为客气,尽显谦逊儒雅的气质。
    不时有人端起酒杯轻抿,摇头晃脑做出两句诗,却没有一个字是与蟹相关的。
    正菜还没上,此时桌上只有一壶清酒,两碟凉菜两碟素炒。
    可这些人哪在乎菜肴,他们本就是为了名头来的。
    开始上正菜时,文人们原还是毫不在意,只听见小二上菜声此起彼伏。
    “客官请慢用,咱店里的招牌,香辣炒蟹!”
    “蒜香焖蟹!”
    “蟹肉茶碗蒸!”
    “蟹粉豆腐!”
    四道吃食端上桌,满屋子都飘着香气。
    金黄焦脆的河蟹,看着便十分有食欲。
    桌上四人顿时食指大动,相互对看眼,客气地礼让一番,便忍不住动了筷子。
    前面三样倒是在坊间听说过,吃自是第一回。
    这炒蟹外头炸的酥脆,麻辣劲儿十足,让人不停咂舌,却不忍放下筷子。
    焖蟹蒜香浓郁,也是别有风味。
    茶碗蒸中,剥好的蟹肉盖住鸡蛋羹上,吃起来倒是方便得很。
    最后的蟹粉豆腐,之前是没有听说过的。
    汤汁中混着油润蟹黄,脂膏丰满,一口吮下去满口飘香。嫩滑的豆腐配着浓郁的蟹粉,此等滋味更是销魂无比。
    原先的吟诗声骤然消失,此刻在文人们眼中,只有摆在眼前的美食佳肴。
    浅尝一圈后,矜持地放下筷子,有人思考着要作诗呢。
    结果还没等念出来,小二又端上两份主食。
    蟹黄小笼包,外皮晶莹剔透,可以瞧见里面汁水丰满。
    蟹骨酱炒年糕,鲜甜的蟹酱,配上糯叽叽的年糕。
    于是众文人又哑了嗓子,埋头苦吃。
    里面吃的热闹,外面人等得着急。
    悦来酒楼门口,搭了个简易戏台子,里三层外三层,全是来看热闹的人。
    大伙儿交头接耳,忍不住往大门里探头。
    “不是说好要将宴席上的诗作,拿出来念给大伙儿听嘛?咋还没动静?”
    “我瞧着,里面像是吃上呢。”
    “听着都没声儿啦,啧啧,这得多好吃呦!才能让秀才老爷们都没嘴说话呦!”
    “嘘,可别瞎说,别里面听到喽。”
    “啥子时候,我要能吃上这一顿,该多美呦!”西集市卖猪肉的屠户,也来凑热闹,嗅着里头飘散出的香味,忍不住发出感慨。
    “老赵,你要能摆上这么一桌,我给你儿子说个好闺女呦!”媒婆大娘在边上打趣儿。
    “那咱可说好喽!明儿我就问问得多少钱呦!”赵屠户一下来了劲儿。他家开肉铺虽说日子好过,但他儿子先天瘸腿,一直没说上媳妇,可算是一大心病啊。
    “一口唾沫一个钉!吕裁缝家的闺女正托我找婆家呢!”
    这年头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桩好姻缘能不能成,全凭媒婆那张嘴呦。
    吕裁缝家开了个小成衣铺,不算多大营生,配猪肉铺家,倒算是门当户对。
    那家闺女赵屠户是见过的,长得娇俏,为人大方贤惠,若真能说给他儿子,那他家可占了大便宜呦!
    赵屠户心里发了狠,哪怕要花个几两,这桌蟹宴也得摆上呀。
    说着话,大门中突然跑出个人,站到戏台上,捧着张纸念。
    “永宁县蒋秀才作……天南海北负盛名,美味珍馐世人夸……”
    “永宁县许童生作……横行江海间,赢得肉味鲜……”
    呦!这是开始喽!众人顿时起了精神,竖起耳朵听起来。
    “万康县张秀才作……暮年秋色恋江乡,酒熟鱼肥蟹著黄……”
    来围观都是平民百姓,偶有几个读过两年书的混在其中,给大伙儿释疑。
    “张秀才这首诗,要比前面有意境。”
    “嘶,咱永宁县的才子,不会输给其他县吧!”
    “你个憨货,瞎说啥子呢!咱永年县有名的才子还没作呢!”
    “对对……”
    大伙儿听得起劲,都纷纷议论起来。
    “好心的大爷大娘,要瓜子花生不?边吃边瞧呦。”
    人群中突然传来孩童的声音。
    附近的人下意识,寻着声音瞧过去,见是个垂鬓孩童在人流中转悠。
    瘦瘦小小,还没成年汉子小腿高,衣裳破旧洗得发白,瞧着还算是干净。
    身前挂着个小背篓,里面放着一包包东西,孩子正不停朝人推荐。
    有善心的大爷,瞧孩子下巴削尖,瘦得可怜,便起了恻隐之心。
    “孩子,你过来,花生瓜子咋卖的呦?”
    “都是二文钱一包呦。”
    大爷拿过花生垫了垫,心里有数,这个量的花生在西集市,约莫三文钱能买到两包。
    一包只有半文的利润,还省得去西集市跑趟腿,这还有啥好犹豫的嘛。
    “好孩子,给我各来一包呦。”大爷掏了钱,顺手摸了摸孩子的脑袋瓜。
    见周围人都在看,为人老道的大爷,笑呵呵添了句,“这分量,去西集市买也得三文,省得自个去喽。”
    大伙儿一听,也觉得合算,站了会儿工夫,都觉得嘴里闲得慌。
    那谁家去看大戏,不得嗑嗑瓜子?
    当下便有好几个人冲孩子喊话:“呦小孩儿,给我也来包瓜子。”
    孩子朝大爷鞠个躬表示感谢,便闷着头去找喊话的人。
    不大会儿,箩筐里的几十包瓜子花生,便卖了个干净。
    孩子钻出人群,饶了个圈,跑到悦来酒楼后门的地方。
    那里,有一个小姑娘坐在门槛上,手边摆着食盒,耳朵听着前头的动静。
    见孩子跑过来,朝他露出个笑容。
    “十六啊,卖的还行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