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97章把孩子全给放了羊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697章把孩子全给放了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村里忙得是热火朝天,刚过秋收,大伙儿手头不缺粮,干起活来都起劲些。
    要么说还是咱永宁县好,一点儿没受灾情影响,甚至于还有得富裕。
    五月时,乔河村每家都分了半亩种粮,如今便是得了八百斤收成。
    除此以外,寻常粮食也是种了不少,足够一家子吃用。
    这高产的新粮,当然是得再育苗播种下去,约莫两百斤种一亩。
    土豆红薯得种,稻子类主食也不能少,就有那家里田地少的,手头会多出新粮来。
    虽然村民们骨子里大都朴实,那该算计的时候,也还是会有点小心思。
    再等仨月,自家可是得多几千斤新粮,到时候能种的地,那就更不够用啦,最后肯定要么吃要么卖。
    县老爷收粮是为何?还不是为了救灾!
    等大人手里种粮发下去,那整个大晋都得陷入疯狂。
    这农家出身的人,谁能不明白这理儿,产量上来了,价钱自然会降,想跟大米面粉比,那是不肯定的。
    与其现在留在手里,不如趁好时机卖出去。
    谁家在外村还没个亲朋好友,也算是顺势帮上一把。
    虽然新粮事还没宣传出去,那对自己人悄摸说上一嘴,又有谁知。
    卖个十文钱一斤,好歹能赚几两哩。
    不提以后产量几何,就当粮食吃也是划算得嘛,只要拿到集市上,多得是人愿意买。
    等收成后,两百斤变四千斤,哪怕价钱降到几文钱一斤,也是翻倍的收益,算不得坑自己人。
    这两家子有商有量,都觉得此买卖甚好。
    外村人甚至觉得乔河村厚道啊,有恁好的事儿,居然会舍得告诉他们,心里皆是带上感激。
    而买粮种者,跟来帮忙建学堂的,几乎是一帮人。
    要跟乔河村没点儿关系,也不能收到学堂扩招的消息嘛。
    就在这一派祥和的气氛下,学堂算是被彻底玩出了花样。
    能扩的地方都给扩进去,左起两间教室,右起一间饭堂,东边来个供先生休息的屋子,西边再来个老宋家同款澡房。
    反正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到底是泥胚屋子,再怎么造,花不了几两银子。
    放在一家头上,那是没人舍得,这好几十户同摊,一人不过几十文钱,就没啥舍不得啦。
    他们想得多呀,不给学堂弄好点,啷个能把先生给留住。
    老宋家出了龙,以后不定会不会搬走,总不能啥事全指着他家,要想让学堂长久,还得是不能太抠搜。
    新鲜出炉的解元可摆在眼前,谁家不想自己孩子也能有那么一天。
    万一考回个秀才举人,那才是祖坟冒烟,全家沾光啊,这点账大伙儿还是会算的。
    在众人为了一个奔头而努力时,宋绵竹倒成了个大闲人。
    这熊孩子一闲,就爱找点事。
    学堂重建,把村里孩子全给放了羊,没地儿管着他们,又开始组着团在地里打滚。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最皮的时候,哪怕是接受了几个月教育,也别想他们能改好多少。
    再加上一个宋绵竹,压根坐不住,没在山里待两天,便带着侄子满地乱跑。
    这回不追鸡撵狗啦,她直接领着大白出战5,所到之处,凡家养的牲畜,无不退让的。
    走在道上,跟个大螃蟹似得,那个横劲儿啊!
    偏生众人不好说她,自家孩子能随便打骂,那福气包是能沾的嘛。
    没看曹氏跟高氏,现如今还得扫茅厕嘛。
    这学堂扩建,原有的屋子可一间没拆,茅厕还是那个茅厕,来帮忙起屋子的人多,一天下来简直没法待。
    高氏天天带着一身臭味回家,有时也会发懵,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一直在坚持。
    起初是为了省束脩,可这不已经知道不用花钱咯。
    种粮也到了手,进了自家的东西,那是万不可能再拿出。
    难不成真为点肥料?
    以前那个爱打扮的小媳妇,已然是被饶晕了圈。
    成天跟曹氏在学堂斗嘴,再被她气上几下,真就不乐意把肥料全便宜她家。
    话说回来,宋青河考取了举人,以后指定要当官,村里都在传他有状元之才,高氏难免心生畏惧。
    自古民不与官斗,她在村里再横,看见当官的也得怵几分。
    更别提县老爷跟老宋家,好得跟穿同一条裤子似的。
    当地父母官,可是实实在在压头上,真要起冲突,那肯定是自家讨不到好。
    再回想一下,买卖萍丫头那点腌臜事,高氏心里竟觉得有些后悔。
    要是没干这事儿,眼下死丫头的工钱到手,老宋家的福气也沾到咯。
    既然糊里糊涂过到现在,且再糊涂过下去吧。
    有好日子过,谁会想要找不自在,至于以后,再看吧。
    反正高氏心里挺不得劲,不知是希望老宋家继续兴旺下去,还是希望他们摔跟头。
    毕竟,老宋家若是倒了,自己除了图一笑外,似乎也得不到啥好处。
    可这村里的学堂,地里的粮食,那都是真真的啊。
    越是钻钱眼里爱计较的人,越是会算小账,自然越希望能多占些便宜。
    眼红这种事在所难免,可若能分到自己身上一分,那就又不一样啦。
    孩子们在村里疯玩,被各自家长领回去打屁股,宋绵竹也不例外,没少挨金氏铁砂掌。
    “你瞧你,哪还有个姑娘家样,我就没见过哪个女娃娃,成天跑得一身灰!
    这顶好的棉布料子,给你穿真是糟践啦,全家衣服属你的颜色败最快!
    赶明儿去再敢出去,给我穿旧衣服!随你怎么打滚儿,我都不管!”
    感情小老太太不是管孙女,而是心疼衣服。
    宋绵竹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旧衣服是不可能穿的,有软和的棉布衣裳穿,为啥要去穿麻布?
    她有钱!不在乎!穿一件扔一件……咳咳,那还是不行的,铺张浪费要不得。
    只是吧,村里孩子都在家挨打,她出去没了一帮小弟跟着,自个儿还玩个啥嘛。
    跳皮筋都嫌少俩人站桩!
    小姑娘得了闲,又开始找别的事,准备说,是找某人麻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