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10、第一百一十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10、第一百一十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日报募捐的消息传入皇宫的时候,朝臣们依旧在为了取消征兵之事争论不休。
    看着?殿中互相寸步不让的双方官员,皇帝同样觉得头疼不已。
    如同朝臣们所猜想的那般,皇帝心中的确更加趋向于取消今年的征兵。
    但也如同反对的朝臣所说的那般。
    征兵是天齐百年来的传统,贸然取消,定然会引起百姓们的胡乱猜测。
    所以对于皇上来说,要下明旨,就还差这最后一把火。
    这最后一把火,皇帝自然是希望由秦戮来添的。
    毕竟无论是秦戮的战功还是秦戮在军中的威望,都不容小觑。
    只要他肯开口,赞同今年取消征兵之事,那旁人心中就算是再不愿,也不好再说什么。
    然而从今日上朝开始,秦戮就做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论皇帝给了他多少言语和眼神的明示暗示,秦戮都通通当做没有听到没有看到。
    总之一句话,就是装死。
    这番表现,可把皇帝气了个够呛。
    眼见着?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朝臣们争论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变得小了许多。
    就在朝堂上的气氛压抑到顶点的时候,突然有一侍卫打扮的模样从殿外疾步走了进来,说是有要事相报。
    随后,又给皇上呈了一道奏折。
    对于来人,大臣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从其服饰便能看出,这是御前侍卫的一支,平日里除了保护皇上的安全之外,还负责收集京中的各处情?报。
    现在此人在早朝期间来递交奏折,难道是京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不成?
    想到刚刚皇上阴沉的眼神,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向后缩了缩。
    希望这个消息不要太坏,否则他们难免不会被迁怒。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出乎意料的,便是皇上在看过奏折后,原不仅没有生气,就连原本紧绷不已的表情,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在看完奏折上最后一行话后,皇帝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直接赞叹出声:
    “好,好啊!”
    皇上这番反应,直接勾起了朝臣们心中的好奇。
    自从绍城雪灾的消息传回之后,皇上的心里便一直压着?火,特别是在国库告急,发现赈灾的银钱无以为继的时候,皇上的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难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还能有什么消息,可以让皇上如此高兴?
    皇上就像是知道这些大臣心里在想什么似的,也没有让他们猜测太久,直接看向了站在殿内的秦戮:
    “老三。”
    “儿臣在。”
    秦戮上前一步,微微俯身。
    “你?来猜猜看,这道奏折写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一旦皇上提出“猜猜看”之类的想法时,被提问的那人便要小心了。
    因为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话,恐怕就是万劫不复。
    但现下的情?况,明显不能用寻常情况来套。
    单单从皇上这个语气和表情,便能看出,这个让其龙心大悦的消息,定然与厉王殿下有关。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厉王说什么,应当都不会错。
    于是众人连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秦戮身上,想知道厉王到底做了什么。
    秦戮则是微微沉默了片刻,才?开口:
    “回父皇,儿臣不知。”
    而皇上的心情?显然很好,即使碰了这个一个软钉子,依旧不肯放弃,继续追问:
    “你?就真的一点儿都猜不到?”
    皇帝询问了第二遍,这一次秦戮要再说什么不知道到的话,那就真的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在思索了片刻后,秦戮稍显迟疑地说出了一个猜测:
    “或许,是绍城的赈灾款有了着?落?”
    此话一出,大臣们心中直接被惊了一跳。
    这厉王殿下也太敢猜了吧?
    现在皇上心情?好不容易好一些,怎么又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提到绍城的赈灾款?
    就在大臣们以为皇上的好心情?就要到此为止的时候,谁料皇帝却直接大笑了几声:
    “哈哈哈,朕就知道,你?小子肯定知道!”
    语气中,带着一点得意,以及对秦戮的纵容。
    这下别说是其他大臣了,就是秦戮本人,也有些意外。
    他刚刚会说奏折上的内容与赈灾款有关,到底还是因为昨日顾砚书同他说的那番话。
    但是说出这个答案,秦戮心中也有些不确定,毕竟昨日到现在,还不到一日的时间。
    皇上可不管其他人想什么,只高兴地挥了挥手:
    “小得子,把这奏折念给诸位爱卿听听,也让诸爱卿高兴高兴!”
    “是!”
    王公公连忙上前,将那奏折接了过来,微微清了清嗓音,便将奏折打开,大声朗读着上面的内容。
    不一会儿,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这赈灾的钱是怎么来的了。
    不仅如此,那侍卫递上来的奏折之中,甚至还有现在的报社募捐到的捐款数额。
    截止奏折送进来之前,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京都日报》已经筹集到了上百万的捐款。
    最关键的是,这个数字现在还在以让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上涨。
    听到最后的这个数字,即便是平日里做事异常沉稳的臣子们,此时也有些激动。
    年轻一些的,甚至完全忘记了皇上还在殿上坐着?,忍不住惊叹出声:
    “妙啊!咱们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这样一来,绍城之事,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皇上正因为这一笔如久旱甘露一般的钱款而喜悦不已,完全不在意臣子的这一点无礼。
    而在短暂的高兴之后,大臣们也都收起了自己心中的激动,恢复了正经的模样。
    别看现在《京都日报》只筹集到了上百万的捐款,但别忘记了,那奏折最后也说了,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
    况且就退一万步说,即便到最后只有这一百多万两,那也足够朝廷做上许多事情?了。
    至少在给绍城赈灾之时,便能轻松许多。
    绍城雪灾的赈灾没有问题之后,那今年的征兵是否就能够顺利举行了?
    然而还不等?心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便见户部尚书一个跨步上前:
    “启奏皇上,《京都日报》此举的确可以解现下绍城的燃眉之急,然于国库而言,这同样是杯水车薪。结合国库现下的实际情?况,微臣依旧以为,可以取消今年的招兵事宜。”
    此话一出,顿时便引来了不少大臣的赞同。
    有说这笔钱看似不少,但实际上却不多的。
    有说这次绍城的事便是一个警示,告诉他们不能再任由国库这样空虚下去了的。
    也有说每年花在征兵上的钱财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就这两年而言,收效却不多的。
    说来说去,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
    那便是今年的征兵,可有可无。
    从现在发言的基本都是大皇子一派的官员便能够看出,恐怕这些人为了国库减压是假,为了消减厉王的势力,才?是真。
    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大皇子一派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
    大皇子一派的人想要消减厉王府的势力,拥护厉王的官员又怎么肯依?
    兵部尚书当即便一个跨步上前,微微俯身,张口欲言。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说什么,身后便有一道清朗的声音先他一步开了口: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只是五皇子秦灏的声音。
    绍城雪灾事关重大,即便是想来不喜朝政的五皇子,最近也都规规矩矩地来了。
    皇上对于是否取消征兵一事听的也有些头疼,当即想也不想,便对秦灏挥了挥手:
    “说!”
    “《京都日报》与三皇兄三皇嫂高义,儿臣不才?,虽囊中羞涩,但也愿意捐出五万两,以用作充盈国库,绍城赈灾!”
    “哦?”
    五皇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皇帝没有想到的。
    但是钱财这个东西,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跟别说现在国库也的确需要这一笔钱。
    最后皇上自然是没有多加犹豫,便点头应允了五皇子的要求:
    “难得你?有这份心,朕这次便替绍城的百姓收下了。”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翰林学士温学斐也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微臣也愿捐五万两,用作绍城赈灾,充盈国库!”
    收了五皇子的捐款,自然不好不收温学斐的,皇帝没有多想,大手一挥,也同意了。
    紧接着?,首辅裴大人、兵部尚书钟大人等?等?,都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捐款。
    其中的数额从十万到一万,不仅相同。
    对于大臣们如此自觉的举动,皇帝自然是没有推辞,都一并应了下来。
    不一会儿,殿中泰半官员都表了态。
    若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时表态的官员中,大多都与厉王府交好。
    这下就让人不由地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了:
    这绍城雪灾,去赈灾的是大皇子,现在捐款的却都是厉王殿下一脉。
    就连这捐款的法?子,也是《京都日报》提出的。
    朝中官员谁不知道,这《京都日报》是由皇上牵头,厉王府负责的?
    又想到刚刚那道奏折中提到的,厉王妃带头捐献了合计五十五万两,给京中百姓与商贾做了一个榜样。
    反观大皇子一脉呢?
    一心只想着让皇上取消征兵一事,削减厉王的实力?。
    不对比还好,这一对比,怎么就显得大皇子一脉如此上不得台面呢?
    心里这样想的同时,朝臣们看着?大皇子一脉,特别是户部尚书和四皇子的目光,或多或少就有了一丝变化。
    能够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又怎么会察觉不出来这一点?
    当即便在心里将厉王府和五皇子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募捐也就算了,带头捐什么钱?
    在外面带头捐款也就算了,怎么还在朝堂上玩儿这一手??
    就为了显得自己高尚?
    但是骂归骂,这些人心里也知道,今日若是不捐款,这件事恐怕就过不去了!
    最后还是四皇子率先反应过来,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十万两。
    户部尚书等人才像是被点醒了一般,陆陆续续地站出来表态。
    皇上则是听着左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五万两”右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三万两”,脸上的笑容是怎么也止不住。
    最后又听到王公公的低声回禀,根据统计,大臣们合计捐献两百三十七万两后,心中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这两百三十七万两,再加上宫外《京都日报》募捐的一百三十余万两,一共便是三百六十余万两。
    说一句不怕人笑话的话,这还是自从秦渊登基以来,国库中的现银最多的一次。
    散朝的时候,皇上自然是没有忍住,将自己的臣子们好好夸奖了一番。
    什么?
    你?问征兵之事的结果如何?
    皇上散朝的时候可说了,征兵之事是天齐百年来的传统,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取消的道理,所以今年的征兵照常举行!
    一番话说得是大义凛然有理有据。
    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会改变主意,还是因为日报募捐之事。
    一开始皇上更加倾向于取消征兵,完全是因为国库的确非常吃紧。
    但募捐之事一出,国库的压力?瞬间便得到了缓解,皇上想要取消征兵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更别提这次募捐的发起人还是厉王府,厉王妃还不顾厉王与大皇子之间的恩怨,慷慨解囊捐出了五十五万两。
    就连五皇子等?厉王一脉的官员也没有少捐款。
    这样的情?况下,皇上要是坚持取消征兵,这和卸磨杀驴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一局,到底还是厉王府胜了!
    也有人对这一点并不是很赞同:
    “但是厉王府这次的损失也不少吧?不说其他人,就单单说厉王妃,五十五万两呢!”
    这句话刚一说出口,说话之人脑袋便被敲了一下:
    “说你小子笨,你?还不知道好好听课!五十五万两这算什么?你?去外面打听打听,现在百姓们是怎么看待厉王妃和厉王府的?”
    此话一出,便让不少心中同样觉得厉王府也没占到多大便宜的人彻底没话讲了。
    没错,现在京中百姓一提到厉王府和厉王妃,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大手?笔的五十五万两,谁不是赞不绝口?
    想想厉王府以前的名声,再对比看看现在。
    任谁也说不出一句厉王府亏了的话!
    当然,除此之外,依旧有人对这五十五万两心痛不已。
    不用猜也能知道,这个人便是五皇子秦灏。
    这不,刚下朝,秦灏便直接跟着?秦戮一同来到了厉王府,想问问他家三皇嫂是怎么想的,居然这么想不通,拿出五十五万两给大皇兄做嫁衣?
    “这怎么能够叫做给大皇子做嫁衣呢?”
    对此,顾砚书只微微笑了笑:
    “虽然这笔赈灾款的确能够让大皇子更好地完成给绍城赈灾之事,但五皇弟别忘了,现在京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笔钱是厉王府给的。”
    要知道在今天之前,绍城赈灾的事做的再漂亮,也与厉王府没有任何关系。
    但在今天之后,若是绍城之事得到完美的解决,百姓在提及大皇子才?干过人的同时,少不得也会想到厉王府给予的经济支持。
    所以与其说这五十五万两是给大皇子做嫁衣,到不如说是厉王府用这五十五万两,生生从大皇子手?中强买了一半功劳。
    想通其中关节之后,秦灏还有什么话可以讲?
    他当然只能在心中给自己大皇兄默默点上一炷香,同时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高啊!”
    若是大皇子知道这些事,恐怕会直接被气死吧?
    可即便如此,秦灏心中也微微有些肉疼:
    “但也不需要五十五万两这么多吧?”
    “自然是需要的。”
    五十五万两这个数字,可是顾砚书精斟细酌定下来的:
    “而且就算不以赈灾为由头,这笔钱最后也得送给父皇。”
    “也要送给父皇?为什么?”五皇子眉头一皱,是真的有些想不明白了。
    “归园居也就罢了,这陶然居与邀月阁在京中日进斗金,五皇弟就真的以为,父皇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
    现在三家店铺开业的时间尚短,皇上或许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家店铺的赚钱能力越来越强,厉王妃名下赚钱的产业越来越多之后呢?
    财帛动人心。
    没有人比顾砚书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顾砚书要让皇上知道,只要他顾砚书能赚钱,那国库便不会缺钱。
    也只有这样,顾砚书才能放心地去完成自己计划中的那一片商业蓝图。
    秦灏还能说什么?
    他现在除了五体投地,已经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只能默默地在心中,给自己的大皇兄再点上了一炷香。
    秦灏不说话了,顾砚书反而想到了一个问题:
    “五皇弟呢?是怎么想到提出捐款之事的呢?”
    “当时臣弟见那户部尚书紧追不舍实在可恶,又想了一下,若是三皇嫂在会如何破局,便想到了这一招。”
    提到这件事,秦灏挠了挠头,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着?:
    “臣弟做的不对?”
    “你?做的很?对。”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对秦灏的这番做法?表示了赞同。
    不得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久,秦灏对顾砚书的行事风格的确有了一定的了解。
    若是今日早朝,顾砚书在的话,也会选择秦灏当时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不要再去打征兵的主意。
    好不夸张地说,顾砚书在秦灏的心中,简直就是最厉害的存在,也是他最崇拜的人。
    得到了顾砚书的夸奖,秦灏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一兴奋,就开始关不住自己的话匣子了,直接同顾砚书抱怨了起来。
    说这户部的人有多讨厌,时时刻刻都不忘给他们和三皇兄添堵。
    “的确是有些让人讨厌。”
    听着五皇子口中户部与厉王府之间的种种恩怨,顾砚书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那就给户部的人,找点儿事做好了。”
    “什么?”
    秦灏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吐槽,居然会让顾砚书有这样的反应。
    虽然顾砚书没有说他会给户部找什么样的事,但从顾砚书现在的表情来看,秦灏就只知道一件事:
    这户部的人,以后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
    当然,朝堂中是怎样的暗流涌动,京中的百姓并不关心,对于他们来说,今天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那便是今日他们在《京都日报》门前捐出的那一笔善款。
    温六公子说了,为了能够早日帮助到绍城的百姓,也为了钱款的安全,今日受到的这些钱款,会在酉时末直接送进皇宫。
    为了贯彻报社提出的公开透明原则,在钱款送进皇宫之前,会进行统一的清点。
    现在没事做的百姓们,可都聚集在报社外不远的位置,看报社的人清点今日的捐款呢!
    为了保障钱款的安全,今日经手?捐款之人都是顾砚书从厉王府中抽调过去的。
    厉王府中的下人们最大的一个优点,便是手脚麻利。
    虽然今日赈灾的钱款不少,其中还有不少铜钱和碎银,但大家也在半个时辰内将其全部清点了出来。
    合集四百二十三万三千九百五十二两零八百文。
    最后温清霄自讨腰包补足了后面的零头,总共合集四百二十三万四千两。
    报社的人才刚刚将这个数字报出来,看热闹的人群中便立刻有人开口说话了:
    “四百二十三万三千九百五十二两零八百文,没错,就是差这么多!”
    顺着声音望过去,便能看到那人手?中正拿着一个算盘。
    不用想也能知道,这应该是刚刚才?对着报社外红纸上的清单算了一遍。
    除此之外,又陆陆续续的有几个手中拿着算盘的人站了出来,表示数额没错。
    其中还不乏让百姓们眼熟的老账房先生。
    仔细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由《京都报社》请过来监督的,说是若最后报社给出数额与红榜上明细不符,可当场提出。
    一听这话,百姓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毕竟红榜上的明细,是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一笔一笔记上去的,可没办法?做假!
    看着?报社的人将银钱整整齐齐地放进木箱之中,然后当着?大家的面向皇宫送去,百姓们知道,这笔钱是要送去绍城帮助那边的灾民了。
    当即,不少人心中都涌动出了一种激动之情?:
    “这里面可有俺捐的半两银子!”
    “也有我捐的半两!”
    “嘿嘿,虽然我家穷,但这里也有我捐的一百个铜板!”
    ……
    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有了这笔钱,想来那副刊上所画的冻尸遍地,灾民衣不蔽体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咕咕也想加更,但是咕咕的病不允许啊!
    什么?咕咕得了什么病?
    当然是每个鸽子精都会得的,“仍不住想要咕咕叫癌晚期”!(顶锅盖……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篱落落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黑150瓶;昵儿38瓶;陌离27瓶;陌上花、北风起、鱼有柠檬20瓶;晶晶、篱落落10瓶;貓頭鷹、会笑的眼睛真美5瓶;49555843、白桃乌龙、rh套团糊糊糊1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