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71章:双章合一
大公主今年十四岁,会有什么样的病情呢?妙真没替这位大公主看病,不清楚她的病情,但她这几年医术也不是没有提升,宫中征兆她务必要看好才行。
妙真一心想着病情,空隙回忆萧景时紧张的样子,又觉得好笑。自己又不是什么绝世大美人,怎么萧景时那样怀疑,甚至觉得自己会被皇上看上?
想起来,她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她没有想到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身上更有韵味,兼今日着意打扮了一番,行走时还有不少人注目。
甚至过来时,皇帝正在大公主这里,妙真连忙跪下行礼:“臣妇萧门徐氏祝陛下千秋万岁。”
皇上虽然当时给妙真赐过牌匾,但其实他并没有见过她,如今一见心道徐氏如此年轻,医术被人称颂,定然有过人之处,他还不由多问了几句,得知妙真也是祖籍湖广时,还不由笑道:“朕少年时也是在安陆章大的。”
妙真心道稳了,自己和皇帝既是老乡,又帮他医娃,日后在他这里肯定也有些牌面。
只听他的声音也没那么急躁了:“别多礼了,先去看看大公主的病,若是治好了,朕重重有赏。”
“是,臣妇先去看看。”妙真站起身往后退了几步,才由宫人引着去内室。
大公主正是将笄之年,已然是个大姑娘了,妙真正问起她身边的嬷嬷:“大公主不知是什么病情?”
那嬷嬷道:“说起来也是老毛病了,之前不舒服时也会腹泻,但这次颇为严重,公主便血了。”
“便血?”妙真看了大公主一眼,又道:“不知可否让我诊脉一番。”
嬷嬷道:“萧夫人哪里话,陛下请您过来就是为了帮公主治病的,这是应该的。”
大公主生母早逝,这位嬷嬷几乎能够当她大半个家,妙真先看她的舌头,苔质厚腻,舌头淡红,脉搏浮而细软无力。
“公主,臣妇要治好您的病,必须得好生查看一番,您腹泻时,肚子疼不疼?”
“这里有点疼。”
女医天然就对女子而言更有亲和力,尤其是妙真这番打扮,愈发显得可亲,大公主就指了指自己的小腹,但她又道:“可也不是很疼。”
妙真想这应该是休息痢,也就是西医说的慢性痢疾,这病的确是时发时止,日久难愈,若是不治,日后还会牵引到别的病。尤其是大公主体质偏弱,若是严重感染引发脱水或者休克,到时候可能会循环衰竭死亡。
她先辨证,久痢不止分好几种,若是病在气分,就会伴有腹痛,病在血分,就是肉眼血便。
其实大公主应该是病在血分,之前的大夫听大公主说小腹痛,辨证在气分。
妙真旋即开了人参岑连干姜汤加当归、白芍、丹参、血余炭,先把方子给了旁边的嬷嬷,让她着人拿去御药房,她则准备帮大公主针灸加艾灸一番。
“针灸就算了吧,我怕这个,好疼的。”大公主摇头。
帮忙调理。”
“这……”妙真着实不大想去,虽说医者仁心,但是她自己也有丈夫孩子都在京中,和当年她孑然一身进程家做供奉不同。
程媛笑道:“我知道你的难处,无事,我帮你回了,就说宫里让你看病,你一时走不开。”
妙真看向程媛,忙起身道谢:“真不知道该如何谢您。”
程媛看着她,很真诚的道:“我们都有同一个敌人,那卢世安我早知道他不妥,可我母亲非是不听,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她咎由自取。”
“没想到三姑娘这般深明大义,说实在的,那段日子我的日子很是难过,说实在的,我都不认得他,不知道他为何这般报复于我?难道他来求娶,我定亲了也还要嫁给他不成么?”妙真也说了自己的委屈,又想三姑娘是个明白人,可惜曾氏不是。
程媛听了也是心有戚戚焉,前世徐妙真的日子更难过,这辈子她好歹是进宫的医女,且萧景时待她很好,比岑渊好多了,至少还帮她对付卢世安,一直很信任她。
所以,程媛看着她道:“关于卢世安的事情,我也只能找你商量了,他现在被贬云南,可我看他并非安分之辈,如今因我的缘故,他对淑儿很好,但我就怕他将来……”
“其实之前《定风波》的事情也只能影响他一时,况且也没有指名道姓的,若干年后,这京里再换一路人马,恐怕就没人知道了。”妙真想告诉她,这种事情是肯定的。
程媛下定了决心:“你说的是,只是我一时还没有好主意,但会先盯着他的。”
妙真点头:“既然如此,三小姐将来有什么要我效劳的,只管派人同我说就是了。”
前世她们俩个女子受卢世安坑害不浅,这辈子她们能联手,也算是命中注定了,程媛如此想着。
过了九月,隔壁张氏从京山伯府回来,正好陈夫人也去隔壁,还请了她过去,若是张氏自己,妙真肯定就不过去了,但平江伯夫人是自己的主顾,且关系一直维系的不错,她便过去了。
张氏整治了一桌酒席,见自己过来,似乎很高兴,“萧四奶奶不仅医好了宫里宫外许多人,连我姑姐也医好了,真不知道如何谢你。”
“镇抚使夫人谬赞了。”妙真道。
陈夫人倒是问起妙真求医的过程,听妙真说完,忍不住惊呼道:“这可真是不容易。”
妙真谦虚了几句,偏陈夫人有事先走了,张氏亲自过来倒酒,妙真看着她道:“崔夫人,我曾经听说外子当年救过您?”
她不愿意再和张氏打哑谜了,曾几何时她也学了些萧景时的率真之气。
张氏听了这话心里一慌,脸上淡淡的道:“是有此事。”
“唔,可您和我见了那么多面,竟然从来都没有提起过。”妙真看向她。
张氏心(uOHG)理素质并不是很强大,听妙真这样一说,她有些恼羞成怒:“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些。”
“既然如今知道了,你有什么事情只管同我说,切莫私
救人,打仗的时候也有不少娘子军帮忙医治伤员,或者消耗敌军。她听完之后若有所思,看来是有打算了。”妙真道。
张氏靠着自己和崔家主家的关系,为丈夫谋了个去大同的职位,好歹是实缺,还是在大同总兵张达麾下。
她还亲自过来妙真这里说自己的打算:“若是遇到了敌军,我也不怕,听说大同的男人女人甚至连孩子都草木皆兵,我好歹这些日子跟在你身边,也偷师学了很多。”
“你的转变真的很大。”妙真笑道。
张氏道:“我以前总是想谁能干我就攀附谁,如今却觉得靠我自己,失败了也就失败了,日子也没我想的那么难过。”
没想到张氏竟然是这样的人,从向往英雄到成为英雄,竟然只有一瞬间。
每一个女人,都不能小觑。
楼琼玉却暗地里很佩服妙真,能把情敌化敌为友,还把人家不费吹灰之力鼓捣走了,这比高氏还强。
立冬之后,翰林院散馆,萧景时被分到都察院的宣大做巡按御史,妙真当然是要随着丈夫一起过去。
巡按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但是代表皇帝,实际权力很大,可以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弹劾不法官员,这倒是很适合萧景时。
萧三老爷也和萧景时道:“巡按御史、督抚、挂印镇守总兵官这可是三堂。宣大又是军事重镇,你收敛些。”
对别人萧三老爷的要求是放开手,但是对这个侄儿他深知其脾性。
“叔父放心,侄儿晓得。”萧景时早已摩拳擦掌了,只可惜巡按御史只有一年,若不然,他还真想做三年。
从三房回来,萧景时先去找妙真了,妙真正苦笑:“大家都说去山西一年,就让你自个儿去算了,让我留在京里。”
“那不行,真真什么时候都要在我的身边。”萧景时就是离不开妻子,一刻也不愿意分开。
妙真笑道:“我自然是随你一起走的,孩子们如今还小,也能见见四处风光,增长见识。况且,那可是宣府和大同的巡按御史。我听说朝廷还要求你们不得随意差遣承宣布政司和提刑按察司的高级官员;不得虐待辱骂地方军官;不得羞辱遵纪守法的地方官员;不得要求知府在你们面前跪拜。可见这巡按御史权力有多大了,我呢跟着过去也是监督你。”
“好,我只愿意被你监督。”萧景时只要妙真跟着他,心中不知道多欢喜。
妙真说完,又要准备回去打点行李,却被萧景时一把拉入怀里,妙真只觉得自己胸前直接怼了上去,连忙要挣扎开:“青天白日的,又发什么邪气。”
萧景时掏出一把洒金扇子敲了一下妙真的头:“总是这般不解风情,白日如何了?自古阴阳调和,如今冬日,连小猫小狗都交合,此乃人之常情。”
“你留心身体才是,说的这样……”妙真皱皱鼻子。
夫妻二人笑作一堆。
她们此次去宣大,因为只去一年,妙真带的行李也会少一些,她正和楼琼玉道:“你四哥和
三叔父说了(),?袐n?げ??????晎?”
?籩?襳??g??葶?题?()_[()]?『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萧景时要去山西,西席那些都是他请的,到时候都得带着走,可邈哥儿就没先生了,现在妙真把这件事情说了,她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四嫂,大嫂刚走没多久,你又走了,倒是留我单独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楼琼玉也是感叹。
妙真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一年的功夫,我们就回来了。说起来原本巡按御史是要八月出巡的,但如今我们就要出发,也不知道为何?但我想回来应该也是挺快的。”
楼琼玉父亲也是做过县丞的,她倒是有些猜测:“指不定是让四哥去办什么大案,嫂子你可要把孩子们都照顾好。”
“嗯,我知道了。还有你也是要多留心身体,京城到底不比家里,天干物燥的,你脸上又容易起藓,偏我今年来不及制药,你要早些买些药来,不能到时候脸痒的很。”妙真对她道。
以前妙真在身边的时候她不觉得,如今她要走,楼琼玉很舍不得。
见楼琼玉这般,妙真笑道:“哎呀,我们也没那么快走啊,快别这般了。”
最离不开妙真的其实还是她的那些病人,但是妙真想没有她这个大夫也有别的大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芙姐儿正过来道:“娘亲,咱们要带这么些东西吗?”
“对啊,现下刚入冬,但是越往北走就越冷,所以得拿些厚褥子皮子,要不然路上很冷的。就连炭火也得带,咱们路上还能烤火。”妙真又拿了单子让小喜去置办。
芙姐儿大抵在整个萧家都是大姐姐的存在,所以比弟弟妹妹们都操心许多,她还道:“娘,女儿还怕您把女儿留在京城呢。婶母虽然好,可是女儿愿意和你们在一处。”
这种感受妙真最明白了,孩子们其实不太在意条件,她们有时候只愿意和爹娘在一处。
萧景时翰林院的同僚有的留在翰林院做了检讨、编修,有的则去了六部或者科道,有的像萧景时这般出任巡按,大家各奔东西,情谊到底还在。
他们的同乡张勉学受吏科给事中,萧景时单独又请他吃酒,又道:“张兄和谢兄如今任六科之首,当真风光无限,弟在此祝兄节节高升。”
张勉学道:“原本以为你也和我们一起在科道中,或者也留翰林院,万万没想到你要去宣大做巡按,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呢。”萧景时原本也以为自己最次要去六部的。
张勉学不由道:“我看应该是你中秋时写了一篇《论刑罚忠恕论》的缘故,听闻掌院学士对你这篇文章很是欣赏,怕是有栽培你之意。”
萧景时心道若是真的栽培,就该把自己留在京里,如今派他到宣大,想必那里有重大案情,才派自己这个和各方都没有牵连的人过去,如果同流合污,到时候被皇帝处置,但如果出挑,即便不少人诋毁,他也能够稳步高升。
他这个人连独狼猛虎都不怕,又何惧几个贪官。
72·第72章:双章合一xhwx6\.c\om(xh/wx/6.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