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章 出世亦是入世法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2章 出世亦是入世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出世哲学与在世哲学相对,在世指的是在阴阳矛盾之内看世界。出世指的是跳出阴阳在阴阳之外看世界。出世也有两个维度的出世,一个是指“我“的出世,一个是指跳出太极阴阳的出世。
    出世意味着什么?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出世就是当和尚或道士,四大皆空,抛弃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这是的出家不是出世。
    人体是个矛盾体,世间万物也都是矛盾体,人一直活在各种矛盾纠结当中,在矛盾中人是无法摆脱矛盾的。还举“鸡和蛋“的例子,当我们说“没有鸡哪来的蛋“的时候,就会出现“没有蛋哪来的鸡“的矛盾循环当中。比如说朱元樟当年带领农民起义,反抗元朝残暴统治,推翻元朝统治以后想建立一个理想国家的时候,不知道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矛盾循环,就算剥皮和凌迟也阻止不了王朝的衰败,百年后又被农民起义给推翻,子孙还被人杀了煮着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说太平天国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王国,结果建立了一个比清朝还恐怖的王国。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拼命追求幸福到头来还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多少幸福,反而更忧郁。在矛盾的循环中人怎么也摆脱不了矛盾循环,因为更大的幸福,背后是更大的纠缠,更大的矛盾,直到让人心力憔悴。可惜很少人意识到自己被禁固在矛盾的循中被矛盾所左右而失去自由。在矛盾之內,矛盾是无解的,我们谁也不敢说“先有鸡“或者“先有蛋“或同时出现,因为答案是混沌的。微观领域的量子不确定性,宏观领域同样出现,所以出现了宗教哲学的分裂,社会分裂,夫妻分裂,自我分裂。很多时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没有站更高度看,或说更高层上才能解决问题。
    在矛盾之内我们也无法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跳矛盾,我们不说“鸡蛋“问题但可以知道其的本象。就好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我们观察事物不要用分别心去看,不带情绪去看,就可以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
    自我意识出现了以后,人类首次意识到自己存在,意识到外界存在,这是人类的第一次觉醒。但人类面对的不是只有善良的自己,也不是只有善良的外界,而是是是非非的世界。人类陷入幻境,人类迷茫,人类在所有问题上都陷入了矛盾,比如说“人类本性是善恶“的问题上就出现两个自相矛盾的答案。当然很多人不敢说人性本恶,内心上却认为人心都是险恶的,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不会与别人交换真心,包括心爱的恋人
    如何跳出自我?
    每个人都是阴阳体,存在无数维度的两个我,比如说能量上一个正“我“,一个负“我“;比如说性别上男性之“我“,女性之“我“,还有无数个维度中矛盾的“我“。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正义之“我“与邪恶之“我。
    正义与邪恶、自私与无私、有情与无情、心胸开阔与心胸狭窄、心软与心狠,纵欲与克制的禁欲,等等,我们可以统称为神性之“我“与魔性之“我“。人心中都有心神与心魔共存。人要战胜自己心魔是很困难的,因为人天生无知、懒惰、自私、冷血、残暴、无情、欲海无穷,所以在诱惑和压力面前没几个人不会堕落。
    社会是人的组合成的,整个社会也是一样充满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所以不止内心心魔会诱惑你,外界社会上邪恶的力量也会诱惑甚至胁迫你,让你屈服在魔的脚下。在邪恶专制的国家,很多人不得不选择与统治者合作与广大被统治者为敌。比如说在军阀四起的民国,每个人都会被卷入军阀混乱,也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不正义,大家都是行尸走肉一般,很多人打死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而死。
    很多时候,人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自身矛盾的囚笼里,也不知道生活在社会这个囚笼里,更别说宇宙这个大囚笼里。
    人当然还有幸福美好快乐的时光,但感觉总是很少的。问过非常多人一个问题:“你感觉做人有没有意思?“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首先一个是这个社会发展还不完善,每个人生活压力很大,钱也难赚。思维有限,很多想不通,想不开,无数矛盾纠缠,还有一个就是心魔强大。各种原因让人觉得每天在纠结中轮回中,让人感觉很累。
    各个维度的“我“和对立统一的“我“不断在爱恨、善恶等各种阴阳中轮回,永无止境。现代社会很多人抑郁又失眠就是因为被各种矛盾搞得很累,想挣扎却又无法逃避,索性任由自己被纠缠,被折磨。
    抑郁的本质是深陷矛盾,执着其中,无法自拔。除非心结或外界压力消失,否则自己很难走抑郁。所以抑郁严重的人心里十分痛苦,也无法与人交流。
    怎么样才能跳出轮回?普通人的意志不够坚强,也无法分清是非善恶,一旦陷入太深,很难自拔。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中庸之道。就是说做个老实本分的人,就算做不了好事,也不要去做坏事。不去想不义之事,也不要去侵犯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很多时候矛盾压力总是别人或社会强加给你的,或遭遇重大变故,你想逃避却没处逃。跳出去,更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坚强,除此之外,要平常心看待,亦不要过分自责或责他。
    中庸哲学
    也叫中道哲学。
    人类生活在正义与邪恶交织的世界里,如果向上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就会远离不好的东西。向下发展就会陷入魔道,越接近极点,魔的力量就越会强大,越会让人无法自拔。如果一个人心完全被心魔控制,那就没救了。
    普通的人是比较中性的,虽然不会太好,但做事情也不会太过分,所以一般不会有大的灾难。人如果走上魔道的话,他也是一步步走上去的,开始内心还会有矛盾的斗争,等到整个心都被邪恶充满的时候,他就会彻底丧失自己的理智,完全被邪恶所控制,成为真正的魔头。
    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程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子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做好人也会累,也会被小人利用。做坏人会伤害别人也不好,所以最好就是走中间的路线。如果很大部分人都本分,社会就和谐了。
    大中至正,站在太极处看矛盾,不偏不倚,就是正义,就是走正道,大道。《尚书·虞书·大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变化莫测,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人心与道心和合,执中而行。
    意识当下
    只要稍微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他完全陷入其中并不知道自己在生气,过后才知道自己生气了。或当一个人非常高兴的时候,他也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当下说的就是时时刻刻可以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或者说当下处于的各种环境。
    跳出自我看自我,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自我,就是指把自己当着外物来看待,时时刻审视自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当下意识自己的存在。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跳出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存在,也可以看到轮回的存在,这样自己就不会陷入自我当中,也不会陷入轮回当中。如果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你就会当下觉悟,当下解脱。跳出矛盾轮回就是指时时刻刻要站在矛盾之外看矛盾,看自己不要陷入矛盾之中,辨证看自己所处的矛盾的世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我们能跳出自我看自我,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社会看社会,跳出宇宙看宇宙,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一双法眼,或者说上帝之眼。可以借上帝的眼睛俯噉看我们这个世界。懒人听书 nren9.
    一旦你可以站到最高处,就可以一览众山小。当人跳出自我看自我,跳出世界看世界,人就不会被自我矛盾所困,不会被万物纠缠所困,可以有一双公正看待世界的眼睛。佛教管这叫佛眼,道教叫天眼。
    自我修行。意识到身处在在世,身处在**(卍)中,就可以跳出来。现在的问题是:你跳出来了,但是,矛盾还是存在的,各种纠结也不会消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抵抗邪恶,所以还是逃不出束缚。
    矛盾依然存在,这个需要我们一个个去化解。比如说我们要知道做恶是会让人走向堕落的,不但害人害己,还会害了整个社会。如果害了别人,社会还会用法律来审判和制裁你,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能去做危险的事,尽量去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做好事,心向善,不仅可以让自己快乐,也可以让人得到好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社会上好人多了,社会上也会清静,我们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人一旦作恶的话,在社会上会把这个恶传递下去,大家都作恶的话,自己随时也会被别人伤害。
    通过一个个去化解矛盾,人的心里会慢慢减少纠缠,直到心中没什么纠结,心中的矛盾少了,人自然会轻松下来。
    很多人一点点小事就看不开,想不开,这种人怎么能够开心呢?以前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人什么事都在斤斤计较,有一次发生了车祸,死里逃生以后,整个人都变了,什么事都看得开,也不会斤斤计较。为什么这个人一下子看开了?这说明他的底线提高了,更包容了。对于鬼门关回来的人,在生死面前很多都是无所谓的。
    人作为一个矛盾体,必然会有是是非非,外界也是有各种矛盾,没必要为己而欢,为物而悲。肉体作为一个物质生活在这个万物当中,必然要受到各种制约,会产生矛盾,会有纠结,也会有过不去的坎。但是人的心灵却不能因此而困在其中,心灵是自由的,应该跳出来,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不要让欲望过度伤害了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算自己心里不会伤心,但是别人反过来也会报复你,最终自己还是要受到伤害的。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每天不断学习,每天不断的去除身上不好的毛病。日久天长,我们就可以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境界不断提高后人心也会慢慢的变得开朗。各种矛盾纠缠就不会那么激烈,可以达到心静如水的时候我们就会可以坦然面对这世间万物。
    凡圣分离
    佛学浩瀚如海的经典都讲自我怎么出世,很多人说看不懂佛经,佛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凡圣分离“,只要弄懂了这个东西就非常容易。什么是“凡圣分离”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五祖嘴巴说“亦未见性“是怕有人对慧能不利,却偷偷把衣钵传给了慧能,让他去南方避难。
    慧能的偈有何不同呢?
    人心有很多污垢,需要每天改掉坏毛病。神秀说的话,说明还是在世修行。慧能的意思是说,如果跳出自我,跳出这个轮回的话,那么肉体和世间万物已经和我没关系了,也就是说没有“明镜台“哪需要“勤拂拭“。
    很明显慧能是出世了,而神秀还未出世。灵魂也就是“我“离开肉体,肉体的轮回与“我“无关,自然不会被矛盾的轮回困扰。这就叫“凡圣分离″。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南北朝·善慧大师。我们再来看这句“空手把锄头“是不是很矛盾?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四句话都在讲一个东西,意思是说。拿锄头的是肉体的“我“,灵魂上的“我“没有拿锄头的。意思是说,肉体与“我“无关,“我“已经离开臭皮囊了。明白这个很容易理解“步行骑水牛“和“桥流水不流“也是讲这个意思。跳出自我,自然也跳出阴阳**,自然是解脱出世,顿悟成佛了。佛道还有一个“不可说“的理论,“不可说“不是不能说,而是一说就会陷入自我,生出分别之心。很多人每天都在寻求解脱之道,反而不知道越执着于道,自我越陷入我执,越无法解脱。
    无我
    佛,道讲的无,无我,忘我是肉体上的“我“,矛盾对立的“我“,当“我“不在轮回中,那“我“的心自然没有波澜起伏,自然宁静如水。内心如果顺其自然,任由心中乾坤运转,内心反而更加顺畅。
    消去小我自然会成就大我,本我,得到真我。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在去看各种宗教哲学经典就会很清楚说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