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方孝儒未被灭十族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30、方孝儒未被灭十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方孝儒未被灭十族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对忠于建文帝的朝廷官员进行疯狂屠杀,传说方孝儒被灭了十族。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的刑罚是灭九族,而方孝儒却被灭了十族,由于事情离奇,所以流行很广,不少人都信以为真。然而,从《明史》记载来看,并没有那么回事。
    方孝儒,浙江宁海人,出身官宦之家,祖上四代都是名儒。他的父亲叫方克勤,曾经担任山东济宁知府,为官清廉,却因为空印案被冤杀。《明史》把方克勤列入《循吏传》第二名。
    方克勤死了以后,家境衰落下来,变得十分贫穷。方孝儒素有大志,仍然克服困难,勤奋读书,后来拜名士宋濂为师,通晓儒学经典,学识渊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
    方孝儒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天下闻名了。朱元璋把他召进宫廷,授予教授之职,给皇家子弟讲学。方孝儒讲学十分认真,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培养了大批学生,其中大多数是皇族和大臣们的子弟。方孝儒在宫中讲学多年,因此,他的学生满天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的时候,自然也得到过方孝儒的教导,他即位以后,任命方孝儒为翰林侍讲。建文帝对方孝儒十分尊重,国家大事常常征询他的意见。于是,方孝儒与黄子澄、齐泰一起参与朝政,方孝儒还负责起草诏令、檄文。不过,三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却抵不过一个会打仗的朱棣,最后,朱棣获得胜利,从侄子手中抢走了皇位。
    公元1402年农历6月14日,朱棣兵进南京,命诸将把守城门及皇城,控制了京师。朱棣下令逮捕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五十多名忠于建文帝的朝廷官员,称他们是奸臣,同时张榜安民,维持城中秩序。
    6月17日,朱棣拜谒朱元璋的陵墓,自己宣布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被称为明成祖。
    朱棣举兵南下的时候,姚广孝曾经对他说:“方孝儒是天下名士,您如果攻占了南京,方孝儒必不肯投降,请不要杀他。如果杀了方孝儒,就会断绝天下的读书人。”朱棣点头答应了。
    由于这个前因,所以,朱棣虽然把方孝儒列为奸臣,逮了起来,却没有为难他,而是令人把他带到大殿,想要劝降,并让他起草即位诏书。
    《明史》记载说,方孝儒人还没有走到大殿,哭声就传了过来,只见方孝儒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一路号哭,悲恸之声响彻大殿。
    朱棣从座位上走下来,来到方孝儒身边,安慰他说:“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只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周公曾经忠心辅佐年幼的侄子周成王,在历史上留下贤名。
    方孝儒停止了哭泣,质问道:“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儒说:“为什么不立他的儿子为帝?”朱棣回答:“他的儿子尚小,百姓们愿意有年长的君主。”方孝儒又问:“那为何不立他的弟弟呢?”
    朱棣有些不耐烦了,说:“这是我们朱家的事情,你不用管。”令左右拿纸笔来,递给方孝儒,说:“诏告天下,非先生起草的诏书不可。”
    方孝儒愤怒地把纸笔扔到地上,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会写的。”方孝儒又大哭起来,并且边哭边骂,大骂朱棣是乱臣贼子,篡权夺位,大逆不道。
    朱棣终于大怒,不顾姚广孝的嘱咐,下令将方孝儒凌迟处死。方孝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方孝儒临死前作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明史》记载了此词全文。
    方孝儒死后,他的学生廖镛、廖铭兄弟俩,将方孝儒的尸体殓葬于聚宝门外的山上。廖镛兄弟是开国功臣廖永忠的孙子。
    闻知方孝儒惨死,他的亲属悲痛欲绝。妻子郑氏和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一家人死绝了。
    方孝儒有兄弟三人,哥哥叫方孝闻,早已病故。弟弟叫方孝友,受牵连被杀,临死前也赋诗一首。方孝孺家族其他人没有被杀的,但许多人被流放。
    《明史》还记载说,过了一百八十年以后,万历皇帝下诏,赦免方孝儒家族被流放人员的后代。方孝儒已无子嗣,但他叔叔方克家的后代却人丁兴旺,其他人的后代也不少。据官方统计,方孝儒家族后代仅在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的,就达一千三百多人。
    从《明史》记载来看,方孝儒并没有被诛十族,甚至连九族也没有,遇难的只是方孝儒一家和他的弟弟。《明史》是清朝写的,清朝是明朝的敌人,如果朱棣真的惨无人道地诛灭了方孝孺十族,清朝人是不会为他掩盖的。
    那么,方孝儒被灭十族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说法,来源于野史《野记》。野史写起方孝儒被诛灭十族的过程,就曲折复杂多了。
    《野记》说,方孝儒身穿孝服,在大殿上痛哭不止。朱棣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儒挥笔写下“燕王篡位”四个大字。
    朱棣威胁他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儒愤然回答:“就是灭十族,我也不怕。”朱棣大怒,下令将方孝儒的学生也算一族,全给杀光了。方孝儒被灭十族的故事,从此便流传下来。
    《野记》是明朝中期祝枝山写的一本野史笔记。祝枝山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书中内容都是道听途说或者杜撰。后世有人评价说,《野记》可信者百中无一。不过,在明朝后期有些史书中,也有方孝儒被灭十族的记载,甚至说,方孝儒的幼子被人救出,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后代。
    笔者还是相信《明史》的记载,因为诛灭方孝儒十族,不符合情理。方孝儒的学生满天下,能杀得过来吗?特别是方孝儒主要是在宫中讲学,他的学生大多数是皇族和大臣们的子弟,那能随意屠杀吗?
    《明史》虽然没有记载朱棣诛灭十族,但仍然揭露了他的残暴。朱棣诛杀了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很多被灭了族,南京城处于腥风血雨之中。至于朱棣杀了多少人,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朱棣杀了二十九个大臣;有的则说,朱棣杀了八百多人,甚至更多。也有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大臣,选择了自杀。
    黄子澄、齐泰自然首当其冲。黄子澄被捕以后,抗辩不屈,被凌迟处死,其族人无论老幼,一律处斩,姻亲党羽全被流放。
    齐泰也是不屈而死,其堂兄弟齐敬宗被诛杀,两个叔叔被流放。齐泰只有一个儿子,刚满六岁,免死发配,后被赦免。
    朱棣因为铁铉诈降,差点要了他的命,对铁铉恨之入骨,称帝后将他抓到南京。《明史》说,铁铉铮铮铁骨,背对朱棣,不肯正面见他,而且大骂不止。朱棣大怒,将铁铉凌迟处死。铁铉死时三十七岁。
    野史写起铁铉就义来,就更加生动了。说铁铉被凌迟处死的时候,朱棣亲自监刑,令刽子手把他的耳朵、鼻子割下来,塞到他的嘴里,铁铉大嚼而咽。朱棣问他味道如何,铁铉慷慨回答:“忠臣之肉,当然味道鲜美;贼子的肉,肯定是臭不可闻。”
    另一个年轻将领盛庸,在朱棣称帝后无奈归顺。朱棣没有杀他,但仍然怀有戒心。第二年,盛庸悲愤自杀。
    老将军耿炳文被免去大将军职务以后,在家闲居,再未出征。可朱棣称帝以后,仍然没有放过他,耿炳文和他的三个儿子一同被杀。
    李景隆因为献金川门有功,被朱棣封为太师,活到永乐末年。不过,李景隆名声狼籍,人们都看不起他,形同行尸走肉。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曾经受朱元璋临终遗命,让他辅佐建文帝。可是,梅殷也是一位大儒,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朱棣进军南京的时候,梅殷依旧驻军淮安,也不知道救援。朱棣称帝以后,梅殷不得已归顺,三年后不明不白地死了。
    朱棣的大舅哥徐辉祖,曾经多次率兵与燕军作战。朱棣进入南京后,徐辉祖闭门不出。朱棣亲自召见,徐辉祖始终一言不发,横眉冷对。朱棣恼怒,本想杀了他,但念及他是皇后的哥哥,只革去了他的爵位和俸禄。五年之后,徐辉祖在忧郁中病逝。
    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们,都遭到了朱棣的迫害,而建文帝的下落,也成了千古之谜。谁也说不清楚,大火中的那几具尸骸里边,究竟有没有建文帝?
    《明史》记载说,建文帝不知所终,或许由地道出逃。后来,在滇黔和巴蜀一带,有建文帝当僧人的传说。对建文帝的下落,《明史》也不能确定。
    朱棣起兵造反,篡权夺位,应该属于乱臣贼子,大逆不道。然而,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干得还不错,开创了永乐盛世,这是值得庆幸的。
    不过,被人们广泛赞誉的永乐盛世,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永乐盛世有点勉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