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蓝玉大案惊天下
公元1380年,朱元璋诛杀了企图谋反的丞相胡惟庸,十年后追究他的同党,大搞株连,杀了三万多人,搞得人人自危。可这还没算完,过了三年之后,又发生了蓝玉大案,朱元璋继续大开杀戒,又杀了一万五千多人,天下震惊。
蓝玉,安徽定远人,与郭子兴、李善长、胡惟庸是同乡。蓝玉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他是猛将常遇春的内弟,很早就跟随常遇春投靠了朱元璋。不过,那时候蓝玉年轻,只是一名普通士兵。
蓝玉身材高大,面色赤红,作战勇猛,也有谋略,他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常打胜仗。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蓝玉,蓝玉的职务不断升迁。但当时由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战功卓著,蓝玉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显示,功劳也不大,因而在开国封赏功臣的时候,蓝玉并没有被封为伯侯,算不上开国功臣。
明朝建立以后,战事仍然很多,蓝玉先后跟随傅友德、徐达征伐四川、云南、北元,立有大功。这样,在明朝建国十一年之后,蓝玉被封为永昌侯。朱元璋对蓝玉特别偏爱,给他俸禄二千五百石,后来又增加到三千石,与颖国公傅友德的俸禄一样多。
公元1387年,蓝玉以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冯胜出征北元,获得大捷,朱元璋很高兴。但有人揭发,说冯胜私吞战利品,藏匿了许多珠宝良马。朱元璋大怒,撤消了冯胜大将军的职务,此后再也不让他领兵了。蓝玉得此良机,被擢升为大将军。
公元1388年,朱元璋命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再次攻伐北元。蓝玉率军深入漠北数千里,一直追到贝尔湖,全歼了敌人,俘获北元皇帝的嫔妃、皇子、公主和大臣三千多人,男女部众七万七千余人。至此,北元灭亡了。
捷报传来,朝野欢庆。朱元璋异常高兴,传诏予以嘉奖和慰问,把蓝玉比作汉代的卫青和唐代的李靖。因为蓝玉立有大功,朱元璋准备封他为梁国公。
不料,有人报告说,蓝玉获胜之后,军纪不严,纵容士兵烧杀抢掠,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蓝玉还带头抢掠财宝,并且霸占了北元皇帝的妃子,妃子不从,自杀身亡。朱元璋有些不快,于是把蓝玉梁国公的封号,由栋梁的梁改成了冰凉的凉,而且还把蓝玉的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以示诫勉。
蓝玉却以为朱元璋是小题大作,也是心中不快。他率兵返回的时候,夜里到达喜峰关,守关军士开门慢了一些,蓝玉大怒,令士兵破关而入,并纵火毁关。朱元璋得到奏报,心里更加不悦。
朱元璋除了封蓝玉为凉国公以外,还授予他太傅之职,位居三公。当时的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地位很高,最高的是太师。蓝玉对封他为太傅却不满意,忿忿不平地对人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朱元璋知道以后,十分恼怒,认为蓝玉不知好歹。
蓝玉自恃立下了盖世之功,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目中无人,骄横放纵。蓝玉确实有骄傲的资本,这个时候,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开国元勋,多数已经死了或者年老,蓝玉作为后起之秀,手握兵权,功绩卓著,无人能及。
蓝玉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蓝玉与朱元璋是亲家关系。
另外,蓝玉与皇太子朱标的关系非常好。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是蓝玉的外甥女。蓝玉曾经告诫过朱标,让他提防燕王朱棣,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当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朱标接班为期不远了。
蓝玉依仗功劳和权势,干了不少违法的事情。《明史》记载说,蓝玉日渐恣意骄横,横行霸道,他私养了许多家奴,认了很多干儿子,霸占了大量民田。有一次,蓝玉强占东昌的民田,民众上告,御史前去查问,蓝玉大怒,蛮横地将御史赶走。从此,蓝玉的事情无人敢于过问。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和处事风格,恐怕早就不能容忍蓝玉了,但朱元璋对蓝玉只是经常责备和劝戒,并没有予以惩罚。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仁柔,他身边需要有一位强势的武将,蓝玉比较合适,他对朱标有用,所以能够宽容一些。
不料,朱标不久病逝,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打算让他接班。朱允炆当时只有十六岁,他继位以后,身边再有一位强势而蛮横的将军,朱元璋就不放心了。
朱元璋的四子朱棣,野心勃勃,招贤纳士,他原本想拉拢蓝玉,可蓝玉不领情,反而告诫朱标提防朱棣。于是,朱棣大为恼怒,经常向朱元璋说蓝玉的坏话。
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说他谋反。朱元璋下令,逮捕蓝玉,进行审讯。审讯结果是,蓝玉伙同几个侯爷和一些大臣,打算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有了口供和审讯结果,朱元璋又一次大开杀戒,蓝玉被杀,而且诛灭全族。有的史书说,朱元璋对蓝玉施以酷刑,把他的人皮剥下来,送给了他在蜀地的女儿。《明史》对这件暴虐之事并没有记载,可信度不高。
朱元璋继续大搞株连,蓝玉案涉及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朱元璋将他们的罪状写成《逆臣录》,布告天下。
杀戮进行了半年,朱元璋觉得杀得差不多了,下诏说:“蓝贼为乱,阴谋败露,被族诛者达一万五千人。自今日起,胡党、蓝党之徒一概赦免,不再追究。”
朱元璋嘴上说不再追究,但杀戮并没有停止。第二年,开国功臣、颖国公傅友德被赐死,原因是他与蓝玉关系好,蓝玉曾经是他的部下。
有史书说,傅友德死得很壮烈。傅友德父子受到朱元璋猜忌,傅友德知道祸事无可避免,亲手砍下两个儿子的头颅,提着头颅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大惊,说:“你怎么能这么忍心呢?”
傅友德愤恨地说:“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现在我的头颅也给你。”傅友德说着,挥剑自刎。
《明史》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是说傅友德是被赐死的。
继傅友德被赐死以后,开国功臣、宋国公冯胜也被赐死。冯胜虽然有些不法之事,但罪不至死。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们,大多数文化不高,性情鲁莽,在得到天下之后,许多人有违法行为,给予惩戒是必要的,但处罚过重,杀戮过多,显然是不合适的,朱元璋因此落下了一个滥杀功臣的恶名。
从《明史》记载来看,蓝玉与胡惟庸有所不同,蓝玉虽然骄横不法,但并没有谋反的证据。朱元璋只不过是借题发挥,目的是为了铲除异已,维护朱家的统治,确保年轻的皇太孙皇位能够牢固。
朱元璋杀功臣,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对功臣们痛下杀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