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沈月瑶和孙宇没有去县里,而是去隔壁村北流村买韭菜。
因为古代没有大棚,所以只能买应季的韭菜做水煎包。
不能仅靠肉串盈利,肉串现在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人们没吃过。
吃上几次之后,肉串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受欢迎,尤其是肉串也不便宜。
在出门之前,沈月瑶还交给了江洋一件重要的是事。
她让江洋找三个挨在一起的摊位,摊位可以在人流量多的地方,也可以在比较偏僻,但是周围有工人上工。
至于租金,暂时不用担心,因为沈月瑶有信心,自己可以挣回来,
租好摊位之后,沈月瑶就要开始卖早餐。
隔壁村种韭菜的人很多,在路上就能闻到旁边地里韭菜的味道。
如果不是韭菜的味道特别,乍看上去,还以为是成片的麦子。
因为是到村里来收,所以价格并不高,最终以两文钱的价格收购了一百斤的韭菜。
不过因为摊位的事情还没完全确定好,所以沈月瑶只是付了一半的钱做个预定。
卖给沈月瑶的四户人家见沈月瑶办事不小气,在她走的时候,每户都给沈月瑶送了一斤韭菜。
“谢谢您们!”
再感激的话,沈月瑶也说不出来,只是在心里默默记住,以后的韭菜优先从这四家买。
卖完韭菜的沈月瑶和孙宇回了家,其他人还没有回来。
“舅舅,咱们去摆摊还得需要人手,你去咱们村里找几个人吧。”
“你认识的人多,也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找两个手脚麻利、力气大的婶子的和一个能吃苦的大叔吧。”
“至于工钱,就先按一个月二两银子吧,后续赚的多了还会往上涨。”
旺水村的一个农民,每年能因为种地收入十二两银子,沈月瑶给他们一个月二两,相当于是翻倍的收入了。
“好,这事就交给我了!”
孙宇离开之后,沈月瑶开始做水煎包。
今天她要做的是韭菜肉的,为了保证那些人回来的时候,就能吃上饭,沈月瑶简化了一些流程。
将猪肉剁好后,没添加任何佐料就放进了切好的韭菜馅中。
因为沈月瑶穿书之前是美食博主,拍一个视频都要经历过好多次的翻车,所以她的速度也很快。
没一会儿,圆滚滚的包子就包出来了。
将包好的包子放入预热好的饼铛上,底部变得金黄之后翻面。
在煎制一会儿,等底下这个面也变得金黄之后,将面粉、鸡蛋、水混合好的溶液倒进去。
刺啦一声,迅速将盖子盖好。
撤出一些柴火,将火改成小火,再烧两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只不过在烧火的过程中,沈月瑶突然意识到,水煎包在这个时候还没出现,所以做水煎包的炉子还需要定制。
明天要去县里的铁匠铺定做一个。
两分钟之后,香喷喷的水煎包出锅了!
因为是提前发酵好的面,所以做出来的水煎包,蓬松香软,金黄酥脆。
沈月瑶闻着香味,没忍住提前吃了一个,香!
煎制的酥脆与发面的香软,真的是融合的恰到好处。
快出锅的时候加入的也让水煎包在酥脆之余并不让人觉得口感坚硬。
吃了一个的沈月瑶又赶紧马不停蹄地做下一锅。
等沈长明等人回来的时候,沈月瑶已经做出了三锅。
一锅虽然有二十个,但是因为体积比较小,所以沈月瑶估计自己还得做。
“香!”
沈月瑶的第四锅还没下锅的时候,外面的水煎包就已经空盘了。
这个时候孙宇也回来了,看着院子里围着空桌子坐得整齐的几人,疑惑地问:“大姐,大姐夫,你们在这儿守着三个空盘子做什么?”
沈长明擦了擦自己油光瓦亮的嘴巴,憨笑道:“没什么,没什么。”
孙宇也搬了个板凳坐在了桌子旁,这是他才发现,每个人的嘴巴周围都是油光瓦亮的!
“好了好了,快过来端吧。”
江洋端着的水煎包刚一上桌,就被一人拿了两个走。
“至于吗?”
孙宇打心底里瞧不起在场的这几个人!
只不过在咬了一口之后,他便嚷道:“你们都不许再吃了,我一个还没吃呢!”
其他人也吃的差不多了,但因为这个水煎包实在是太好吃了,他们吃饱了还想吃!
沈月瑶煎好第五锅之后,也就不再做了。
“阿瑶,你这师父是从霖都来的厨子吧!”
沈月瑶有个从霖都来的师父已经传遍了。
孙宇虽然觉得外甥女的头脑变聪明了,但最令他惊喜的还是这厨艺。
“嗯,是的!”
沈月瑶心虚地点了点头。
第五锅沈月瑶和孙宇吃了不到一半,主要是因为沈月瑶做饭太累了,现在坐在饭桌前也吃不下东西。
剩下的这几个正好可以给那个人带过去。
“我现在不太饿,一会儿我带回房间,等半夜饿了再吃。”
吃完晚饭之后,孙宇找的三个人就过来了。
“这是村东头张升家的,你郑婶子。这是魏林的大哥家的,你韩嫂子,这个是你曾强大伯。”
郑氏和韩氏一个黑一个白,很好区分,曾强虽然比沈长明年纪大,可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本分的。
“郑婶子、韩嫂子您俩主要负责和面,曾大伯您就负责收拾桌子。等到我们摊位开张的前一天,会再通知您们的。”
“行!到时候知会我们就行。”
这三人都是爽快人,孙宇虽然不经常回来,但看人的眼光却是真不错。
其实一个人的好与坏每个人都会看得出来,但是却总会被其他因素干扰。
这件事如果交给孙芸,那指定是谁给她好处她要谁。
交给沈长明的话,可能会因为好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陷入纠结。
解决完这件事之后沈月瑶又开始和江洋谈摊位的事情。
“摊位我租好了,善工坊对面,三个摊位每月五两银子。”
在善工坊工作的工人很多,但因为其地方比较偏僻,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在这附近摆摊。
但沈月瑶却从孙宇那里知道,善工坊的工钱要比其他地方高得多。
善工坊的工人比起其他工人,也更舍得花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