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6章 雪花鸡淖!(64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96章 雪花鸡淖!(64k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96章雪花鸡淖!(6.4k二合一)
    「要得,等肖师把火爆猪肝炒完美了,再说麻婆豆腐的事嘛。」周砚点点头。
    他知道师父可能是真心求教,但这一声『周师』,多少有点阴阳怪气。
    也就是今天郑师不在,不然他又得乐了。
    反正他现在是能把话说圆了的,也不太慌。
    天才行事,何须解释?
    问,就是天赋!
    周砚转回厨房继续炒菜,把剩下几个菜给他们炒了。
    肖磊舀了一勺麻婆豆腐到碗里,牛肉臊子炒的金黄,芡汁调的恰到好处,把豆腐完美包裹,面上撒的蒜苗叶,最后还撒了薄薄的一层花椒粉,麻辣的香气扑鼻而来。
    他年轻的时候去蓉城荣乐园参加过培训,去陈麻婆豆腐吃过几次饭,每回必点麻婆豆腐,卖相和这个有九分相似。
    就这九分相似,离开陈麻婆豆腐他就很少再见过。
    厨师知道其中的门道,据说这麻婆豆腐要勾三道芡,对厨师的调味和火候把控有着极致的要求。
    就连他师父,也做不好这麻婆豆腐。
    如今乐明饭店也在卖麻婆豆腐,用的还是猪肉臊子,不过掌勺的不是孔派厨师,所以肖磊也不好说啥。
    虽然味道平平,但因为这道菜确实有名,据说点的人还不少,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菜单上。
    吹了吹,豆腐直接喂到嘴里。
    烫就对了!
    麻婆豆腐就得吃烫的。
    麻辣鲜香丶酥嫩浑烫,尽在这一口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肖磊细细品味着,不时点头,脸上难掩惊艳之色。
    这绝对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麻婆豆腐,调味和火候的把控不输陈麻婆豆腐,牛肉酥软爽口,牛肉的香气融入汤汁之中,渗入豆腐,肉香浓郁。
    最关键的还是这豆腐。
    细嫩爽滑,豆香浓郁,没有一丝豆腥,一吃就是正宗的西坝豆腐。
    单凭这一点,肖磊觉得这份麻婆豆腐比他之前吃过的麻婆豆腐更美味,胜在了食材上。
    当然,能够选到更优质的食材,这本身也是厨师的能力。
    周师确实有点东西。
    陈麻婆豆腐收归国有之后,在一些厨师培训中不乏麻婆豆腐的配方出现,甚至连一些出版书上也有流传。
    周砚能够接触到配方不稀奇,连他都看过好几个版本的配方。
    但配方是文字,往往十分简练,甚至有些调料的表述是用少许丶些许来表达的。
    乐明饭店的厨师不知道麻婆豆腐用的是牛肉臊子吗?只是猪肉臊子价格更实惠,在后厨也更容易获取猪肉罢了。
    像周砚这样一板一眼地复刻,做到极致,甚至有所超越,极其考验天赋,且要有足够的毅力。
    小王盛了一碗饭,舀了两勺麻婆豆腐盖在饭上,这是他的最爱。
    钱思远还是更偏爱鱼香肉丝,一口接着一口,今天是带着喜悦的笑容吃的。
    「肖师傅,我看那杂志上说,小周师傅从残破的菜谱上复刻出跷脚牛肉,这是怎麽做到的?这对于厨师来说是基本操作吗?」钱思远看着肖磊问道,脸上不掩好奇之色。
    「一名经验老道的厨师,按照菜谱把一道菜做出来不难,难的是如何做的美味,不输原本菜谱上记载的菜品。难的是根据现有的食材和香料做出改进,让菜品变得更美味,更符合当下人的口味。」肖磊笑着说道:
    「这非常考验厨师的基本功,调味丶火候丶刀工,缺一不可。周砚的天赋,在厨师当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你是食客,吃他做的菜只觉得味道不错。你若学厨,见他若一粒蜉蝣见青天。」
    「原来如此。」钱思远看着一脸骄傲的肖磊,若有所思的点头。
    周砚应该就是厨师行业里的天才,难怪才二十岁,做的菜便登上了专业美食杂志的封面。
    肖磊看向了一旁的鱼香肉丝,散籽亮油,一线油围着盘子一圈,色泽红亮诱人,这也是刚上菜单的新菜。
    鱼香肉丝是家常菜,肖磊做的不错。
    鱼香味型的调味,他在孔派三代厨师里边,应该算得上佼佼者,擅长做鱼香肉丝丶鱼香茄子丶鱼香豆腐。
    周砚学厨的时候,跟着他学过这道菜,那会做的一塌糊涂,不是酸了就是甜了。
    说是家常风味,但这道菜的调味难度在川菜中绝对属第一梯队。
    姜蒜丶调料的比例和用量都很有讲究,少了没味,多了又抢了鱼香味,酸了不行,过于甜也不行。
    许多川菜馆都有这道菜,但能把这道菜做好的厨师却不多。
    吃着好像都差不多,但行家只要尝一口就知道味道对不对。
    周砚做的这鱼香肉丝,用的是冬笋和木耳。
    青笋已经过季,用冬笋成本可要高不少,少说也得五毛钱一斤。
    不过现在肉价降了,他卖两块钱一份,只要走得动量,利润还是相当可观。
    他夹了一筷子鱼香肉丝入口,咸香酸辣甜,滋味相当丰富,鱼香味调的相当完美,口感柔和,突出泡二荆条和姜蒜葱的香味,最终融合成了所谓的鱼香味。
    无可挑剔!
    肉丝油润爽滑,嚼起来有点弹牙,用的是三肥七瘦的二刀肉。
    冬笋丝鲜甜脆爽,这是第一批上市的冬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得卖了,周砚却已经把它搬上了餐桌。
    配上口感同样有点脆的木耳,口感和风味都极佳。
    肖磊吃完,看着那盘鱼香肉丝沉默良久。
    这是鱼香肉丝,那他炒的算什麽?
    遭了!
    连鱼香肉丝都要向周师请教了吗?
    但是这鱼香味调的好鸡儿正宗哦!
    比师父当年调的还要对味。
    不得了啊不得了,孔派这下是真的出天才了!
    肖磊的内心并不像表情那般平静,欣喜中又带着几分师不如弟子的淡淡忧伤。
    而且,内心深刻怀疑:这龟儿以前是不是在演我哦?
    不过这加冬笋的做法,吃起来硬是比加青笋还要好吃些,口感更佳,又丝毫不破坏鱼香的味道。
    他们确实是最后一桌客人,等他们吃完,店里已经没有客人。
    周砚上楼把厨师服换了,下来他师父他们刚好吃完。
    「师父,钱先生,吃好了咱们就走吧。」周砚去推自行车。
    钱思远笑着说道:「小周师傅,你跟我们一块坐车去吧,等会你要是急着先回来,我让司机送你。」
    「行。」周砚立马把自行车靠墙撑起,跟着他们出门去。
    「今天怎麽没看到周沫沫小朋友啊?」上了车,坐在前排的钱思远回头问道。
    「她今天早上回老家找奶奶玩去了,乡下还没上学的玩伴多,还有猫和大鹅。」周砚笑着说道。
    早上飞哥给一家办席的送牛肉,路过饭店刹了一脚喝水,周沫沫就闹着跟着他回乡下找奶奶和邻居家小姑娘玩去了,等傍晚飞哥来接嫂子再给她捎上来。
    「这样啊。」钱思远点头,略显失望。
    那小家伙太可爱了,让他想到了已经几个月没见面的外孙女。
    肖磊和小王还有周砚坐在后排。
    「周师,你这麻婆豆腐硬是做的好哦,一点不比陈麻婆豆腐做得差,口感甚至还要更好些,这次又是从哪本菜谱上学来的?」肖磊笑眯眯地问道。
    「上回去嘉州耍,书摊上淘来的,好像是哪个餐厅的培训班教材,书皮都掉了,我试着做了几回,又问了一些吃过陈麻婆豆腐的人才慢慢试出来的。」周砚咧嘴笑:「师父,你想学啊?」
    钱思远和小王纷纷侧目,好家夥,倒反天罡啊!
    「学啊!活到老学到老!」肖磊点头毫不犹豫,接着道:「还有你做的这个鱼香肉丝,鱼香料汁的比例你调过?跟我教你的味道不太一样啊。」
    「你觉得哪个味道好?」周砚问道。
    肖磊认真道:「你这个要更好些,味道柔和,鱼香味浓郁,肉用二刀肉就不用单独切肥肉炒里脊肉,口感更油润嫩滑,加冬笋的做法也好得很,鲜甜解腻。」
    周砚收起了笑容,师父是真的懂啊,全都说到了点上。
    不愧是炒了二十几年鱼香肉丝的老厨子,吃一回就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别人好在哪。
    而他不过是一个把完美的菜谱和经验塞进脑子的幸运儿罢了。
    除了爽,也就只剩下爽了。
    根本没机会体会慢慢积累,不断试错的痛苦。
    深蓝,让我看……
    抱歉,嘴瓢了。
    爽归爽,全套的经验和技巧,他确实完全掌握了。
    师父想学什麽,他定然倾囊相授便是。
    他还想从师父这里学些好东西呢。
    比如临江鳝丝丶红烧黄辣丁丶鱼香茄子丶鱼香豆腐……
    系统盲盒不一定能开得出来,但师父不会跑啊。
    肖师不是孔派最有天赋的厨师,但他是跟在师爷孔怀风身边最久,学的最全面的徒弟。
    他的武器库可充沛着呢。
    「那回头等你把火爆猪肝炒明白了,咱们先把鱼香肉丝研究研究?麻婆豆腐我怕你暂时把握不住。」周砚跟他商量道。
    完美火爆猪肝的任务卡在99%快两个星期了。
    周砚还等着老登给他爆盲盒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菜也是一个道理。
    他就怕师父学的眼花缭乱,学了这个又想学那个,贪多嚼不烂,样样都学不精。
    他这个当徒弟的操着当师父的心。
    周砚有时候忍不住想,他师父作为关门弟子,是不是因为太想把孔派的菜应学尽学,杂而不精,所以到现在才二级厨师。
    「要得,就这麽定了。」肖磊点头,又道:「回头我教你做红烧黄辣丁。」
    「要得!学会了,过年又多一道压轴菜。」周砚笑道。
    后视镜里,钱思远嘴角微微上扬。
    中国人的师徒传承,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连厨师都这般谦逊好学,中国这个市场,将来必然会有极大的潜力,值得关注。
    车子先去了孔庆峰的家中,扑了个空,家里人说是去培训基地上课去了,车子便又转到了培训基地门口停下。
    钱思远从车上下来,先对着车窗整理了一下头发,把西装扣子扣上,挺直腰杆,气场一下变得不太一样了。
    他今天回来,代表的是他的母亲,这趟寻亲之旅,对他而言,更像是带着母亲回娘家。
    不能丢脸,因为这片土地上,他们认识的只有他的母亲。
    「跟我来嘛,不晓得孔二爷在上课没有,如果在上课,还要等他下课。」肖磊和门卫大爷打了声招呼,便领着三人往基地里走去。
    「这位孔二爷是怎样一个人?」钱思远问道。
    周砚给他介绍道:「孔二爷是如今孔派的当家人,嘉州名厨,国家特级厨师,厨艺精湛。这十几年来在基地开班授课,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训了嘉州地区数百名厨师,门下弟子众多,深受敬重。我们师爷孔怀风……」
    钱思远听得连连点头,对孔家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你上回倒是听得挺认真,你师叔祖说的话都记住了。」等周砚讲完,肖磊笑道。
    「师门传承,当然得认真听。」周砚笑着点头。
    他可不光是认真听了,甚至还亲眼旁观了孔派二代家传到三代传承发扬光大的全过程。
    有颗冥顽不灵的石头,学厨的时候可没少挨骂。
    肖磊脚步一顿,看着院角摆着的主编躺椅有些晃神。
    上边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旁边凳子上放着一台收录机,调低了音量,传出的是单田芳的评书声。
    「师叔!」肖磊上前喊道。
    孔庆峰悠悠睁开眼,看着站在跟前的肖磊,又看了眼周砚,笑着道:「石头,小周,你们怎麽来了?今天不办坝坝宴也不开店?」
    「这两天没日子,不办席。」肖磊笑道。
    「师叔祖。」周砚也喊了一声,笑着道:「我可忙着呢,等会还要回去炒菜呢。」
    「这两位是?」孔庆峰已经注意到了一旁站着的钱思远和小王,两人穿着板正的西装,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看着不像本地人。
    「师叔,给你介绍一下,他叫钱思远,是从美国回来寻亲的华侨。」肖磊介绍道。
    「孔二爷你好,我是钱思远。」钱思远上前一步,伸出了右手。
    「哦,美国回来的啊?」孔庆峰坐在椅子上和他握了一下手,笑着道:「姓钱?以前嘉州哪家大户出去的?说不定我还认得到。」
    钱思远说道:「我母亲叫孔思敏,今天早上肖师傅带我去了一趟临江,有两位老人说我母亲有个弟弟叫孔怀风。」
    「孔思敏……思敏姐!」孔庆峰的眼睛慕然睁圆,霍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看着钱思远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声音则是多了几分颤抖:「你说你是思敏姐的儿子?此话当真?可有凭证?」
    钱思远从胸前口袋里摸出一块手帕,展开之后里边是一块葫芦玉佩,缺了一角,背后刻着『才思敏捷』四个小字。
    孔庆峰伸手接过,细细打量,手已经忍不住开始发抖:「没错!绝对没错!这是思敏姐的葫芦玉佩!她十六岁生辰的时候,师娘送给她的,背后刻了『才思敏捷』字样,和这块一模一样!」
    从进门就克制着情绪的钱思远,终于绷不住了,红着眼睛叫道:「舅舅!」
    孔庆峰看着他,同样红了眼眶,重重点头:「哎!」
    钱思远有些释然地笑了,二十多年,他终于找到了母亲的故乡,找到了母亲的兄弟。
    在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找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
    所期所盼,在今日得到了回响。
    这种感觉对他而言,可太重要了。
    孔庆峰不胜唏嘘,拍了拍钱思远的手背道:「搬条椅子过来坐嘛,我们舅甥两个坐下来好好摆一摆。思敏姐是17年的时候失踪的,我师父师娘找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她的音讯,最后抱憾而终,她去哪了?又是怎麽去的美国?她后来过得怎麽样?你都好好跟我摆一摆。」
    「好。」钱思远点头。
    小王有眼力见,已经搬了两张椅子过来,一张给钱思远,一张给肖磊。
    周砚把旁边两张凳子搬过来,他自己做一张,另一张递给小王。
    「谢谢。」小王笑声致谢,接过板凳,搬到远一些的地方坐下。
    作为秘书,他相当有界限感,老板的家事少听为妙。
    周砚可不管这,跑到一旁泡了两杯茶来放在钱思远和肖磊手边,搬了板凳坐到肖磊后边,眼里全是吃瓜的决心。
    他看过孔庆峰的记忆碎片,却没有注意到师爷的这位姐姐。
    按照孔庆峰的说法,孔思敏是1917年失踪的,而记忆碎片是从1918年的嘉州开始的,相隔一年,所以没有出现也是合理的。
    这麽说来,师爷不是独生子,上边还有一位姐姐。
    钱思远看着孔庆峰缓缓道:「我母亲跟我说过,她跟朋友去坐船,被人贩子迷晕后带上另一艘船,一路昏昏沉沉顺着长江南下,说是要把她卖到羊城去。
    到了武汉,她趁人不备跳船逃跑,她是通水性的,但因为饿太久实在虚弱,后边又有恶人追逐,差点溺水,被我正好在江边闲逛的父亲救下。
    我父亲是从杭城来武汉做丝绸生意的,母亲被救上岸后因为泡了冰冷的江水,身体本就虚弱,心中又恐惧,便生了一场大病。
    父亲看她病得到无法下床,精心照料了月余,待她有所好转后,便带回了杭城,请了名医为她调养了一年多,身子方才养了回来。
    母亲说她几次都觉得自己要死了,却被我父亲硬生生拉了回来。
    父亲为了救她,把做生意的钱都花光了,成了别人口中的败家子,别人没少说风凉话,可他从来不争辩,只说值得。
    母亲认定了他这个人,便和他成了亲。没有父母之命,也没有媒妁之言,甚至连酒席都没有办。
    她做了两身粗布衣裳,扯了一匹红绸,俩人就在乡下土房子里拜堂成了亲。
    父亲家道中落,跟着别人去跑船下南洋,而母亲肚子里怀了我阿姊,原本想要回四川的念头便就此打住。
    她说往蓉城家里寄过几回信,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便就此断了联系,本想过几年等阿姊长大些再回家。
    我父亲下南洋挣到了一些钱,听闻美国有更多挣钱的机会,便带着我母亲和刚满两岁的阿姐漂洋过海去了美国。
    母亲说,她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辈子,竟是再也回不去了。
    父亲带着母亲和阿姊在纽约安了家,人生地不熟,丝绸生意做的不算红火,但也还算富足。
    又过了几年,我出生了,家里生意越来越忙,母亲就负责在家里照顾孩子,回家的念头一搁再搁。
    再后来,战争爆发了。
    母亲每天都会看报纸,时刻关注着一切和四川有关的消息。
    1939年8月20日,那年我六岁,那天是我妹妹三岁生日,母亲给她做了蛋糕,全家人都在准备给她过生日,母亲看到了报纸上的嘉州8·19大轰炸的新闻,死伤五千馀人,回房间哭了许久,最后连晚饭都是父亲做的,特别难吃。
    我十几岁的时候想起了这件事,特意去查了这天的新闻,才了解到这件事,印象颇为深刻,也成了我寻找母亲故乡的一个重要信息。
    后来父亲和母亲往中国捐了很多钱,几乎把工厂每年利润的一大半都捐回了国内,母亲还在社区里募捐,也募得了不少钱,一部分用来购买药品,搭着商船运回中国。
    母亲说,等战争结束了,她一定要回家看看。
    可直到战争结束,她病倒也没能回去。
    她于1956年在纽约家中病逝,死于急性肺炎,终年56岁,走的颇为匆忙,我在外地做生意,只赶上了最后一面,甚至没能多说几句话。
    我很悲伤,但将她安葬后便又匆匆赶往工厂推进下一个项目。
    直到父亲在五年后因病去世,我才突然意识到把生意越做越红火的自己,说着纯正的美式英语,却依然像无根的浮萍。
    后来这二十多年,我开始试着去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和汉字,从母亲的遗物里找到了这块玉佩,寻亲的念头在脑子里蹦了出来,挥之不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接触到了一些国内的工厂,慢慢建立起合作,通过浙商商会,比较轻松地找到了我父亲的老家和一些亲人。
    这次来中国,我先去了杭城祭祖,接着便来了四川。几经波折,靠着小周师傅和肖师傅的鼎力帮助,方才找到了临江。
    我把她的玉佩带回了家乡,她也算是回来了吧。」
    「算!当然算!」孔庆峰眼含热泪,看着钱思远郑重点头:「明天我就把孔家人召集起来,给你办一个迎亲宴。怀风哥有一儿一女,都在嘉州,一个在教书,一个当医生,你们表兄弟也该见一面,认识认识。」
    钱思远激动道:「那太好了!我也想见见他们。」
    周砚听完钱思远讲述的往事,鼻子有点发酸。
    这场万里寻亲之旅,终究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
    那位素未蒙面的孔思敏女士,虽远在万里之外,但始终心系家乡和祖国,令人心生敬意。
    钱思远带着她的玉佩回到嘉州,她若泉下有知,应该也会很高兴吧?
    就在这时,周砚的眼角弹出一条消息:
    【叮!支线任务:钱思远的寻味·寻根之旅完成!】
    【获得奖励:雪花鸡淖!】
    周砚:欸?!
    ……
    求月票!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