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521章还在喋喋不休(第1/2页)
二战时候,英法大部分工厂,还是执行的工人从头到尾负责的制度。
流水线,只是美国人发明以后,德国人接受着了这样的生产方式。
国内基本上还是沿用的英法的工厂管理制度。
这样的老制度有一个好处,比如做一个零件失误了,产生了误差,可以用修改与之配合零件误差的办法调整,从而使得有一些工作失误产生误差的零件不需要报废,可以使用。
但是换到流水线作业就不行。
所有的零件,必须要统一标准。
英法资本也知道流水线作业提高效率后对企业明显的好处,但是没有革新。
就是因为企业转变工作方式的难度很大,降低了那些高技术骨干工人在生产的绝对地位,容易引发工人的抵触,甚至效仿苏俄。
庆丰厂是转产,之前从来没有生产过枪械,大部分工人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江向阳在庆丰厂推行的制度更为严苛,除了零件标准的统一,零件加工的程序,也根据庆丰厂技术最好的老工人程序为模板,标定了出来。
要求每个工人加工每一个零件的程序,步骤,都必须一模一样。
保障生产质量。
闵鸿胜到了庆丰厂,对张源毅,滕虎忱这样的管理方式,赞不绝口。
两人却说这是江向阳的功劳。
闵鸿胜压根就不信,江向阳要是有这个本事,当初就不会费那么大力气,从40军手里把自己搞到红军里来。
再说,红军一路长征,江向阳从来没有就这方面的事情,跟自己交流过。
反而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三人都推测,他应该翻译了部分奚东曙给他从海外带回来的美国管理方式。
甚至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的图纸,也可能来源于奚东曙在大洋彼岸收购的工厂。
“怎么走这么急,我刚把这枪零件全部定型,庆丰厂有些管理细节,我都没有完全吃透,还准备从华北调一个管理小组到庆丰厂实际观摩学习。”
副参谋长从江向阳手里接过机枪、
朝着城外走去。
没想到闵鸿胜抱怨起来。
都在庆丰厂待了一个多月,你还没看够?
还是说忙着这挺机枪的事情。
“集团军前指有命令,让我们尽快返回华北,我看命令上也没有点名你要回去,你还是可以在庆丰厂继续工作的。”
这样啊!
闵鸿胜很是纠结。
他跟着副参谋长,吴政委一起来的。
路上这么多人,热热闹闹地过来。
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不回去。
来的时候,准备要红缨式半自动步枪的全套图纸,已经在警卫的包里了,就连红缨式冲锋枪,红缨式机枪也在包里了。
甚至他兜里还有庆丰厂的管理手册,以及庆丰厂零部件加工程序手册和部分枪械的零部件标准。
论说,收获满满。
回去以后,能让太行厂立刻改变现有的运行方式。
但是他却担心自己因为没有吃透这些东西,回去后犯管理上的错误。
“军工生产的事情,组织对你很信任,你可以做任何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1章还在喋喋不休(第2/2页)
看见吴政委拍了拍他的肩膀,仿佛是让他放轻松。
带着疑惑的目光开口。
“我能让滕虎忱或者张源毅,在下半年时候,到太行厂来指导生产,最好是滕虎忱带着技术小组来,帮我们太行厂,也利用缴获的敌人汽车发动机,添置一些设备,增加生产效率。”
副参谋长看着江向阳得意的样子,哑然失笑。
当初滕虎忱回来的时候,这家伙给集团军前指发电报,要求任命滕虎忱为八路军总后专家。
负责后勤的同志,还觉得江向阳事多。
直接任命支队负责人驻厂就行了。
不愿意把编制给出去。
江向阳不干,发电报让自己去找副总指挥,说副总指挥不同意,他就发电报给陕北。
“要滕总工去太行厂可以,除非前指后勤负责的同志,过来亲自接人,否则我不放!”
“向阳,别闹!”
“不是我闹,也不看看什么形势,还在论资排辈,红星厂,太行厂管理过程都不约而同地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某些人,不重视改进生产方式带来的难度,既不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也不协助管理同志做好工人思想工作,出了事情只知道甩锅,还被纵容,不用为此负责。”
副参谋长倒是很少看见江向阳发牢骚。
看见吴政委一副想要阻止的样子,连忙拦了下来。
“军工生产,跟打仗一样,来不得马虎的,你指挥能力不行,换一支部队指挥照样打败仗。论我说,邝部长那样有大局观,爱动脑筋,有统筹能力的,就不该放在115师,提拔到总部,前指挥在后勤上少好多事。”
邝部长当了你几天副手..好家伙,你这是举贤不避亲啊。
不过邝部长能被江向阳力挺,副参谋长也觉得有必要跟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举荐。
八路军三大兵工厂,都跟江向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管是红星厂到了陕北,还是太行厂交给了前指,他从来没有指手画脚过。
照这趟闵鸿胜对于庆丰厂的推崇以及个人反应来看,两个厂子的管理问题,跟庆丰厂存在巨大差距,江向阳的抱怨,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知道了,你的意见,我会向副总指挥转达,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跟中央首长交流。”
手上的机枪,副参谋长急于求证性能。
红缨式步枪已经得到了前指大部分首长的认可。
红缨式冲锋枪,副参谋长个人非常喜欢。
这机枪,光看模样就比捷克式强,就能压制能压制鬼子改进后的拐把子,就算是成功了。
江向阳看他不重视,还在喋喋不休。
“主力,地方部队兵多枪少,战士们都望眼欲穿的看着兵工厂,不仅希望兵工厂可以生产合格的枪械,还希望能有进一步发展,他们更渴望用上我们自己生产的炮弹,大炮!你看看负责后勤的有些同志,把工作当成了资历累积的福利,习惯于别人求他拨付枪械。一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样子,要是老子渤海支队有这样的人,全部给老子下放一线作战的县大队,重新学习三三制冲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