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 修建皇宫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五百七十四章 修建皇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百七十四章修建皇宫(第1/2页)
    回明州只用了四五天时间。
    得益于大路的通畅,水泥主路的修建,一千多里的路程,缩短至三分之一。
    境内道路畅通无阻,加快了运兵的速度,后勤的补给。
    这一点,敌人难以模仿。
    回明州后,那些老学究,对大康还存有一丝希望的读书人,纷纷来接驾。
    中间还发生了一些让赵正想杀人的事情,比如有人说,让赵正还政于皇帝。
    但他都忍下来了。
    现在要是宰了这些人,肯定会给他扣上帽子。
    收拾这些不分四六,不知天命的蠢货,还用不着他出手。
    当然,这都是后话。
    将刘肃等人安顿在新修建的别院内。
    赵正也是急忙朝着军治所而去。
    这不,还没走到呢,就看到谢芸儿众女,手里抱着孩子在哪里等候。
    “见过夫君(老爷)!”
    赵正急忙上前,“芸儿,你还没出月子,怎么出来了?”
    “不妨事的,大医说我恢复的很好。”谢芸儿说道。
    原本的谢芸儿,柔柔弱弱的,看起来就像是一朵娇花,现在当了母亲后,柔弱的她有了母亲的担当,眼神也变得慈爱。
    “夫君,禅儿!”
    赵正擦了擦手,抱住还在熟睡的赵禅。
    他也是心里有些感慨,有些人,生来就是老六!
    盯着嫡子看了一会儿,亲了一口后,又看着小雨和柳嫣儿,“你们才生完孩子没几天,怎么也出来了?”
    小雨和柳嫣儿一前一后生的孩子,这两人生的都是闺女。
    “老爷在外辛苦,我等不过是生了个孩子,无妨的哩!”
    赵正也抱了抱两个闺女,安慰了两女几句,旋即看向吴月英等人,挨个抱了抱,亲了亲。
    大庭广众之下,倒是把众女羞的够呛。
    当然,赵正也不忘给她们介绍新纳的九个妾侍。
    有三个已经揣上了,这是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要说最想念赵正的,未必是谢芸儿等人。
    徐漫漫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
    要不要是人太多,她都要冲过去了。
    徐弯弯虽然面无表情的,但是内里却在翻涌,不由自主的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
    她怀念赵正用戒尺教育她时候。
    赵正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时常做梦,醒来后,整个人犹如从水里捞上来一样。
    招娣小娥也凑到了谢芸儿身边,看着她生的儿子,眼中也是无比的羡慕。
    进到后院,赵正强忍着大被同眠的冲动,硬生生从女人堆里出来。
    旋即把在明州的文臣将士都叫了过来。
    听他们汇报新季度的任务进度。
    六事科都在稳步推进。
    随着曹子布带着小团队去京城后,明州更忙碌了。
    汇报完了进度后,徐凤至上前道:“主公,这是皇宫的图纸,请过目。”
    拿过图纸,赵正看了起来。
    京城的皇宫毁了大半,修缮还不如重建。
    既然打算把明州定为都城,那就肯定要修建皇宫。
    而且皇帝摆驾,一直住在别院也说不过去。
    所以早在两个月前,赵正就让徐凤至召集能工巧匠,绘画图纸。
    单单是绘画,就用了两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七十四章修建皇宫(第2/2页)
    赵正手中的是粗略的概念图。
    “主公,明州旧城中间太小,不太适合修建皇宫,所以在城外另择一处空地,修建,按照我们的设想,攻城分为三期,占地三千六百亩,同时扩大明州城池,到时候整个城池能够容纳三百万百姓居住。”
    “其次,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拓宽明州河道和深度,引水入城,修建护城河道!”
    “期间需要征发百万人工,为期十年,耗费超过千万两!”
    大厅内鸦雀无声。
    单单是百万人工,便是一项举世工程,莫说现在的明州,就算是盛世大康,想要修建一个都城,都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眼下明州境内才多少人?
    撑死七八百万。
    抽调八分之一的人来修建城池,怕是还没等修建好,就被骂死了。
    “前期工程太庞大了,不能这么大手大脚,这一季度的贸易和商税收入,才堪堪过了二百万两银子。拿两三年的收入去修建皇宫,我还不如把这笔钱全部投入到军费之中。”
    赵正合上图纸,看了一眼惴惴不安的徐凤至,继续说道:“先修建一个主体,我先给你几十万两银子,你把城池先圈好来,老城人口太拥挤了,往新城那边塞。”
    “记住了,修建皇宫,不征发徭役,还是以薪酬聘之,各类材料,明州一力承担。”
    “眼下红砖,混凝土都已经成熟,一切以实用为主,我不需要奢华,一切从简!”
    赵正敲定了调子。
    他才不舍得花费几千万两银子去修建一个奢靡的皇宫。
    材料什么的都好解决,真正昂贵的是哪些内部装修,比如园林假山之类的,这都需要从外部调回来。
    老贵了。
    他现在还没到享受的时候,先把总体修好来再说,等以后天下一统了,再慢慢添砖加瓦。
    百姓最怕的不是赋税,而是徭役。
    所以赵正自然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主公仁慈!”徐凤至再一次感慨自家主公的怜爱世人。
    “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农事科的人做的很不错,我私人拿五万两银子出来奖励。”
    农事科的主官牙花子都乐出来了,“多谢主公赏赐。”
    不过,也的确值得奖励。
    去年,仅明州一地种植高产水稻,收获三百万石。
    今年,推广到了八郡。
    这不,还没有完全收割完毕呢,就超过了四千万石。
    这什么概念?
    都足够养活天下人了,养活明州这几百万,跟玩似的。
    明州的商税是很高的,十税一。
    农税很低,三十税一,即便如此,目前国库收入农税也达到了一百五十万石。
    这是税。
    此外,为了保障粮价,防止谷贱伤农,以及米商将粮食走私到境外,每户每丁一年三石粮食储备,其他的全都以一石五十文。
    这个价格是大康盛世时期的价格。
    便宜吗?
    其实不便宜。
    首先,治所提供的粮种!
    其次,治所下近八万头牛,都是免费借出去的。
    百姓的地也都是重新分配的。
    前期他们基本没有耗费。
    都是治所在补贴他们。
    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到家有屯粮,手有余钱,他们赚大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