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章 陈瑶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6章 陈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6章陈瑶(第1/2页)
    小院。
    刘文德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出了厢房,陈立询问道:“世兄这症状是从何时开始的?”
    刘文德叹息道:“应该是一年前变成这样的。前年开春,我见他四书五经都已熟读,便让他与同窗好友到周边游历。去年他偷偷回来,拿走了家里的房契地契和银两消失了。
    老夫当时气得找人将他抓了回来。后来才知道,他被郡中青楼一个叫半夏的女子迷住了。回来后,就变得神志恍惚,整日茶饭不思。
    一开始症状还是那么严重,郎中只说是阴火旺盛,相思之症,开了些补阴安神的药,可一点用都没有。再后来,他就开始半夜发狂,力气大得吓人,我们只能把他绑起来。”
    陈立点点头,这状况与前身父亲何其相似。
    郡城的青楼,多半与邪魔外道有关了!
    喝了几口茶,陈立起身告辞:“世叔,今天叨扰已久,我就不多留了。改日再来拜访。”
    刘文德送至门口,连连称谢。
    ……
    两天后,陈立带着齐全的材料,再次来到县衙。
    有刘文德这位刑房主事的关照,过户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
    户房的书吏甚至没多问一句,便麻利地盖上了鲜红的官印。
    陈立赶着牛车刚到家门口,就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坐在正房的院子里玩着一根竹竿。
    “这小孩是谁?”
    疑惑间,便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妇人从后院走了进来。
    “咦,立子,你可算回来啦。”妇人见到陈立,顿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姐,你怎么回来了……”
    陈立恍然,瞥了一眼那男孩,应当就是前些年二姐陈瑶生的小儿子了。
    陈瑶叹了口气,走到院子中央,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眼神中透出几分无奈和疲惫:“立子,去年旱灾,你姐夫家里地里没收成,这会儿都快揭不开锅了,我回来是想求你借点粮食。”
    陈立愣住。
    陈瑶早早就嫁出去了,陈立穿越过来后,两人见面次数不多。
    但他可记得,这位二姐嫁的是商贾之家,做茶叶生意的。
    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颇有家资,怎么可能会没粮。就算没粮,又怎么会没钱买粮。
    不过,陈立也没多问,道:“二姐,你说这话生份了。些许粮食,家里还是拿得出的。你要多少?”
    “八百石。”
    陈瑶的眼神有些飘忽和闪躲,不敢看陈立的眼睛。
    闻言,陈立面色一变。
    几十石粮,借也就借了,毕竟是亲姐。
    但八百石粮,那就是纯扯淡了。
    普通成年人就算天天吃米饭,一年顶天吃七八石粮。二姐家十来口人,一百石粮足矣。
    更何况,现在都进入二月了,马上便能耕种,半年后便能收新粮。
    她要八百石粮,那就绝对不是借来应急的。
    “姐,不是我不帮你……”
    陈立面沉如水,缓缓说道:“但你所有不知。去年末,我刚用家里的粮食换了些田地,家里也没这么多余粮了。”
    陈瑶急了,干脆地说道:“立子,你别骗我了,我刚去粮仓看了,粮食够的。八百石也不多,你就帮姐一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章陈瑶(第2/2页)
    陈立听闻陈瑶竟已私自查看过粮仓,面色骤然转冷,语气也越发斩钉截铁:“姐,不是我不帮你,是这粮我真不能借。
    他目光锐利,直视陈瑶:“家里确实有粮。八百石粮,一千石粮,家里都拿得出,却不能借给你。不是我不借给你,是家里的情况不容我借给你。
    守恒和守业刚刚拜入武馆,每月开支就在一百两以上。你拿走了八百石,家里还吃什么?总不能让家里饿着肚子去帮你们吧。”
    陈立声音渐沉,带着一丝冷意:“更何况,当年爹欠下那些债时,也没见姐夫家给过家里帮助。”
    陈瑶见陈立态度如此坚决,眼圈瞬间泛红,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滚落:“立子,你要是不借,那我和你姐夫可就真的没活路了。”
    “家里不缺你这一双碗筷。你若是过不下去了,回来便是。”陈立还是不为所动。
    眼见陈瑶泪水涟涟,哭得梨花带雨,陈立心中暗叹一声,眉头紧锁:“姐,你说实话,到底怎么回事?你们怎么会突然要这么多粮食?”
    陈瑶咬着嘴唇,不肯说,突然一扭头,跑进了母亲的房间。
    陈立本想追上去,却听得屋内传来压抑的呜咽哭声,终究叹了口气,止步门外。
    过了一会,陈母找到了陈立,温言劝道:“立儿,家里粮食还多,你就借给你二姐些粮食吧。”
    陈立态度坚决:“娘,她要几十石粮,不需要借,拉走便是。但要八百石,那绝不可能。非要不可,也行,拿银子来买。”
    “我再跟你姐说说看。”陈母无奈摇头,转身回屋。
    在陈母与陈立轮番追问下,陈瑶终于顶不住压力,道出了实情。
    原来,前两年陈瑶丈夫白家人外出购茶,走水路乘船回来途中,遇到水匪劫掠。那群水匪也不抢别的,专抢药材船只。
    一打听才知道,这群水匪就在云泽一带活动,这几年越发壮大,劫走的药材也越来越多。
    白家认为这是个商机,江州是平原地区,药材多是从其他地区贩运进来。
    水匪越猖獗,那药材也就越贵。
    于是,茶叶生意也不做了,将家里的所有银子都拿去买了药材。
    眼见药材的价格日益攀升,白家没有及时卖出,而是选择继续借银囤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去年春天,朝廷突然派出重兵围剿,祸害云泽多年的水匪,一时间销声匿迹。
    水路畅通,大量药材涌入江州等地,药价大跌。
    白家之前囤的药材,砸在了手里,连贱卖都卖不出去。
    眼见药价大跌,原本借钱的债主开始担心拿不回本钱,纷纷上门催债。白家想用药材抵账,结果债主根本不要。
    家里粮食、牲畜,值钱的东西,全部都被拿走,就这还不够还债。
    白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用老宅和田地作抵押,借了银两和粮食。
    一部分还了借银,一部分则留作日常开销。
    原本指着去年秋收收了粮,能够松口气,运转过来。
    没想到,一场旱灾,粮食欠收,再也没能缓过劲了。
    这次的债主催上门,直接不要银子,只要粮了。当初借了多少粮,现在就得还多少粮。
    不行,就直接收走宅子和田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