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3章 建文余孽的消息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3章 建文余孽的消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知府大人。”
    “府学学生屠薄为民申冤,状告绍兴府富商王思。”
    “雇工四两月薪,他抽取佣金一两五分,到劳工手中只有二两五分。”
    魏宗面色肃然地汇报,一丝不苟。
    一般人还会瞻前顾后,担心被富商报复。
    只有府学学生,没有被世俗所污染,依旧保持澄澈。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澄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王守敬没有听从一面之词,而是吩咐道:
    “屠子真何在?”
    “属下在!”屠子真朗声道。
    “你立即起身去调查,是刁民作祟,还是富商为富不仁。”
    王守敬目光沉定。
    近来已经发生几起离奇的案件。
    宁波府的衙役、官吏,都偏向百姓。
    有时候证据不足的时候,他们会让富商出点小钱摆平。
    后来,这一点善心被刁民利用了。
    原本谈好的工钱是三两,结果他们一口咬定商贾承诺的是四两,甚至五两。
    所以宁波府在遇到类似的事件后,主张做到不偏不倚。
    王守敬遇到一次典型的案例,就编制成册,交给宁波府的衙役、官差学习。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都主张“愚民”之策。
    以前只有商贾“精明”,现在百姓也“精明”。
    他们互相算计。
    显得衙役、官差很愚蠢。
    这种断案,需要一次次地经验积累,捕捉蛛丝马迹。
    府学学生,也很可能被利用。
    屠子真很老辣,确定是商贾的过错后,判他补充支付一两银子,最多抽取五分银为利。
    额外处以罚款五十两。
    这五十两,不再赏赐给百姓、劳工,而是作为工伤保障。
    如果在宁波府上工,不小心受伤了,断胳膊断腿,宁波府将视情况,给予1-10两的经济补偿。
    王守敬足不出户,而是在制定、完善规则。
    暂且定为《工商管理》。
    如果不给底层的衙役、官差提供案例,他们的职能、权势就会放大。
    这是“人治”的弊端。
    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吏治的问题,持续了上千年。
    王守敬不可能一时半会改变。
    他只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衙役、官差,做到无愧于心。
    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
    良心总是有的。
    王守敬正处理繁琐的政务,忽然廖镛匆匆赶来,神色凝重道:
    “志恒,出事了。”
    廖镛性格成熟、稳重,面对倭寇的时候,都淡定自若。
    这一次他神色剧变,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可掌控之事。
    王守敬放下手中的公务,在魏宗、屠子真的注视下离开。
    廖镛跟着来到了书房,确定周围没有人后,尽量压低了声音:
    “这是南洋商队派遣快船,从吕宋传回来的书信。”
    王守敬小心翼翼地接过信件摊开一看,心神震颤。
    “这不是你我能够决策之事,务必保守秘密。”
    “志恒放心。”廖镛掷地有声。
    告别廖镛后,王守敬立即赶往市舶司,与郑和会面。
    郑和也懵掉了!
    “来自南洋的情报?”
    他看了以后,惊出一身冷汗。
    “许柴佬称,南洋有大明皇室宗族活动的轨迹。”
    “此人自称建文帝。”
    信件内容很短,却让人浮想联翩。
    靖难之役,朱棣攻破了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
    他派遣心腹纪纲明察暗访,都没有找到朱允炆的踪迹,甚至连一点传说、风闻都没有。
    现在南洋传出这样的“谣言”,朱棣一定会重视。
    当然。
    这个自称建文帝的人,很可能只是侨民装扮,为了招摇撞骗。
    这样的事,时有发生。
    一些商贾就喜欢假扮什么阿拉伯王子,到中原做生意。
    但无论真假,郑和都不可能视而不见。
    “此事我要向陛下汇报。”
    这正是王守敬的来意。
    里面的水很深,王守敬不想陷入其中。
    触动朱棣的执念,很可能适得其反。
    郑和知道朱高炽在江南历练,所以他特地拜访,说明了情况。
    朱高炽眼神一怔,露出不可思议的神采。
    “我立即返回京师。”
    他一刻都没有停留。
    ……
    京师。
    皇城。
    朱棣正琢磨着夏原吉的奏书,忧心忡忡。
    江南大水,让永乐元年变得不幸。
    王守敬和夏原吉联手,控制住了局势。
    如今夏原吉正率十几万劳役,疏通河道。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洪水摧毁了大明的粮仓,身为天子,必须让百姓重拾信心。
    朱棣踌躇满志,正准备处理国政,朱高煦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
    “爹。”
    “散播谣言的建文余孽抓到了。”
    朱高煦满脸真挚的笑意,得意洋洋地邀功。
    他身后还跟着一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抓到了?”
    朱棣心生喜悦,威严道:“彻查到底,将他们的同党全部揪出来。”
    说到这里,朱高煦露出为难之色。
    “爹。”
    “不好查啊。”
    “他们的嘴巴很紧实,严刑逼供都不肯透漏。”
    朱棣不禁望向纪纲。
    纪纲上前施礼,铿锵道:
    “臣下一定竭尽所能,查出幕后主使。”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朱高煦出了大殿,趾高气昂。
    “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当了。”
    “我大哥不在京师,机会千载难逢。”
    朱高煦很想在朱棣面前表现,只要他努努力,兴许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
    逮捕建文余孽,就是最大的功勋。
    如果能够找到建文帝,朱高煦的地位就稳了。
    “殿下放心。”
    “建文余孽的嘴巴再硬,我也能撬开。”
    “锦衣卫的刑拘,还没有给他们上满呢。”
    纪纲信誓旦旦。
    没过几天,朱高炽就从江南回来了,打乱了朱高煦的部署。
    朱高炽提供的情报,更是让朱棣难以置信。
    “南洋?”
    “朕那侄儿,一身读书人柔弱的筋骨,他怎么可能经得起海浪的颠簸?”
    朱棣目光威严。
    他很难相信朱允炆能够跑这么远的地方。
    可是除了南洋,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躲避朝廷的搜查?
    朱棣心神一沉,思绪翻涌。
    “无论是谁假冒我大明宗室,都必须严惩。”
    “让郑和调查清楚这件事,朕只有一个要求。”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