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7章 王守敬开海的思路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37章 王守敬开海的思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朱棣登基在即,京师被肃穆所笼罩。
    入城的商队,需要经过层层的检查,方可通行。
    城内还有禁军巡逻,甲片哗哗作响。
    宵小之辈,根本不敢在这种时候作乱。
    王守敬入京述职,前往户部办理手续,一路畅通无阻。
    这是朱棣钦点的宁波知府,没人会下绊子。
    朱高炽收到消息后,特地赶来相见,感激道:
    “王县令仗义,料器生意为我朱家赚了不少钱。”
    句容的料器,成色最好。
    经过朱高炽的宣传后,在京师十分畅销。
    王守敬一直没有催促尾款,朱高炽心底竟生出些许愧疚。
    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朱高炽亲自前来解释。
    “在下正将料器生意铺展至全国,到处都需要钱财,所拖欠的尾款,恐怕需要一两个月周转……”
    说到底,还是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没有商业的支撑,土地财政的收入,怎么可能满足朝廷的支出。
    “无妨。”
    王守敬坦坦荡荡,接着道:“我还有一桩生意,不知道朱兄敢不敢接?”
    朱高炽一愣。
    能够让王守敬如此慎重,必然能够挣到大钱。
    “什么生意?”朱高炽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海上丝绸之路。”
    王守敬脱口而出,没想到朱高炽的神色瞬间凝重。
    “太祖皇帝禁海,不许民间百姓下海。”
    朱高炽不禁提高了声调,没想到并不能完全阻止王守敬。
    “是啊。”
    “太祖禁止的是民间船队,可若是官船呢?”
    明朝加强了海防,自然是保留了一定的船队。
    总不能海盗来袭,官府连一点反制能力都没有吧?
    朝廷对官船出海的管理,还是比较稀松的。
    历史上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正是官方的行为。
    “若是缉拿海盗的水师出海也就罢了,商船出海朝廷怎么可能答应?”朱高炽反问道。
    “从洪武年间起,张士诚、方国珍余孽,以及倭寇就开始纵横东南沿海,进行走私、劫掠等活动。”
    “无论朝廷如何筹备,都是被动挨打。当今天子雄才大略,一定也想根除叛贼余孽,以及倭寇。”
    王守敬此言一出,朱高炽立即来了兴致。
    海盗真有可能根除?
    朱高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何根除这些贼寇?莫非志恒有什么良策?”
    “很简单,开海即可。”王守敬沉声道。
    朱高炽一怔。
    太祖皇帝为何禁海?
    不就是为了防止叛贼余孽做大做强吗?
    现在王守敬竟反其道而行,完全颠覆了朱高炽的认知。
    “愿闻其详。”朱高炽目光炽盛地望着王守敬。
    他没有选择第一时间辩驳,而是洗耳恭听。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沿海百姓,为何一直对张士诚、方国珍等念念不忘?”
    “非是所谓的仁政,而是‘利’字为先。”
    “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商贸已经深入人心。”
    “禁海导致了渔民没有收入,他们只能入海为盗。”
    “如果只是如此,还不足以让百姓趋之若鹜。”
    “真正的关键在于走私!”
    说到这里,王守敬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以前宋、元时期的商贸,还要给朝廷缴纳巨额的商税。”
    “现在好了,走私完全不需要缴纳商税,如此丰厚的利润别说是百姓了,豪绅、官吏都经不住诱惑。”
    “朝廷禁海,就没有对外贸易了吗?非也,只不过这份利益被一些人独吞了。”
    “越是禁海,海盗越是猖獗。”
    朱高炽神思涌动。
    王守敬说的不是特别全面,但很有道理。
    堵不如疏。
    或许开海真的能够改变东南沿海的局势。
    但朝廷不会轻易开这个口子,朱高炽心知肚明。
    “恐怕志恒的想法要落空了,朝廷不可能允许。”
    王守敬笑了笑,不可置否,他成竹在胸道:
    “我等为官,不只是为了朝廷考虑,也是为了陛下!”
    朱高炽目光霎时间变得凌厉。
    “志恒这是什么意思?朝廷和陛下,怎么能割裂开来呢?”
    王守敬微微一笑,使人如沐春风,一切尽在运筹帷幄之间。
    “陛下要建立不世伟业,没有钱财支撑怎么行?”
    “说句不中听的话,依靠土地的产出来征战,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这时候有一支商队,能够缓解东南沿海的局势,又能为皇室赚取足够的资金。”
    “何乐而不为呢?”
    朱高炽已经听出来王守敬话里潜藏的意思。
    民间商队不能下海,但没说皇商不行啊!
    甚至这支舰队,能够兼顾东南沿海的防御。
    “这不是与民争利吗?”朱高炽暗暗咋舌。
    以他老爹的魄力,还真有可能答应。
    这并不是全面地开海,而是进行限制性的贸易。
    用皇商,亦或者地方官府、卫所的身份,进行远航贸易。
    哪怕出了问题,只要朱棣一开金口,就可以继续禁海。
    这就给了朱棣试错的机会。
    他可以掌控局势!
    “如果在宁波府建立市舶司,一年最少能够为陛下赚取五百万两银子。”
    “何乐而不为呢?”
    王守敬平静的话,在朱高炽心里掀起了惊天的波澜。
    “五百万两?”朱高炽震撼道。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王守敬忽悠道。
    朱高炽隐隐心动了。
    能够解决东南沿海的边患,还能赚取钱财。
    他想不到任何理由拒绝。
    朝廷缺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王守敬所说,如果依靠土地的产出支撑朱棣的霸业,百姓的日子肯定过得不好。
    毕竟这是最低效的行为。
    压榨商贾,则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毕竟商贾存在的意义,那就是肥羊。
    “此事恐怕困难重重。”朱高炽叹息道。
    如果是劝说文武百官,反对的人肯定很多。
    换成和朱棣对话,王守敬反倒是更有自信。
    郑和能够下西洋,他为何不能?
    只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暗地里进行商贸,就可以堵住官员的嘴。
    等到朱棣获利,尝到开海的甜头,他怎么可能放弃?
    王守敬不信有人经得住诱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