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46章 通文馆的谋划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46章 通文馆的谋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马六甲海峡,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既是不毛之地,也处处充满了机遇。
    “马六甲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总不能看暹罗的眼色行事。”廖铭慷慨地提出了意见。
    商业来钱,远远比农业快得多。
    马六甲港即将成为南洋各种货物的集散地,赚钱完全不成问题。
    用赋税向暹罗购买粮食,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暹罗犯不着与大明为敌。
    在大明强大的威慑力下,马六甲获取粮食的途径,也就多了起来。
    但身为明人,最擅长的本事,不就是种田吗?
    土地不适合耕种,可以进行初步的改造,将部分农田规划出来。
    “我观察过马六甲的土地,很不适合耕种。”
    “就算改造,也只能满足部分人所需。”
    王守敬所称的部分人,大概两三万左右。
    而马六甲要改造成十万人居住的城池,才能满足大量船只的补给。
    否则一些船队缺乏水手无法得到补给,码头缺乏工人无法进行生产。
    廖镛眉头微蹙,追问道:“那能否换一处港口?”
    王守敬嘴角含笑,淡然自若道:
    “放心,我已经做好了规划。”
    “苏门答腊的旧港,土地肥沃很适合耕种。”
    “一季种谷,三季收稻。”
    “旧港与马六甲也就隔着一片海域,可以相互制衡,以防此地脱离掌控。”
    “马六甲摆在朝廷明面上,旧港才是我等经营的重点。”
    王守敬没有隐瞒他的目的。
    经过方孝孺一案,廖镛、廖铭都深知帝威深重。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
    所谓的家族,都将成为牺牲品。
    这种时候,只有自己人才能够相信。
    建造一座秘密基地,是众人心照不宣之事。
    “不是选好了吕宋吗?”
    “许柴佬已经答应,为我等所驱使。”
    廖铭长期往返吕宋,为的正是绸缪这件大事。
    “吕宋只是一个据点,旧港可作为备选之地。”王守敬沉声道。
    “旧港是陈祖义的基地,要彻底扫荡这一股势力,恐怕不太容易。”廖镛忧虑道。
    “舰队要获得建文帝的情报,必须横扫陈祖义这一股海盗。”
    “双方的会战,不可避免。”
    “郑和已向陈祖义释放招安的消息,想必他一定会怦然心动。”
    王守敬点到即止。
    “郑和要诈陈祖义,将他生擒?”廖镛震惊道。
    如果能够成功,的确省时省力。
    “不错,有这个打算。”
    “旧港的梁道明、施进卿,也是明人的领袖之一。”
    “尹庆正拉拢他们,为我大明所用。”
    “如果一切顺利,陈祖义的根基被断,必然插翅难逃。”
    王守敬透漏了一些情报。
    作为副使,他没有亲自参与,却也收集到了有用的情报。
    “那太好了。”
    “陈祖义一灭,明军再趁势扶持旧港的头领,即可控制一片领域。”
    廖铭振奋不已。
    他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架空旧港的头领。
    毕竟大明的海贸,都在市舶司的控制之下,南洋都是廖铭负责管理。
    只要驱之以利,何愁旧港的头领不心动?
    如果他不听话,也可尽早除之,换上一个听话的人。
    朝廷还能查证不成?
    一个小小的安南,都可以将王室斩尽杀绝篡位。
    更别提马六甲、苏门答腊旧港这些极其偏僻的地方了。
    “别急。”
    “现在行事,容易落下把柄。”
    “郑和可是陛下的心腹,不会任由我等胡作非为。”
    “现在当稳住局势,等舰队返航再说。”
    王守敬目光如炬,没有急于一时。
    明军舰队立下威严以后,明人在南洋的地位,一定会攀升。
    到时候廖铭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就得到了提升。
    “此举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退路,没必要如此热衷。”
    “通文馆不是为了谋反,真正的事业,还是在中原。”
    王守敬担心廖家兄弟忘了根本,意味深长地提醒了两句。
    “明白。”廖镛、廖铭异口同声道。
    “我在宁波府任职的时间,恐怕不会太久。”
    “到时候南洋的事业,就交给你二人了。”
    “朝廷稳定了云南沐家和安南以后,陛下一定会北征。”
    “宁波府、市舶司,以及整个南方,都只是为北伐输血而存在。”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朝廷将重心北移后,保住南方的发展成果。”
    “北平是陛下的龙兴之地,朝廷迁都北平,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一来,朝廷为了省心,很可能再次提出禁海。”
    “能否冲破枷锁,还要看我们的努力。”
    王守敬琢磨着大明的发展,将未来的局势,分析了一遍。
    大明最大的威胁,来自元蒙余孽、游牧民族。
    这是共识。
    开海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处理起来很麻烦。
    一个宁波府,就能够让朱棣头疼不已。
    更别提继续开放泉州、广州这些地区了。
    “这一次,绝对不能让郑和完成心愿。”
    “哪怕陈祖义的舰队破灭了,也不能让他找到任何关于建文帝的消息。”
    王守敬和廖铭相视一眼,会心一笑。
    “这件事,交给我去办,一定妥当。”廖铭坚定道。
    朝廷对南洋的探索,不能止步于此。
    朱棣很有野心。
    必须利用好他的野心!
    否则他一走,到了“仁宣之治”时期,王守敬真没把握推动大明的扩张。
    别看朱高炽、朱瞻基这两父子打仗很猛,做事果断、干练。
    开疆拓土,和他们几乎扯不上关系。
    届时,大明将转向内部的发展,对外的长矛,全部折断。
    这不是王守敬愿意看到的景象!
    畏畏缩缩,不能为子孙后代留福的王朝,不值得王守敬肝脑涂地。
    满清很脏,却比大明天多了东三省、蒙古、西域、乌思藏这些领地。
    这是王守敬所不能接受的!
    儒家框架、南方官僚都是阻碍。
    朱棣若是不能成功,朱高炽、朱瞻基都很难进行突破了。
    王守敬和廖镛、廖铭、沈开来畅谈良久,确定了通文馆发展的道路。
    以后南洋将成为他们后花园!
    也是一种生存的保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