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3章 进退有度,运筹帷幄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3章 进退有度,运筹帷幄,方能人前显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句容的富庶,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很难想象,这些都是因为王守敬而产生的变化。
    朱棣目光悠悠,穿透了空间与距离,声音低沉地询问道:
    “你认为王守敬如何?”
    夏原吉一怔,脑海中回忆起器宇轩昂、龙章凤姿的身影。
    “王守敬年轻有为,只要稍加磨练几年,一定能够为陛下分忧。”
    朱棣轻轻“嗯”了一声,磨砂手中精致的玉石。
    “年轻气盛,是应该多加磨练。”
    夏原吉听到这意味深长的话,思绪翻涌。
    莫非陛下已经见过王守敬?
    他忽然想到那一份圣旨。
    身为帝王,日理万机。
    怎么可能突然下令让一名县令,筹备这么多银钱?
    或许。
    这正是朱棣对王守敬的考验。
    明白了此间关键后,夏原吉低眉垂睫,陷入了思虑。
    “登基大典,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朱棣眸光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靖难之役是他赢了!
    但各地的藩王到底什么心思,朱棣没有足够的时间摸索。
    迟则生变。
    夏原吉神色凝重,肃然回道:“微臣一定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一次靖难,就让朝廷府库空虚。
    倘若再来一次,大明距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元蒙余孽还在北境虎视眈眈,身为大明朝臣,夏原吉最不愿意看到内战的爆发。
    朱棣望着夏原吉匆匆告退的背影,目光逐渐变得犀利。
    “世子呢?”
    他忽然询问。
    “回禀陛下,世子正邀约王守敬游览京城。”郑和恭敬道。
    “哼。”
    朱棣不满地冷哼一声,埋汰道:“他倒是有闲情逸致。”
    郑和默不作声,侍立左右。
    ……
    秦淮河。
    繁华金粉荟萃之地。
    名妓美人风月事,见证了大明京师的繁荣与沧桑!
    虎踞龙蟠的地势,让南京脱颖而出,成为了明的帝都。
    秦淮河成为了富贾云集、青楼林立之地。
    画舫凌波,两岸彩灯高悬,宛如银河一般璀璨。
    王守敬不禁想起杜牧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洪武皇帝严禁官吏逛青楼,行奢靡之风。
    奈何青楼为了挣钱,变着花样讨好这些王公贵族。
    首推的则是情操了。
    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
    丹心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花。
    这些官爷,全都扮成商贾,在秦淮河醉生梦死。
    朱高炽当然不敢犯禁,只是租借了一艘画舫,带着王守敬畅游。
    整条秦淮河,都荡漾着蔷薇色的斑驳历史。
    彩秀辉煌中,激起了游客们独特的情韵。
    画舫里,一尘不染。
    案几为红木所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正中间的桌子表面,还镶嵌着有纹络的大理石。
    窗台镂空,给人一种柔腻之感。
    窗外的河面,泛着朦胧的雾霭。
    明艳的水波里,潋起缕缕的明漪。
    重重叠叠的历史景象,好似浮现在王守敬的面前。
    恬静、委婉,伴随着悠悠的笛箫之声。
    像梦一样,飘飘然御风而行。
    两岸富丽堂皇,灯月交辉,笙歌袅袅。
    王守敬望悠然行驶的画舫,感慨道:
    “为何别的画舫都有风致楚楚、衣裙婉约的歌女,我们这却什么都没有?”
    朱高炽爽朗一笑,解释道:
    “王县令身为朝廷命官,不怕被人抓住把柄?”
    “这点罪名,最多也就革职,无伤大雅。”王守敬不假思索,不自禁地挺起了腰杆。
    朱高炽神色古怪。
    王守敬学识宏富,议论新奇。
    朱高炽总是在追寻那种天马行空的思想,疲惫中又带着一种小兴奋。
    “王县令年轻有为,此次句容向朝廷进贡,缓解了户部的压力。”
    “说不定能有机会更进一步。”
    王守敬坦然一笑,道:“在下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朱高炽不禁怔住。
    这可是两百万两!
    还只是绵薄之力?
    他就是欣赏王守敬的孤傲不群。
    寻常人等,怎么可能在二十岁担任县令?
    二十岁的知府,则更为罕见。
    王守敬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
    只是,方孝孺一案,始终是朱高炽的心病。
    这件事不爆发还好,一旦朱棣刨根追底,朱高炽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劝下。
    朱棣铁了心要立威。
    皇室的权威,绝不容挑衅。
    “王守敬能否劝方孝孺服软呢?”朱高炽心中一动。
    或许这是不错的办法!
    只要方孝孺低头,以朱棣的魄力、胸襟,很可能留他一条生路。
    朱高炽又回想起方孝孺的倔强,那一种文人的坚守在脑海中回荡。
    方孝孺必须死。
    否则蹇义、夏原吉等臣子,岂不是很尴尬?
    朱高炽微微一笑,却难免有些苦涩。
    人世间如王守敬一般肆意酣畅、光风霁月者,凤毛麟角。
    朱高炽努力让自己平静,享受片刻安静、祥和。
    王守敬勒令船夫贴紧旁边的画舫,蹭歌蹭舞。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艺花邀蝶,种蕉邀雨。
    王守敬借舫游秦淮,满是憧憬与期待。
    秦淮水雾浮起,微风拂面,带来细细的雨沫。
    天下大势在王守敬看来,不过过眼云烟。
    能够过好当下,就是人生最大的嘉奖了。
    他所求不多,唯有自在尔,能够为大明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那最好不过了。
    殊不知,他的大名已响彻京城。
    能够筹备出两百万两,王守敬功不可没。
    这样的年轻才俊,自然会被各方拉拢。
    朱高炽提前料到了这一点,于是有了今夜的邀约。
    王守敬也想清净,没有急着站队。
    朝堂满是腥风血雨,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王守敬最大的优势,乃是孑然一身,没有太多的顾虑。
    因此能够铤而走险!
    今夜以后,他再想潜藏在暗中,已经不可能了。
    王守敬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因为永乐盛世要来了。
    如果他不能乘风而起,那么永远都不会有机会。
    朱棣的文韬武略,不输给任何一代帝王。
    跟着朱元璋,还要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他了。
    朱棣不同!
    他没有这么多的猜忌。
    靖难功臣,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朱棣对待功臣,多了一份宽厚!
    二世为人,王守敬比所有人都清楚大势。
    进退有度,运筹帷幄,方能人前显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