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3章 王守敬用人的逻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33章 王守敬用人的逻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是我新裁的衣裳,送给大人。”
    玉莹面如霞飞,依旧保持着落落大方的风范。
    “姑娘的手艺真好,我让左伯把银两付给你吧。”
    王守敬摸了摸绸缎,质感柔顺,如握云端。
    “不必了。”
    玉莹斜睨一眼,带着些许娇嗔,欲言又止的娇俏模样栩栩如生。
    她施施然离去,只留下一道暗香。
    王守敬返回宴中,与廖镛、廖铭等人畅谈天下大事。
    廖铭犹豫半晌,最终还是询问道:
    “志恒年轻有为,前来提亲的豪门大户不在少数,为何不成亲呢?”
    王守敬神色一肃,沉定道:
    “耿耿此心,为大业尔。”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元时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不能随太祖驱逐胡虏、平定天下,为人生之大憾。”
    “今当利国富民,五年而温饱,十年而富贵,以此为志。”
    廖镛心潮澎湃,嘴角含笑道:“先成家,后立业。”
    王守敬背负双手,双眸蕴藏着日月银河。
    他要做的事太凶险,几乎颠覆传统儒家的格局。
    有了家室,就很难随心所欲了。
    除非,他能够遇到一位无所畏惧的奇女子。
    或者能够利用婚姻进行升迁。
    县、府里的官吏,还不足以提升王守敬的仕途。
    王守敬看似不争,实为大争。
    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过于弱小,他选择韬光养晦罢了。
    没机会,那就等待。
    时来运转,就竭尽所能往上攀登。
    枯燥的人生,也不至于黯然失色。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如果家族没有遭逢大变,廖镛、廖铭或许听不进去这样的话。
    现在他们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对王守敬只有深深的钦佩。
    翌日,王守敬和廖镛为廖铭送行。
    远山近树,都格外地清晰和肃穆。
    王守敬袖袍鼓荡,脸庞刚毅,给人一种清隽深沉的美感。
    “广志此去苏州府,一定要谨言慎行。”廖镛叮嘱道。
    能够不动用人脉,那最好不过了。
    廖家不能再引起朝堂的注意力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很敏感。
    “兄长放心吧,我是去从商又不是做贼,何须畏畏缩缩。”
    廖铭心志坚定,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广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你叮嘱得越多,恐怕会适得其反。”王守敬开导道。
    “是我多虑了。”廖镛十分诚恳,若有所思。
    廖铭向王守敬递来感激的神色。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
    看似平静的朝堂,风起云涌。
    王守敬从不甘于平庸。
    但人生的崛起,并非简简单单就能够做到。
    古往今来,多少县令困守在岗位上一辈子?
    能够往上升迁,都是大气运庇护。
    越是穷苦出身的孩子,成熟得越晚。
    他们对人性的洞察,缺乏足够的火候。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只是在较差的环境下,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罢了。
    社会的运转规律,他们往往后知后觉。
    就知道埋头苦干,相信勤劳致富。
    反而忽视了对人心的理解和控制,被浅薄的情绪所带动。
    更别提驾驭人性了!
    王守敬从底层的父母官做起,将句容发展起来,他遇到了太多太多的案例。
    商贾,就是最接近人性与现实的。
    穷人家的孩子对待那些送礼的、拍马屁,充满着一种鄙视。
    他们清高,不愿意低头。
    结果呢?
    句容发展的红利,他们是一个都没有吃到。
    唯一的安慰,就是跟着旧豪绅、新豪绅谋一份差事,作为额外的收入。
    他们不懂人性,不知道表达,要么就是那种对待他人掏心掏肺,显得纯朴憨厚。
    王守敬观察人生百态,总结出来一则规律。
    要改变阶级,必须洞悉人性。
    封建社会就是人情社会,是人治大于法治!
    连这点都悟不透,很难做好生意,更别提做官了。
    空有一身本领,而郁郁不得志的人,每个朝代都有。
    放在句容,那就是掌控一门技术,反倒是在给豪绅、富商打工。
    劳劳碌碌一生,没有太大的长进,一辈子陷入勤劳致富的泥潭里。
    第二关,则是利益交换。
    洞察人性以后,一般都能小有成就,过上比较滋润的生活。
    穷苦人家的孩子,社会资源匮乏,很容易陷入两种怪圈。
    一种是对钱十分执着,显得吝啬。
    买水果都要挑烂果子买。
    要让这种人用钱,跟别人进行价值交换,比登天还难。
    另一种是浑浑噩噩,今朝有酒今朝醉。
    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花在无效社交上,又或者把钱借给一些狐朋狗友、亲戚兄弟。
    真正要用钱的时候,兜比脸还干净。
    这种人如何积累起来资源?
    对于金钱,缺乏认知、管理,驾驭不了财富。
    价值交换这一关,卡住了无数的英雄好汉。
    你必须对别人有用,别人才会选择帮你。
    王守敬大呼发展商业,首先拉拢的就是官僚集团。
    他们是最直接的获益群体,其次才是朝廷。
    纵使儒家千年的桎梏,也无法阻挡读书人追求利益!
    第三关,整合资源。
    穷人认为,只有血汗钱,才是最干净的钱。
    这是他们自幼被教导出来的。
    所有的钱,都必须努力得来,本本分分。
    这是底层的逻辑。
    唐、宋诸朝,都教导百姓做一个好人。
    要是百姓做了坏人,官府就要头疼了。
    好人,是治理不了好人的。
    能登临高位的,都是道德感最低的一群人。
    崛起的过程,都是很残酷的。
    王守敬清醒地认知到,一个人再怎么提升,都是有限的。
    只有找到资源整合的出路,才能实现攀升。
    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富人都会抱团取暖。
    什么晋商、浙商、句容商会,都是最佳的体现。
    穷人往往只管自己努力挣钱,通宵达旦地加班也在所不惜。
    最搞笑的是,他们还相互地排挤。
    句容的作坊曾爆发过一次罢工事件,是王守敬亲自处理的。
    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豪绅、作坊主学会了挑拨离间,瓦解底层的团结。
    他们却恬不知耻地抱团取暖,紧紧跟在王守敬身后。
    这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时机!
    王守敬自发地洋溢出超逸绝尘的气质,正是因为他看得足够通透。
    廖镛、廖铭的性格,也容易琢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