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2章 抱剑慷慨赴风波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52章 抱剑慷慨赴风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堂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王守敬依旧从容不迫,目光沉定道:
    “畏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朱高炽仔细地打量着王守敬,英标秀上、绝羁独放。
    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尽显。
    “好。”
    朱高炽不禁微微而笑,递出了卷宗。
    王守敬如愿以偿,摊开卷宗,心中的疑虑消散了。
    竟真的是“正学先生”方孝孺提拔了他。
    王守敬心情复杂。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方孝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实话,方孝孺的治政方针,没有太大的问题。
    削藩,是一定要削的,否则朝廷没有足够的凝聚力。
    拥有兵权的藩王,一定会威胁到建文帝的地位。
    问题出现在执行上!
    太狠了,削得太狠了。
    朱元璋在世时,就曾考验过朱允炆。
    如果叔叔们造反,怎么办?
    朱允炆对答如流。
    以德服人,以礼约束。
    削减领地,修改封地。
    最终才是拔刀相向!
    朱允炆登基后,权力让他迷失了自我。
    在文人的怂恿下,他直接进行了最后一步。
    只是朱允炆没有想到,朱棣竟这么能打,连战连捷。
    最终导致局势失控!
    一个急功近利的皇帝。
    一群纸上谈兵的腐儒。
    再加上无能的统兵将领。
    三者配合默契,哪怕出现一点合作上的纰漏,朱棣都不可能成功。
    王守敬韬光养晦,不想参与到建文一朝的争端中。
    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机会!
    人微言轻。
    就算拼命上书进谏,也不可能博得皇帝的信赖。
    王守敬也不想和一群腐儒征战天下。
    他要开海,发展商业,改变“重农抑商”的国策。
    每一步都和儒家对着干!
    又怎么可能和他们厮混呢?
    永乐一朝,才是王守敬展露锋芒的时刻。
    现在他趁着这一股东风,顺势崛起,成为了宁波知府。
    而且受到了皇帝的关注!
    只要给他机会,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没想到意外还是降临了,犹如惊雷一般。
    方孝孺竟然提拔了他!
    这意味着,王守敬成为了方孝孺“门生故吏”中的一员。
    还被永乐大帝知道了!
    这点小事,不可能瞒过皇帝。
    王守敬此刻忽然理解了,为何刚刚入京的燕王,会注意到他。
    一道圣旨下来,让句容筹备百万两资金。
    这是王守敬的买命钱啊!
    而他竟和解缙讨价还价,争取了“知府”的职位。
    现在回想起来,王守敬汗毛倒竖。
    他自以为掌控了局势。
    殊不知,朱棣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王守敬之所以没有被方孝孺十族的身份牵连,恰巧是因为他在句容夸张的政绩。
    天子惜才。
    所以给了王守敬一个机会!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朱棣已经决定既往不咎。
    只要王守敬不作死,他是绝对安全的。
    可要隐瞒“方孝孺十族”的身份,也会成为绝对的隐患。
    方孝孺很有气节。
    只是建文帝削藩失败了,方孝孺也跟着遭人唾弃。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方孝孺成为了“愚忠”的典范。
    朱棣会杀他、恨他,也会敬他。
    天下读书人,也都会以方孝孺为榜样。
    皇帝恨不得自己麾下,多出几十个忠诚他的“方孝孺”。
    万历更是直接推翻祖宗,为方孝孺平反。
    这可是三十年不上朝,始终不被架空的皇帝。
    他的帝王术已经炉火纯青。
    具体来说,封建王朝下,就吃方孝孺这一套。
    如果王守敬急着撇清关系,那么一辈子也就当个知府了。
    他必须偿还方孝孺的“师恩”“提拔之恩”。
    拔擢之恩,如同再造。
    这是当下社会运转的规律!
    王守敬想要攀升更高,必须遵循社会规律的运转。
    而后,从中牟利。
    他很感激方孝孺,但还没有到为此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地步。
    “多谢朱兄相助,在下感激不尽。”
    王守敬板板正正地长揖一礼,等到他起身,朱高炽看到了一抹飞扬的神采。
    那种天然的自信,十分地纯粹、浓郁。
    朱高炽甚至怀疑,王守敬是不是没有理解其中关键。
    怎么一点忧虑、困惑都没有?
    “志恒。”
    “如果需要帮忙,请尽管开口。”
    朱高炽施然拱手。
    “还真有一事,要求助朱兄。”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见正学先生一面吗?”
    王守敬坦坦荡荡,肆意酣畅。
    朱高炽浑身一震,惊呼道:
    “志恒,方孝孺可是犯了诛十族之罪。”
    “你确定要见他?”
    他倒吸一口凉气,等到回神,看到了王守敬目光中的坚定。
    “不错。”
    “拔擢之恩视而不见,枉为大丈夫。”
    王守敬背负双手,傲然的神态,令朱高炽钦佩不已。
    “你就不怕惹祸上身?”
    “陛下要杀方孝孺十族,对于十族的定义,却十分宽容。”
    “你要去见方孝孺,坐实了方孝孺门生故吏的身份。”
    “陛下岂能容你?”
    朱高炽好言相劝。
    “陛下为何容我不得?”
    “我为陛下臣子,承蒙国恩,至于今日,一刻不曾懈怠。”
    王守敬铅华洗尽、珠玑不御,更有一种道骨仙风,曜耀寰中。
    “你既为陛下臣子,更不应该让陛下为难。”朱高炽提醒道。
    “朱兄,今日我独善其身、尽享荣华,来日陛下会相信我能捐躯赴国吗?”
    “引高歌,去千里,抱剑慷慨赴风波,方为大丈夫之志也。”
    “陛下容我,我为大明鞠躬尽瘁。”
    “如若获罪,大明也不过少了一位有意思的读书人罢了。”
    “东游我醉骑鲸去,后来者驾素鸾从。”
    “长河落日,垂虹看月。”
    “人生之大快也。”
    王守敬心驰神往,朱高炽已陶醉其中。
    他没有急着答应下来,而是慎重道:
    “此事非同小可,等我消息。”
    王守敬深施一礼。
    朱高炽回礼后,匆匆入宫,向朱棣汇报。
    “抱剑慷慨赴风波,好大的口气。”朱棣语态威严,目光如刀。
    朱高炽在一旁瑟瑟发抖,就好像做错事的是他一样。
    “王守敬真要见方孝孺?”朱棣肃声道。
    “是。”
    “他亲口说的。”
    “还说今日他独善其身了,来日陛下就不相信他能够捐躯赴国。”
    朱高炽悉心地转述。
    “好。”
    “朕成全他。”
    “朕倒要看看,方孝孺见了他,会有何感想。”
    朱棣一脸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霸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