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十七章 两全之计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十七章 两全之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听着刘骥在哪里长篇大论的讲述。
    城内的的士绅们是如何反感担忧城外聚集着的灾民。
    甚至不惜出钱出粮都要将灾民们给驱逐或者剿灭。
    李念恩的心中,也不由得冷笑了几声。
    他原本还以为这刘骥,被原本以沈周为首的常州府上下晾了多年。
    多少不至于是个迂腐的文官官僚。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这才刚收揽这份权力不过半天。
    就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明文官。
    除了刘骥,更让李念恩心凉的还有常州府中这满城的士绅。
    他是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这些人宁愿出钱出粮挑起兵祸也要驱离灾民。
    却不肯在灾民们走投无路之前赈济给灾民们一碗稀粥。
    在这一刻,李念恩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这大明的确是从上到下都已经腐朽透了!
    强压着心中的火气,等着刘骥讲完后。
    李念恩脸色平淡如水,语气却意味深长的询问刘骥道:
    “刘同知,天亮前我曾让手下一个锦衣卫给您带过一句话。”
    “那锦衣卫回来回报我时说你当时告诉他,你知道了。”
    “那我现在请问一下刘同知,你还记得当时那句话吗?”
    刘骥不知道李念恩突然提起这件事时意欲何为。
    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后,沉声说道:
    “如果本官记得没错,当时李宣抚使是托人转告给我的是‘以民为本’四个字?”
    “没错,的确是‘以民为本’这四个字。”李念恩点头说到。
    说完又对王承恩拱了拱手,才继续对刘骥说道:
    “当时我之所以要转告这四个字给刘同知。”
    “就是想让你知道,这天底下的百姓,那都是我大明的子民。”
    “城外这些灾民也不是今日才来的。”
    “昨日若不是常平仓起火,他们绝无可能会进城劫粮。”
    “现在刘同知若是要起刀兵加于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我觉得恐怕是有伤天和啊!”
    李念恩说完后,又转头对王承恩说道:
    “如今圣天子新临,若是这般杀戮百姓,只怕皇爷也会不喜。”
    李念恩的这话,也算是点醒了王承恩。
    先前刘骥对他说对灾民用兵之时,其实王承恩都还没去想过这方面的事情。
    只是下意识的觉得,这里面似乎有军功能捞。
    所以才将李念恩招来询问。
    但如今李念恩的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将王承恩点醒了。
    崇祯皇帝这才刚君临大宝,连年号都还没改!
    若是就有人敢去屠戮百姓,那只怕真的是能让崇祯皇帝怒火滔天。
    见王承恩也犹疑了起来。
    刘骥脸上也不禁露出苦色。
    他原本的想法是反正城外的灾民们都已近作乱过一次了。
    说他们是实打实的乱民也不为过。
    所以他出兵驱逐灾民,那是剿灭乱民是平叛。
    只不过他的这番说辞,那是必须要获得王承恩和李念恩的支持才能行得通的。
    只要这两人有一个不同意,一份奏章将前因后果报到重装皇帝哪里。
    那他刘骥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是跑都跑不掉的。
    如今眼看着李念恩反对,王承恩犹疑。
    刘骥苦着脸说道:“两位中珰犹豫下官也知道。”
    “但如今这满城乡绅市民,都惧怕城外聚集着的灾民。”
    “所以这并非是本官有意要屠戮百姓。”
    “而是城内民心如此,不得不如此为之啊!”
    “再说,两位如今都居住在城内。”
    “这城外的灾民若是再有暴动,二位可能睡的安心?”
    对于刘骥的屁话,李念恩是完全不想听。
    因为他知道,哪怕刘骥嘴上说的再好听。
    但实际上,能驱使他去对灾民用兵的缘由也只有两个。
    一是为了争取满城乡绅对他的支持。
    二也是觉得这里面有功劳能捞。
    至于那些什么城内民心所向。
    根本就是在扯淡。
    昨夜灾民们进城后,一共就抢了几家富人的粮仓。
    连人都没亲手杀一个。
    更不曾叨扰到城内的普通百姓。
    所以说,除了那些家中有钱有粮的乡绅。
    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至于去害怕城外那些灾民。
    毕竟谁都知道,昨夜灾民进城时因为常平仓被烧了,才进城来抢粮食活命的。
    但看着王承恩那犹疑不定的脸色,李念恩还是找出了一个折中之法。
    他朝王承恩拱了拱手说道:“王太监若是也担忧城外灾民再次暴动的话。”
    “其实我有一个主意,或许能安王太监的心。”
    “哦?那你快说说。”王承恩赶紧催促到。
    事实上,刚才在听完刘骥和李念恩的话后。
    王承恩时觉得两边都说的有道理。
    如今常州城外聚集这么多灾民,还是已经暴乱过一次的。
    用兵吧,有屠戮百姓的危险。
    不用吧,又担心这些灾民什么时候又再次暴乱。
    在左右纠结中,听见李念恩说他有个主意。
    王承恩那自然是大喜过望。
    李念恩清了清嗓子说道:
    “不瞒王太监,此时得从海贸一事上说起。不知王太监对于海贸可曾有了解?”
    “海贸?”王承恩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实在不清楚为什么这些灾民还能和海贸扯上关系。
    李念恩点头道:“没错,正是海贸。”
    到了这个关头,王承恩也没什么矜持的了,直接对李念恩伸手问道:
    “咱家久居京城,对于海贸一时虽有耳闻,但也不曾了解,李宣抚使今日不妨就为咱家讲一讲这海贸之事?”
    “岂敢、岂敢。”李念恩谦虚了两句后,便给王承恩讲起了有关于海贸的事情。
    事实上,后世许多人都知道大明有海禁。
    但其实从隆庆年间,到如今的天启七年。
    这几十年里,大明的海禁是已经解禁了。
    现如今的海上贸易一边是搞得如火如荼,无数明人投身其中,赚取了大笔的白银。
    一边又是海上的海盗丛生,整个大明近海,几乎任意一处,都有海盗在肆虐。
    就是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中。
    李念恩上疏崇祯皇帝,意图成立大明海贸司。
    由官办贸易,一步步开始整顿这纷纷乱乱的海上贸易以及那些四处肆虐的海盗。
    而这里面,李念恩第一步的打算。
    就是要在崇州岛上建立一个海贸基地。
    既然要搞基建,那就肯定需要人手。
    如今刚好常州府城的乡绅们不愿城外的灾民们聚集在城外。
    那如果这些乡绅愿意出上一些钱粮。
    他李念恩自然愿意将这些灾民迁徙到崇州岛上,去为他搞建设!
    事实上这对于李念恩来说基本是个两全之计。
    但他肯定不会就这么直白了当的讲出来。
    所以在大概给王承恩介绍了一番如今大明海贸的现状后。
    李念恩便带着几分难色的像两人分析起了讲这些灾民迁徙至崇州岛上的好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