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26章 洞悉历史,洞悉一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26章 洞悉历史,洞悉一切(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车轮碾过莫斯科金融街平整的路面,最终在一栋气派的玻璃幕墙大楼前停下。
    “秦远,这里就是金融街了,我们也叫十国银行街。”
    伊莲娜坐在秦远的身侧,指着车窗外介绍道:“那就是花旗银行,目前在莫斯...
    夜色如墨,秦远坐在罗马尼亚边境小镇一间破旧旅店的窗边,手中摩斯密码译电本摊开在膝上。窗外风沙拍打着铁皮屋顶,像某种隐秘的节奏在敲击他的神经。他刚烧毁了与“织网者”通讯后的第一份加密纸条??拉脱维亚生物工程院院士名单已到手,共十七人,其中九名核心成员有亲属定居加拿大、德国或以色列。这是突破口。
    但真正的难题不在名单,而在时间。
    距离苏联正式解体不足三十天。北纬45度协议要求他在帝国崩塌前完成三国技术团队的转移:苏联红松计划核聚变小组(已完成)、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核物理所、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中的高端科研力量整合。而此刻,他孤身一人,武卫国仍在乌克兰境内躲避通缉,其余人已随“圣玛利亚号”驶向地中海水域,暂时安全。
    他闭上眼,再次调出系统界面。
    【真实模拟游戏?进度面板】
    ?当前世界线:1991-w(末日倒计时27天)
    ?已解锁未来片段:2/5
    ?可用技能:战术预判Lv.3、语言伪装Lv.4、危机直觉Lv.5
    ?模拟次数剩余:3次(每日刷新)
    指尖轻点“启动模拟”,视野骤然模糊。
    【模拟推演?第1次】
    场景切换至里加市中心一栋老式公寓楼。秦远以联合国难民署顾问身份潜入,试图接触拉脱维亚生物疫苗项目负责人安德烈斯?贝尔津什。对方起初警惕,但在提及儿子正在多伦多求医后态度松动。两人约定三日后交接资料。
    然而就在当夜,贝尔津什家中突遭煤气泄漏爆炸,整栋建筑坍塌。新闻报道称系管道老化所致,但秦远通过热成像回放发现,爆炸前曾有两名未登记人员携带金属箱进入地下室。
    推演终止。系统提示:【行动失败。目标死亡。情报网暴露风险+80%】
    秦远睁开眼,额头渗汗。这不是意外,是定点清除。克格勃的触角不仅深入苏联本土,连波罗的海边缘国家也布满了暗桩。更可怕的是,他们似乎能预判他的行动路径??就像有人提前知晓了他的计划。
    他深吸一口气,再度开启第二次模拟。
    【模拟推演?第2次】
    这一次,他改变策略,绕过贝尔津什本人,直接联系其在加拿大的女儿艾丽卡?贝尔津娜,一名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通过伪造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邀请函,诱使她回国参与“紧急防疫会议”。只要她踏上国土,便可借亲情施压父亲合作。
    计划初期顺利。艾丽卡申请签证,航班订妥,甚至接受了媒体采访,称愿为祖国抗疫贡献力量。
    可第七日,她的实验室突发火灾,所有研究数据损毁。随后她收到一封匿名信,附有一张父亲被蒙面人押送的照片,并写着:“若归来,永别双亲。”
    她退缩了,取消行程,转入地下生活。
    推演结束。系统提示:【心理威慑生效。敌方具备跨国反制能力。建议启用高阶权限干预。】
    秦远猛然惊觉??对方不只是克格勃。“猎犬部队”只是执行者,背后必然存在一个更高层级的情报协调机构,甚至可能渗透进了西方某些部门。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一次未公开的联络都能被截获。
    他必须换一种方式。
    不再依赖传统策反,而是制造混乱,在乱局中夺人。
    他取出一张泛黄的欧洲地图铺在桌上,笔尖从敖德萨一路划向里加,最终停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城文茨皮尔斯??那里有一座苏联秘密建造的深海生物实验基地,代号“海葵”,隶属拉脱维亚科学院下属海洋医学分部。据柳德米拉最后一次传回的情报,“海葵”正在进行基因编辑病毒载体试验,成果足以改写全球疫苗研发格局。
    更重要的是,该基地实行军事化管理,外部势力难以直接介入。一旦苏联中央政权瓦解,基地将陷入权力真空。那时,谁先抵达,谁就能掌控一切。
    机会只有一瞬。
    他写下行动计划纲要:
    1.联络“织网无所谓”提供卫星图像支持,锁定“海葵”基地当前驻军规模及补给线路;
    2.利用加拿大籍华人记者林婉的身份空降里加,以拍摄纪录片为由取得入境许可;
    3.渗透当地地下抵抗组织“波罗的海之剑”,获取内部接应力量;
    4.在政权交接日前两天发动突袭,用民用货船从海上撤离科研团队。
    计划落笔完毕,他忽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眼前闪过一行血红色文字:
    【警告:检测到平行意识干扰。疑似其他玩家介入本世界线。】
    秦远瞳孔一缩。
    这并非首次出现此类提示。早在阿富汗任务期间,他曾梦见一名穿黑西装的男人站在雪地中对他微笑,嘴里说着中文:“你走的每一步,我都记下了。”当时以为是精神疲劳所致,如今看来,极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竞争者??另一个拥有类似系统的“玩家”。
    他迅速关闭系统界面,拔掉随身携带的微型信号屏蔽器电源。目前尚不清楚对方是否具备定位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游戏早已不是单人副本。
    翌日凌晨,他搭乘一辆运羊皮的货车穿越国境,进入保加利亚。三天后,持伪造护照登上飞往哥本哈根的航班。再转机奥斯陆,最后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身份入境爱沙尼亚塔林??这是前往里加最不易引起怀疑的路线。
    在塔林郊区一处废弃教堂内,他见到了“波罗的海之剑”的联络人??一位名叫英格丽的前克格勃女特工,因反对镇压立陶宛独立运动而叛逃。她身材瘦削,左耳缺失,眼神冷得像冬湖。
    “你要打‘海葵’的主意?”她听完来意后冷笑,“疯了。那地方比古拉格还严密。过去五年,十三个想潜入的人,没一个活着出来。”
    “我知道。”秦远平静道,“所以我不是去潜入,是等它自己开门。”
    他将近期苏联政局动荡的时间轴展示给她看:戈尔巴乔夫权力持续削弱,叶利钦宣布俄罗斯主权独立,波罗的海三国相继发表脱离声明……军队开始撤防,官僚系统陷入瘫痪。
    “再过二十天,‘海葵’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自封为主权实体,要么等待被新政府接管。而科学家不会关心政治归属,他们只想保住研究成果和性命。”
    “所以你想趁乱劫走他们?”
    “不。”秦远摇头,“我是来救他们的。如果不走,等新民族主义政府上台,这些人会被当成苏联余孽清洗;如果留在原地,西方情报机构也会抢着绑架他们。只有我们,既不要他们背叛祖国,也不强迫他们改变信仰,只给他们一条活路。”
    英格丽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我可以帮你联系一名清洁工,她在‘海葵’工作十年,认识每一个科学家的脸。但她有个条件??她的女儿现在被关在维尔纽斯精神病院,说是‘思想问题’。”
    “放人交给我。”秦远说,“明天中午前,你会收到释放令扫描件。”
    当天深夜,秦远再次接入系统,启动第三次也是当日最后一次模拟。
    【模拟推演?第3次】
    场景设定为12月10日清晨,“海葵”基地外围暴风雪肆虐。秦远率领一支由“波罗的海之剑”成员组成的八人小队,伪装成电力维修组进入园区。利用清洁工提供的门禁卡,成功潜入B区数据中心,下载全部实验资料。
    正当准备撤离时,警报响起。监控显示,基地指挥官已启动紧急封锁程序,并下令销毁所有样本。
    千钧一发之际,秦远启动备用方案??提前安插在基地食堂的一名厨师引爆厨房燃气管道,造成局部火灾。混乱中,科研人员被迫疏散至露天停车场。
    他亲自带队冲入人群,高喊:“中国人来接你们了!跟我们走,飞机已在文茨皮尔斯港等着!”
    部分科学家犹豫,但看到远处升起的浓烟和持枪奔跑的士兵后,终于有人带头奔向接应车辆。
    车队疾驰十五公里抵达港口,一艘悬挂塞浦路斯旗的冷藏货轮正等待靠岸。所有人登船后十分钟,第一批追兵赶到。
    货轮鸣笛启航,驶入北海风暴带。
    画面定格,字幕浮现:
    【拉脱维亚生物工程团队成功转移。关键技术保存率97.6%】
    【成就解锁:风暴之舟】
    【北纬45度第二阶段完成度50%】
    秦远睁眼,嘴角微扬。
    可行。
    他立即拨通“织网者”电话:“我要一份维尔纽斯第三精神病院的值班表,还有最近七十二小时内进出记录。另外,准备一架能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装载非致命性催眠气体。”
    “你打算用化学手段救人?”对方语气罕见地带上一丝惊讶。
    “不。”他说,“我只是让看守睡一会儿。毕竟,我们是文明人。”
    四十八小时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郊外,一场悄无声息的营救展开。无人机掠过森林上空,精准释放气溶胶,致使哨岗五名警卫在十分钟内陷入深度昏睡。秦远带领两名本地志愿者翻墙而入,根据病历档案迅速找到那位十六岁的女孩??瘦弱、眼神呆滞,手腕上有自残疤痕。
    “妈妈……”她看到清洁工照片瞬间哭出声来。
    他们连夜驱车三百公里,将她送往波兰边境的安全屋。与此同时,英格丽通过地下渠道放出消息:一名掌握“海葵”绝密资料的科学家欲向中国出售情报,交易地点定于里加老城区某咖啡馆。
    这是个陷阱,但正是秦远想要的。
    果然,三天后,克格勃“猎犬部队”一支六人小队秘密潜入里加,伪装成外交人员入住希尔顿酒店。他们不知道的是,从机场落地那一刻起,已被“织网者”的卫星全程追踪。
    秦远笑了。
    敌人越是紧张,说明“海葵”的价值越高。
    他换上一套灰色西装,戴上金丝眼镜,手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信,堂而皇之地走进里加市政府大楼,申请对“海葵”基地进行“战后科研遗产保护评估”。由于近期国际社会对波罗的海科技资产流失高度关注,他的请求竟在二十四小时内获批。
    “您将是第一位获准参观的外国专家。”接待官员笑着说。
    “荣幸之至。”秦远微笑回应,心中却已勾勒出撤离路线图。
    十天后,暴风雪席卷波罗的海。
    “海葵”基地内,主发电机因积雪过重发生故障,全站停电两小时。就在这短暂黑暗中,三辆挂着渔业公司标识的卡车驶入后勤通道,车上下来一群身穿防护服的“应急维修人员”。
    没有人注意到,其中一人腰间藏着一枚微型信号发射器,正不断向三十海里外的货轮发送脉冲编码。
    秦远摘下口罩,走向实验室深处。
    在那里,十七名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正围站在冷冻舱旁,神情复杂。
    “你们不必相信我。”他用流利的俄语说道,“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三个月后,这个国家将不再叫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而你们的研究,会在乌鲁木齐的实验室里继续下去,不受审查,没有恐惧。”
    为首的贝尔津什教授看着他,许久才问:“为什么是中国?”
    “因为其他国家只想拿走成果。”秦远直视着他,“而我们,想留下你们的生命。”
    风雪怒吼,掩不住远处港口传来的汽笛声。
    又一艘船,即将启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